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書架|經濟思想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2021-01-16 澎湃新聞

據說現在流行一個遊戲,讓各個專業的學者坦白自己應讀卻沒有讀過的重要著作,最離譜的學者才能獲勝。如研究英國文學的學者承認沒有讀過莎士比亞,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沒有讀過《紅樓夢》等。經濟學家大概很難在這遊戲中獲勝,因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真沒有讀過《國富論》《通論》這樣的著作,這點已是人所共知了。

今天的經濟學家讀書的時間甚少,甚至大多不讀書,既不讀過去的經濟學著作,也不讀其他著作。因為大多數經濟學家都在努力閱讀最新發表的論文。只有讀論文,掌握最新分析工具,才能寫出被學術期刊接受的論文,而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很多人會自我安慰說,數學家無須閱讀歐幾裡得,物理學家無須閱讀牛頓,學術進展一日千裡,所以學者不必非得追根溯源。這大概是經濟學家必須得信仰的進步主義立場。如果你相信《聖經》說的「太陽底下無新事」,那就很難在這個行業裡立足了。

有時我會回想起多年前剛進復旦大學時,張軍教授曾告誡我們說,應該在大學期間多讀一點經典名著,如斯密的《國富論》、凱恩斯《通論》等。如果大學期間不讀這些書,恐怕以後都很難再讀了。聽了這番教誨,不少人都趕緊找來這些書讀。但過不多久,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因為所有這些著作都很難讀。時至今日,哪怕我已在大學裡講授「經濟思想史」課程,仍然覺得這些經典難讀。由於缺乏適當的引導,我眼看著一代又一代學生在挑戰經典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

是一項偉大工程,對學界的貢獻無法估量。橘紅色書脊的哲學書,綠色書脊的政治學、法學書,至今仍是哲學、政治學領域內學生必讀的經典。但藍色書脊的經濟學著作,影響遠不能與其他幾類相比。它們也被大量引進國內,不乏名家名譯,但真不知道潛在讀者在哪裡。

引進這些經濟學書目,必然向很多名家徵詢過,反映出過去幾十年經濟思想史學界的主流認識框架。用今天的經濟學來判斷,可以發現其中包含有兩條線索。一條是自由主義經濟學,或者叫主流經濟學,從斯密一直延續到今天。另一條線索則是非主流經濟學,對主流經濟學有很多批評和反思。而這些反思在今天看來非常重要,卻幾乎被人忘光了。將這兩條線索並置在一起看,就能對經濟學的演化歷史有一個初步認識。

經濟學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概念。例如法國學者季德的《經濟學說史》出版於20世紀20年代,民國時就有中譯,影響很大。書中有一節討論託爾斯泰與羅斯金,今天讀者一定覺得異常古怪。今日恐怕再不會有經濟學家認真鑽研託爾斯泰了吧。可這就是百餘年前學界對於經濟學的主流認識。在這段時間裡,足夠把一大群人剔除出經濟學行列了。

閱讀經濟學的經典,大略有兩種讀法。一種由後往前讀,一種由前往後讀,可能前者更適合初學者。因為現代人多半已讀過一些經濟學基礎理論,如

曼昆《經濟學原理》

薩繆爾森《經濟學》

。這些教科書結構清晰,用供給-需求分析給讀者一個最基本的現代經濟學分析框架,並涉及了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在這個抽象分析的基礎上,讀者可以往前追溯,慢慢補充思想細節。直接閱讀馬歇爾《經濟學原理》與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就是一法,這兩本書分別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源頭。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是薩繆爾森《經濟學》之前最重要的教科書,直到1950年以後,西方仍有不少大學以此作為教科書。此書共有六篇,外加十二篇附錄。最前兩篇涉及方法論和一些基礎定義,用意很深,卻不好讀。而第三至第五篇,大致對應於現代微觀經濟學,相對容易理解。而第六篇又是馬歇爾獨有的分配理論,也不好理解。讀者可以先從中部熟悉的內容讀起,然後閱讀最前和最後的方法論分析,反覆比照,最終對馬歇爾的分析體系有一個完整認識。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又是一本自成體系的大書。此書主要思想形成於1929-1933的美國大蕭條背景下,直接挑戰當時的主流思想即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這才慢慢形成自己的框架。所以打開《通論》,第一篇裡就直指新古典經濟學之不足,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只適用於特殊情形,而本書所論才是一般(general)情形,這正是《通論》書名的由來。所以,閱讀《通論》要時時注意與新古典經濟學相比較,才能體會凱恩斯的良苦用心。

