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內在PD-L1調節機制的臨床研究意義

2020-12-06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腫瘤細胞常以遺傳不穩定為特徵,這有利於獲得新的突變,這種變異可以產生新的潛在抗原,從而引起免疫應答。因此,針對腫瘤細胞新獲得的抗原進行免疫介導治療是困難和複雜的。腫瘤細胞PD-L1的上調可以抑制效應T細胞的免疫功能,這種免疫效應可以通過幹擾PD-1/PD-L1軸在臨床上加以利用。由於促炎信號是誘導PD-L1的主要生理刺激,致癌信號可能與生理炎症信號產生協同作用增強PD-L1的表達。雖然霍奇金淋巴瘤(HL)對PD-1/PD-L1抑制劑的敏感性已被證實,但PD-1在MPN中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

與JAK2信號對PD-L1表達的作用一致,在黑色素瘤或者其他類型癌症中JAK1/2基因的缺失會導致腫瘤對PD-1/PD-L1抑制劑的耐藥性,可以想像具有JAK2失活性突變的癌細胞在免疫治療中具有生存優勢,因為它們獲得了獨立於 JAK2/ PD-1軸的免疫反應機制,這一觀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樣攜帶JAK2缺失突變的腫瘤患者不會從PD-1/PD-L1軸抑制劑中受益。此外,癌細胞似乎可以通過激活致癌性JAK/STAT信號來有效地調整細胞增殖和免疫逃逸的內在過程。臨床上,在不同腫瘤中JAK2信號的激活狀態可能可以作為預測PD-1/PD-L1軸抑制劑敏感性的一種方式 (圖 1)。在某些惡性腫瘤中(多發性骨髓瘤、結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髓母細胞癌),致癌信號與炎症信號特別是與腫瘤微環境中的幹擾素-γ(IFN-γ)促進PD-L1的表達。這些來自不同腫瘤實體的數據支持炎症和致癌信號之間的協調和維持腫瘤的免疫逃避。


一些致癌基因除了和炎症信號相互作用之外,還可以直接影響PD-L1的表達,比如RTKs、EGFR、ALK可通過多種機制影響PD-L1的表達,另外一些信號分子或者轉錄因子的激活也能影響PD-L1的表達。有很多與腫瘤細胞增殖相關的轉錄因子都被證明影響PD-L1的表達,包括MYC、NF-κB、c-Jun、STATs、(圖 2)。此外,在典型的癌症相關事件中轉錄因子HIF激活、P53缺失、PTEN缺失都能使細胞能夠應對腫瘤微環境中的氧氣供應減少,有助於降低基因組穩定性。另外的研究表明抑制CDK4可以通過減少泛素化和蛋白酶體的降解來增加PD-L1的表達。最新的研究表明除了PD-L1本身的表達之外,PD-L1的糖基化對維持蛋白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目前尚不清楚致癌基因是否影響PD-L1的糖基化。PD-1/DL-L1軸只是許多腫瘤逃避免疫反應的內在機制之一,其他途徑包括PRC2和β-catenin可能也扮演重要角色。(圖2)

多項結合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正在被測試,包括PARP抑制劑、ALK抑制劑、PI3K抑制劑、JAK1抑制劑、多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抗VEGF-R抗體、HDAC抑制劑、BTK抑制劑、BRAF抑制劑和MEK抑制劑(表1)。這些研究不僅需要解決靶向治療對腫瘤PD-L1豐度的影響,還需要解決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應答相關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JAK1抑制itacitinib與pembrolizumab聯合運用的早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腫瘤內CD8+T細胞浸潤減少,反應率低於預期導致研究中斷。

