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來的發展極限——由人類科學歷史的發展看合肥的未來

2020-09-17 鄭瑞文2015

知歷史,懂來源去白,以史為鑑,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

自16實際開始,人類社會先後已經出現過五個世界科學中心,它們分別是:16實際的義大利;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以及20世紀的美國——筆者已經對各世界科學中心做過探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在筆者的主頁往前翻閱!

每一個世界科學中心的誕生,都推動了當時的人類社會生活變革,生產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科技是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被稱為第一生產力。

每一個世界科學中心城市,也都發展成所在國家的重要城市,且多為一線城市。

新中國誕生,經過數十年的積累,目前已經完成工業化,全國正自下而上地倒逼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我們的國家決策者們順應時代的召喚,於18屆三中全會提出在全國建立兩到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促進我國的科學技術變革,進而造福於整個人類社會。目前,我國已經設立了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按照批准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中,在批准合肥市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同時,也批准合肥打造國際知名的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

我們可以研究一下法國,18世紀法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但是,法國並沒有把握世界科學中心帶來的變革,沒有重視科學成果的轉化,以至於白白錯失了科學技術變革帶來的大發展。

目前,美國依然是世界科學中心,但是,由於中國完成了科學技術積累,加上在全球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市場——擁有足夠消費能力的市場,是促進科學技術變革的關鍵要素——中國每年貢獻了世界超過30%的增長率。而美國的貢獻率,正在逐年下降!

事實上,美國的增長貢獻,對地球環境來說是破壞性的掠奪。如果全球都像美國這樣,那麼,地球必將走向毀滅,人類社會也將走向文明的終結!所以,筆者多次撰文認為美國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的公敵!

由此,筆者認為,美國所擔負的世界科學中心角色,正在毀滅地球人類!人類需要新的增長方式,因此呼喚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

美國的資本主義屬性註定了它是一個自私而又貪婪的國家!有正義感的科學家們離開美國正在必然的選擇,在國際越來越孤立的美國,正在加速失去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霸主地位。

筆者認為,21世紀的世界科學中心必然會加速遠離美國,而轉向亞洲,最主要的是轉向中國!世界科學中心轉向中國後,將不會再上演每百年就轉移的歷史現象,而會長時間停留在中國!

在我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裡,由於合肥是唯一成為「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的城市——在實際上,合肥已經成為我國的科技策源地,國家科學技術的大腦中樞。加上相對單一的城市職能和更廣闊的地理發展空間,是我國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最有發展前景的!

在前面,筆者撰寫的《合肥,一座能夠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城市》,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查閱!第四次工業革命涉及到的四大科技領域,合肥不僅早就已經開展布局,而且,目前在全球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這是我國其它所有的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所望塵莫及的!

基礎科研,不僅短時間內看不到效益,還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如一日的投入,這也是我國別的城市忽視基礎科研的根本原因。合肥曾經犧牲自己的發展,也要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搞基礎科研,而今,正是合肥獲得回報的時期!換一句話說,如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不是在合肥,就很難取得今天的成就。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終於迎來科學技術大爆發,在國際上頻頻引人注目,甚至一次次震驚世界。可以說,合肥有今天的實力,完全是合肥幾十年來自身堅持的結果。

試問,國內除了合肥,還有哪座城市能做到在自己吃不飽飯時心甘情願支持基礎科研?除了合肥,還有哪座城市能做到犧牲自己的硬體發展,也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支持京東方?

(未完,待續)

補充說明:《合肥未來的發展極限》是筆者推出的系列探討合肥發展的文章,是國內目前唯一從多方面成系統地分析合肥發展前景的系列性文章。筆者建議各位網友從頭看到尾,切不可僅看其中一篇就下結論,以免貽笑大方!

