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非洲的殖民地一般在沿海,法國為何佔領中非?

2020-12-03 地圖帝

不算兩個美洲和大洋洲,歐洲、亞洲、非洲一般會以方位來劃分本洲內的地區,比如歐洲有東歐、北歐、西歐,亞洲有東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不過,非洲的情況有些特殊。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南非。但是,南非由於是一個國家的名字,為了區別作為國家的南非與南非地區,一般將作為國家的南非稱為南非共和國,南非地區稱為南部非洲。非洲還有一個地區,名稱與國家名雷同,這就是中非。

中非可以是一個地區的名稱,主要指非洲的中部地區。以國家為單位,有查德、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剛果(布)、剛果(金)、安哥拉、聖多美普林西比,以及中非。和南非的情況一樣,為了區別作為國家的中非與中非地區,一般將中非地區稱為中部非洲,而將作為國家的中非稱為中非共和國。因為沒有以「西非」、「北非」、「東非」為名的國家,所以這些地區不用區別。為行文方便,非洲中部稱「中部非洲」,作為國家的中非,稱「中非國」。

中非國被稱為「中非」,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中非國確實位於非洲的「中心」位置。中非國以北是查德,查德以北是北非的利比亞,位於地中海南岸。中非國以東是蘇丹與南蘇丹,而蘇丹又瀕臨印度洋的紅海。中非國正南是面積達234.48萬平方公裡的剛果(金),剛果(金)以南就是南部非洲。中非國西南鄰剛果(布),正西臨喀麥隆,二國皆位於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東岸。

中非國面積62.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四川省(48.14萬平方公裡)加遼寧省(14.59萬平方公裡),首都班吉。中非國有一種資源非常多,那就是河流,堪稱是密密麻麻,像血管一樣。

中非國的地圖輪廓呈東、西長,南、北窄。正北與查德的邊界境比較簡單,發源於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山區的奧卡萊河,成為中非國與查德東部的界河。奧卡萊河進入中非國後,又匯入了幾條水流量不是很大的河流。奧卡萊河在此後稱奧克河,是沙裡河上遊之一,。奧克河以西,還有巴明吉河等多條河流北上匯入沙裡河。中非國以西有一條由南向北流淌的瓦姆河,也進入查德匯入沙裡河。

相比於中非國北部,中非國南部的河流更多。中非國與南部剛果(金)的邊界,以河界為主。在兩國東界,有姆博穆河(也稱博穆河),兩國以此河為界。而在中非國境內有幾條河,向南匯入姆博穆河,然後,姆博穆河向西匯入烏班吉河。

剛果河是非洲著名的大河,水流量巨大,而烏班吉河則是剛果河重要的支流之一。烏班吉河總長約有2500公裡,上遊稱韋萊河(或韋雷河),由東向西流去。中非國與剛果(金)的邊界,東段以姆博穆河為界,西段以烏班吉河為界,中非國的首都班吉,就位於烏班吉河的西段。隨後,烏班吉河成為剛果(布)與剛果(金),最終匯入剛果河,流入大西洋。

烏班吉河的支流非常多,多由發源於中非國境內,由北向南匯入烏班吉河。比較大的支流,從東往西,有欣科河、科託河、瓦卡河、恩古巴格拉河、洛巴伊河等。

中非國的地形,基本是東、西略高,南、北略低。由於河流眾多,中非國的北部為熱帶平原氣候,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水源較為充足。

中非國的歷史,相對比較簡單。公元1891年,中非國被法國佔領,之後是各種在法國殖民地系統內的行政區劃調整。1958年12月,中非國正式脫離法國獨立。

其實,有些人對中非國並不陌生,因為中非國出了一個名人。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中非國皇帝博卡薩。博卡薩比較親近法國,所以法國願意扶持博卡薩。博卡薩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幾乎崇拜法國的一切,自稱是法國忠實的士兵。博卡薩於1966年奪得中非國的權力,開始自稱是中非國的拿破崙。拿破崙當了法國皇帝,博卡薩有一學一,於1976年12月4月正式稱帝,國名更為中非帝國。

博卡薩統治中非國期間,各種非正常的行為不勝枚舉,是個公認的暴君。博卡薩的皇帝夢只做了三年不到,1979年9月20日,中非(國)皇帝博卡薩一世陛下被推翻,逃到巴黎避難。

