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腰腿痛 為啥X光片、CT、核磁共振都要查?

2020-11-23 閩南網

­  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骨科手術室,張勝利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腰椎微創手術。

­  62歲的張先生因為嚴重的腰腿痛前天被送到了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骨科,醫生在進行查體後,開了3張檢查單子讓張先生去檢查。張先生拿過單子一看,這3項檢查分別是X光片、CT、核磁共振。張先生禁不住納悶了,不就是腰腿痛麼,檢查一項不就行了麼,為啥要檢查這麼多?

­  都是腰腿痛 病因可沒那麼簡單

­  納悶歸納悶,可張先生還是進行了檢查,最後醫生診斷,張先生患的是腰椎管狹窄症。

­  「腰椎管狹窄症?我只聽說過腰椎間盤突出,這腰椎管狹窄症是個什麼毛病?」張先生又疑惑了。

­  「我們的腰椎就好比是個封閉的管道,這個管道就是椎管,椎管內容納著重要的神經結構——脊髓和馬尾神經,椎間孔中還有脊神經,這些神經結構分管著下肢的運動與感覺。」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張勝利給張先生解釋說,當腰椎發生退變、老化時,韌帶、關節囊彈性下降,椎間盤發生膨隆或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形成了「骨刺」等,這些變化都可能造成腰椎管容積下降,從而壓迫行走在椎管內的神經組織,造成腰腿痛,有些還有「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  那麼,是不是只有腰椎管狹窄症才會導致腰腿痛這些症狀呢?張勝利說,同樣的症狀,病因卻千差萬別。「比如椎間盤突出、腰椎關節囊腫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引發腰腿疼痛的症狀,所以,要判斷是哪一種因素,就必須藉助檢查手段來明確。」

­  X光片、CT、核磁共振哪種好?它們各有優缺點!說到檢查項目,像張先生這樣納悶的市民還真不少。

­  「是有一些患者不理解為什麼要做這3種檢查。」張勝利醫生說,其實,這3種檢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3種檢查的針對性都不一樣,醫生讓患者做檢查是為了更好更準確地診斷病情。

­  具體來說,X光片只是一個普通的篩查和對腰椎整體狀況的評估;而CT則對骨性結構更敏感,比如骨質增生,用CT檢查更清晰;而核磁共振則對軟組織結構比較敏感,比如韌帶這樣的結構。所以,不能說哪個檢查好哪個檢查不好,主要看病情適合做哪種檢查。

­  腰椎管狹窄症是65歲以上老年人最容易患的腰椎疾病之一。

­  「我開始的時候只是有點痛,後來做家務的時候,一下就感覺特別痛,幾乎不能走路,這是啥子原因呢?」張先生還是有點不明白,人老了,多少都有點毛病,但也沒有搬重物,也沒有做什麼很出格的動作,為什麼一下就嚴重了呢?

­  張勝利醫生說,腰椎管狹窄症總體來說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說,這病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年齡大了,椎間盤退變、黃韌帶退變、關節突關節退變等各種因素,導致椎間盤狹窄,這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漸進的過程,等到某一天,量變積累到了質變的時候,症狀就會變得明顯。

­  腰椎病手術已進入「微創」時代

­  在脊椎上動手術,想想都害怕。不過,現在的腰椎病手術,已經進入了「微創」時代,傷口只有1釐米左右,出血只有幾毫升,手術的時候,醫生和患者還可以聊天,患者術後就能下地走動,這樣的手術,靠的是醫生的技術,也要靠先進的設備。

­  「比如椎間盤鏡和椎間孔鏡,都是微創手術的設備,特別是椎間孔鏡,最大直徑只有1釐米,不但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病情,還可以同時進行手術治療,動手術時只需要局部麻醉,如果只有一個節段病變,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結束手術,病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回家了。」張勝利醫生說,這些「微創」手術對腰椎正常結構的破壞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因此,手術遠期的併發症也相對很小,是醫生治療腰椎病的得力助手。

