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文獻解讀|巧用被忽視的「體細胞突變」數據發Science

2021-01-16 醫學方
我們一直主張「醫生發臨床SCI論文其實很簡單」,「好醫生因為觀察仔細而更容易做出高質量的臨床科研」。本次我們以Science雜誌(IF 41.845)的一篇論文為例分享,教你如何「臨床與基礎結合,發表高質量SCI論文」。該論文的題目是「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urothelium」(形態正常的人尿路上皮的宏觀體細胞克隆擴增),發表於2020。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白凡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徐濤課題組合作完成。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結合使用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和外顯子組測序系統地研究120例尿路上皮細胞癌(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UCC)患者的包括膀胱尿道和輸尿管尿道上皮在內的形態正常尿道上皮(morphologically normal urothelium, MNU)的體細胞突變體克隆事件。我們一起學習,作者是怎麼做到的。

 

一,研究背景(立項依據)


整個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體細胞突變,這主要是由於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的DNA未修復或錯誤修復引起的。儘管正常細胞中的大多數體細胞突變沒有任何表型後果,但影響必需基因(尤其是那些與細胞增殖和死亡相關的基因)的突變可能會觸發突變體克隆擴增,一個廣為熟知的例子即為「癌症」,其中體細胞突變的逐步積累驅動了克隆的擴增和細胞的最終惡性轉化。


但是目前,對惡性轉化之前正常細胞中體細胞突變的模式和驅動因素了解甚少。


尿道上皮被歸類為過渡上皮,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可以應對損傷從而確保其屏障功能。由於尿路上皮直接與尿液接觸,因此尿路上皮持續暴露於一系列潛在的致癌代謝產物和環境因素中,這些代謝產物和環境因素可能導致組織損傷並對尿道上皮細胞造成遺傳毒性。在這些條件下,尿路上皮可能通過反覆的細胞更新積累體細胞突變。

本文章中多涉及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臨床醫生簡單作為了解即可。我們重點從臨床醫生角度看,自己如何設計和完成類似研究。

首先,作者總共對120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或腎結直腸切除術的UCC患者的161個MNU樣本(來自膀胱的125個和來自輸尿管的36個)進行了測序。經病理學檢測,這些從遠離腫瘤部位提取的MNU樣品沒有組織學改變。


此外,對120例患者中的126例腫瘤(93例膀胱癌,17例輸尿管癌和16例腎盂腫瘤)組織也完成測序,並對上述測序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分析過程不在此贅述)。

在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之後,作者為了探索潛在的誘變驅動因素,對MNU和UCC樣本使用了非負矩陣分解算法,以提取潛在的突變特徵


作者發現潛在病因是一種臭名昭著的誘變劑,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AA),AA誘變在正常人體組織中非常普遍,且在女性中更為常見。雖然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有這種性別偏見的報導,但潛在的機制尚不清楚。這篇文章的發現表明,AA暴露會對尿路上皮細胞產生強烈的遺傳毒性,並廣泛觸發正常尿道上皮的誘變。

隨後,作者使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評估了MNU和UCC樣品中的拷貝數變化(copy number alterations, CNA),觀察到腫瘤與MNU之間CNA的顯著差異。如TCGA資料庫一致,腫瘤在整個基因組中存在大量CNA。然而,CNA在MNU樣本的基因組中很少見。


作者進一步探討UCC和MNU組織中體細胞突變和CNA的積累如何協調。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發現其中一些MNU組織,特別是暴露於AA的MNU組織,其突變負擔與腫瘤的相似或甚至更高,但其絕大多數基因組仍為二倍體。這一發現暗示CNA的獲得發生在尿路上皮的克隆擴增的後期,並且基因組穩定性是最終惡性轉化的瓶頸。

接下來,作者發現AA相關和非AA相關的MNU突變負擔明顯不同,與AA相關的MNU的突變負擔範圍很廣,中位數(每Mb 2.2個突變)高於乳腺癌(每Mb 0.9個突變)和腎透明細胞癌(每Mb 1.5個突變),相反,非AA相關的MNU的突變負擔比AA相關的MNU的突變負擔低一個數量級。