曾有評價認為:表面上看,博卡薩是中非國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掌控中非國的,還是法國。中非國是個不發達國家,經濟非常貧困,但中非卻有一種奇特的資源,就是名聞天下的鑽石。中非國的鑽石,一年約能產出40萬克拉。法國(時尚、浪漫之國)對鑽石的需求很大,這就需要在中非國施加有利於法國的影響。中非國的形勢非常不穩定,法國經常派兵去中非國「維護穩定」。

不過,中非國在法國的非洲戰略中,實際上只排在「二線」。西非有個原法國殖民地——面積124萬平方公裡的內陸國馬裡,但法國似乎更重視馬裡,而相對輕視中非國。原因很簡單,中非國雖然地理位置相對居非洲之中,但周邊的能源卻不是很多。而馬裡周邊多是石油國家,這對本土缺乏能源的法國來說,更加重要。

中非國的經濟非常落後,基本上沒什麼工業,主要是靠天吃飯(農業)。

相關焦點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於是法國一反之前對非洲殖民地愛搭不理的態度,以氣吞萬裡之勢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迅速地佔領了大片土地。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在當時看來幾乎沒有任何價值的地方。法屬西非的總督自1895年起駐塞內加爾,1902年總督府遷至塞內加爾達喀爾。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在1605年7月27日,法國在新斯科舍(加拿大南部一省)建立起皇家港,揭開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序幕。數年後,法國探險家 山姆·德·尚普蘭 建立起魁北克城,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的殖民地,稱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 此外,法國1699年在北美的領土不斷的深入擴大,它更在美洲從事非洲奴隸的交易。
  • 法國在經過拿破崙戰敗後的崛起,殖民地增多,經濟發展空前繁榮
    也是在結束拿破崙戰爭後,法國選擇了在非洲擴大殖民地,同時也徹底賣掉了在北美的殖民地。對於法國要穩固非洲的殖民地的做法,其實無非也是為了與英國競爭北非的歸屬權。在經曆法國大革命以後,重新定位讓法國開始有了理性擴張這一說,放棄北美殖民地似乎成了法國開始進行殖民地篩選的重要舉措。後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駐軍開始繼續向非洲縱深推進,開始進入了瓜分非洲的高峰,同時奪取馬裡,貝寧等地也讓法國不僅獲得了出海口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黃金產地。
  •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
    拿破崙打下一塊殖民地,國土大於法國5倍,為何他要低價售給美國?   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小矮子,但他在歐洲的歷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他是法國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常年四處徵戰,終於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按道理來說一直常年徵戰沙場,開疆擴土的一個人,對土地肯定是非常的執著和佔有欲,但是拿破崙做出了一件事,讓大家顛覆了對他的認知,這個事情是什麼呢?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比如有中非、喀麥隆(東南部)、坦尚尼亞(西部)、尚比亞(東北部)、安哥拉(北部)。當然,這條大河的名字就叫剛果河,自然少不了那兩個著名的剛果。世界上有兩個剛果,都位於剛果河流域。為了區分他們,人們就把剛果河西岸的「小」剛果,稱為剛果(布),因為首都是布拉柴維爾。剛果河東岸的「大」剛果,稱為剛果(金),因為首都是金夏沙。
  • 土耳其實力遠低於法國,為何能從法國手中奪走一塊殖民地?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歐洲眾多國家當中,目前法國是最為強大的,並且也是唯一沒有美國駐軍的國家,所以法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美國限制的,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只有自己欺負別人,別人是不可能欺負自己的,但是讓人感到好奇的是,法國不但被欺負了,而且還是被不如自己的土耳其欺負的,土耳其從法國手中硬生生的奪走了它的殖民地
  • 法國足球為啥黑人球員多?曾經的殖民帝國現在領土仍跨12時區
    法國雖然是一個白人國家,但是因為歷史上曾經長時間殖民非洲,隨意法國的黑人人口高居不下。由於法國和非洲距離很近,所以法國具有向非洲擴張的便利條件。歐洲殖民時代開啟後,法國緊隨西葡向外擴張,一海之隔的非洲成為法國擴張的重點。
  • 東南亞是歐美各國殖民地,二戰中為何被日本迅速佔領
    在當時,東南亞除了泰國尚且能保持獨立以外,其餘地區,都分別被荷蘭、英國、葡萄牙、法國、美國佔領。他們在這裡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在很長時間內,歐洲國家都將東南亞視為重要的輸血動脈。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
  • 二戰法國投降後,1200萬平方千米殖民地怎樣站隊,全倒向法西斯
    他們以為德國佔領波蘭後悔繼續東進,進攻蘇聯。不過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佔領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連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在堅持了42天後就投降了。法國雖然投降了,但法國還擁有1200多萬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怎樣戰隊非常引人注目。我們先看一下法國是怎樣投降的。
  • 為什麼說德國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幸福殖民地,德國究竟做了什麼
    說起殖民地,我們對這個詞非常沒有好感。這個詞是近代以來,歐洲國家在全球擴張的結果。歐洲各國徵服其他地方,並剝削和奴役這些地方。這裡面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厲害厲害。英國在全球有3000多萬平方千米的殖民地,佔了全球陸地的四分之一。法國在全球也有12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戰爭了整個拉丁美洲。這些都是殖民地大國。