針對PD-1/PD-L1軸的治療在各種癌症類型中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臨床效果。然而,尚存在的臨床問題是在許多患者中觀察到的初級耐藥和許多受試者最終發展起來的二級耐藥。因此,通過腫瘤基因突變或腫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更好地了解PD-L1的遺傳、表觀遺傳、轉錄、翻譯和翻譯後調節,可能有助於開發TKIs聯合PD-1/PD-LI軸抑制的合理治療方法。觀察表明RTK信號通過PD-LI增強免疫逃逸,TKI與免疫治療的結合可能比單一的治療方法都更有效。抑制致癌信號與免疫治療之間的協同作用已被報導用於黑色素瘤和腎細胞瘤。將某些激酶抑制劑與抗PD-1結合起來的免疫治療可能存在缺點,因為激酶抑制會降低PD-LI的表達,將抑制致癌信號與免疫治療結合起來可能會比抑制PD-1/PD-LI軸更成功。PD-LI對腫瘤免疫逃逸的貢獻可能因癌症類型而異,由於p53突變腫瘤的增加PD-LI的表達,p53復劑與ICI的結合也可能具有協同作用。提高對腫瘤PD-LI表達內在機制的了解,將有助於設計臨床試驗,合理組合RTK抑制劑、p53恢復劑、CDK抑制劑和抗PD-1免疫治療達到協同作用。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聯合PD-1/PD-L1療法 哪些靶點受到關注?
    近日,紐約癌症研究所(CRI)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發文,盤點了抗PD-1/PD-L1單克隆抗體臨床開發的現狀。而臨床試驗的計劃註冊人數都在不斷下降,檢驗單藥療法的臨床試驗平均註冊患者人數從2014年的854人下降到2020年的131人(超過500%),而組合療法的註冊人數也下降了40%。研究人員指出,計劃註冊人數的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臨床試驗正在趨向使用生物標誌物進行患者篩選,這一定程度上會延緩患者註冊,並降低臨床試驗需要招募的患者數目。
  • 高福院士團隊揭示PD-L1靶向性腫瘤治療抗體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獲得了重大成功,顯著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多個抗體藥物已經獲得美國
  • 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4 15:00:1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Ralph J.
  • 《科學》子刊:發現PD-L1抑制劑抗癌的全新機制!
    臨床數據也顯示,PD-L1抗體阿替利珠單抗的治療效果跟腫瘤中的DC豐度高度相關。腫瘤中DC較高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阿替利珠單抗治療後,死亡風險比腫瘤DC豐度低的患者低了46%,中位總生存期延長了8個月。尤其是在PD-L1表達超過5%的患者中,腫瘤裡高豐度的DC與接受阿替利珠單抗治療後死亡風險降低75%相關。
  • PD-L1不起效,可能是因為癌細胞自我中和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但是有些患者對這種神奇療法並沒有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可以幫助確定腫瘤患者是否會對免疫療法做出反應。PD-L1會激活一種「分子制動器」來阻止T細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D-1,從而保護腫瘤細胞。PD-L1/PD-1抑制劑已被臨床證實對某些癌症患者有益,現在適應證在不斷擴大。然而,為什麼有些病人對這種療法沒有反應仍然是個謎。
  • 機遇與挑戰:無創定量監測PD-L1表達|PD-L1|免疫檢查點|無創定量|...
    (3)腫瘤細胞,基質細胞,內皮細胞,T細胞,APC和髓樣細胞等引起的炎症刺激及相關信號傳導機制。(4)PD-L1 在microRNA(miRNA)的mRNA水平上也受到表觀遺傳調控,以及泛素化,N-糖基化和棕櫚醯化還嚴格調節了PD-L1在癌細胞上的表達量和穩定性。多項研究表明細胞周期蛋白CDK4在腫瘤細胞對免疫逃逸機制的調節中建立了細胞周期與免疫逃逸之間的聯繫。
  • 宜明昂科VEGF/PD-L1雙特異性抗體臨床申請獲CDE受理
    10月21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宜明昂科1類生物新藥注射用IMM2510臨床申請獲得受理。根據宜明昂科官網信息,這是一款可同時靶向VEGF和PD-L1的雙特異性抗體,擬開發用於實體瘤。此次為該產品首次在中國申報臨床,是宜明昂科繼IMM01項目和IMM0306項目後,遞交臨床申請的第三個項目。
  • 腫瘤免疫治療,PD-1單抗耐藥後換用PD-L1單抗會起效嗎?
    治療3個月後複查PET-CT掃描顯腫瘤縮小,療效評價PR。 臨床判定患者出現疾病進展,PD1單抗出現耐藥! 正如國內張曉實教授在某次採訪時講到,由於PD-1抑制劑直接作用於人體T細胞上的PD-1,使得T細胞重新獲得活力的同時也失去了調節其作用的開關,從而在機理上更容易引起相關的自身免疫反應。而PD-L1抑制劑由於不作用於人體T細胞,而作用於腫瘤細胞上表達的PD-L1,更具針對性,在機理上也更不易引起T細胞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 IO原創 I 全面認識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
