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學旅行質量的關鍵是什麼?須念好這「五字真經」

2021-01-09 騰訊網

近年來,中小學研學旅行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應,但由於思想認識不到位、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的有效發展。

當前,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需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優化措施,堅持標準,突出重點,有效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提高研學旅行的課程和服務質量,必須念好「五字真經」。

1、落實一個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研學旅行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是發展素質教育的必要載體。

組織研學旅行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研學旅行始終,將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整合,通過研學旅行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實踐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從小培養文明旅行意識,養成文明旅行的行為習慣。

2、做到兩個結合

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的有機結合。研學旅行是在旅行體驗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的跨界結合,是將學校教育、學科教學與校外教育、多學科教學優勢充分融合的綜合實踐教育。

因此,研學旅行不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藉助課程使二者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與學校教育銜接互補的實踐育人作用,使旅行體驗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使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提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讓教育回歸生活的本位。

同時,研學要為旅行體驗提供更多的知識支持,讓旅行體驗生成更多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促進、有意義的教育。

3、突出三項原則

教育性。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銜接的有益創新,必須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教育主題,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才能真正實現研學旅行的育人功能。

集體性。研學旅行是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為單位組織進行的集體活動,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在教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培養合作意識,形成協作能力,樹立集體主義觀念。

實踐性。研學旅行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學中旅、在旅中學、在學中做,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能力,拓展視野,提升素養。

4、堅持四個標準

堅持課程化,研學旅行是一種重要的課程形態。一方面要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將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全面、深度融合;

更重要的是在組織實施中堅持以課程為中心,系統規劃,突出某一學科特點,確定明確的主題,堅持評價跟進,從而真正發揮綜合育人的功能。

堅持層次化,要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要依據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研學旅行的時間、空間跨度,特別是境外研學旅行應遵照國家有關要求;要克服不分學段,追求高大上造聲勢,追求長距離、長時間研學旅行的傾向。

堅持多樣化,要根據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經驗、綜合、外圍、隱性、選修等類型的課程,不斷拓展學科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使學生獲得關於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要盤活旅遊資源,開發適合不同學段學生年齡特徵和需求的項目;要根據課程主題,優化組合參與主體,優選研學線路;要克服課程單一、更新緩慢、缺乏實踐環節、缺乏評價、線路單調等傾向。

堅持規範化,要建立研學旅行的規範化管理運行機制。建立研學旅行審批、報備、培訓、考核、評價工作規程和標準;組建數量足夠的專職研學輔導員和安全、應急救護人員隊伍;

建立研學基地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建立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體現公益性,堅決禁止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要克服基地創建很努力、命名掛牌很重視、實際運營不守規矩的任性傾向,更要防範多部門合力監管不緊密,出現管理漏洞,導致組織實施不規範現象的發生。

5、做好五項重點工作

基地是研學旅行的校外課堂和重要資源,其建設水平決定著研學質量的高低。基地建設不僅要注重食、宿、旅等保障性硬體建設,更要注重多樣化、特色化課程建設;要克服基地創建只為掛牌的急功近利思想,避免忽視學生體驗感受,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疏於管理,導致服務水平下降,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情況;根據研學旅行育人目標,持續做好基地建設迭代升級,增加趣味性、提高針對性、增強體驗性、注重教育性。

課程是研學旅行的核心,是基地建設的重點,也是當前研學旅行的難點和弱點所在。要結合域情、校情、生情,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挖掘、增加旅遊資源豐富的教育元素,將研學旅行作為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

研學旅行事關教育、交通、旅遊等多個部門,只有各部門協調及時、聯動有效才能確保研學旅行順利實施。要充分發揮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調小組作用,加大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結合實際情況制訂相應工作方案,將職責層層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定期檢查工作推進情況,加強督查督辦,切實將好事辦好。

科學合理的線路設計能使研學旅行效益最大化。要以基地為重要依託,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線路設計要根據學情、校情做到動、靜結合,室內、室外結合,備選、自選結合,小組、集體結合,以提高研學旅行的實效性。