此外,作者發現AA暴露還可以大大加速體細胞突變的積累並增強正常尿道上皮細胞的克隆擴增。

圖3. 突變負擔和突變克隆體擴張

隨後,作者對來自患者(P4)輸尿管的兩個腫瘤和三個MNU樣品進行了測序。這五個樣本所攜帶的體細胞突變彼此不同,表明它們是獨立進化的,且所有五個樣品均顯示出清晰的AA相關突變特徵。


給定不同的採樣點,作者的結論AA觸發的突變過程可以擴散到整個輸尿管,且在其他患者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結果。

6,MNU中的單個與馬兜鈴酸相關的克隆可以擴張到幾平方釐米的大小

前面的結果已經證明,AA誘變驅動MNU中的突變體克隆擴展。然而,與AA相關的突變體克隆可以擴展到多大規模尚待闡明


作者對來自患者(P7)的六個MNU樣品進行了測序,這些樣品是從膀胱中不同部位提取的,突變負擔範圍為每Mb 1.7至7.6個突變。最後,作者使用Dirichlet流程將體細胞突變聚類為突變體克隆,通過分析再加上採樣距離,結果表明,一個與AA相關的突變體克隆可以大規模擴展到幾平方釐米的大小,在另一個患者樣本中觀察到了相似的結果。

這項研究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對於合作臨床醫生的要求

這個要求知識積累,多閱讀領域相關文獻,了解研究進展,抓住問題要害。基於這些,可以尋求與高校,研究所及公司合作,能利用技術手段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本文結果總共分為六個部分,但是在邏輯上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包括從臨床取樣,病理檢測到測序比對,系統發生樹的重構等;當然,這些也都可以與高校基礎學科的課題組合作完成,「術業有專攻」,他們除了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外,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與臨床大夫也可互相借鑑。

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以這篇文章為例,AA誘導突變,AA在亞洲傳統草藥中很普遍,因此本研究的結果可能反映了中國和亞洲人群的特異性;比如我國食管癌就有特定的高發省市,是否也有當地人民的飲食習慣相關?臨床醫生也可以結合流行病學的數據來推進課題。

這是最最關鍵的。樣本庫並不是只是標本,而是需要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尤其是明確診斷和規範治療,並有隨訪結果;並且,要根據設計在疾病的不同病程留取樣本。這樣的樣本庫才能做成頂級研究。



所以這篇論文不僅僅是一篇非常好的臨床-基礎研究結合的論文,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生課題,以及一些小的基金設計,如首特基金、或者博士後基金等。(1)這項研究使用相對較大的樣本量和適度的測序深度觀察了MNU中可變數量的體細胞突變;(2)突變特徵分析揭示了MNU中潛在的AA誘變現象,表明AA觸發的突變過程可以在體內正常人體細胞中廣泛發生。特別注意。AA在亞洲傳統草藥中很普遍,因此本研究的結果可能反映了中國和亞洲人群的特異性。(3)出乎意料的是,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發現單個AA相關克隆可以急劇擴展到幾平方釐米的大小。但是,要確定尿路上皮中AA致突變和AA觸發的克隆擴增的精確大小,需要使用更密集的採樣方法進行進一步研究。(4)這項研究具有潛在的臨床意義,對於AA相關的UCC患者,更激進的治療策略可能更合適,因為他們看似正常的尿路上皮可能具有較高的突變負擔,並經歷了突變的克隆擴增,且這樣的狀況可能實質上導致腫瘤復發。近些年來,包括生物學,物理化學,臨床醫學等學科交叉的現象越來越火熱,臨床擁有龐大的樣本庫,而基礎學科現在已發展出或正在發展出各種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以解決當前大量懸而未解的科學難題,臨床與基礎學科的結合可以高效而精確地解答人類許多疑難雜症的發病機制,並為臨床診斷和幹預治療提供機會。這篇文章是由北大BIOPIC白凡課題組和北大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徐濤課題組合作測序研究體細胞突變,並且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雜誌。與此類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團隊也已經與北醫三院的喬傑團隊及付衛團隊密切合作,在Science,Cell,Cell Stem Cell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多篇文章,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闡明人類胚胎發育機制及人類結直腸癌的轉移機制等。多學科交叉合作已然是一種趨勢,因此,許多臨床醫生都可以利用自身的醫療資源優勢,與高校課題組建立合作關係,最終達到互利共贏的結果。


