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究竟是如何建造的?來看看技術多困難

2021-01-13 網易

2021-01-12 06:17:08 來源: 小崔娛樂站

舉報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一步步實現了以往想都不敢去想夢想。僅僅從出行方式來看,人類科學就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前能坐上馬車出行的人物都是達官貴人,古人甚至未曾想過有一天普通人也能「飛」上天,飽覽整個瀾洲大地。

  

  如今,人類憑藉自身的智慧慢慢把從前的種種「不可能」、「不敢想」的事情變成了現實。當今社會,普通人不但能乘坐飛機「上天」,一覽萬丈高空之下的美景,而且能夠「入地」。那就是人類通過海底隧道,抵達深海裡。可謂是「上天入地」的夢想都「逐一」實現了。那麼讓人好奇的是:海底隧道這項雄偉的大工程,究竟是如何建造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吧,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平凡人眼裡看來,海底隧道的建造難度非常的大,而且能夠建造成海底隧道也是一種驚天動地的舉動。確實如此。不過目前來看,海底隧道的建造有四種方式,前面兩種是比較常用的。

  

  1、鑽爆法

  所謂「鑽爆法」即採用鑽眼和爆破的方法來挖掘斷面繼而修建的隧道。具體來說,這種方法是在開挖面鑽上一些小孔,然後用炸藥置入引爆;接著,在爆破完成以後,專業人員就會利用相關機械設備把炸碎的巖石碎塊移走,並對炸出來的隧道進行襯砌工程;最後再進行新一輪的作業,直至隧道打通。當然,鑽孔、引爆等步驟都需要專業人員的精心設計才行。

  

  2、掘進機法

  這種法子是一種挖掘地下空間的方法,是藉助特質的大型設備,將巖石切削壓碎,然後再利用機械,將碎石運送出去。據資料顯示:「這種方法主要依靠機器完成,在英法兩國,多使用這種方法建隧道。」

  

  3、沉管法

  這種方法比較容易理解,即把各個預製段浮運到海面,將其沉入水中,並安放至已挖好的基槽內,接連安放,最後組成長度相當的隧道。香港的海底隧道就是採取這種方式建造的。

  

  4、盾構法

  這種方法是一種全機械化的建築方式。據資料表明:盾構發是將機械在地中推進,接著用盾構的外殼和管片來支撐四周的巖石,以防坍塌,並用機械將土運出洞外。

  