特別聲明:筆者所有文章皆為本人原創,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合肥有望「吞併」半個縣,已研究出新的發展方向,未來將有大突破
    這樣的小城鎮很容易出現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中心城區發展的不錯,但是周邊地區經濟一直不高。在一些人的發展理念裡面,就是無論周邊地區多窮,這個現成的完整性是絕對不容分割的。因為有這種發展想法,很多面積很大的縣城根本無法得到全面發展。在安徽地區,與合肥接壤的壽縣,就是這樣的一座縣城。
  • 合肥未來是啥樣?劃重點!搶先看!
    2020年12月29日,中國共產黨合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合肥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期間合肥如何發展?二〇三五年合肥將成為什麼樣?《建議》透露出很多亮點!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 合肥,未來10年看哪裡?官方規劃曝光……
    不管是比政務區還大的規模、在濱湖東區位,還是「成為未來10-15年最具魅力的城南新空間」的定位,濱湖卓越城都值得關注。 從表面來看,濱湖卓越城位於濱湖東邊,是濱湖5.0板塊,與傳統意義上「濱湖」無縫對接; 而從更深範圍來看,是濱湖科學城東部核心,總體定位是堅持高品質、低密度、生態型和國際化,注重產業聯動發展,大概率會產生「1+1>2
  • 首屆合肥先進光源科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6月23日,合肥先進光源產業座談會——合肥先進光源科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召開。本次會議由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承辦。來自40家企業的代表齊聚論壇。羅喜勝指出,「無光不亮」,同步輻射光源一直是科學前沿的重要存在,也是科技前沿的必爭之地。光源在各個科學領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政策的需求,中科大提出在國家「十四五」計劃中建設合肥先進光源。羅喜勝對於安徽省、合肥市一直以來對合肥先進光源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目前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已經開始驗收準備工作,合肥先進光源的申報立項得到了領域內各位專家的支持。
  • 合肥人民有福了!安徽一條磁懸浮列車正在規劃,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如今說到合肥大家是最熟悉不過了,作為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合肥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在2020年也是成功躋身新一線城市的隊列,城市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合肥也是我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境內也有著中科大、合工大等多所知名高校以及科大訊飛、京東方等多個高新技術企業 ,城市的科學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
  • 液化空氣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攜手推動中國氦製冷設備發展
    上海2021年1月8日 /美通社/ -- 液化空氣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合肥籤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該協議旨在推動氦製冷系統在國內的開發與製造,助力中國大型科研實驗(大科學)的發展。籤約儀式氦制冷機是基於極端低溫技術的重要高科技裝備,在超導電力設備、超導加速器、超導磁體、核聚變裝置等科學儀器設備或其他科學實驗室中必不可少。氦制冷機創造超低溫環境,為上述裝置提供必需的超導條件,確保設備的運轉。
  • 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
    9月27日下午,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在上海成立。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餘其俊、校黨委副書記陳剛出席成立儀式。上海校友會名譽會長周中富、上海校友會會長楊桂生、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芮曉玲及長三角區域校友會代表、聯盟會員等參加儀式。會議由上海校友會副會長吳小東主持。  餘其俊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聯盟成立的意義和必要性。
  • 大科學裝置都是啥,以後對合肥有啥發展呢?(初探大科學裝置)
    對以後的合肥發展有促進作用嗎? 合肥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將依託本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重點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最新的領域,吸引、集聚一大批全國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目前,合肥已有兩院院士108人。沒想到有這麼多吧) 未來,合肥會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科研的制高點。也許有一天在你身邊溜達的,可能會是一名院士。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在健康領域,首次實現哺乳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突破了自然界賦予動物的視覺感和物理極限;揭示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在環境領域,大氣環境監測三臺載荷搭載「高分五號」衛星成功實現在軌運行,首次獲取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濃度分布圖,提升了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話語權;新型「探霾」雷射雷達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打破發達國家對雷射雷達核心技術的壟斷。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科技成果創造「新紀錄」,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創新政策打出「組合拳」……兩年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績喜人,正助推安徽、合肥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今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背後閃耀著合肥科技之光——由科學島研製的緩衝拉杆,作為其著陸系統的關鍵重要件,成功保障了探測器的安全著陸。而這,僅僅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一個縮影。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環境四大領域,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使命。
  • 致力於打造人類健康產業:強磁場磁生物學聯合實驗室在合肥科學島成立
    本報合肥訊(安徽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陳永斌 張朝輝)12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強磁場磁生物學聯合實驗室」在合肥科學島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所所長宋雲濤,副院長、國際磁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主任王俊峰,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孫玉平和黨委書記、副主任許安,強磁場科學中心副主任、國際磁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強磁場磁生物學聯合實驗室主任張欣,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國際磁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謝燦,智能機械所研究員、國際磁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心成員宋博,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志財等近百名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
  • 合肥有個「人造小太陽」,長啥樣、有啥用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部的科學島,有一個被稱作「人工小太陽」的國之重器,名叫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是國家大科學裝置,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實驗平臺。 聚變能由於具有清潔、環保、安全、原材料儲量極其豐富等優點,被認為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戰略能源。
  • 合肥大學生辯論賽最佳辯手張燁:我是「外地人」 但未來要在合肥...
    「年輕人應該腳踏實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在合肥這座『養人之城』,年輕人要幹一行愛一行,不懼風雨、勇攀高峰,砥礪奮進、淬鍊成鋼,展現我們『後浪』的奔湧力量!」合肥大學生張燁這樣說道。11月14日,「激揚新青年 築夢新高地」 2020年第六屆合肥市大學生辯論賽半決賽拉開大幕。
  • 合肥再迎利好消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
    7月以來,合肥發展的利好消息不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正式開建;民營經濟發展獲兩個全省第一;全省最大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開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鳴鑼上市······2020年的合肥,即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 題: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源」新華社記者徐海濤 程士華 金劍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首次破解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密碼;自主研發出信號處理晶片「魂芯二號A」、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打破國外對航空發動機用單晶葉片壟斷
  • 【合肥晚報】合肥再添一科研「國之重器」
    本報訊 12月13日,2020年第三屆信息中心未來網絡國際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開幕式上,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此次開通,標誌著這一在合肥「落地」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裡程碑式進展,該分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智能網絡領域的科學研究、產業轉化以及應用服務等取得新突破。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在合肥高新區積極推進建設中。
  • 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舉行更名揭牌儀式
    安徽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楊武,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共同揭牌。  更名儀式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兼醫學物理中心主任江海河主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鄒士平宣讀《中科院關於同意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腫瘤醫院」更名為「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的批覆》文件。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截至日前,全國僅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分別是: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肯定。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