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不起效,可能是因為癌細胞自我中和了

2020-11-30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但是有些患者對這種神奇療法並沒有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可以幫助確定腫瘤患者是否會對免疫療法做出反應。


最理想的情況是,免疫系統將腫瘤識別為具有威脅性的元素,利用免疫細胞(T細胞)來發現並殺死它們。然而,腫瘤細胞也不是吃素的,它們聰明地進化出一種叫做PD-L1的蛋白質,來阻止T細胞發揮其功能和逃避免疫防禦。PD-L1會激活一種「分子制動器」來阻止T細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D-1,從而保護腫瘤細胞。


PD-L1/PD-1抑制劑已被臨床證實對某些癌症患者有益,現在適應證在不斷擴大。然而,為什麼有些病人對這種療法沒有反應仍然是個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Yunlong Zhao,Enfu Hui和他們在芝加哥大學和中國南京醫學院的同事們發現了一些線索。


Cell Reports 7月10日在線報導了這項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在腫瘤與T細胞的鬥爭中發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一些腫瘤細胞不僅裝備PD-L1武器,還配備了PD-1「制動器」。這兩者同時表達,會導致PD-1在同一腫瘤細胞上結合併中和PD-L1。因此,這些腫瘤細胞上的PD-L1不能再參與T細胞的PD-1制動。







Hui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現。」「我們的研究揭示了PD-1的一個意想不到的作用,以及PD-1調控的另一個維度,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


本研究提示腫瘤細胞中PD-1水平高的患者可能對阻斷抗體反應不佳,因為PD-1通路是自取消的。在這些患者中,除了PD-L1/PD-1之外的其他機制很可能被腫瘤用來逃避免疫破壞。


為了擴大這一發現的免疫治療潛力,Hui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現在正在尋求在腫瘤和免疫細胞的界面上確定更多的「自我抵消」機制。


「我們認為我們的發現只是冰山一角,」Xu說。我們推測,自我取消是調節免疫細胞功能的一般機制。更清楚地了解這些過程將有助於開發更好的免疫治療策略,更可靠地預測病人是否會做出反應。


參考來源:

