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列求和計算題中關於等比數列相關知識及公式運用講解

2021-01-09 初中數學解題視頻

等比數列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都等於一個常數(不為0),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比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

來看下面這道題:

【例1】求1+2+4+8+16+32+64+128+256+512+1024的和。

通過觀察,會發現這個數列的後一項比上前一項都是2。

2÷1=2;

4÷2=2;

8÷4=2;

……

1024÷512=2。

所以這個題目就是典型的等比數列求和題,

公比是2。

例1中,如果拿筆硬算會十分麻煩,而且容易出錯。

在這裡G老師分享一個計算等比數列求和題目時經常用到的一個方法。

錯位相減法

令A=1+2+4+8+16+32+64+128+256+512+1024,

G老師讓A這個式子再乘以數列的公比,

會得到什麼呢?

2A=2+4+8+16+32+128+256+512+1024+2048,

這樣我們構造出了一個新數列,

而且這個數列的和等於原數列乘以公比。

再將兩個式子相減,

G老師手寫

左邊是2A-A=A;

右邊是2048-1;

等式右邊其餘的項都已經抵消了。

這樣我們就得出結果了,

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7

再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例2】計算3+9+27+81+243+729+2187

分析:這題是等比數列求和,公比是3,共有7項。採用錯位相減法,讓等式乘以它的公比。

令A=3+9+27+81+243+729+2187;

則 3A=9+27+81+243+729+2187+6561;

兩式相減,

3A-A=2A=6561-3

2A=6558

A=6558÷2=3279

所以,

3+9+27+81+243+729+2187=3279

總結一下,等比數列的一般規律。

等比數列中,

公比=後一項÷前一項;

末項的值=首項x公比的(n-1)次方(n代表項數)。

注意:公比的(n-1)次方=(n-1)個公比相乘

如【例2】中,末項是2187,首項是3,項數n=7。

2187=3x3^(7-1)

等比數列的和=(末項x公比-首項)÷(公比-1)

(由錯位相減法得出)

