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or 回到母星?火星救援VS阿波羅十三號

2020-12-02 聽風停月

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於天空的嚮往從來沒有停止過。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描寫宇宙和航空航天的電影不少,小編選了兩部個人最有好感的來推薦。

先談談火星救援,整個電影的主題其實總結起來說就是:

「團結緊張 嚴肅活潑」

電影其實看似是描寫火星上發生的一系列生活和夥伴們如何救援滯留的太空人,但主旨其實就是現代人都會面對的三個主題

1.孤獨——一個人一生最多的時間是獨處,你面對任何問題作出抉擇的都是你自己。哲學意味上來看,人都是孤獨的。男主保持了樂觀積極,才能一個個攻克難關。

2.夥伴——這點與孤獨並不矛盾,處於一個社會中,你的工作和生活來自於和眾人的協調合作。你既是個人,也屬於群體。電影中夥伴對於男主角的意義相當之大,機智又勇敢是人品質中相當可貴的部分。

整個團隊每個人機智勇敢 內容緊張全程毫無尿點 劇情嚴肅邏輯縝密 馬特呆萌演技卓越自然 活潑樂觀

女艦長非常睿智又果敢的設定,令人好感滿滿

3.成長——在火星生存的日子,男主也得到了成長。精神上的耐力磨練,生存技能的環環增長。人的一生中,為了生存和生活,都在不停的成長和渴望了解。

其實火星救援的書也相當不錯,電影的改編也非常成功 選景和配樂用得很好 書裡一些更科學宅更詳細描寫如何改裝漫遊車省略了 運鏡也很大氣 簡直火星旅遊宣傳片

最後女船長探出太空艙去把男主救回來的畫面,真是有一種科學與美相結合的賞心悅目畫面,蘊含著生命的力量和生機。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同類。

電影腳本也改編得很成功 很好的平衡了劇情和商業,不過度煽情

有一點遺憾就是最後書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說的那段話沒有採用,但其實那段話非常感人,說的是大部分人有拯救同伴的本能,看到其他人被困你會施以援手或希望他被救

比起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這些科幻型的 阿波羅13號這種紀實性的更難拍

因為大家都知道結果 電腦模擬拍攝出來的火箭升空還是很震撼的!

