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地或能上天?我國造出永不著陸飛行器,比北鬥衛星還厲害

2020-08-28 易經書墨

前段時間,中國科技領域再傳來好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墨子Ⅱ型太陽能無人機首飛成功,在網絡上掀起一小股討論。網友們討論地火熱朝天,但有關於這個飛行器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它是什麼?能做什麼?未來又能有什麼新的可能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太陽能無人機到底能做什麼?

有網友將北鬥衛星和這個無人機放在一起比較,其實無人機可能比北鬥衛星還要厲害一些。雖然不是同一個領域,但無人機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5G技術的搭載了。5G技術現在華為是全世界的領導者,中國的5G技術不可小覷,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也是5G技術拓展的一個方式,通過5G技術在無人機的搭載可能會把5G基地搬到天上去。專家表示,在完成後續性能測試後或許這是個能夠實現的想法。

把5G基地搬到天上去?這個想法是在「不著陸」這個概念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想法,目前各國都在著手研究一款永不著陸的飛行器。現在的主流成果有兩個:浮空艇和太陽能無人機。其中浮空艇會因為高度的升高壓迫浮空艇裡的氦氣,從而不能升到很高的地方,目前全世界的浮空艇最高的記錄是由我國保持的7003米,而且浮空艇裡的氦氣不是永遠存在的,它會漸漸消失,無法保持長時間的高空飛行。就像是氫氣球裡的氫氣,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變扁,落下地面。

這樣看來,太陽能無人機就有很多的優勢。第一成本低,太陽能能夠節省燃料,而且在理想狀態下,無人機越高,能源就越多,動力就會越強,太陽能能夠長時間續航,飛機滯空時間就會越長。中國科學家們還準備研製出超長航時飛行的太陽能飛機,將其飛行提升到萬米以上的平流層,提高接受更強更多的太陽光,嘗試實現永不著陸的想法。

於是在飛機上安裝5G基地這個想法就是貼合實際的了,搭載5G的這個想法是因為考慮到太空垃圾,一般的通訊衛星在使用壽命結束後不能自動返回地球,就會成為太空垃圾,雖然對人類現在沒有影響,但用長期發展的眼光看,這又是一個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將5G通訊搭載在太陽能無人機上能夠減少太空垃圾,還能提高通訊信號的傳播效率。

除此之外,太陽能大型無人機還具有戰鬥狀態,提供高質量的通訊服務,不受到地面作戰情況的打擾。還能充當高空偵察機配合使用。這樣潛力巨大的無人機能夠實現很多的功能,實在是令人期待!