    雖然在很多研究中已經發現免疫治療導致HP的案例,但探討HP現象及其發生機制的文章發表不過數篇。如何預測HP發生是目前的熱點話題。由於此研究全文尚未發表,具體細節尚不得而知。此外,PD-1/PD-L1信號通路是腫瘤細胞生成的內在固有通路。免疫治療藥物阻滯了PD-1/PD-L1信號通路之後,其它信號通路得以異常激活,從而導致腫瘤快速生長。當然,HP的發生還會涉及其他幾個方面: 通過上調其它免疫檢查點或調整其它促腫瘤發生的免疫元素,免疫代償機製得以激活。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該過程中既有正性共刺激分子增強免疫應答,也有負性共刺激分子作為免疫檢查點調節免疫,避免機體正常細胞受攻擊。惡性腫瘤機體免疫中,共刺激分子異常,影響免疫循環,減弱抗腫瘤免疫,形成免疫逃逸。目前抗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方向有:腫瘤疫苗加強循環、定製 T 細胞增強免疫、抗體激活 T 細胞等[3]。其中,多項研究發現,阻斷負性共刺激分子 PD-1/PD-L1 後,晚期腫瘤尤其是 NSCLC 有明顯臨床獲益。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科學家們在轉移性的腫瘤中也發現糖代謝異活躍、脂肪酸過度累積等和正常細胞不同的代謝反應,當然也有研究證實靶向腫瘤細胞代謝是抗腫瘤轉移的一個積極有效的方向,而且部分成果已應用於臨床治療。在最近一期的Cell和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的兩篇文章中,科研人員提出了在將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運用於臨床治療的路上,仍存在另外兩個巨大的障礙。第一是在腫瘤中存在著癌細胞代謝異質性;其二,目前我們對腫瘤代謝的相關研究無法模擬出體內腫瘤真實環境的能量代謝,從而得到的數據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和不可信。
  • 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
  • PD-L1高表達到底是抑癌,還是促癌?
    更深入地了解免疫檢查點通路的調控機制,將有助於我們解決在患者中觀察到的低應答率和缺乏長期治療效果等遺留問題。 在癌症背景下,PD-L1通常在腫瘤細胞上高表達,從而逃避免疫監控,但也有報導稱,PD-L1高表達可使腫瘤細胞對PD-1/PD-L1抑制劑更敏感。
  • 核醫學影像檢測PD-1/PD-L1表達的研究進展
    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單獨使用PD-1抗體的患者,腫瘤治療響應率僅有20%。研究認為腫瘤免疫檢查點的表達程度可能是抗PD-1和抗PD-L1靶向治療預後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免疫治療應用較為廣泛的肺癌為例,Keytruda針對NSCLC的Ⅲ期臨床試驗發現隨著PD-L1表達水平升高,患者對Keytruda的應答率、無進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也對應明顯提高。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不同亞型的分子機制不同,臨床特徵及預後情況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2016年版WHO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引入了髓母細胞瘤的分子分型,根據分子分型進行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已成為熱點。TP53是一個重要的抑癌基因,位於17p13.1,其編碼蛋白P53在很多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Cell Met|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等新機制
    最近研究發現NAD+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NAD+會促進衰老細胞分泌促炎因子,刺激腫瘤細胞生長【4】。然而,NAD+代謝在免疫檢查點調節和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揭示了NAD+代謝通過調節免疫檢查點PD-L1的表達,驅動腫瘤免疫逃逸的新機制,並提出了通過補充NAD+前體增強免疫治療耐受腫瘤對抗PD-1/PD-L1抗體治療敏感性的新策略
  •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但核PD-L1(nPD-L1)的功能和易位機制目前尚不明確。Caspase-1、-4、-5或-11切割Gasdermin D(GSDMD)是典型的焦亡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選擇性地將活性的Gasdermin蛋白運送到癌細胞或在癌細胞中對Gasdermin B(GSDMB)和GSDME進行顆粒酶導向的切割可以誘導強大的抗腫瘤免疫,提示我們可通過誘導腫瘤細胞焦亡來進行抗癌治療。
  • "裡"應"外"合",全面恢復T細胞抗腫瘤活性|探微知著:PD-1作用機制...
    一百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直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發現了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療法,全面革新了我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