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奉思院士:太陽活動周期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太陽活動周期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有人說,太陽打個「噴嚏」,地球就會「感冒」。猶如四季輪迴,太陽活動強弱也呈現出周期性變化,平均11年為一個周期,目前太陽進入了第24活動周。有科學組織預測,2014年到2015年可能進入新一輪太陽風暴活動豐年。對此,魏奉思認為,這僅僅是一種預測,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有待進一步觀測。 魏奉思解釋稱,超強太陽風暴爆發是有條件的。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水循環
流域徑流量的減少除與大尺度的氣候變暖有關外,區域尺度的植被覆蓋變化和人類用水量(如農業灌溉)的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不同子流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變化的作用不同:在黃河上遊,氣候變化的影響佔主導地位;在中下遊,人類活動的影響甚至與氣候變化作用旗鼓相當。
-
氣候變化致四季錯亂?科學家警告:2020年春季又提前,不是個好兆頭
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四季節令出現錯亂,今年春季大大提前就是最好的例證。近日,NASA利用20餘年衛星數據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進行了分析,揭示了黃石地區動、植物變化及氣候特徵受全球變暖的巨大影響。對此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對黃石國家公園構成了巨大威脅,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
地球的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四季分明的地區並不多
關於地球的四季劃分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四季的劃分呢?根據之前的表述,決定季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溫,而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所以季節的變化是由於太陽輻射能的分布在一年中的規律性變化引起的,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之間存在夾角(黃赤交角),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回歸運動,從而產生了四季。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技術和政治的改變,將全球人類社會以「全球化」的形式聯繫在一起,例如,經濟全球化反映的是將全球自由的無序的市場、資金流動和貿易緊緊連在一起。全球環境變化反映的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包括行星生命支撐系統在內的大尺度的生物物理和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變化來源於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情形:人類、人口規模、經濟活動和技術選擇等方面大量的環境影響,大到已經能夠開始改變地球系統的方方面面。
-
研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
各種數據、模型、對比照片,主流科學界已經趨向明確地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由人類活動導致。20年以來,過去全球變化2000年氣候團隊(PAGES 2k)以及國際過去全球變化研究計劃(Past Global Changes, 簡稱PAGES)發布了自公元開始的2000年氣候多源代用數據報告,進步明確20世紀氣候變暖的原因與人類活動有關,為研究人類活動和自然變率在全球氣候系統變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年以來這天氣有點異常,我們把時間拉長一點就是最近10年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上的影響,以前四季分明,現在都感覺一年只有兩季而已了,冬天時間短,也不冷,夏天特別長,特別熱.對環境的影響,天氣異常,雨水增多,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環境惡化嚴重,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
-
黃小忠:孢粉·氣候·人類活動
1996年從四川到蘭州讀書,再沒有離開這片土地,常年紮根西北地區開展艱苦的野外工作,從湖泊沉積物中尋找過去氣候環境變化的證據,探究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他的部分成果入選國家自然科學獎和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為推動古氣候研究的「西風模式」做出了貢獻。他,關注人地關係的探索。
-
氣候季節劃分新標準重慶四季分明 本月氣溫雖然偏低,不能確定六七...
原標題:氣候季節劃分新標準重慶四季分明 本月氣溫雖然偏低,不能確定六七八月跟著涼爽 今年的5月陽光少雨水多,讀者們都感覺很涼爽。市氣候中心昨日稱,因為5月馬上就要過去,所以重慶入夏時間要推到下月了。另外,重慶市將執行新的氣候季節劃分標準,重慶屬於四季分明區域。
-
忻州—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傳說漢高祖遠徵匈奴時兵敗被困,脫圍後逃到這裡方才安心,於是將這裡命名為「欣州」,以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後來多方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忻州之名。這裡位於晉北要衝,是往來於中原和北方的重要隘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晉北鎖鑰」,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在漫長的戰爭之中也誕生了楊家將等膾炙人口的故事。
-
人類影響為新地質時代地球系統變化主因
報告包含有關氣候狀況的詳細信息,介紹了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和大氣濃度趨勢;強調了土地利用和能源等關鍵部門實現基本社會經濟轉型的緊迫性,以避免危險的全球升溫以及可能出現的不可逆轉的影響;研究了可支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工具。 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峰會的科學諮詢組表示:「報告對在人為氣候變化、人類迄今為止的應對、未來全球氣候的深遠變化等影響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的地球系統狀況進行了統一評估。
-
【科教融合系列】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態位偏離
首先,人類的生理活動與其他物種一樣,在自然條件下過冷或過熱都會降低舒適度。雖然空調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居環境條件,但顯然人類不可能永遠待在室內。特別是從人類社會整體上來看,在佔全球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大量人民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而無法享受空調,另外許許多多的從業者(是特別是農民)主要在室外工作。這些人群的生產生活受到氣候條件的強烈影響。其次,人口的分布也受到其他生物的影響。
-
全球變暖、空氣汙染……氣候變化,對癌症有哪些影響?
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將導致更多癌症的發生,尤其是肺癌、皮膚癌和胃腸道癌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的研究人員,對近50篇已發表的科學論文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氣候變化,包括空氣汙染、紫外線輻射、環境毒物、傳染性病原體以及食物和水供應中斷等對癌症的影響,並總結了潛在的幹預措施。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氣候變化對空氣危害影響有限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導,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為主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造成的危害影響有限,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室外空氣汙染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該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環境研究快報》上。 空氣汙染被認為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
-
人類對地球影響的增長速度是工業化前700倍
論文的合作者來自於不同大學(美國馬裡蘭大學、美國東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布朗大學)和研究機構主要(聯合全球變化研究所JGCRI、大學大氣研究所組織UCAR、全球環境與社會研究所IGES、日本RIKEN研究所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
萬年前人類活動就曾引起氣候變化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不過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遠不是最近才開始的,科學家新近發現,早在1.15萬年前,人類活動就曾導致氣候變化,加快地表侵蝕。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海法大學的科學家在荷蘭新一期《全球和行星變化》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分析死海沉積物發現,在新石器革命時期,附近地表侵蝕速度明顯加快,僅用自然因素無法解釋。
-
研究警告說,由於氣候變化,南極洲可能「不可逆轉地」融化
這種變化將需要數千年,但我們只有一個世紀才能制止這種變化。南極洲廣闊的冰原中蘊藏著全球一半以上的淡水,但是人類在下一世紀的決定可能會將這些水不可逆轉地排入大海。研究的共同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研究人員安德斯·勒沃曼(Anders Levermann)表示:「南極洲基本上是我們在地球歷史上較早的時候以來的終極遺產。它已經存在了大約3400萬年。一份聲明。「現在的模擬表明,一旦融化,它就不會恢復到其初始狀態,直到溫度回到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這是極不可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