Biologists discover process that neutralizes tumor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dicalxpress.com.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聯合PD-1/PD-L1療法 哪些靶點受到關注?
    研究人員指出,計劃註冊人數的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臨床試驗正在趨向使用生物標誌物進行患者篩選,這一定程度上會延緩患者註冊,並降低臨床試驗需要招募的患者數目。▲單藥療法和組合療法的新啟動臨床試驗數目(柱狀圖)和患者計劃註冊人數(線形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哪些是組合療法的熱門靶點?
  • 癌症患者:PD1/PD-L1免疫治療適合我嗎?多久見效?
    作為一種在國內剛上市不久的藥物,什麼人群可能從PD-1/PD-L1抑制劑中獲益?用多長時間能夠知道是否起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邱立新博士的精彩解析!一般來說,PD-L1高表達:對免疫藥物治療效果可能比較好;PD-L1低表達或不表達:對免疫藥物治療可能比較差。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PD-L1高表達的患者療效卻不如人意,而PD-L1低表達的患者,效果卻出奇的好。分析如下:1、PDL1表達的檢測準確性不高。2、PDL1不同腫瘤部位表達水平不同,同時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的同時也會改變PDL1表達。
  • 腫瘤免疫治療,PD-1單抗耐藥後換用PD-L1單抗會起效嗎?
    3)患者體質差拒絕化療,更換PDL1單抗,迅速起效,6個月達到完全緩解! 分析切換有效的原因,PDL1-CD80可能是關鍵! 對於該案例的情況,作者在討論部分也進行了相關的理論闡述。其中有一點非常吸引人。作者提到,PD-L1抑制劑阻止PD-L1與其受體PD-1和CD80的結合。雖然CD80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共刺激受體,但它也可能充當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的負調節劑。
  • PD-L1檢測裡的門道:不同的檢測標準,最終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盲目用藥,不僅浪費了金錢,還白白承受了副作用,同時還有可能耽誤病情。因此,尋找合適的分子標誌物,在用藥前就把更可能起效的人群篩選出來,精準用藥,是學術界以及廣大病友最關心的問題。
  • ...癌細胞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從遠處釋放攜帶PD-L1的外泌體
    2018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癌細胞並不僅僅是一群生長失去控制的細胞;為了自身的生存,它們積極地參與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鬥爭。能夠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是癌症的一種特徵。鑑定血液中的生物標誌物可能有助於及早預測哪些患者會作出反應,以及隨後可能為患者及其醫生提供一種監測治療效果的方法。」Xu說,「外泌體是微小的脂質包裹的囊泡,它的直徑不到紅細胞的1/100。我們在這些循環外泌體中取得的發現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收集了來自接受抗PD1療法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樣品。這種液體活檢檢測允許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監測腫瘤相關的免疫抑制。」
  • PD-1抗體類抗癌免疫藥出現嚴重副作用
    這次新聞中提到的免疫藥(O藥)在中國很有名,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在中國上市的PD-1抗體類抗癌免疫藥。這類藥物被一些人稱為「神藥」,一方面因為作用譜比較廣範,對多種癌症類型都可能起效,包括肺癌,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腎癌等。另一方面因為即使晚期的患者使用後都可能有較好療效,實現長期生存。
  • pd-1抑制劑 Keytruda(K藥)在大陸獲批上市
    據了解,今年2月,中國食品藥品監督局(CFDA)受理了pd-1抑制劑Keytruda的上市申請。經過5個多月的等待,終於,在7月25日,迎來CFDA正式批准pd-1抑制劑Keytruda上市的好消息,這無疑給很多內地患者帶來了希望。
  • 抗抑鬱藥物需要多久起效,起效後有什麼感受?
    抗抑鬱藥物是如何起效的? 除此之外,就算你感覺好了,這並非代表你的治療結束,因為這可能只是臨床治癒,停藥太急會引起停藥反應,只能根據藥物半衰期緩慢停藥。其次,吃藥一般分為三個時期,急性治療,鞏固,維持,如果不是足藥足療程,很容易復發,而且每復發一次根治的難度就會加大,所以不建議擅自停藥,這樣很可能還有復發風險,所以在痊癒狀態下(即症狀完全消失)足量藥物還需要鞏固4-9個月。
  • 從沉寂到崛起,靶向癌細胞的藥物「飛彈」終於破繭成蝶
    ▲抗體偶聯藥物經典的起效機制(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通常抗體偶聯藥物的抗體部分會與癌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癌細胞會將抗原-抗體複合物內吞到細胞內部,然後,在溶酶體降解的作用下,釋放具有細胞毒性的載荷藥物,靶向DNA或微管蛋白,介導靶細胞的凋亡。
  • 無限分裂的癌細胞,是否為人類永生提供了可能?
    無限分裂的癌細胞,是否為人類永生提供了可能?癌症是由於體內細胞發生變異而引起的,癌細胞是產生癌症的病源,它與正常細胞不同,具有無限分裂的特點。針對癌細胞這一特性,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猜想:可否通過癌細胞的無限分裂來實現人類的永生呢?癌細胞為什麼能無限分裂?人體的正常細胞是一個複雜和相互依賴的共同管理、相互調控對方的大環境。
  • 膀胱癌PD-L1千人免費檢測項目在廣州啟動
    膀胱癌是指膀胱內的異常細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形成的惡性腫瘤,佔我國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患者遠高於女性,雖然臨床上膀胱癌患者多為早期,但是依然有10%的膀胱癌患者被發現時已處於晚期,不幸的是,一旦進入晚期現有的治療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只有1-2年,如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免疫治療成為了新的方向。
  •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但核PD-L1(nPD-L1)的功能和易位機制目前尚不明確。Caspase-1、-4、-5或-11切割Gasdermin D(GSDMD)是典型的焦亡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選擇性地將活性的Gasdermin蛋白運送到癌細胞或在癌細胞中對Gasdermin B(GSDMB)和GSDME進行顆粒酶導向的切割可以誘導強大的抗腫瘤免疫,提示我們可通過誘導腫瘤細胞焦亡來進行抗癌治療。
  • 腫瘤內在PD-L1調節機制的臨床研究意義
    點擊查看 腫瘤細胞常以遺傳不穩定為特徵,這有利於獲得新的突變,這種變異可以產生新的潛在抗原,從而引起免疫應答。因此,針對腫瘤細胞新獲得的抗原進行免疫介導治療是困難和複雜的。
  • 國內八大PD-1/PD-L1已上市!這份詳盡的用藥指南快收藏!
    研究人員在眾多類型的癌症中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癌細胞的突變水平越高,患者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的生存率越高。 在所有患者中,較高的體細胞TMB(即每個組織學分組中最高的那20%)與更好的總體存活率相關(圖中藍色和綠色曲線)。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機遇與挑戰:無創定量監測PD-L1表達|PD-L1|免疫檢查點|無創定量|...
    (4)PD-L1 在microRNA(miRNA)的mRNA水平上也受到表觀遺傳調控,以及泛素化,N-糖基化和棕櫚醯化還嚴格調節了PD-L1在癌細胞上的表達量和穩定性。多項研究表明細胞周期蛋白CDK4在腫瘤細胞對免疫逃逸機制的調節中建立了細胞周期與免疫逃逸之間的聯繫。▼ 表1  影響PD-L1的表達調控機制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