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關注動車事故 要求查明事故真正原因

2020-12-05 搜狐網


  羊城晚報訊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到了各界人士高度關注。演員姚晨為在事故中犧牲的動車司機潘一恆說話,稱自己的父親和潘一恆曾在一個車組工作,贊其工作盡職,駁斥外界說他是「疲勞駕駛」的說法。而娛樂圈的其他名人明星也紛紛通過微博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為死難同胞祈福的同時,也要求有關方面找出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

  關鍵詞:悲痛

  郭德綱V:車無轍,馬無鞍。雷無電,炮無煙。人無信,道無邊。天無語,地無安。忍看江河水流斷,不忍稚子喚親單。紙錢三片,心香一瓣,且悲且嘆且無言,傷殘復傷殘。

  趙薇V:這個夜晚讓人無法平靜入眠,那就祈禱吧!為所有其實都很脆弱的人類!

  鄭秀文V:在各式苦難中,苦澀取替了生命中慣常的甜,如果苦難本身是一種苦,那麼,人與人之間彼此守望和關愛卻可中和這道苦……祝福溫州,加油!

  關鍵詞:反思

  柯藍V:事發突然謠言四起,公眾的確需要多聽多看多感受,但看到相關部門的應變和某些主流媒體的言論之後,我對「追尾」事件的善後處理的建議是:救人、問責、賠償。救人和賠償息息相關,有些傷者更可能需要終生賠付。問責不僅僅是撤職,是要知道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工程?管理?經費?

  伊能靜V:我只是希望悲劇不要再發生,捐款能落實在需要的人手中。地球的時間開始倒數,我不願挑起憤怒,因為就算是正義的憤怒也是負面能量。我更自私的是身為母親,我的孩子怎麼平安出門、快樂回家、未來好好長大。

  陸川V:拍攝中的我有些與世隔絕,昨夜查看「7·23」災難報導,慘不忍睹,很難過。說什麼都無法慰藉死難同胞的家人,這是中國人共同的災難。在災難面前我們應該攜手,幫助死難同胞的家人走出煉獄般的日子;督促相關部門對於事故查個水落石出。這樣才不使同胞的血白流,才能使中國公民社會在災難的關注中逐漸成熟。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責任編輯:丁瑤)