  • 非洲西南部,狹長的納米布沙漠,德國當年的殖民地
    說到非洲的沙漠,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約900萬平方公裡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從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洋的紅海。這就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非洲只有在北部才有沙漠。事實上,非洲南部也是有沙漠的。比如在南部非洲的西南部,有一個卡拉哈迪沙漠。卡拉哈迪沙漠橫跨納米比亞東部,波札那西部,南非北部,面積約63萬平方公裡。
  • 西班牙面積相當於四川,經濟相當於江蘇,南端土地被英國佔領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西臨葡萄牙,東北接法國和安道爾,南隔直布羅陀海峽和非洲大陸相望,西北方向是比斯開灣,東南方向直面地中海。西班牙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多樣,西北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中部高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南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總體來說,西班牙氣候比我國華北較為溫暖,尤其是東南沿海為光熱條件屬於亞熱帶,但比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要乾燥許多。西班牙面積和我國四川省面積相當西班牙人口約4800萬,和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相當。
  • 法國成非洲殖民地?一眼看去全是黑人,馬克龍其實很無奈
    在提到法國的時候大家最開始的印象是什麼呢?如果是前幾年的法國的話,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一些頗為美好的形容詞,比如說優雅、浪漫。但是近段時間的法國卻總是會讓人不自覺的把他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更是有不少人指出,如今的法國已經成為了非洲殖民地。
  • 在這個領域,法國堪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
    法國先後丟失澳大利亞和北美殖民地,成就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法國雖然在殖民地爭奪過程中,處於完敗。但是有一樣東西,卻在這些地區牢牢紮根,延續至今。那就是:法國紅酒!法國紅酒的「戰鬥力」明顯要強於法國士兵。無論是法國士兵曾經佔領的,還是沒來得及佔領的地方,通通都被法國紅酒拿下了。
  • 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10萬人幫美國打英國
    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 本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法國請求他們獨立,他們卻根本不同意!
    本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法國請求他們獨立,他們卻根本不同意!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一百多個國家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之後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殖民地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就算有也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的,為什麼這些殖民地會選擇成為獨立的國家,因為選擇了自由,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無論怎樣,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可是對於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這塊殖民地卻完全不一樣了,這塊殖民地在法國的統治下一直存在著
  • 相比英國快速非殖民化,為什麼法國放棄殖民地過程這麼複雜?
    法國也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雖然跟英國相比差那麼一點,但法國的殖民地同樣遍及各大洲,面積比法國本土大了差不多二十倍。 二戰後,兩國同時要面臨的就是殖民地的問題。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兩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但英國在放棄殖民地的道路上相對順利且快速。法國卻不同,法國不僅不放棄,反而還想著重新染指。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1582年,沃爾特·雷利爵士接過兄弟的遺產,繼續在北美行動,最終在佛羅裡達州以北的維吉尼亞州,建立了兩個殖民地。法國1524年,法國人J·卡塔經過聖勞倫斯河,抵達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並佔領了它。1607年,一個法國人在此建立魁北克城。
  • 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
    原標題: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曾幾何時,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地保有國。但相比過去的那些殖民地大國來說,法國是保留海外領地最多的。而且這些領地的大部分非自主權利都完全服從法國政府,緊密程度上遠超諸如大英國協這樣的國際合作機構。要解釋這個現象,首先就必須看到有很多前殖民地地區,本身是不具備獨立建國能力的。雖然這話說出來在政治上並不正確,但歐洲國家在19世紀開始後才進入真正的殖民地開拓高峰。
  • 為什麼今天的許多面積大國都曾經是殖民地?
    縱觀今天排名前列的幾個面積大國中,有許多國家都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爾及利亞、剛果(金)、蘇丹、阿根廷、墨西哥,這些國家都曾經是殖民地,但它們的面積卻遠遠大於歐洲的宗主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