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子病理實驗室研究員山靈發表了《BRCA 基因檢測實踐》的主題演講,首次分享中國人群卵巢癌組織和血液中 BRCA1/2 突變的比較數據。
BRCA1/2 基因是一類腫瘤抑制基因,參與細胞同源重組修復(HRR)過程,2014 年,美國 FDA 批准了奧拉帕利可用於既往三線及以上鉑類化療的 BRCA 突變卵巢癌患者。因此卵巢癌患者的 BRCA 突變檢測,能更好的評估患者預後、優化治療方案。針對不同人群的 BRCA 突變情況,已有較多報導,但研究數據的人群都是以高加索人種為主,更是缺少體細胞與胚系基因突變的比較。因此,針對中國人群的 BRCA 胚系和體細胞突變情況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山博士首先介紹了 BRCA 檢測的臨床意義,根據國內外的指南共識,BRCA 被用於高危人群的篩查、乳腺癌患者的手術方式選擇、以及卵巢癌的用藥選擇。
山博士指出 BRCA 基因序列較大,整個 BRCA 基因的編碼區突變都有可能造成 BRCA 基因的功能異常,而且目前的數據發現 BRCA 突變缺乏明確的突變熱點,因此 BRCA 檢測需要通過整個編碼區的測序,通過比對目前大樣本的資料庫分析來確認。在下一代測序(NGS)的臨床應用中,Ion Torrent 平臺相對操作和分析比較簡單,且樣本用量少報告時間短,比較適合臨床樣本的需求。
接下來對 222 例乳腺癌和 169 例卵巢癌在 NGS 上的 BRCA 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首次發布了卵巢癌中組織樣本(體細胞)和血液樣本(胚系)的突變情況比較,以及使用毛細管電泳測序平臺上的 MLPA 檢測大片段缺失的結果,山教授深入淺出的對不同卵巢癌亞型中突變率進行了分析。
最後介紹了對 BRCA 數據的結果解讀流程和參考資料庫,以及建立中國人群數據的重要性和難點。
如需了解《精準醫學基因檢測技術高峰論壇》會議詳情,請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