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與心理學: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

2020-12-05 騰訊網

不要為別人的一句話而犯錯誤,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

這一點很重要:自己決定好的事,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輕易改變主意。為什麼呢?通常情況下,別人的話雖然沒有害你之意,但是往往會有利己之心又或者是不周全,如果你聽他說的話,往往就會導致你犯錯誤。

例如:你剛入職了某公司,公司要你去辦工商銀行卡,結果你的同伴叫你辦建銀行就行了,你照他的做了,結果公司說不行,你是不是又要跑一趟呢?一般來說,公司發工資都會是指定的某一個銀行,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筆者只是用來打一個比方。

你的同伴為什麼會叫你去另一家銀行呢?恐怕是建設銀行比較近,為了節省他自己的時間,這就是利己之心,又或者這本身就不是他的事,所以在他人性自私的一面就不會考慮的很周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也只有糊裡糊塗地犯了錯誤,馬上才會恍然大悟,這就是因為聽了某某人的話,才會導致有這樣一個糟糕的結果,但是從根本上來講,你就怨不得別人了,因為別人本身就不會周全地去考慮其他人的問題,而只會周詳地為自己考慮,要怨也只能怨你相信了一個你不該相信的人。

總結:要知道,人性都是自私的,每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或多或少都只會站在自己利益的這一邊,往往也就會傷害到別人的利益,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對於別人說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雖然我們不能夠置之度外, 但是我們也不要馬上就去做決定,因為這個話有可能就會誤導你去犯錯誤。