­  腰椎病變有五部曲

­  我們都知道腰椎出了問題就不舒服,重慶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張勝利從專業角度分析說,腰椎的病變,從輕到重,一般有五部曲。

­  第一個階段是椎間盤源性腰痛。這種痛休息後能緩解,坐久了又開始痛。發病的多是久坐的工作者,比如司機、會計、銀行櫃員等。

­  第二個階段是椎間盤突出。這時候痛的位置就不僅僅是腰了,病變會引起下肢的疼痛,有時候是雙下肢,有時候是單側下肢。

­  第三個階段就是椎管狹窄。椎管狹窄由於椎間盤突出、椎體增生、椎體滑脫以及後縱韌帶、黃韌帶增生肥厚、鈣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經及周圍血管,造成神經血管發生炎症粘連、充血、水腫,此時不僅僅是腰腿痛,嚴重時候可出現雙下肢無力、括約肌鬆弛、二便障礙或輕癱等症狀。

­  第四個階段是腰椎不穩。此時人一旦腰椎劇烈運動,腰椎就會有明顯的症狀,甚至不能離床活動。

­  第五個階段是腰椎畸形。脊柱發生嚴重變形,對脊柱內的神經產生嚴重的影響,很可能會造成癱瘓。

­  這幾個階段不一定會按照順序發生,但到了腰椎病變的後期階段,往往需要手術治療。術中需要植入鋼釘鋼棒,並植入骨組織來穩定脊柱。手術剝離範圍廣,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較多;而老年人又往往合併心臟病等內科疾病。所以,這個階段的手術治療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因此,出現了腰腿痛的老年人,要及時找脊柱外科醫生進行正規的診斷和治療,才能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唐國利