「醫學方」現正式向粉絲們公開徵稿!內容須原創首發,與科研相關,一經採用,會奉上豐厚稿酬(300-2000元),詳情請戳。


「醫學方」始終致力於服務「醫學人」,將最前沿、最有價值的臨床、科研原創文章推送給各位臨床醫師、科研人員。



醫學方已推出「實驗室基礎」「SCI寫作技巧」「文獻精讀與解析」「醫學英語輕鬆學」「國自然基金申請」「臨床數據挖掘」、「基因數據挖掘」、「R語言教程」、「醫學統計學」、「微創動物實驗培訓」等多個專題課程,如需了解課程詳細推文,可關注「醫學方」公眾號,點擊「精品專題」進入


騰訊課堂:https://medfun.ke.qq.com

網易雲課堂:http://study.163.com/u/ykt1467466791112

客服電話:15821255568

客服微信:yixuefang1234


溫馨提示:醫學方還設有專門的討論群哦~各位明星導師都在群中,可以解答各位的遇到的問題,如有興趣,可以加客服微信後加入群聊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北京生科院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
  • 你真的理解體細胞突變嗎?
    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是指患者某些組織或者器官後天性地發生了體細胞變異,雖然它不會遺傳給後代個體,卻可以通過細胞分裂,遺傳給子代細胞。體細胞突變對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並且它也是制定腫瘤癌症靶向治療措施的關鍵所在。
  •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3:00:10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Iigo Martincorena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 一文獻一思路:解決臨床問題,這是科研應有的樣子
    他們不僅使用TCGA資料庫乳腺癌樣本基因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突變數據,還結合來自賓夕法尼亞州(Penn)的35個有BRCA1/BRCA2遺傳突變的外顯子數據和免疫組化數據,從HRD、LOH、免疫細胞浸潤程度以及荷爾蒙受體表達情況去明確刻畫其對有BRCA1/2突變的乳腺癌病人的免疫原性的影響(如Fig1所示)。
  • 研究發現多個癌症體細胞突變
    來自Genentech、Affymetrix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錯配修復檢測技術和互補方法,發現了幾種人類癌症中的體細胞突變,文章發表在7月28
  • 癌症基因組中的體細胞突變分布隨三維染色質結構而變化
    癌症基因組中的體細胞突變分布隨三維染色質結構而變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48:49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P.
  • 文獻中關於錯義突變的簡寫如何解讀?
    至於其他的癌症,CHEK2突變基因攜帶者罹患結腸癌風險往往較高,ATM突變攜帶者被認為患胰腺癌風險較高,但此觀點下的數據尚未令人信服。elevated risk of colon cancer was present for carriers of the missense mutation I157T in CHEK2 but not the common deletion c.1100delC in CHEK2.在波蘭的一項研究中,CHEK2第57位的異亮氨酸突變為蘇氨酸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升高
  • 100篇泛癌研究文獻解讀之根據點突變和拷貝數變異共同分組
    主要關心其定義的selected functional events (SFEs),系統性的研究TCGA資料庫的12個癌症的3299個病人數據,並且把癌症病人分成  mutations (M class) or copy number changes (C class) 兩個組。
  • 《癌症發現》:胃腸癌體細胞突變產生新抗原
    高突變率的惡性腫瘤與免疫療法成功有關,低突變的腫瘤對免疫療法反應很差,是否由於免疫細胞的固有特徵或腫瘤本身仍然不清楚。 為了檢出新抗原反應性腫瘤浸潤淋巴細胞,Parkhurst及其同事將全外顯子組測序與高通量免疫篩查相結合,分析了體細胞突變導致了錯配修復正常的胃腸癌患者產生新抗原。