相關焦點

  • 中國造永不著陸飛機,將搭載5G技術,比北鬥衛星還強大
    尤其是在無人機領域,各國更是爭相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我國在無人機領域則展現出了自己的優勢,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自主研製出一款永不著陸飛機。它就是墨子II型太陽能無人機,它的誕生讓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展現出自己特有的優勢,而這款無人機甚至被稱為是比北鬥衛星還要強大,而且據稱它還將搭載5G技術,這是要把5G基站搬上天
  • 北鬥後又一喜訊傳來?中國永不著陸飛行器成功首飛,將搭載5G技術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到2020年6月29日,最後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代表著中國科技力量的進步,技術的進步,也表現出了中國國力的增強。最近又傳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有媒體報導,中國製造出了著陸的太陽能飛行器,這是繼北鬥之後的另一大喜訊,他代表著中國在太陽能領域已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這個太陽能飛行器被命名為墨子II號,據專家表示,墨子II號比北鬥衛星更加的先進,而且根據有關媒體表示,墨子II號還會搭載目前最為先進的5G技術,5G基站目前在中國的基站還不完善,但是它已經應用於航天技術了,這代表著中國的5G技術已經完善。
  • 我國取得重大突破!造出永不著陸的飛機,專家:作用超越北鬥
    隨著人工智慧和航空技術的發展,無人機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如今的無人機性能相當優秀,具備有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我國的無人機技術發展相當快速,其中大疆無人機更是在行業內擁有壟斷地位,對我國無人機事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北鬥組網收官!和航天文創一起看北鬥衛星直播上天
    厲害了!北鬥居然可以測量珠峰海拔!5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委員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建設收官之年。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經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計劃將於6月擇機發射。屆時,北鬥全球星座部署將圓滿完成!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還沒有正式完成組網之前,我國只能使用美國的GPS系統,而美國的GPS導航系統甚至在世界範圍內能夠達到壟斷,這對於我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遭受到來自於美國的控制,而此前我估計的確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 北鬥衛星成功發射,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
    近日,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個擁有50年歷史的衛星發射中心,不僅成功送走了所有的北鬥導航衛星,還送走了包括「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在內的登月探測器,出鏡率之高,已是家喻戶曉。
  • 中國太陽能飛機,號稱永不落地飛行器,德國美國承認已經落後
    中國太陽能飛機,號稱永不落地飛行器,德國美國承認已經落後,經過多年的自力更生,彎道超車,中國太陽能飛機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金字塔頂尖的地位。太陽能飛機以太陽能為能源,對環境無汙染,使用靈活、成本低,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最先提出「永不著陸」設想的是德國人,這種飛機能進行長時間滯空巡邏,時間可達數月乃至數年。
  • 技術突破,我國北鬥衛星系統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反超
    其中一項科學技術便是5g技術的研發,5g技術的研發是先於美國的,並且正是因為5g技術在中國的研發,美國才會或多或少對我國進行制裁。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的科學技術確實有提高。再者,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另一項突破便是北鬥衛星系統技術的研發
  • 從長徵2F發射試驗型重複使用飛行器看我國的空天飛機計劃
    2020年9月4日,我國使用長徵2F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了一艘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據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我國在9月4日(星期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星辰大海 永不止步
    除了將美麗女太空人送上天之外,飛船還順利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對接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任務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我國航天取得重大突破,「永不著陸」已成現實,美:中國動真格了
    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永不著陸」已成現實,美:中國動真格了。實際上,「永不著陸」這一奇思妙想是由德國提出來的,飛機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都需要從地面上起飛,到燃油耗盡,最後再次回到地面。而德國卻想打破常規,想讓飛機在不加油不降落的情況下實現滿世界不停歇的飛行。
  • 替代傳統衛星,未來通信服務或將由無人機提供
    近年來,伴隨著飛控、導航、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無人機產業也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果,不僅無人機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同時無人機種類和產品也越來越豐富。這不,近日我國便又造出了一款全新的無人機——墨子II型太陽能無人機。
  • 厲害又軟萌~銀河航天首發星攜福上天!為中關村科學城的他們點讚
    我國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一個福字聚齊了:快舟火箭、玉兔月球車、北鬥衛星、天鯤衛星、行雲衛星、虹雲衛星、空間飛行器等航天元素。厲害~這是首顆通信能力達到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這顆由海澱企業自主研發的銀河航天首發星。
  • 重慶造「鋁鋁」上天 和北鬥天問神州嫦娥長徵一起飛
    重慶造鋁材和它的北鬥三號小夥伴6月23日9時43分,隨著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北鬥全球衛星系統從中國走向了世界,服務範圍覆蓋全球。中鋁西南鋁為「北鬥三號」項目提供的配套鋁材,主要用於衛星望遠系統、轉移機構、太陽能板以及運載火箭的關鍵部位。
  • 北鬥厲害,北鬥+有多厲害,你知道嗎?
    人們知道北鬥主要有四大功能,即短報文通信、精密授時、精確定位、系統容納戶數;八大用途,即個人位置服務、氣象應用、道路交通管理、鐵路智能交通、海運和水運、航空運輸、應急救援、指導放牧。全球目前運行的並且被聯合國認可的衛星導航系統只有三家,即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中國的北鬥。就精度來說,俄羅斯比美國的差一些,而中國一旦將量子技術運用在北鬥上,精度要超過美國。
  • 讓我們看看中國科技「上天下地入海」
    這周很多同學私信我科技類成就,那我們這周就停更一期古代史,讓我們看看中國科技「上天下地入海」太空飛行器 航海器中國擁有著名的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別是: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簡稱(JSLC),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隸屬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現隸屬於戰略支援部隊。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2017年3月28日,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 讓我們看看中國科技「上天下地入海」
    這周很多同學私信我科技類成就,那我們就一起看看中國科技「上天下地入海」。太空飛行器 航海器中國擁有著名的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別是: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2009年。
  • 北鬥和美國的GPS相比,真的更厲害嗎?
    今年6月23日,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至此,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克服種種困難後成功上天,完成了北鬥三號的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北鬥的應用場景也將為人們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真的很讓人震撼!」參觀完北鬥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後,委員們紛紛發出讚嘆,「我們的導航科技終於結束了受制於人的時代。」北鬥和美國的GPS相比,真的更厲害嗎?
  •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上天,實現全球聯網無死角,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上天,實現全球聯網無死角,沉睡的巨龍甦醒了你知道北鬥衛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嗎?上世紀80年代,美國決定將正在建設中的全球定位系統開放給全球民用,但在交付時,卻發出了一些貼心的提醒。在特殊情況下,美國有權採取三項措施。一是降低精度,二是關閉區域,三是甚至可以隨時更改通訊編碼。
  • 這位「兩彈一星」元勳坐著輪椅參加了北鬥三號衛星系統開通儀式
    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北鬥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設計師。,認為外國發射衛星失敗那麼多次,我國肯定也有很多次衛星發射失敗,只是沒有暴露出來。而且由於航天領域技術的重要性,蘇聯專家又撤退的那麼「及時」,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可謂是一窮二白。但是由於航天人代代相傳的嚴謹作風,這種失敗,在前期就被扼殺掉不少。孫家棟院士對一件小事至今記憶猶新:一次,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運載火箭即將運往基地,時間很緊,車間師傅找他商量,說四個陀螺是同批次的,只檢測一個可以嗎?他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