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名叫胡麗芳,出生於杭州富陽,今年35歲,原本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職員,後來辭職回鄉下做起了饅頭,是「戚小匠」的創始人。這要從哪年富陽新登一年一度的桃花節說起了。
2018年,同學約我一起去看桃花節,這次我不但來看,還和妹妹一起買起了饅頭,我們姐妹倆穿著古裝,帶著父親頭一天晚上親手做好的500個饅頭,擺起了攤位,廣告語是:來新登,不吃油沸饅頭夾臭豆腐,等於沒來。我們的攤位設在了半山上,遊客上山時必經之處。
有位老大娘帶著兒子路過攤位前,兒子買了兩份,一個饅頭夾兩塊臭豆腐是5元錢,一共是10元錢,老大娘說,這麼貴,搶錢呀,兒子在旁邊說,這裡的饅頭味道不一樣,頭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饅頭,人家還穿得那麼漂亮,值得了。我在旁邊說,這個饅頭是一個一個手搓的,純手工的。不到2個小時,饅頭就賣光了。回到家我一算帳,營業額2000多,去掉成本,淨利潤一千多。這一次讓我信心倍增。於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這麼好吃的家鄉饅頭,為什麼不讓它走出去呢!
於是,我回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開啟了回鄉做饅頭了歷程。做饅頭是十分辛苦的,從我8歲開始,父親就以做饅頭為生,蒸饅頭時要將晾曬乾的荷葉墊在下面,通常都是等夏天荷花開了以後,我們就自己去摘,這一年蒸饅頭要用的荷葉都是這時摘好儲備起來的。而蒸饅頭時用的也不是柴火,而是玩具車,家具廠剩下的鋸末粉,通常用編織袋裝好運會,一袋袋從車上背下來,每次卸車之後,父親都會全身粉末,像個兵馬俑一樣。做饅頭時,要用一口大缸,放入麵粉,酒釀,水,糖還有鹽,父親認為,一個標準饅頭應該是,放在手心裡,使勁捏三下,之後還能復原,所以我家的饅頭特別鬆軟,回頭客特別多。父母也就是靠這樣的手藝將我們姐妹倆養大的,所以他常說,我們家是吃饅頭,用饅頭,睡在饅頭窟裡。
我2006年大學畢業,後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銷售總監,年薪二三十萬,2017年,兒子出生了,留在了富陽老家,現在好了,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陪伴孩子成長了。所以我要把饅頭當成事業去規劃。但是如果沒有SC,就是食品生產許可證,是不能將饅頭推廣到超市和商場的,於是我打電話到工商所諮詢,對方說,辦這個證要改造廠房,要幾十萬,饅頭是小本生意,難回本兒啊,還是別花冤枉錢了,但是我已經下定決心了,之後,便花了一萬元請專業老師,規劃廠房,設計圖紙。廠址定在了我家的老房子,老師說,全部改造,加上設備,預計要花20多萬,我拿出了全部的存款,又跟親戚借了幾萬,饅頭廠就這樣開始動工了。兩個月後,新廠房改建完工,驗收通過後,順利的辦下了許可證。饅頭廠只有兩個員工,就是我和父親。
饅頭現在是6個一袋,2元一個,很多客戶都是我自己找來的,給他們寄過去饅頭,他們覺得好吃就來廠裡看,基本都會下訂單,後來又相互轉介紹,各大超市,電商,就這樣,慢慢的成為了杭州網紅,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妹妹和我老公也相繼辭職,現在已經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家族企業了。
現在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全家人可以在一起,工作時一起配合,一日三餐一起吃飯,還可以陪伴在兒子身邊,是我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