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用新技術登月 「智慧—1號」飛向月球

2021-01-09 網易科技

  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王芳

  據歐洲宇航局最新消息,9月28日,一個名為「智慧—1號(SMART—1)」的小型太空探測器將在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宇航中心發射升空,肩負歐洲首次登月的重大使命飛向月球。這是繼原蘇聯、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第四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或組織。這次登月可謂好事多磨,由於種種原因,發射時間已經推遲了幾次,如果這次登月成功,對於歐洲人來說將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它不僅標誌著歐洲空間技術的發展又邁上一個新臺階,也將帶動歐洲一系列空間探測計劃的實施。

  對月球青睞已久

  登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雖然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先後實現了登月創舉,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仍不全面,人類渴望了解整個地球和月球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美俄在月球探測技術方面一直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其科研重點是高成本的大型探測器和載人航天。為了科研以及政治上的需要,歐洲宇航局早在1994年就開始制定「月球2000」空間計劃,目的是在月球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但該計劃後來因資金不足下馬。歐洲宇航局並不灰心,它於2001年9月中旬在柏林又一次討論了月球探索日程,計劃「智慧—1號」與日本「月球—A」和「月女神」月球探索任務進行聯合。兩個日本太空飛行器可進行有關月球內部和表面的探測工作,而「智慧—1號」將利用先進的紅外分析儀和X射線分析儀繪製出詳細的月球上礦物質和化學元素含量圖。柏林國際合作的目的是實現資源共享,將「智慧—1號」、「月球—A」、「月女神」獲取的數據,同美國的「克萊門汀」(1994年發射)和「月球勘探者」(1998年發射)採集的數據進行整合。

  探測器價值1億歐元

  「智慧—1號」將由1枚歐洲阿里亞娜5型火箭送入地球周圍的軌道,而後,靠一部「陽光發動機」,亦即先進的離子發動機的推動,漸行漸遠,逐步進入月球的軌道運行。據歐洲航天局介紹,「智慧—1號」實現了空間探測器的微型化,飛行器和它所攜帶的科研設備都具有小巧輕捷的特點。整個探測器的重量僅370公斤,體積在1立方米左右,造價為1億歐元。

  「智慧—1號」與以往的深空探測器最大的不同點,並不是它的探月目的,而是它將驗證新技術———離子推進器的功效。所謂離子推進器,是通過自身的太陽能電池板聚集能量,然後用這些能量對電氙進行電離,將之轉變成離子推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太陽電推進技術」。目前,多數太空飛行器使用化學火箭推進,但由於化學火箭的燃料非常重,從而使有效載荷能力受限。在不藉助引力的情況下使用化學推進很難進行任何月球以外的航行。電推進雖可避免這些問題,但由於電推進推力小,要使探測器提高到預定速度需要很長時間。

  太空科學家認為,離子推進器代表了星際太空飛行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這種推進器並不使用傳統的化學燃料,而是依靠電離的氙原子提供動力,其效率是化學燃料的10倍。由於只需攜帶少量的氙氣,探測器的重量減輕了,發射成本也大大降低。如果這次登月成功,先進的離子推進技術將會在歐洲擬於2011年至2013年期間升空的水星探測器上繼續使用。

  除了試驗太陽電推力技術外,「智慧—1號」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月球進行研究和繪圖。「智慧—1號」將攜帶一架微型紅外線攝像機和一臺X射線儀,為月球「畫像」,精確地繪製出月球三維圖。它將對月球的形態、地形、表層土壤的構造、巖層中化學成分的含量、地表下的冰雪等抽樣測試,確認月球是否真的存在水,探測未來人類可在月球上居住的地方,尋找類地行星形成的原因。

  歐洲各國通力合作

  歐洲登月計劃是歐洲合作的體現。該計劃由歐洲宇航局牽頭,瑞典實施,法國承擔關鍵零部件的研製,「智慧—1號」的離子推進器及其攜帶的微型攝像儀均由法國公司生產。在運往庫魯發射基地前,它在歐洲宇航局設在荷蘭的技術中心進行了最後一輪技術測試。在這次登月發射日程中,陪伴「智慧—1號」一道升空的,還將有印度航天局的「衛星—3」和歐洲通信衛星公司最新式的多媒體衛星「伊鳥」。▲

