聚焦| 散射式近場光學技術開創者-Fritz Keilmann教授 訪問中國...

2020-12-0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 合作交流

  為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交流,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使產品更好的為科研工作者服務,今秋11月,s-SNOM散射式近場光學技術開創者-慕尼黑大學Fritz Keilmann教授到訪中國上海、深圳、廣州等地,與中國科學家進行了廣泛地探討合作

  Fritz Keilmann教任職於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s-Maximilians-Universität),主要從事紅外納米顯微和光譜研究,自本世紀初起與Rainer Hillenbrand(現任教於西班牙nanoGUNE研究中心)等學生研究並實現了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的開發和搭建工作,而後作為主要奠基人成立了全球知名近場光學設備研發供應企業——德國neaspec公司

  此次中國之行,Fritz Keilmann教授先後到訪了上海理工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院校的neaspec優質用戶,對中國近場技術近年來的長足發展印象深刻,另外,Fritz Keilmann教授還先後參加了深圳先進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報告題目:THz Near Field Mictroscopy),中山大學近場技術研討會(報告題目:Surface-guide slow light for nanoscopy),與現場老師和同學深入淺出地交換了意見和看法,並獲得一致好評。Fritz Keilmann教授也非常期待明年的中國之行可以與更多的學術友人建立廣泛的聯繫和合作。

圖一:左上:Fritz教授參加深圳先進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右上:Fritz教授參加中山大學近場技術研討會;左下:Fritz教授和上海理工遊冠軍老師(莊松林院士團隊)及組員合照;右下:Fritz教授參觀中山大學陳煥君老師(許寧生院士團隊)實驗室。

  ▪ 新品推出 

  近期,德國neaspec公司又推出了第三代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簡稱s-SNOM),其採用專利的散射式核心設計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光學解析度,並且不依賴於入射雷射的波長,能夠在可見、紅外和太赫茲波段範圍內,提供優於納米空間解析度的顯微和光譜測量。目前,第三代散射式近場顯微鏡已成功集合了納米傅立葉紅外(nanoFTIR),針尖增強拉曼(TERS),納米超快光譜(nano-ultrafast),納米太赫茲(nano-THz)等多種功能,並可以提供低溫(10K)、超高真空(10-9mBar)等極端測量環境,在等離基元、納米FTIR和太赫茲等眾多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許多重要科研成果。