  除上述四種以外,針對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建造方法。這四種海底隧道的建造方法雖然能用簡潔的文字來描述出來,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工程量是非常大的。海底隧道的建造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對海底隧道的建造方法,看完這,你是不是了解到一些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海底挖好的隧道不會重新被水填滿嗎?海底隧道的建造方法
    在地球表面,浩瀚的海洋把陸地分成了幾塊,這使得交通不那麼方便,但是在現在的出行技術來看,有陸地的地方飛機就能飛到,所以也不會那麼麻煩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海底隧道這種特殊的公路。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很好奇,海洋充滿了水,那海底隧道是如何建造的呢?
  •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是如何建造的?
    到本世紀末,最後一個提議引起歐洲人的興趣,盾構機的發明以及海底白堊巖穩定層的發現,讓這個不可思議的隧道計劃更加切實可行。但是 這項工程最迫切需要克服的障礙卻是工程師們無法解決的,當時 英國人把這種地理隔離看作戰略優勢以及對法國入侵的擔憂阻礙了隧道計劃。
  • 中國時速350公裡的海底高鐵隧道,是怎麼建造的?今天算明白了
    中國時速350公裡的海底高鐵隧道,是怎麼建造的?今天算明白了隨著中國基建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加,其涉及的建築種類也得以擴展,其中海底高鐵隧道的修建就是我國近些年新拓展的業務。當前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今我國甚至將海底高鐵隧道的運行速度提升到了每小時350公裡,那麼這條隧道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這條時速高達350公裡的海底高鐵隧道就是汕頭灣海底隧道,這條隧道的修建幾乎是將我國基建領域的技術應用齊全,是最能展現中國基建實力的一項工程項目。
  • 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了解整個過程後,簡直刷新我的三觀!
    其中隧道修建技術,也是位居世界前列,隧道是埋置於地層內的工程建築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除了人們熟知的地下通道、交通隧道及地鐵等,隨著我國建築水平的日益精進,海底隧道的建造也早早地被提上了日程。與跨海大橋相比,海底隧道的最大優勢莫過於建造在大海底部,不僅不會受到各種惡劣天氣影響,也不會影響海上運輸。
  •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速鐵路隧道技術方案發布
    7月底,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由第四鐵道學院勘察設計的「金堂海底隧道隧道風險評估及關鍵技術方案」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為首的專家組的評審,標誌著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速鐵路隧道,技術方案已經準備就緒。似乎簡單地增加長度實際上挑戰了科學技術的極限甬福鐵路長77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結合,被譽為「港珠澳大橋鐵路版」。
  • 海裡那麼多水,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看完長知識了
    我們就已經開發了陸地和天空這兩個領域的交通方式,然而海上的這一片領域,我們所建造的交通之路就有輪船和海底隧道,那麼讓我們疑惑的是,海底的四周全部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樣建成的呢?建好後它又會不會存在漏水問題呢?根據我的了解,目前開鑿海底隧道常用的施工技術一共有三種。分別是沉管法、鑽爆法、盾構法。
  • 大海之中滿滿的都是水,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佩服工程師的智慧
    由於陸上交通的緊張,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地下建築,比如地鐵的誕生,成為了新世紀備受歡迎的一種公共運輸工具,如今在地鐵試驗成功之後,人類將注意力轉向了海底,試圖在海底打造隧道。,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而成的呢?
  • 大海之中滿滿的都是水,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佩服工程師的智慧
    由於陸上交通的緊張,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地下建築,比如地鐵的誕生,成為了新世紀備受歡迎的一種公共運輸工具,如今在地鐵試驗成功之後,人類將注意力轉向了海底,試圖在海底打造隧道。
  • 地鐵為何會滲水、海底隧道如何建 逐一解密
    浙江日報杭州11月14日訊  1751年,人類第一次提出建海底隧道的設想——英法海底隧道。受制於當時的技術,直到200多年後,這個設想才實現在了海底。而今,越來越多的隧道正穿越海底,從亞洲到美洲,從這片世界到那片世界。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地理探究】海底隧道是怎麼建的?來看看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故事,附...
    前輩Mathieu的設想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討論:怎麼樣在海底挖掘隧道?以當時的技術這根本不可能。而de Gamond的方案是:預先打造一批大鐵管,用分段組裝的方式在海底連接,待到整條線路鋪設完成後,再從地上入口進入這條預置管線,抽空積水並加設防水用的砌體層。
  • 海南有可能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嗎?
    瓊州海峽地理位置特殊,來往大型船隻多,且海底結構複雜,水深最深處達114米,周邊的氣候環境也是十分複雜。因此,建造跨海大橋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不像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吃水深度才30多米,而瓊州海峽卻是超過了100米,這種環境和深水下橋梁建設和隧道建設都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挑戰。瓊州海峽建造跨海大橋可能性不大,可要通海底隧道也是十分的困難。技術層面是其一,另外還有投資層面。以港珠澳大橋55公裡水深30多米投資1269億,而瓊州海峽寬度約80米,最深超100米,總投資超2000億是必然的,絕對會超過此前規劃的1500億。
  • 懸浮隧道:未來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方向
    中科院科學文化論壇「SELF」首登廣州並將長期落戶羊城文 金羊網 記者李鋼瘧原蟲竟然可以作為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懸浮隧道將成為未來我國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技術、受鯨鬚啟發研發出抗斷裂和抗腐蝕新材料……23日,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動的科普品牌---「SELF」格致論道講壇「粵見未來」主題活動首次在廣州舉辦
  • 蛟龍潛海 天塹變通途——海底隧道鑽爆法的中國樣本
    為此,在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支持下,張頂立和他的研究團隊圍繞海底隧道建設的核心技術難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實踐,並在我國率先建成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和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中得到了全面應用。實現了複合注漿技術、施工過程精細化控制和隧道排水量主動控制3項技術突破,創造了我國海底隧道鑽爆法建造的技術模式。在201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該項目榮獲一等獎。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在河海交匯、水文複雜的港珠澳海域,用十幾艘大型船隻浮運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好似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如何在海底溝槽中高精度地安裝,被稱為交通業的「珠穆朗瑪峰」,誰能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這個位於青島的品牌國企,憑著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迎難而上,在中交集團帶領下,打破了國際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的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一下站到了世界之巔。
  • 大海全都是水,海底隧道到底是如何修建的?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大海全都是水,海底隧道到底是如何修建的?看完真是大開眼界!眾所周知,這個世界隧道不計其數,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海底修建隧道,而中國的基建技術非常的成熟,總是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大海全都是水,海底隧道到底是如何修建的?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 煙大海底隧道20年
    於是,煙臺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準備研討如何加快煙臺經濟發展。作為會議文件的起草者,時任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和三位同事提出在渤海海峽建一條跨海通道。 海底鐵路隧道基本意見形成 有專家認為,如果說20世紀是大型橋梁工程的時代,21世紀將是隧道工程大發展的時代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海底隧道與海上橋梁相比,海底隧道的優點體現在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而且縮短路程節省時間、不受大風大霧影響,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
  • 中國海底隧道正式實施,又一超級工程橫空出世,美國趕超已無望
    由於我國基建技術比較發達,因此我國的基礎設備也比較完善,從而提升了自己的經濟實力。雖然我國建造了很多超級工程,但在這次我國又一個超級工程橫空出世,那就是海底隧道已經開始實施,就算美國想趕超也無望了。所以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基礎設備也逐漸都開始完善了起來,據了解,我國建造的公路已經趕超了美國,除了公路之外,我國的高鐵也是能拿出手的存在。我們都知道,雖然一些地方是能建造公路的,但是一些特殊情況就不能了,比如海峽等地方。為了節約成本和時間,海底隧道也成功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 陳雲出席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高端論壇
    8月22日,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高端論壇在廣東汕頭成功舉辦。中國中鐵總裁陳雲、總工程師孔遁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周福霖、聶建國、杜彥良、鈕新強、鄭健龍、任輝啟、謝先啟、李術才,國際隧道和地下空間協會主席嚴金秀,以及劉輝、洪開榮、肖觀平、王杜娟、陳健等行業權威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穿江越海隧道建造技術難題及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