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前人類活動就曾引起氣候變化

2020-12-07 新華網客戶端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這一點已是眾所周知。不過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遠不是最近才開始的,科學家新近發現,早在1.15萬年前,人類活動就曾導致氣候變化,加快地表侵蝕。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海法大學的科學家在荷蘭新一期《全球和行星變化》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分析死海沉積物發現,在新石器革命時期,附近地表侵蝕速度明顯加快,僅用自然因素無法解釋。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死海湖盆中心的沉積物樣本,探尋過去幾萬年來氣候、地質運動和人類活動對沉積速度的影響。結果發現,大約1.15萬年前,季節性洪水衝刷到死海中的細碎砂石驟然增加了3倍,變化情況與當時的氣候和地質條件不符。

研究人員認為,地表侵蝕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大約1萬多年前,人類社會普遍從狩獵採集轉型為農耕,人口數量呈指數增長,毀林和放牧使地表植被大幅減少。死海周邊的黎凡特地區當時人口稠密,是農業發源地之一,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就這樣以沉積物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作者: 新華社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研究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扭轉了6500年的全球降溫趨勢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沒有人類的幹預,地球的氣候會是怎樣?北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目前已經分析了超過12000年的氣候數據,發現人類活動引起的變暖中斷並逆轉了長期的全球自然冷卻期。幾個月前,一個由93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發表了一份特別全面的古氣候數據記錄,時間跨度為過去12000年。它包括1319條數據記錄,這些數據來自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洞穴沉積物、珊瑚和冰川冰芯等樣本,從全球679個地點收集。由此,研究人員能夠繪製出過去1.2萬年來地表空氣溫度的變化圖--那是世界正走出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時期。
  • 過去50年氣候變化90%以上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
    (新華網陳競超攝)  新華網消息6月8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做客新華網,就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以下是訪談摘要。  主持人全球氣候變暖有哪些特點?趨勢是什麼呢?  鄭國光全球變暖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過去100年上升了0.74攝氏度。
  • 黃小忠:孢粉·氣候·人類活動
    1996年從四川到蘭州讀書,再沒有離開這片土地,常年紮根西北地區開展艱苦的野外工作,從湖泊沉積物中尋找過去氣候環境變化的證據,探究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他的部分成果入選國家自然科學獎和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為推動古氣候研究的「西風模式」做出了貢獻。他,關注人地關係的探索。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研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
    各種數據、模型、對比照片,主流科學界已經趨向明確地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由人類活動導致。20年以來,過去全球變化2000年氣候團隊(PAGES 2k)以及國際過去全球變化研究計劃(Past Global Changes, 簡稱PAGES)發布了自公元開始的2000年氣候多源代用數據報告,進步明確20世紀氣候變暖的原因與人類活動有關,為研究人類活動和自然變率在全球氣候系統變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 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 而非地球軌道變化
    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據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過去6600萬年中,地球曾有過近乎無冰的時期,二氧化碳水平並不比現在高多少,而且,在過去6600萬年中,在以前被認為是無冰的時代也曾有過冰川期。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長期以來,在由人類導致的環境變化中,人類社會獲益的同時也遭受了重大損失。近二十多年來,與環境相關的疾病引發的科研興趣正在增長,這些疾病主要包括由毒素引發的癌症和生殖失調、與空氣汙染有關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等。目前,由大量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空前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寧和健康。 當前有很多對「全球變化」的討論。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繪一幅虛擬地圖 打開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對話框
    氣候變化又會怎樣影響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相互影響的模擬與評估」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針對全球變化研究中難以準確模擬人類活動的國際性難題,在構建集成人類活動影響的地球系統模式,模擬及評估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的相互影響中取得階段性重要研究成果。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水循環
    流域徑流量的減少除與大尺度的氣候變暖有關外,區域尺度的植被覆蓋變化和人類用水量(如農業灌溉)的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不同子流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變化的作用不同:在黃河上遊,氣候變化的影響佔主導地位;在中下遊,人類活動的影響甚至與氣候變化作用旗鼓相當。
  • 5500萬年前火山爆發致生物滅絕,如今人類活動危害是它的8倍
    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科學家們表示,如今人類對於地球氣候環境的破壞,已經遠超於過去大規模火山爆發對於地球的影響。研究者稱,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小規模生物滅絕事件,都沒有人類破壞來得嚴重。
  • 是什麼導致了60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暖?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以來,「古新世-始新世大升溫(PETM)」便引起了氣候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當時的氣候變化與今天的氣候變化頗有相似之處,具體徵兆包括溫度上升、海洋酸化、大氣碳水平急劇浮動並對地球上的生命構成深遠影響等等。為了產生這些影響,大氣層中的碳總量無疑迎來一波快速增長(最近估計總排放量約10萬億噸)。但是,這些碳到底從何而來?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
    近20年的研究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所引起的全球增暖尤為世人所關注,而太陽是大氣和海洋運動的根本能量源,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也必然受到關注。  太陽同樣也處於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地球上的某些天氣氣候變化又明顯地反映出它們可能與太陽活動有一定的關係。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科研人員根據對冰芯的研究發現,270萬年前冰河時代的二氧化碳水平還未達到300ppm(百萬分之一),相比現今的二氧化碳水平(405ppm)低許多,這或許能為「是什麼觸發了冰河時代?」的問題提供了線索。
  • 宇宙「暗黑」法則——氣候變化是人類必經的磨難?
    弗蘭克認為氣候變化的到來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應該是一個意外,它是一個文明陶醉於自身成功的必然結果。  「這是一個巨大的宇宙,我不知道一個文明會持續多久,」弗蘭克說。「我們只是其中的一支文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某些文明會因為氣候變暖而毀掉自己。地球歷史上氣候的變化很多次,生命形態也因此會發生深刻的變化。而我們現在是正在發生變化的生命之一。
  • 研究顯示: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始於工業化早期並致四季不分明
    ,但人類活動是何時開始影響氣候變化的呢?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領銜完成的最新成果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始於工業化早期的19世紀70年代左右,人類活動也使得四季越來越不分明。
  • 氣候變化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有了更好的條件認識自身和外界,面對複雜的氣候以及環境問題,我們已經知道這些都離不開人類的活動,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研究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
  • 氣候變化衝擊!南極洲冰蓋融化可能與人類活動有「直接聯繫」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和南極西部冰層的減少是人類活動與自然氣候周期混合的直接結果。來自英國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有「第一個證據」表明人類與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和南極冰層融化有關。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將南極冰層的部分融化歸因於周期性的大風和海水變暖。
  • 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毛猛獁象(Mammuthus prigenius),它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大約在35萬年前,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生存了足夠長的時間,甚至曾與早期人類共存。這種大象的長毛和向上翹起的獠牙使它成為冰河時代的標誌性物種,曾與劍齒虎、穴居熊和其他已經滅絕的動物共同漫步在北方草原上。
  • 氣候變化引起複雜的植物疾病變化
    人類行為所引起的地球大氣層成分變化,可能改變未來植物所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