圖二:neaspec最新近場系統可集成納米傅立葉紅外(FTIR)、納米超快光譜(ultrafast)、針尖增強拉曼(TERS)和納米太赫茲系統(THz)。

  【進展參考】

  1. 薛孟飛, 陳佳寧. 基於掃描探針技術的超分辨光學成像和譜學研究進展[J].物理, 2019, 48(10):662-676.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輻射、散射近場測量及近場成像技術
    如果被測目標是輻射器,則稱為輻射近場測量;若被測目標是散射體,則稱為散射近場測量;對測得散射體的散射近場信息進行反演或逆推就能得到目標的像函數,這就是目標近場成像。1.3、輻射近場測量的可信域對於平面輻射近場測量而言,由基本理論可知,在θ=-90°或90°(θ為場點偏離天線口面法線方向的方向角)時,這種方法的精度明顯變差,因此平面輻射近場測量適用於天線方向圖為單向筆形波束天線的測量,可信域(-θ,θ)中的θ值與近場掃描面和取樣間距有如下關係(一維情況):θ=arctg[(L-X)/2d] ,(1)式中L為掃描面的尺寸
  • 基於近場光學技術的納米分辨紅外光譜
    利用基於AFM尖端照明和幹涉光檢測的寬帶光源(類似於經典FTIR光譜),它能夠以納米尺度的空間解析度對樣品進行定量近場光譜測量,具有前所未有的優質信噪比。由於其比標準FTIR光譜具有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和極高的空間解析度,nanoFTIR已成功地用於測定多組分薄膜聚合物共混物的化學組成,探索單個胰島素和膠原纖維的局部二級結構,確定超薄聚合物刷層的分子取向和簇大小等。
  • 試點學院李培寧教授暢談「近場光學顯微成像」
    在主持人作了簡短的介紹之後,李培寧教授首先與大家分享了自己近十年的歐洲(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博士與西班牙CIC nanogune 研究中心博士後)求學與研究經歷,並給出了當前中美新「冷戰」與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大背景下赴歐洲留學的寶貴意見與建議。隨後,他從 「近場光學顯微成像」原理與起源講起,梳理了他當前的主要研究領域——近場光學顯微成像基礎理論與典型應用。
  • 論文推薦 | 水下低頻球面聲波近場與遠場散射特性研究
    採用推導的散射聲壓統一漸近解研究低頻聲波的近場和遠場散射特性。3.1  球面波散射聲壓的級數解與漸近解研究球面波散射問題的精確級數解式(4)和統一漸近解式(31)之間的關係。圖2為ka=0.1, kb=0.8, kr=0.6時, 0≤θ≤2π範圍內, 3種邊界條件下散射聲壓的實部與虛部。
  • ...公司推出全國首套近、中紅外散射近場光學顯微鏡(NeaSNOM)在...
    2013年7月,中國首套近、中紅外散射型光學顯微鏡 NeaSNOM系統在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完成安裝和調試,順利驗收。用戶作為納米材料、器件領域的專家,對於NeaSNOM系統在近、中紅外波段仍能取得納米級空間解析度成像的性能,感到十分滿意。
  • 掃描近場光學顯微技術(SNOM)書寫的發展史詩
    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利用AFM探針對雷射光束聚焦照明,在針尖附近激發一個納米尺度的增強近場信號區域。當針尖接近樣品表面時,由於不同物質的介電性質差異,近場光學信息將被改變。通過背景壓制技術對採集的散射信號進行解析,就能獲取到樣品表面的近場光學譜圖並進行成像。該技術突破了傳統孔徑顯微的限制,其解析度僅由AFM探針針尖的曲率半徑決定。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研究中作者採用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對雙層α-MoO3旋轉體系進行掃描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在接近魔角時(如圖所示),光學能帶變平,聲子極化激元沿直線無衍射傳播。此外,通過測試不同轉角的雙層體系,作者成功觀測到在不同頻段大幅可調的低損耗拓撲轉換和光學魔角。
  • 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
    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研究中作者採用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對雙層α-MoO3旋轉體系進行掃描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在接近魔角時(如圖所示),光學能帶變平,聲子極化激元沿直線無衍射傳播。此外,通過測試不同轉角的雙層體系,作者成功觀測到在不同頻段大幅可調的低損耗拓撲轉換和光學魔角。
  • 成果速遞 |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在超快研究領域最新應用...
    前期的眾多研究工作表明,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已經被廣泛用於穩態波導的可視化表徵,非常適合評估範德瓦爾斯半導體的各向異性和介電張量。Basov教授等研究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Femtosecond exciton dynamics in WSe2 optical waveguides」的研究文章。
  • 鏡片式、高透光、可量產!愛奇藝智能推出孔陣波導AR光學技術方案
    同時,在AR技術方向還正式推出獨創的可量產版孔陣波導AR光學技術方案,真正實現了將AR眼鏡「瘦身」至普通眼鏡般小巧,綜合性能穩居行業高位。據悉,孔陣波導AR光學技術方案是目前AR領域綜合性能最佳的光學方案,同時也是當前業界最接近眼鏡形態的雙目全彩AR。在技術上,該方案成功實現了「四維無短板」,具體包括:第一,極致小巧。
  •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2017-03-27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志於3月23日至25日來地化所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 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研究者通過德國neaspec公司的neaSNOM高解析度散射式近場紅外光學顯微鏡對樣品進行近場納米光學成像,在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中觀察到了轉角雙層石墨烯上六重簡併的周期性亮線圖案,成功可視化了這種光導增強的孤子超晶格網絡。從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上可以看到孤子超晶格周期長度大約為260nm,據此,研究者推斷對應的轉角大約為0.06°。
  • 技術線上論壇 |6月17日《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
    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報告時間]  開始   2020年06月17日  14:00  結束   2020年06月17日  15:00  請點擊註冊報名連結,預約參加在線講座  [產品信息]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
  • Cryo-SNOM:低溫近場在氧化物界面的新應用
    通常光學顯微鏡可用於上述研究,其中,遠場的探測技術由於受到波長和衍射極限的限制缺乏空間解析度,而紅外波段的光束探測傳導電子的Drude反應解析度僅有幾個微米的量級,無法滿足測試需求,而利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可以克服這一限制,使其具有10-20nm的空間解析度並獲得光響應信號中的強度和相位信息。
  • Science:「馴服」近場光
    ,當光線照射到某些表面時,一部分光會停留在表面附近而沒有被傳輸或者散射掉,我們稱這種類型的光為近場光。何為近場光?近場光是相對傳統的遠場光而言的,我們通常將距離物體表面一個波長以內的光稱為近場光,所以通過探測近場光可以獲得亞波長信息,近年來為了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限制發展出的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使得近場光的研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探測近場光可實現納米量級的解析度,但是近場光在粒子操縱、近場傳感、光通信、非輻射能量轉移等方面的潛力尚未開發出來。
  • 諾貝爾獎獲得者特霍夫特教授訪問理論物理所
    8月6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邀請,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特霍夫特教授在理論物理所「前沿科學論壇」上作了題為「Waiting for the Higgs Particle Scalar Fields in Physics期待中的希格斯粒子:物理學中的標量場」的報告。
  • 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到昆明理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11月30日至12月3日,香港城市大學朱運田教授受邀到昆明理工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進行學術訪問,為材料學院相關教師和學生作了題為「異質結構材料-新科學產生超性能」的學術報告,並與老師、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交流互動和討論。會上,朱運田教授就異質結構材料的優勢、未來的挑戰和問題及其應用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介紹了使用該設計理論在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訪問浙江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教授錢逸泰做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第175期至真講壇,作了題為《微納米材料的晶體化學》的學術報告。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出席活動並為錢逸泰頒授學術報告紀念證書,材料學院師生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