備註:原創作品!來源於生活的最小細節。記得關注兩面真相,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進化心理學:自私是人的本性,太過善良軟弱,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曾經,我們堅定不移地守護人性本善論,認為剛出生的人純潔又善良,無知中又帶著些許天真。但在後天環境中,有的人誤入歧途,丟失了人性的真,所以才會出現不被世人理解的惡。荀子卻一度堅持人性本惡,他認為好惡、喜怒、哀樂,夫是之謂天情。人到世間的目的便是修正自己的惡,如果達成修為,便可算得上是「得道者」。
  •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試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可能生來就是自私的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認為,基因會為達到生存目的而不擇手段。從本質上來看,這些矛盾都是社會道德與基因的碰撞,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
  • 如何讓別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其實,讓別人喜歡上你,是有技巧的。學會了,愛情的緣分不靠天給,可以靠自己去創造。如果你有喜歡的人,與其苦苦暗戀、單戀,不如主動出擊,去讓對方喜歡上你。怎麼才能讓心儀的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家的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 心理學:「極度自私」的人,多數不會和你計較,往往都有這些特徵
    但在社會中,很多人都比較願意和無私的人交朋友,往往都會遠離那些自私的人,但有些自私是能夠被我們接受的,並不是全部自私的人都不能接受,一些極度自私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去接受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極度自私的人,只要身邊人犯了錯誤,那麼毫不避諱說出來,而且這樣說話方式很直接,讓別人很沒面子,自己卻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優秀的事情,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對方處在痛苦之中。
  • 自私會有報應,因為大腦有一個因果報應神經元
    而這兩者的目標,都準確的對準了我們的動物腦,而動物腦的自私的強大性與遮蔽性在於,它正是萬物一系演化到人性層面的體現,因此,它幾乎就是人的本身。以上所有的現象都是事實,惡是人的底層規定性,動物腦就是自私的,人的自發本性與初始狀態,就是會不自覺的本能般的為已,任何人,不用學習,他一定是為已的,而我們後天的所有學習到的書籍與文化,則都在教我們要文明與禮貌。整個佛陀的苦,無我,無常以及因果報,全部也都是在告誡我們不要太自私,佛陀甚至說,人生要達到真正的離苦得樂,你就不能有任何一點點我執,不能有任何一點點為已的私心。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所以說,人際交往中不要忽略改宗效應的存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心理。5、犯錯誤效應:偶爾犯點小錯讓你更有吸引力生活中常常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幾乎完美無缺的人,往往在人際交往中不太討人喜歡;相反,那些雖然很優秀,卻偶爾會犯小錯誤的人深受人們的青睞。
  • 寫作中你可能會犯的24種邏輯錯誤
    今天為大家總結了24種常見的邏輯錯誤,一起來看看你犯過沒有?1 稻草人歪曲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地攻擊別人。通過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這是一種極端不誠實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理性的討論,也影響了你自己觀點的可信度。因為如果你可以從負面歪曲別人的觀點,你就有可能從正面歪曲自己的觀點。
  • 心理學中的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
    劉翔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撰文認為,西方主流心理學中既存在著一味模仿自然科學,過於推崇實證和實驗方法,只重視數量研究的傾向,同時還有另一種重視研究人的自由意志、意義、意識覺知和價值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思想。
  • 不要把自私「遺傳」給你的娃
    不要把自私「遺傳」給你的娃 在某個多國孩子夏令營活動當中,導師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中國孩子的能力差,脾氣大,自私,缺乏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面對導師們這樣子的評價,中國父母非常生氣,覺得人家是外國人當然說外國人的孩子好。那麼真是外國人誇大嗎?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1、自我暴露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與密友相處,因為我們與他們分享更多的秘密,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真正的友誼。交流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當人們看到自己的缺點或弱點時,他們會感到你是真實可靠的,沒有偽善,這會產生一種親密感。如果你「隱藏」自己,你會感到虛偽和壓力大。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神」,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神經病」
    明明是為ta好,ta就是不聽你的話; ta特別自私,只關心自己,無論你為ta付出多少,ta都看不到; 不管你怎麼努力靠近,ta還是不怎麼愛搭理你,經常冷落你; ta總是對你指指點點,就算你已經一再妥協退讓,拼命改進; 你有這些想法嗎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一提到心理學,人們往往只會想到弗洛伊德或榮格的名字,但在世界上,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三大巨頭之一。阿德勒根據自己的理論開創了「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死板的學問,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可以說領先時代100年的阿德勒思想非常超前,他的觀點極具前瞻性。
  • 這4句低情商的話,千萬不要掛在嘴邊,不僅讓你沒人緣還會吃大虧
    特別是在競爭異常激烈、關係複雜的工作場所,有時因為一句話就能讓你樹敵。工作場所裡,有些人是因為一言一行就成了問題,有些人是因為不好的一句話。在中國,有一句話叫做「說話不用心,聽話不用心」,很多時候,在工作場所和人交流時,你所說的一些話,自己並不覺得不合適,卻給別人留下了壞印象。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屬的名詞來解釋這種現象叫做瀑布效應。
  • 從「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到「用事實解釋事實」的錯誤
    無獨有偶,批改學生的作業,看到有一個學生說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這是對的,但正確的說法是:因果關係一定有相關關係,相關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不能以相關關係來直接否定具有因果關係,還要進一步分析。  因果關係在邏輯鏈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居於前後,如A推出B,B推出C,則A與B、B與C、A與C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的相關關係在邏輯鏈上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處於平行狀態。
  • 說別人「缺點」的報應,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導讀:不講別人過失,這叫積德。有個詞叫「緣會,」意思是說,因果都是相對的,傷害的對方,也是傷害了自己。如果一方失去了,另外一方也就沒有了,這叫緣會。同樣的道理,常說別人的「缺點,」也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
    人追求快樂是無止境的,因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當個體低層次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又會開始追求高層次的需要。 其實這是因為很多自私的人往往人品不好,在暴露自私的同時總是表現出這些伴隨性的特點,經過多次,自私與這些特點之間形成了聯結,以至於人們一想到自私頭腦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其他的負面信息。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歸因偏差—— 2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1.基本歸因錯誤: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更關注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而忽視了情景因素。你一般是如何看待你們班上的學霸或學神的?
  • 《自私的基因》:劉慈欣強推的科普神書,我勸你不要挑戰人性?
    這才開始將人放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的都是圍繞著人這個因素所展開的。今天,我們不談哲學,來談人。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更是充分地說明了這個,他將人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告訴人們,人生來就是自私的。而就是這樣一本書,被稱為社會學史上的奇書風靡一時。
  • 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三個特徵
    說話刻薄自私的人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直爽的表現,但說話刻薄很多時候都是性格中冷漠的部分多一些,無法有共情能力與別人相處,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他們往往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然後把話語不經審視的就說出來,屬於情商有點低,極度自私的人,往往語言攻擊性都很強,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 東航利用高價票替換低價票:比起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自私
    留學生回家的路已經很難了,就算不能濟困解危,也請不要落井下石。在這場疫情中,人性的惡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薩克雷在《名利場》裡說:"在一切使人格墮落的不道德的行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最可恥的。"比起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