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與現代宇宙學:跨越2500年的驚人「巧合」!

2021-01-09 中華神秘文化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苦苦思索和探求宇宙的起源問題。古人從哲學邏輯推理上,得出了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宇宙是創生的,比如由上帝或神所創造;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宇宙是永恆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時至今日,雖然科學已高度發達,這個問題仍然懸而未決。不過,目前的主流理論比較傾向於宇宙創生論,其中又以「宇宙大爆炸假說」最有影響力。

我們中國的古人也很早就在思考宇宙的起源問題。像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中,就蘊含著豐富的宇宙觀。

尤其令人驚異的是,老子的宇宙觀在很大程度上竟可以找到現代科學的依據,或者說,現代科學理論的發展暗合了2500多年前老子的玄思。

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看這種「巧合」:

1.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大約在137億年前,有一個沒有體積的宇宙「奇點」,「奇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和密度;發生大爆炸以後,時空和物質粒子形成,基本粒子結合而成原子,物質膨脹而演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而老子關於宇宙生成論的著名表述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表述在大線條上是可以與大爆炸理論相融的。

有的學者認為,「一」可以代表宇宙「奇點」,「二」代表基本粒子的形成,「三」代表由基本粒子構成的多種元素,元素形成後,萬物的材料就齊備了,於是乃有「三生萬物」。

2.老子又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什麼是「有」呢?「有,名萬物之母」,也就是萬物生成演化的一種狀態;什麼是「無」呢?「無,名天地之始」,也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狀態。

現代量子場論認為,量子場是物質的一種重要形態,它具有多種狀態,如激發態、基態:量子場若處於激發態,則有實粒子產生;若處於基態,則實粒子消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真空。從這個意義上講,真空不空,真空也是物質,只不過是另外一種物質形態,可以稱為「無」或潛在的「有」。而真空振蕩、真空漲落、真空相變、真空泡沫,就是指真空可以從「無」中創生出「有」的特殊狀態。

「奇點」理論在考慮量子效應後,便得出了一個與老子「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高度相似的結論:宇宙從無中產生,奇點意味著宇宙從「無」到「有」的量子創生。

3.老子還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萬物由「道」而生,但「道」其實也只是對宇宙本原的一種勉強稱謂而已。而且「道」幽而不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乃「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現代科學發現,宇宙中存在大量未知的「暗物質」、「暗能量」。目前人類能直接探測到的普通物質在宇宙中僅佔4%左右,其餘20%的物質為「暗物質」,76%是「暗能量」。

這些和老子的描述是何等的相像!

對此,有人認為這純屬語言表述上的巧合,甚至是生拉硬拽的比附,老子的宇宙生成論與現代宇宙學完全是兩回事,至多只是有些說法看起來相似而已,老子不可能達到今天人們認識宇宙的水平!

也有人認為,老子的「玄想」(包括老子可能繼承了更古老的學說)應該是契合了宇宙甚至宇宙誕生前的某些真理,所以才與現代宇宙理論存在相通之處。未來我們探索宇宙之謎,無疑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思想智慧!

你的意見呢?歡迎評論交流!

/完.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讚、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相關焦點