這兩本書雖然難讀,但有今日經濟學教科書的輔助,終有一些線索可尋。讀完馬歇爾與凱恩斯之後,如要再進一步,則可繼續往前閱讀

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其賦稅原理》

,直至斯密《國富論》。這些早期經典與今天的差異更大。在一些思想史研究者看來,1870年前後,歐洲發生了一場「邊際革命」。我們所接觸的馬歇爾、凱恩斯直到今日的經濟學,都是邊際革命之後的產物。這場邊際革命把價值、分配等問題從經濟學的核心議題中抹去,只從個人主義出發討論,這才有了今天的經濟學模樣。而要鑽研早期經濟學經典,則必須重新面對價值、分配等議題,破除現有的經濟學認識框架。

讀書最艱難之處,就是既要理解經典著作在當時語境下的意義,又要理解經典著作在當代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邊破邊立。現代經濟學絕不是單純沿著一條繼承、延續的脈絡而發展。與之相反,經濟學發展過程中充滿了鬥爭和反思,不斷有新思想、新方法被引入經濟分析,又不斷地被拋棄。現代的新古典經濟學,百年前仍只是經濟學的一個晚出的分支流派,卻在很短時間內奪得話語權,反客為主,一舉變成了經濟學本身。

斯密的《國富論》

是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內容豐富,文字靈活,確實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它有很多種譯本,最早可以追溯到嚴復的《原富》,其中使用最廣泛的還是郭大力、王亞南譯本,商務用的就是這版本。《國富論》共有五篇,層層遞進,寫作技巧非常高明。初讀起來似乎很容易,但讀到第二篇就會發現難度陡增,而且涉及到越來越多的歷史知識和時代背景。如果只有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就直接去啃《國富論》,恐怕很難讀過第三篇,這就是我見過很多學生挑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閱讀經典,包括閱讀經濟學的經典,歸根到底都是與偉大的古代心靈對話。從經典中,我們所能獲得的東西絕不僅是知識。現代科學注重歸納,不斷試圖用更簡潔、更抽象的語言或者模型來表達思想。經濟學中亦有這種簡化趨勢,甚至從李嘉圖的時代就已開始,熊彼特稱之為「李嘉圖惡習」,對此又愛又恨。歸納方法對於科學有益,但對經典有害。歸納的結果,往往就把支撐偉大思想的血肉剔除掉。而剩下的那幾句教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也都是頗為可疑的事情。

在經濟思想史所涉及的絕大多數時間段裡,既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也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學教授,更不用說匿名評審的學術期刊、終身教職這些二戰以後才有的現代東西。以李嘉圖為例,他是個銀行家,二十多歲時就賺到了足夠多的錢,業餘時間傾心於研究數學和物理學。他在27歲時很偶然地讀到斯密的《國富論》,對經濟學一下子產生興趣,尤其對用經濟學闡釋現實經濟問題最有興趣。而當時跟他歲數相仿的、最早的職業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在與李嘉圖結識之後,兩人開始了通信。馬爾薩斯把自己的研究手稿寄給李嘉圖,同時也鼓勵他整理出版自己的著作。李嘉圖雖然對很多現實問題都有研究,但對整理出版非常猶豫。在馬爾薩斯的一再鼓勵下,李嘉圖在45歲時出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李嘉圖本人與這本書,後來都成為經濟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環。但李嘉圖自始至終不是什麼經濟學家,也沒有給學生上過什麼課,這本書就是一個銀行家的業餘之作。