片子裡可以感覺到各種壯烈和人類為了實踐夢想的努力

整個過程還是很震撼人心 尤其是穿過大氣層那段

有個彩蛋就是在他們劃入太平洋後那個艦長就是當年阿波羅13號真正的指令官 就是男主湯姆漢克斯那個角色的原型

《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傑夫·丹尼爾斯、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馬特·達蒙在此片中擔任了極重的戲份。憑藉著電影中對角色極為精彩地演繹,馬特·達蒙也在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演提名。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美國環球影業公司發行的一部的紀實電影,由朗·霍華德執導,湯姆·漢克斯、比爾·帕克斯頓、凱文·貝肯、加裡·西尼斯、艾德·哈裡斯等主演。該片根據吉姆·洛威爾、傑弗裡·克魯格創作的回憶錄《失去月球:阿波羅13號的危險之旅》(Lost Moon: The Perilous Voyage of Apollo 13)改編,講述了1970年發射升空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三名太空人——詹姆斯·洛威爾、弗萊德·海斯與傑克·斯威格特經歷重重考驗,九死一生回到地球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最近關於中國的嫦娥5號探月,網上議論得如火如荼。這也是中國在2020年科學界的頭等大事了。嫦娥5號執行的任務是到月球取2kg的月壤,然後回到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現如今,嫦娥5號已經取樣完畢,還在返程的路上,預計本月中旬就能著陸了。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歡迎地球的中國人來到我們的家鄉,火星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星球,也希望未來我們火星能和地球展開深度合作,一同邁向深空。把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接下來,探測器還要經歷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多個階段,面臨的挑戰可謂步步驚心。那如此艱難,我們還飛奔到火星去幹什麼?有網友笑稱,火星救援刻不容緩,這當然是要去救人的。「天問一號」也許會在火星遇到會種土豆的馬特達蒙,就是腰裡斜插著一根天線,在黃沙和殘損的營地之間折騰的那位。
  •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似乎簡單而直接 -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文件裡所表述。
  • 劍指蒼穹,中國「天問系列」始於火星目標卻是星辰大海
    長徵五號據新華社消息,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後,大約會經過7個月左右的時間飛抵火星,對這顆紅色星球進行探訪。天問一號只是我國行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在未來,我國還將展開對包括火星在內太陽系所有行星、小行星的探測,包括尋找外星文明信息,深空探測等。後續發射任務會根據編號依次類推:天問二號;天問三號;天問四號……等。
  • 《火星救援》:當你解決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就能夠實現目標
    《火星救援》:當你解決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就能夠實現目標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一直從未放棄。早在1962年,蘇聯便為人類探測火星做了一個開端,其發射了「火星一號」探測器,可惜下落不明,並不能為科學研究作出貢獻。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陰暗的悲觀主義的科幻電影,包括我自己也寫了不少很悲觀的科幻小說」,看完電影後,陳楸帆說自己覺得有點慚愧,「我覺得我們應該回到《火星救援》中展現的鼓舞人心的精神中去。就像劉慈欣老師所說的,應該回歸到人類剛開始開拓宇宙、嚮往探索太空的那個年代中去。」
  • 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為了讓觀眾弄懂引力彈弓的方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NASA工作人員才不會這麼小白啊),黑人小哥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他的救援方案。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紀念阿波羅13號成功50周年
    儘管受到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但美國宇航局仍計劃在2020年夏天發射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隨著發射日期的臨近,這款火星車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火星車,毅力號身上總共安裝了五款成像工具,有助於導航和研究火星景觀。
  • 阿波羅13號「偉大失敗」50周年,NASA紀錄片追憶奧德賽號逃生往事
    新智元報導來源:theverge等編輯:夢佳4月11日是阿波羅13號發射紀念日。阿波羅13號未能登月成功堪稱NASA史上重大失誤,但因為太空人的成功脫險,這次航天之旅卻算得上是一次「偉大的失敗」。在人類徵服星辰大海的旅途中,那些光輝的名字一直在照耀著我們,尼爾·阿姆斯特朗、尤裡·加加林、楊利偉、翟志剛...在諸多偉大的成功面前,談何「偉大的失敗」呢?一切要從50年前說起。13號:不祥之兆1969年,阿波羅11號發射,阿姆斯特朗在舉世矚目中首次踏上月球,掀起了一股空前絕後的太空狂潮。隨後阿波羅12號也發射成功。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2014年,《火星救援》的實體書進入了《紐約時報》十大暢銷書之列。一天,經紀人通知他,電影《火星救援》的主創已經確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大明星馬特·達蒙。這一刻,安迪·威爾像是一個中了彩票還要看了又看的人:「我是不是看錯(彩票)號碼了?」
  • 科技:為什麼阿波羅8號很重要
    導語:很高興大家來到這,今天小編和大家來說說阿波羅8號,為什麼它很重要,你了解阿波羅8號嗎?快來看看吧!男人的小步,人類的巨大飛躍,鷹之一,巴茲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 - 阿波羅11獲得了所有的榮耀。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NASA計算了馬克·沃特尼的食物儲備和他種土豆的供給情況,最初決定先發射一艘食物補給飛船過去,等下一次執行火星地面任務,再用阿瑞斯4號接沃特尼回來。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票房中等大師名頭叫得響,題材新鮮度不夠《火星救援》10月2日在北美公映,首周末票房5500萬美元,乃史上10月電影開局成績的第二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個周末,《火星救援》再次入帳3700萬美元。上映10天,耗資1.08億美元製作的《火星救援》已收回成本。
  • 最後一星!北鬥三號出徵星辰大海 擺脫GPS「卡脖子」的時刻到了
    如果漁民在海上遭受天氣、海況、敵意威脅等險情,可以隨時隨地發出求救信號,有關部門獲取漁船位置信息後,第一時間組織救援。另外,有了雙向通訊的短文播報功能,漁民可以通過北鬥系統在任何地方與別人進行通信,實現海上聯合作業或者海上貿易(有點微商賣貨的意思)。
  • 阿波羅11號:超越競爭的奇蹟
    它就是美國著名的阿波羅11號飛船。 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人類航天事業向前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從此徵服宇宙的星辰大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即使過去了半個世紀,今天的人們依舊會驚嘆於這項任務的偉大、夢幻與唯一。那麼,這一堪稱奇蹟的任務是如何發端又如何完成的呢?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結果,我們在第一排仰著頭60度角大氣不敢喘地看完了全片,連廁所都忘記了去上。片尾音樂響起時,我回頭看大廳,滿滿當當的觀眾席上沒有一個人起身去上廁所。上一次這情景時,還是在2009年《阿凡達》首映的時候。《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一組太空人到火星上開始任務,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不得不緊急撤回地球。其中一位植物學家兼機械師負傷,被誤認為死亡而留在了火星上。結果,他奇蹟般地生還了下來。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回望千年,再看今朝,「天問」啟航既是對古代先賢的最好回應,更是對探索真理、不懈追求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邁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風浪。深空探測難度大、成功率低。
  • 毅力號登陸火星真實視頻公開,我們還聽到了火星的風聲!
    由於公眾號文章的推送規則已經改成了不按照發布時間排序,所以為了大家能夠準時收到我們的文章推送,請記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本報評論員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而IDG君在看完了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 主演的太空科幻史詩《火星救援》(The Martian),除了發現馬特·達蒙真的是世界上最需要被拯救的男人——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再到《火星救援》,為什麼你總是那個倒黴蛋——IDG君還意外地發現,與其說這部片子是科幻片,其實這部片子的故事更是我們身邊的創業者們每天生活的縮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