  • 在2500年前根本沒有技術支撐的時代,老子為何能探到宇宙的起源?
    老子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偉大的人物,是道家學派的創造者和奠基人。老子的很多思想甚至都得到了後人的繼承,比如說:道教就將老子視為宗師。在老子的諸多思想中,甚至還解釋過宇宙的起源,這一觀點甚至還跟現如今的論點十分的相似。在老子的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 非因果聯繫的巧合
    作者:黎荔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在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所產生的思考與創造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形成了現代各個主要的文明軸心。這六百年間產生的人類精神過程,似乎建立了一個超越時空領銜人類思想的「軸心時代」。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在漢代,博學的司馬遷已經弄不清他是誰了。
  • 現代宇宙學的開端
    …………○ 大爆炸模型的宇宙演化歷史雖然人類千百年來就一直思考著自身存在及宇宙的起源等等問題,但是,在1917年之前,這些思考一點都不成熟,對宇宙學的研究也一點都不現代而現代宇宙學的這一切,都要始於愛因斯坦在103年前寫的一篇題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中的宇宙學思考》論文。要進行宇宙學思考,必須要有廣義相對論對吧,我們在這簡單了解一下廣義相對論。
  •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製圖:曉愚)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呢?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驚人的巧合:●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佛經中做「地輪」。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1972年到1974年,馬王堆漢墓在湖南長沙發掘出土,除了一號漢墓出土的全身潤澤、軟組織尚有彈性的女屍,還有3000多件來自西漢初期的珍貴文物。其中,三號漢墓出土了大量帛書和竹書,這些書涵蓋了哲學、歷史、術數、方技等多個領域。它們中的大部分書早已失傳,有些書,如 《周易》、《老子》,雖然有今本傳世,但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內容與人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異。
  • 2500年前的老子對求知態度的剖析,很對很全面
    這一個「反」字,就是理解老子思想的鑰匙,離開了這個「反」字,不但難以把握老子的思想,而且容易產生誤解。 比如,常見有人因為老子崇尚「愚」和「無知」,而認為老子否定文化知識和宣揚蒙昧主義,這是典型的皮相之見,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僅從字面上理解老子的話,沒有從「反」字上把握老子思想的深義。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老子為中華人文之始祖!「道」思想的開啟者,華夏民族最為偉大的思想導師!歷朝歷代追求高遠深邃思想、嚮往聖賢禮樂文化的燈塔!更是我們無法逾越的歷史巨人、思想界的泰山北鬥!·言歸正傳,下面快看君整理總結了有關「老子」得名的三個權威解釋,供大家參考。也順便從老子的名字的求證過程中,了解一下這位中華思想偉人的絢爛一生。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老子」宇宙觀、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道德經第40章深度概括
    這一章是整個「道德經」的中心章節,同時也是對「道德經」核心思想的深度闡述。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觀—「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所處的世界來自於虛無,虛無產生「有」,「有」就是萬物的原始,萬物由「有」演化而來。
  • 霍金辭世 外媒:現代宇宙學最明亮的一顆星
    英國《衛報》發表評論說,史蒂芬·霍金,科學天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他的見解塑造了現代宇宙學,他激勵了全球千萬讀者。 儘管21歲時,霍金的身體受到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的襲擊,但他與這種致命的疾病共存了50年。對於他的科學家同行和親友來說,霍金的直覺和幽默感,與出自於他傷殘的身體的,代表著人類思想無限可能的人造聲音,是他非常突出的特點。
  • 最早發現「暗物質」的竟然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
    他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學是一切真正科學的原動力」。看來,要揭開違背牛頓萬有引力規律的「暗物質」的神秘面紗,非得藉助佛教和道教的智慧不可啊!網上資料記載,最早提出「暗物質」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Jacobus Kapteyn),是1922年的事。直到1970年,才有科學家利用高精度的光譜測量技術印證暗物質的存在。而我的發現,是2500年前,中國的老子就提出了「暗物質」,並把它寫進了《道德經》十四章裡。
  • 《老子》的生態智慧及其現代意義
    《老子》一書中提出的「道生萬物」、「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等思想,強調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來認識和對待自然,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智慧。  「道」是《老子》哲學體系的起點、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也是生態法則和自然規律,是其生態智慧的根本。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話,是老子辯證法的思想精髓!
    作家鄭淵潔說這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艱苦樸素、慈善大方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而「善良」是所有美德中層次最高的,然而在現代這個社會上,卻被一小部分人越來越多的歪曲使用。而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看到了這種現象,並說出了說出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樣的名言,真可謂是洞察人心的智者!
  • 這真的是巧合嗎?蘇美爾文明居然與中華文明有這麼多相似之處
    而「道」是距今2500年前的中國古代先哲老子看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卻不知如何為之命名。為了名正言順,老子勉為其難地將這種玄而又玄、惚兮恍兮的天地母稱為道。從此,道便成為一種具有固定內涵、視之或呼之便會在思維中產生固定意念的符號。
  • 【文匯網】錢旭紅:30餘年,用量子理論看懂老子思想時
    從這個角度,錢旭紅認為,量子思維既是科學的,也是人文的,而老子學說經過現代化轉化,是比孔子更合適的一種代表中華文明的世界語言,「儒釋道是我國千百年來廣大民眾的文化信仰,而老子思想和量子思維的相通,是一種中西之和、古今之和、科技與人文之和。」
  • 用老子的思想武裝自己的情商
    老子的「夫唯不爭、故無憂及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話用在現實生活,可與情商掛鈎。 老子思想大到可以平國治天下,小處也可以為人 一、為人處世之道 今天對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還有他在《道德經》第八章裡的「夫唯不爭,故無憂」又有新的理解。老子的思想真可謂是大到可以治天下,小處可以處事為人!
  • 老子究竟要告訴人們什麼大道理
    尤其是蘇聯、東歐、中國市場經濟的回歸,充分說明自然而然的法則是難以跨越和不容違背的。人在這「道」的自然而然的運行法則面前,顯得那麼渺小!只能是順其自然的順應,不能強行去違扭。主宰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帝王,朝代更替,都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可最後他們還是抗不住社會發展規律的巨大力量,而煙消雲散!
  • 道家法治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僅把道家思想理解為老莊思想而忽視了對黃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統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對我們今天實施全面依法治國有一定啟發和借鑑作用。   《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稱脫離道的「德、仁、義、禮、法」為「道之華」和「愚之始」。
  •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現代思考
    在此之後,我們將視角回到現代,結合思想本身特點來探討儒法道的現實意義、落後性及需要修正的部分,進行全方位的反思與借鑑。最後是本文的落腳點,即提出在中國現代政治體系的設想——建立現代社會領導體系、社會支持體系與社會穩定體系的三位一體,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三大障礙。 一、 引言 1.從文化談起 何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