研究一個思想家,就像認識一個人。在認識這個人之前,你當然要對他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在此之後,就是對他留下的各種著述、材料之間進行分析。我們現在所面對的材料永遠是匱乏不足的。斯密主要留下《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兩冊書,而這兩冊書本身就已經歷了許多版的修訂。況且斯密生前還寫過修辭學、法學、天文學等許多本書,只是自己都不滿意,在去世之前付之一炬。我們一般接觸的斯密,即使深入研究那兩冊書,也只是觸摸到一個願意讓我們如此認識的斯密,而遠非真實的斯密。如何準確理解和認識斯密,這就是有待經濟思想研習者開展的具體工作。在我看來,去斯密長期生活的格拉斯哥待一陣,再去斯密曾經求學過的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看一看,可能更有助於理解斯密思想的誕生背景。

經濟學是死的,但經濟學家都曾是活生生的人。在一百年以前,他們的思想從未受限於什麼經濟學教條。從未學過經濟學的人,往往畏懼今日經濟學隨處可見的公式圖表,而不敢觸摸那些經典;而已學過一些經濟學的人,又有了一層知見障,容易對經典著作妄下判斷。正是有感於此,我才寫了一本

《西方經濟思想通識》

,嘗試以個人視角,與讀者共同讀一些經濟學經典,認識一些偉大的經濟學家。

文學評論家利維斯有一本名著叫做《偉大的傳統》。他認為英國小說的偉大之處在於,有長達百年的時間段裡,有一批作者不約而同地專注於嚴肅生活和道德關懷。這種認識方式也同樣適用於經濟思想的研究。任何試圖閱讀經典經濟學著作的讀者,也應該反思歷代經濟學者共同的問題意識和關懷,逐步梳理出經濟學的偉大傳統。經濟思想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而成為這種傳統的繼承者,也應當是讀者和研究者的最高理想。