安全是研學旅行的保障。要建立統籌完善、協調有力的安全管控機制,做到責任層層落實、級級到人;要設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建立規範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好全程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安全防範能力;交通、食宿、旅行等各方面要緊密配合,為研學旅行保駕護航。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多部門對研學旅行給予優惠政策 研學旅行收費將出新規
    2016年,教育部會同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建設研學旅行基地、加強組織管理、健全經費籌措機制、落實安全責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工作要求。
  •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的基本邏輯與注意事項
    一、行程安排在行程安排前,首先要確定研學旅行的主題,比如安排一個一日研學行程,那麼需要確定的就是兩個模塊,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行程安排,在什麼時間段完成什麼樣的內容。例如:從8點開始,安排參加研學旅行的孩子們在集合點集合,統一乘車或徒步前往研學目的地,到達目的地組織簡單的開營儀式,分組、強調紀律安全,確保一個好的開頭,為全天活動安全有序打好基礎;到達目的地後安排研學內容,課程設計者要結合孩子們的學習規律,明白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時間最多不超過25分鐘,所以在一個研學知識點的授課時間安排上需要注意不超過
  • 關於印發自治州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緊緊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著力提高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奠定人才基礎。、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營地和基地;建立一套規範管理、責任清晰、多元籌資、保障安全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範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拓寬研學渠道,推動資源共享,加強區域合作,促進交流交融,不斷提高研學服務質量和水平,促使研學旅行健康、縱深、快速發展。
  • 首屆陝西省研學旅行輔導員、輔導師和高級輔導師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開班儀式由陝西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楊蓉主持,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陳夢榆、陝西省旅遊協會會長辛建偉、陝西省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李振東等講話並對參訓人員寄予殷切希望。陳夢榆指出,「少年強則中國強」。
  • 獅子小學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16:26 來源: 北關娛樂 舉報    11月20日,獅子小學開展了2020年秋季研學旅行活動
  •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公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財務局、交通局、文化廣播電視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旅遊局、團委,各鐵路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設免責條款、學校不籤合同……研學旅行如何保證安全?
    數日前,正在北京某學校讀初中二年級的女孩小雪,放學回到家,把一份研學旅行合同書拿給了她爸爸。她說,這次研學是去湖南張家界,有科學院的老師帶著我們去考察巖石!我的小夥伴都去,我也要去! 「去張家界?怎麼也得五天吧?」爸爸一邊說,一邊趕緊翻閱這份合同書。
  • 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聯合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旅遊委(局)、保監局、團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財務局、交通局、文化廣播電視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旅遊局、團委,各鐵路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 研學觀察|國家研學旅行政策新解讀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 開展研學旅行,選擇目的地很重要
    而研學旅行迅速發展以後,研學旅行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遊不學」成為春秋遊產品,有些「只學不遊」成為校外的「教學課堂」。從研學旅行的本質來看,應是將中小學生帶入現實的學習情境之中,達到「遊」與「學」的高度統一,實現教育目標。
  • 研學旅行是如何實現教育目標的
    而研學旅行迅速發展以後,研學旅行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遊不學」成為春秋遊產品,有些「只學不遊」成為校外的「教學課堂」。 從研學旅行的本質來看,應是將中小學生帶入現實的學習情境之中,達到「遊」與「學」的高度統一,實現教育目標。
  •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2020-04-14 09:31:13   來源:黃山日報
  • 中國AOPA正式發布國內首項中小學生航空研學旅行標準
    日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中國AOPA),正式發布《中小學生航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與管理》團體標準。這是國內中小學生航空研學旅行領域發布的第一項標準,標誌著這個細分行業將進入有標可依、良性發展的新階段。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關注。
  • 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密切學生與生活、與社會的聯繫,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是研學旅行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因而其根本的課程價值在於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並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研學旅行活動通過綜合性的實踐學習,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活動方式或生活方式,強調學生通過研究與實踐,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掌握科學方法。
  • 完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育人作用
    孟奕爽 許春曉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有利於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簡述研學旅行中師生配比及研學輔導員素質
    2、每 20 位學生配置一名帶隊老師,帶隊老師全程帶領學生參與研學旅行各項活動。承辦方(通常指活動的接待方,一般以旅行社居多)人員配置1、應為研學旅行活動配置一名線路規劃人員,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負責統籌協調研學旅行各項工作。
  • 阿勒泰青河縣今年冬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為豐富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依靠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宣傳推介青河縣特色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今年冬季將打造「研學旅行」旅遊品牌,並且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開始首次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研學旅行的情境應大不相同,才能更好地與學校教育配合,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二者共同成為學生意義生成的好幫手。研學旅行由於活動多樣,材料豐富,學生應擁有自主選擇交往質料的機會。學生在其中自由選擇材料,自由挑戰,在體驗探索中找到興趣並更有興趣地開展新一輪探索……思考的力量,探索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真正魅力。可選擇性和體驗性滿足了學生渴望自由的心理狀態,對真知的探索構成研學旅行動力因。
  • 「遊中學 遊中玩」《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
    今天上午,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德育研學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儀式暨首屆北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學術研討會舉行,探討了研學旅行價值、課程設計、管理規範等熱點問題。研學旅行是在旅行體驗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 「研學輔導員」開啟實中學子別樣春天
    自去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提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以來,各地中小學校積極響應,先後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研學旅行活動,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鄉野、走進自然,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研學之風」吹得愈猛愈烈。  這個春天,這陣研學風同樣吹進了金華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