相關焦點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 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對於曾經在醫院看過病的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雷射或者ct肯定是非常常見的。而在醫學專業裡,醫學影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
  • 都能透視,核磁共振、CT、X光,還有B超,有啥區別?
    最近有些小夥伴留言問小濟,經常聽到去看病要用到核磁、ct、X光片和B超等這些東東,它們到底有啥區別?如果發病位置的結構比較簡單,比如四肢骨折,X光的這個問題不會影響醫生作判斷;但對於結構比較複雜的地方,比如腦部,X光片就不夠精確了。* CT則好比是把要檢查的部位一層層地「切片」,「切」一層拍一張照片,所以大家看到的CT片子,是一張大膠片上排列很多邊長5釐米左右的小照片,每一張小照片就是一層切片。
  • X光、CT、核磁共振 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X光片和CT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X射線的穿透作用,通過組織密度不同的人體後形成輻射線衰減強度不同的影像。為啥不直接給我做CT檢查呢?CT較X光平片,它在價格上更昂貴、患者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會更大一些。
  • X光、CT、B超、核磁共振這些檢查都是啥原理?
    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  CT:像把麵包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麵包切成片來看。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
  • 兒童做ct,x光,核磁共振對他們身體生長發育有多大影響?
    有時候孩子生病了,特別是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痊癒,尋求醫生幫助時只想儘快讓孩子好起來,但是一聽到醫生說要做CT、X光、核磁共振等等檢查時,家長們又會猶豫了,生怕這些檢查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影響。兒童做ct,x光,核磁共振對他們身體生長發育有多大影響?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現代醫學診斷疾病,並不是根據患者所說的症狀、體表表現確診,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科學檢查,然後結合檢查報告做出相關判斷。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
  • 體檢照CT和x光有多傷身體?輻射會致癌?這3點希望你能早知道
    這些檢查,我們在檢查室就能看到醒目的輻射警告標牌,不僅要體檢的人"提心弔膽",仿佛連醫生們也不願在檢查室裡逗留,都要遠遠地坐在隔壁的小房間裡。這不僅讓人納悶了,照CT和x光對身體的傷害真的很大嗎?這期就讓醫生告訴您真相!第一點真相:CT和x光存在輻射,可能會致癌?我們知道輻射主要分為兩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 臨床實用五步腰腿痛診斷思維
    3、一日疼痛的變化 腰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晨起腰腿痛明顯,甚至凌晨時刻因痛醒而不能平臥,須起身活動後方能緩解疼痛,白晝一般工作與活動無妨礙。 椎管內病變:引起腰腿痛突發頻繁,間歇期隨發作次數增多而逐漸變短,發作期長,一般須經疼痛科醫生專門治療方能緩解。 腰椎管內外混合型病變:如果腰腿痛症狀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甚至無明顯的誘因下,發作頻度愈來愈高,間歇期縮短。發作由開始自行緩解轉而不能緩解,應考慮腰椎管內外混合型病變所致。
  • ct和核磁共振,究竟哪一種才是最佳選擇?提醒:二者的區別要知道
    所以,醫療界也在不斷進步,推出了各種檢查身體的儀器,且都在疾病篩查上發揮了作用。比如檢查內臟器官常用到的就是ct,比如篩查肺部疾病、骨骼病變等,都會使用ct檢查。除此外,近些年還有一種名為「核磁共振」的檢查手段。ct和核磁共振之間,究竟哪一種才是最佳選擇呢?
  • CT和核磁共振區別
    二、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CT和核磁共振雖然都屬於影像斷層成像但其工作原理卻截然不同,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方法。1.三、CT和核磁共振的適應症CT和核磁共振的適應症的適應症是不同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選擇CT還是核磁共振。1.
  • 「科普」X光、CT、核磁共振,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他的腿被衝下來的自行車重重壓著,導致膝蓋劇烈疼痛,路都走不了。隨後小明的朋友送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先讓小明拍X光片,發現存在骨折的現象後又建議進一步做CT和核磁共振(MRI)。小明有點不解,為啥拍了X光片又要做CT、MRI?有沒必要一下子做這麼多檢查呀?
  • 胸部CT與胸部正位X光哪個好些?我們應該先做選擇?
    經常選擇體檢套餐時候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不同的體檢套餐體檢項目都不一樣,其中就有胸部CT肺部CT,胸部X光,遇到這樣你是不是會有選擇恐懼症?既然我們花錢就得花的值。先了解他們區別的你在選擇體檢套餐體檢項目就會胸有成竹。
  • 科普:X光、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一般的X光片檢查只需要零點零幾秒,CT掃描一般要經過5分鐘左右,快的也要2分鐘,人體曝光在X射線中的時間更長,電離輻射量也更大。一次普通胸部CT的輻射量大約為6.9豪西弗,這已經大大超過人一年的自然輻射量2.4豪西弗。短期內做多個位置、同一位置反覆做CT輻射量更大。
  • 飛利浦紅外線治療儀 足不出戶治腰腿痛
    飛利浦紅外線治療儀 足不出戶治腰腿痛 時間: 2014-09-09 11:08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科普】一篇微信告訴你,B超、X光、CT、核磁共振都在檢查些什麼
    (MRI)……同樣是拍片子,為什麼要分不同的種類?這些檢查又都擅長什麼疾病呢?由於工作原理的不同,X光、CT、B超、核磁等影像設備能夠探查的層次也不同,它們是這樣看我們人體的: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比如,大腿的骨頭是圓的,可是片子上是平的,但可以看到其中絲絲屢屢的骨小梁。
  • 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
    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時間:2016-12-08 11:2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 到醫院看病時,醫生會開各種各樣的檢查。
  • 神經科醫生:為什麼我要你做核磁共振MRI而不是CT
    神經科醫生:為什麼我要你做核磁共振MRI而不是CT 趙桂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2017-02-20 11:00 來源
  • X光片、CT、磁共振檢查?你的疑問在這可以找到答案
    「醫生,可以幫我把X光片換成CT嗎?CT貴些是不是好些?」「醫生,聽說核磁共振更清楚,為什麼要給我照X光呢?」「醫生,我們可以不照磁共振嗎?都說有很大的核輻射。」在醫院,經常有患者和家屬面對各種影像檢查,提出類似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