  • 太厲害了,利用TCGA數據發了12分的SCI
    有的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1-2分的SCI;有的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3-5分的SCI;現在有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12的SCI。這篇文章發表在Nat Commun上,該期刊屬於Nature子刊,影響因子:12.121,中科院分區:1區。
  • BRCA 基因特點、突變機制及臨床意義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子病理實驗室研究員山靈發表了《BRCA 基因檢測實踐》的主題演講,首次分享中國人群卵巢癌組織和血液中 BRCA1/2 突變的比較數據。
  • Science背靠背|再添實證,北京大學白凡/徐濤發現馬兜鈴酸是致癌的...
    2020年10月2日,北京大學白凡及徐濤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urotheliu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調查了形態正常人尿路上皮(MNU;膀胱和輸尿管襯裡的上皮)的體細胞克隆事件,並確定了宏觀克隆擴增。
  • Genome Biology |野生毛果楊基因組揭示了樹齡相關的體細胞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
    利用PacBio和Illumina數據組裝了330年前的毛果楊(Populus trichocarpa var. Stettler),其基因組大小為392.3 Mb,包含34,700基因, N50為7.5 Mb,99.8%序列可以掛載到染色體。作者開發了一個基於系統發育的推理方法和樹的年齡分支拓撲軟體--mutSOMA,用於評估SNP數據中體細胞突變率。
  • 【文獻解讀】文獻189:單個原癌基因中多位點突變全景和功能分析
    公司立足國產NGS平臺和腫瘤基因大數據,布局腫瘤防治全鏈條,打造臨床檢測服務、醫療器械製造、科技合作服務、腫瘤防治服務四大業務板塊,致力於成為最值得信賴的腫瘤基因大數據服務平臺。公司聚焦腫瘤精準防治大需求,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癌種、全病程的腫瘤NGS基因檢測服務。
  • 巧用電阻箱研究分壓電路
    教師取下事先用布蓋著的分壓電路示教板,示教板內部嵌有兩個相同的分壓電路,如圖1所示,兩個相同的小燈泡,兩隻外觀相同的滑動變阻器。實驗前將滑片移至右端以保證小燈泡的安全。請兩位學生配合以相同的速度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情況。在演示之前,教師先讓兩位學生演練一次同步滑動各自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演練時教師斷開電鍵,正式實驗前再閉合電鍵。
  • 三句話讀一篇 Nature,Science
    Brown et al, Science, 24/4/2020, DOI:10.1126/science.aaz7959 2,Could it be anymore clearer about SARS-CoV-2 MAIN Protease?
  • 基於突變數據展開下遊分析靠什麼發了7分+SCI?
    ,基於突變數據確定相應的突變圖譜,並分析其驅動基因,基於clock-like 將病人分為兩組後進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和腫瘤突變負荷的比較,確定兩個分組的確一系列差異。2.2 確定與clock-like突變圖譜相關的驅動基因OncodriveCLUST算法主要基於突變聚類,基於突變無偏分布找到可能存在的突變,而MutsigCV根據突變信息建立突變背景模型,並根據背景推斷每個基因的突變是否比偶然突變顯著;這裡整合 OncodriveCLUST 和 MutsigCV 算法,獲得了4個潛在的突變基因,圖中標星展示(A);並展示了
  • 大牛Nature/Science輪著發不停歇:普林斯頓銅氧化加成問題再出奇招!
    其中,銅催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特殊的平臺,因為高價銅傾向於用各種各樣的偶聯片段進行還原消除。 然而,氧化加成的緩慢性質限制了銅廣泛促進滷代芳烴偶聯的能力。北京時間2018年6月1日,普林斯頓大學David W.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