(作者梁捷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

相關焦點

  • 預感和心靈感應 - 宇宙不是機器,而是一個偉大的思想?
    強大的心靈感應歷史上流傳著很多強大心靈感應的故事。人類學家勞倫斯·范德波斯特聲稱,卡拉哈裡的原始部落的成員能知道80公裡外的一個獵人同伴何時開始獵殺。他說,這些部落的獵手相信,他們在村子裡等他們的家人會知道他們何時帶著獵物歸來。
  • 北大經濟學院舉辦「陳岱孫與中國經濟學人的精神使命」學術研討會
    「陳岱孫與中國經濟學人的精神使命」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舉行。>黃淳認為,紀念陳岱孫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中國經濟學人的精神使命。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找準高校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定位;二是構建合適的經濟學學科體系,夯實「兩史兩論」的學科基礎;三是加強對老一輩中國經濟學人思想觀點的總結與提煉。
  •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
    《經濟學人》大讚阿里巴巴雲計算:偉大的中國雲2018-01-19 20:03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冒冒責任編輯:jiangli 1843年創立至今已經175歲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財經媒體界有著神一樣的地位。
  • 經濟學人書架|20本知識密集型的經濟學著作
    原標題:經濟學人書架|20本知識密集型的經濟學著作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 偉大的人性與思想的光輝
    能夠永久流傳於世的,除了偉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輝。梁啓超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前言裡寫道:「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吧!」新年伊始,為自己的書架置辦一些好書吧!
  • 《經濟學人》自有「經濟招」
    《經濟學人》很清楚自己在網際網路這個大平臺上想要取得的目標:把自己送到那些潛在用戶面前,讓他們多多閱讀《經濟學人》的內容,最終讓他們轉化成自己的訂閱用戶。在過去的一年中,《經濟學人》的社交媒體粉絲量增長了25%,全網達到了4400萬,主要集中在Facebook、Snapchat、Twitter和LinkedIn。在英國脫歐事件後,《經濟學人》出現了第一次粉絲激增,而最近一次粉絲大漲,則是因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去年,在《經濟學人》150萬的訂閱總量中,數字用戶從30.35萬增長到了34.55萬,提升了近14%。
  • 「零工經濟」怎麼說?經濟學人精彩表達!
    「零工經濟」怎麼說?經濟學人精彩表達!經濟學人The Gig Economy今天的3個精彩表達均來自10月份的經濟學人,一起來學習:1.零工經濟是什麼?2.一、「零工經濟」是什麼?隨著現代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的深入普及,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只是做傳統意義上的全職工作。很多人將目光轉向了臨時工。像常見的快遞員、滴滴專車司機他們產生的經濟就叫零工經濟。下面的這兩句就通過同位語解釋了零工經濟的具體內涵。
  • 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國內經濟增速可達4.1%
    疫情衝擊逐漸消退,國內經濟回暖在途。9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預計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全年經濟增速為4.1%。調研發現,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就業形勢漸趨緩和,但通脹壓力仍有所上升。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11日,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展現了激動人心的「數字中國」》。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參考消息》以《「數字中國」熱潮助新興企業崛起》為題,翻譯並轉載了《經濟學人》的該篇文章。
  • 經濟學人:俄羅斯經濟問題出在哪兒?
    盧布一連幾天做垂直落體運動原因,英國《經濟學人》當仁不讓引領西方輿論,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種種問題——既有人盡皆知的腐敗,也有西方炒作許久的石油利益「分配唯親」。不過,俄羅斯內部問題一向如此,而烏克蘭事件遷延已久、石油狂跌多日,為何盧布到年底才狂跌?
  • 經濟學人: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依舊黯淡
    經濟學人1月1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評估了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認為前景依然不容樂觀。該智庫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2.4%,僅比2019年高0.2個百分點。其中,富裕國家經濟增幅依舊疲軟,歐元區全年增幅預計約為1.3%。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經濟增幅將從2.3%跌至1.7%。發展中國家經濟增幅略有提高。
  • 經濟學人調查顯示:中國經濟運行良好 已基本走出疫情影響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  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 經濟學人:「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
    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外貿形勢或趨緩和。經濟學人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和民生福祉取得突出成就。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面臨最大的機遇是以新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技術紅利。
  • 經濟學人評鄧小平:偉大的穩定者
    據《經濟學人》報導,隨著阿拉伯之春的政治鬥爭浪潮席捲整個中東,好奇的西方外交官和記者想知道中國是否會受此影響。然而事實證明,中國能從這股波濤洶湧的政治浪潮中全身而退。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緩解抗議潮流上起到了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暫時滿足了大部分中國人對現有體制的要求。中國也沒有像穆巴拉克和卡扎菲這樣被捧上神壇的政治人物充當反對派的出氣筒。為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感謝一位小個子:鄧小平。他是1978年到1992年期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傳記作家傅高義認為,鄧小平不但是現代化中國的締造者,亦是世界現代史上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5.2%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6 22:45:40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顯示,4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為6.4%,30%的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GDP增速為6.3%;在中國經濟當前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中,佔比最高的是外部風險和民企融資受限,各佔比30%;在推進最快的改革中,對外開放佔比54%,行政審批佔比29%,金融體制佔比13%,財稅體制佔比4%。
  • 日本《經濟學人》:美國經濟大減速
    圖說:日本《經濟學人》周刊3月8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面美國經濟今年本來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由於受到原油價格暴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美國原油期貨市場和股市從年初起就大幅震蕩,美國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 回聲探路下載_回聲探路手機版下載【官方安卓版】-太平洋下載中心
    回聲探路 休閒益智 大小: 39.39M
  • 「一帶一路」不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 回應《經濟學人》雜誌
    作者按:今年二月份讀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帶一路」專題報導,我去信給雜誌總編,主要內容就是這篇小文章的初稿。總編把這封信轉給一位長期在亞洲工作的資深編輯DZ。根據網絡信息,DZ先生早在1994年創設了《經濟學人》北京分社,應該是位中國通。
  • 【經濟學院兩會筆談】季曦:推動中國生態經濟學復興,助力我國生態...
    因此,繼承了先哲智慧又融合了多元現代學科思想的生態經濟學在我國推進生態文明的偉大事業中應該扮演重要的理論供給者角色,其理論創新和理論建設對於我們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的內涵、實現路徑與發展目標有重要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