相關焦點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鐵道系統內部核心人士介紹,「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關方面權威發布。  信號系統地面設備本身的設計問題使雷擊造成的故障升級,紅碼發成綠碼,錯誤發出綠燈信號,引導D301前行追尾。
  • 媒體呼籲儘快公布溫州動車事故原因並啟動問責
    此次動車追尾事故的處理,除了必須在第一時間內搶救傷員,儘早開通鐵路之外,與之並行不悖的還在於及時應對混雜著焦慮和疑惑情緒的公眾。在信息社會的條件下,所有人都開始介入事故本身,這也意味著政府必須向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做出交待。
  • 國務院對甬溫線動車事故作出處理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據新華社2011年12月28日消息,國務院近日批覆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 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致35人死亡192人受傷
    中新社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江耘 李飛雲)24日晚上10時43分,浙江省「7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溫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布最新傷亡數據:目前此次追尾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目前還有132人住院治療。  此次新聞發布會是事故發生後,首次正式公開的新聞發布會。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當日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鐵路部門下一階段如何處置這起事故?
  •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人大法學院「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沙龍研討會側記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針對此次特別重大事故中諸多法律疑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於7月31日舉行了「反思與改革: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可能為遭雷擊後失去動力
    網友 yaoyaosz 圖昨晚20時50分,在杭州-深圳沿海鐵路溫州雙嶼段,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動車與杭州至福州的D3115次動車追尾,D301次第1-4節車廂脫軌、D3115次第15-16節車廂脫軌,其中4節車廂墜落20多米高的高架橋(上圖)。截至今日凌晨1時30分許,已確認該事故造成18人遇難、100多人受傷,消防等有關部門和附近居民正連夜在現場搶救(下圖)。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事故發生後,各界最大的質疑就是為何兩列代表中國最先進技術的動車會追尾。王勇平表示,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詳細的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分析。記者從溫州市氣象局了解到,7月23日18時到21時3個小時,溫州市市轄區共遭遇閃電615次,不過對於雷擊這個近來不斷被鐵道部在動車、高鐵故障中被引用的理由,無論是學術領域還是民間都普遍質疑。
  • 甬溫線動車事故中被埋車頭去向何方
    7月26日,吊車將事故現場的車頭殘片吊至大型運輸車輛上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
  • 7·23動車事故9周年,降速降標真的都是這次事故導致的嗎?
    此次事故造成D301(CRH2E當擔)第一至第四位車廂脫軌,D3115(CRH1B當擔)第十五至第十六位兩節車廂脫軌,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的重大損失。7·23動車事故現場而此次事故正式給中國高鐵敲響了警鐘,鐵道部隨即從左傾冒進主義轉變為右傾保守主義。直接導致了高鐵運行速度降速以及新建高鐵降標。等等,高鐵降速並不是7·23事故的原因。
  • 中國通號總經理死因成疑 公司稱與動車事故無關
    (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本報記者 張豔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臟病逝世。由於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 紅歌手原創歌曲 緬懷「7.23動車事故」遇難者
    記者獲悉,在上場比賽中被大眾評審要求有原創歌曲才能更好發展的聲音樂團將在本周日的大戰中第一次亮出他們的原創歌曲,且是他們為緬懷「7·23溫州動車事故」遇難者專門創作的一首《我們不會忘記》。據了解,聲音樂團是在7月23日當晚得知溫州動車事故後,連夜創作了《我們不會忘記》。談到此次創作的緣由,聲音樂團表示,他們自己也是來自四川災區的,所以對於遭遇災難的人們特別理解,特別有感情。
  • 華僑城太空迷航事故過程初步查明
    東部華僑城太空迷航事故初步查明過程,但具體原因仍不清晰。昨日,深圳市新聞辦最新發布消息稱,東部華僑城「6·29」事故調查組通過反覆解讀運行記錄的「黑匣子」,以及現場遺留的痕跡分析論證,初步查明「太空迷航」大型遊樂設施發生事故的基本過程。
  • 溫州動車事故一周年:中國高鐵減速「療傷」
    比飛機方便,比大巴安全,比普通車要快——動車和高鐵依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可以感覺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旅客和鐵路之間的信任正在重建當中,儘管要找回原有的軌道相當不易。去年夏天,曾有很多人堅定地表示「再也不坐動車」。一名列車員告訴記者,去年7月下旬到8月初,北京到溫州方向的高鐵曾一度空空如也。
  • 昆明金湖公司砷化氫氣體中毒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新華網昆明3月12日電(記者李倩)經相關部門和專家調查分析,3月8日昆明市東川區四方地工業園金湖公司公司發生的砷化氫氣體中毒事故原因初步查明。3月8日1時起,昆明金湖冶金有限公司浸出車間先後有8名員工感到身體不適。雖然公司及時將8人送到當地和昆明醫院進行救治,仍有1人經救治無效死亡,其餘7人現正接受治療。
  • 王夢恕為什麼只給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打60分
    201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河南代表團駐地專訪了王夢恕,正值午休期間,王夢恕情緒激動地講述了他所親歷的溫州動車事故調查。作為「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調查組專家組副組長,王夢恕對最後的調查事故報告只給打了60分,因為「這份報告把技術問題拔得太高,結果打擊了整個中國高鐵產業」。
  • 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達40人 賠償提高至91.5萬
    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福建籍乘客搶救無效亡  29日上午從溫州市殯儀館傳出消息,「7·23」溫州動車事故中一福建籍乘客陳偉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7月28日晚上10時45分左右被宣布死亡,並於29日凌晨2時左右被送到溫州市殯儀館。至此,「7·23」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已經升至40人。
  • 「太空迷航」事故原因查明 揭開其流入市場迷局
    前天,深圳市東部華僑城「6·29」事故調查組發布調查報告稱,太空迷航事故原因已基本查明:設備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安裝調試期間已發現隱患但未能有效整改,使用過程中維護保養又不到位。此外,該設備在製造環節也存在局部缺陷。  6死10傷!這場罕見的遊樂場安全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遊樂場安全監管的拷問:隱患重重的奪命「飛船」為何可以順利生產並流入市場?
  • 環球時報:回看723動車事故 當時輿論幼稚而偏激
    今天是甬溫線「7·23」動車事故三周年。那場奪取40人生命、致200餘人受傷的重大鐵路悲劇,以及由此引發的輿論對高鐵的激烈聲討都歷歷在目。  「7·23」事故是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典型重大責任事故,它帶給鐵路部門的教訓十分深刻,它也是全國安全生產突出的反面教材。我們希望這個案例不會因為時間的逐漸久遠而變得模糊,它每天都應是活生生並且深刻的。  關於輿論三年前為何從對事故的批評變成近乎對高鐵的全盤否定,同樣值得我們反思。
  •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召開[組圖]
    當日,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新華網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齊中熙、朱立毅)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24日表示,代表鐵道部對事故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受傷人員和傷亡人員家屬表示深切慰問,對廣大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他稱,目前事故具體原因仍在調查分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