《環球時報》 2003年09月24日

離子推進器

相關焦點

  • 滿足你的登月夢!月球冒險遊戲《飛向月球》將發售
    滿足你的登月夢!月球冒險遊戲《飛向月球》將發售 時間:2017-04-17 14:27:48 來源:gamereactor 作者:忽悠人傳火
  • N種方法帶你飛向月球
    硬核知識火箭來源於二戰時的飛彈技術,本質上是利用燃燒自身攜帶的推進劑而產生強大推力的運載工具,它所產生的推力將自身加速直到克服或擺脫地球的引力。目前人類所有的月球探測,都是通過火箭將月球探測器或者載人飛船送入飛向月球的軌道。沒有碰到月球,也算成功探測嗎?
  • 太空冒險遊戲《飛向月球》將面世 實現你的登月夢!
    歐洲最大的遊戲雜誌與遊戲媒體Gamereactor近日放出消息,德國獨立遊戲開發商Keoken InTeractive旗下作品《飛向月球(Deliver Us The Moon)》已經進入整裝待發的階段,遊戲問世指日可待,並且放出了遊戲的最新預告片。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沒看到外星人基地
    對於中國月球車「玉兔」,他表示僅僅聽說過,「了解不多」。1969年7月20日,巴茲·奧爾德林與阿姆斯特朗、麥可·科林斯乘坐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登月創舉。這三人的兩人登上月球表面,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
  • 歐洲航天專家:美國如果再不去登月,歐洲寧願緊跟中國登月步伐
    近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經歷了極低溫的考驗再次被順利喚醒,進入被美國人也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第十五個月晝工作期,再次以高光姿態開始在月球背面展開新的探月工程項目。在中國航天展現積極務實的大背景之下,一位歐洲航天專家還是有話要說了。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月船2號登月難,嫦娥五號更難,中科院院士:技術難題已全部解決
    在距離月球2.1公裡處失聯,然後撞向月球。不難發現印度的此次登月火箭運送能力方面是個明顯的短板,導致其「月船二號」抵達月球用了52天之久,需要通過多次變軌才能實現登月。但不可忽視的是「月船二號」進入地球軌道經過6次升軌後,再切入月球軌道,然後通過多次降軌飛向著陸點。這一系列過程印度都完美地完成了。
  • 嫦娥五號飛向地球,歐空局將用15米天線追蹤,為何要用他國測控站?
    目前,嫦娥五號的軌返組合體正帶著挖到的月壤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踏上了飛向地球之路。整個飛行時間持續大約四天半,預計在本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將會再入地球大氣層。
  • NASA公布登月新計劃:2028年開建月球基地,每年預算260-280億美元
    打開APP NASA公布登月新計劃:2028年開建月球基地,每年預算260-280億美元 發表於 2020-10-15 16:09:29
  • 歐洲航天專家:若美國不帶頭登月,讓中國主導月球也不錯
    美國媒體《太空新聞》2月17日刊登了一位歐洲航天專家的文章,聲稱如果美國不登月,他寧願跟著中國登陸月球。 在此之前《太空新聞》曾經刊登過行星學會聯合創始人兼名譽執行董事路易斯·弗裡德曼(Louis Friedman)的文章,聲稱美國應該奉行「直接針對火星的政策,並避免商業參與。」
  •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
    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時間:2019-09-07 18: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宣布登月失敗 月船2號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失聯!功虧一簣! 今天,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是一個高興的日子。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5、發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見證「阿波羅11」號發射的震撼瞬間。控制中心距發射架3.5英裡(約合5.6公裡)。6、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的土星V型火箭飛向軌道。
  • 中國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十年4艘月球探測器還指望歐洲?
    編者按:俄羅斯宣布重啟無人登月計劃,將在2021年發射第一個Luna-25探測器。預計在未來十年,在2030年之前,發射Luna-25、Luna-26、Luna-27、Luna-28四個探月任務,其中最大的合作方為歐洲空間局。從技術角度看,中國迄今登月成功率100%未得俄邀請,卻找了沒有在月面軟著陸經驗的歐洲合作。
  • 阿波羅1號登月艙的「12秒」 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阿波羅1號登月艙的「12秒」】,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
  • 4個奇妙的登月方案,為何最後一個讓人類成功登上月球?
    這就是一個用火箭燃料的化學能去換取引力勢能的過程。火箭把上面級推進地球軌道以後,全靠上面級自己的燃料從地球軌道飛向月球軌道,這還不算,還要落下去,這是要花費額外的能量的,下去以後還要返回,還要上來。這也要花費能量。滿打滿算,上面級怎麼也要 100 噸的重量,其實登月艙和火箭只佔小頭,大頭是燃料。
  • 人類登月史:嫦娥三號或實現多年來首次落月
    90年代以來人類再掀探月熱潮 中國強勢入圍  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歐洲、中國與印度等國家或地區加入到第二輪探月活動中來,美國與俄羅斯等老牌航天強國也提出新的探月計劃。  在第二輪探月高峰中,各國迄今共實施11次探月計劃,其中1次失敗,1次部分成功,其餘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顯示出人類的探月技術已經獲得極大提高。  1990年1月,日本發射「繆斯A」號衛星,進入太空後更名「飛天號」,向月球軌道釋放一顆小型探測衛星,成為第三個探月的國家。但「飛天」號接近月球後與地面失去聯繫,未獲得探測成果,最終於1993年4月墜毀在月球上。
  • "蝰蛇 "號月球車2023年登月,重返月球進程加速
    6月15日,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選擇了一家位於匹茲堡的Astrobotic公司,籤訂了一份價值1.995億美元的合同,計劃在2023年將月球車送到月球的南極區域。據悉,獲得月球登陸2023年門票的 &34;號月球車是一種四輪車,用於尋找水資源並對月球土壤進行採樣。
  • 李立宏解說央視最新紀錄片《飛向月球》,科教片怎麼配音?
    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離開地球,飛往月球,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已順利發射。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第三步「回」。 趙小津表示,在完成「繞、落、回」三步之餘,中國還規劃了探月四期。2018年12月發射的嫦娥四號是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在飛行近1個月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著陸於月球背面,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