相關焦點

  •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錯位相減法在小學奧數裡的應用
    今天說一下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和錯位相減法,然後用一道育才少兒班的真題介紹一下它的應用。等比數列其實是高中的知識,但是小學奧數中卻經常涉及到(還有排列組合等等),雖然不是必須掌握的,但是小學階段也可以借鑑它的證明方法。等比數列是指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值等於同一個常數的一種數列。
  • 數列求和計算題中等差數列相關知識及公式運用講解
    上述的計算式就是一個等差數列,相鄰兩項的差值都為1 ,又稱它是一個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1,2,3,4,5,6……99,100每一個數都稱為數列的項。從1到100,一共有100個數字。這個數列就有100個項。
  • 高中數學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拓展小技巧
    高中數學必修5----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拓展,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原型是這樣的【點撥】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理解為指數函數的係數和常數項互為相反數
  • 吳國平: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攻克等比數列相關知識內容
    昨天我們講了等差數列及其前n項和的相關知識內容,那麼今天我們就繼續講解數列另一塊重要知識內容,也就是等比數列及其前n項的和。等比數列可以說是數列的核心內容,自然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在高考數學中,跟等比數列相關的主要考點有:等比數列的基本運算與通項公式;等比數列的性質;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等比數列的綜合應用等等。
  •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判定,利用數列基本性質,高考重點考題
    數列做為我們高中數學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並且數列的內容常常是利用各種公式的變換來求解數列的得數或是判定數列的性質,數列的考察往往比較的綜合,並且也有一定的難度,數列常常還可以作為載體,與函數解析式結合在一起進行考察,所以這也成了我們高考考題中的大熱題目,因為通過一道題便可以考察很多的數學知識點
  •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總結
    高中數列在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點,關於數列的考題雖然表面看去變化多樣,但看其本質,可歸結為兩大類:求一個數列的通項an,求一個數列的前n項和,而解決這兩類題都少不了等差數列以及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這篇文章就針對等差和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給出推導和證明過程。
  • 等比數列解題技巧—實戰篇
    答案見下期!!題型五、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及性質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在運用時,特別要注意對公比q的討論,要分為q等於1和q不等於1兩種情況,另外還要注意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過程(錯位相減法),這也是數列求和的一個常用方法,後續在數列求和章節會有更詳細地講解。
  • 高考數學必考:等差等比數列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考點。等差等比數列作為兩種很特殊的數列,歷年來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熱點內容。所以掌握數列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快速掌握數列的相關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呢?
  • 帶你一起探索數學世界,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求和運算方法分享
    在數學運算中,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計算是最容易被搞混的,今天我來幫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分享一個快速進行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求和計算的小妙招。一起來看一下吧。如何計算1+4+7+10+…+31+34——等差數列求和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數被稱為數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等差數列。像這樣,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數列即為等差數列。
  • 高二數學 | 圖說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那麼,很開心,總結一下規律就會發現,此數列的前n項等於1減去最後一項即可,於是很漂亮滴得出:那麼,問題來了,其他的等比數列也是如此嗎,當然不一定,比如同樣以1為首項,2為公比的等比數列求和就不盡相同呢,那麼該如何找到通呢,且讓我們回歸到等比數列的實質,也就是它的最基本形式上去。
  • 初中數學公式:等比數列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等比數列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於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比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 吳國平:2018年高考數學準備戰,衝刺數列求和問題
    從歷年高考數學考查數列內容來看,考查的知識點幾乎包括數列的所有概念和性質;高考題型一般客觀題、解答題都會出現,而客觀題較為簡單,解答題常以難度較大的綜合題出現,甚至是壓軸題的形式。數列求和作為數列最核心內容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了解在高考數學中如何考查數列求和。
  • 高考數學每日答疑12:數列SA法+構造新數列+數列求和
    SA法;2.SA法的兩個步驟,即n=1時,和n≥2兩種情況,計算過程中,要注意數列的通用性質,和由已知條件計算的部分;3.使用SA法的過程中,要有兩個驗證,如若不然,這樣很容易出錯;構造新數列根據題意構造新數列,若不構造新數列
  • 《等比數列前n項和》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等比數列前n項和》是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五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的內容重在研究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及其簡單的應用,教學中注重公式的形成過程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並揭示公式的結構特徵和內在聯繫,就知識的應用價值來看,它是從大量數學問題和現實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公式推導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各種數列求和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一分鐘數學——等比數列求和
    等比數列求和什麼是等比數列?
  • 高考數學解題能力提升專題講解:如何解數列求和問題
    2=3n﹣1;考點分析:數列的求和;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等比數列{an}的常用性質:1、在等比數列{an}中,若m+n=p+q=2r(m,n,p,q,r∈N*),則am·an=ap·aq=a.特別地,a1an=a2an-1=a3an-2=….
  • 等比數列公式
    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1)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A1×q^(n-1)若通項公式變形為an=a1/q*q^n(n∈N*),當q>0時,則可把an看作自變量n的函數,點(n,an)是曲線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點。
  •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二)
    研究數列過程中的幾何思維>我們知道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但是未嘗不能從幾何的角度來研究數列歐幾裡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藉助於幾何圖形以及代數的三個定理對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進行了證明,這種證明方法直觀形象、易懂,堪稱完美,哪怕是現在我們去研究它,也同樣可以感受到數學命題證明的簡潔魅力。當然,現在我們藉助於代數的符號,根據等比數列的定義可以進一步簡化證明過程。
  • 數學高考中必須掌握的幾種數列求和方法講解
    數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分組求和:把一個數列分成幾個可以直接求和的數列.拆項相消:有時把一個數列的通項公式分成兩項差的形式,相加過程消去中間項,只剩有限項再求和.錯位相減:適用於一個等差數列和一個等比數列對應項相乘構成的數列求和.倒序相加:例如,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
  • 詳細講解數列的綜合運用
    題型分析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在綜合題中一般都是同時出現的,有的出現在兩個數列中,有的出現在同一個數列內而構成一個新的數列,這些數列都有自己的解法,具體的解法在前幾篇文章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就不在此介紹了。圖一圖一中的題型是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出現在兩個數列當中,減少了計算的難度。第一問直接運用等比數列計算就可以了,主要是第二步如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