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子的思想武裝自己的情商

2021-01-15 騰訊網

老子的「夫唯不爭、故無憂及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話用在現實生活,可與情商掛鈎。

老子思想大到可以平國治天下,小處也可以為人

一、為人處世之道

今天對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還有他在《道德經》第八章裡的「夫唯不爭,故無憂」又有新的理解。老子的思想真可謂是大到可以治天下,小處可以處事為人!

為人之道不幹涉、不亂說、不亂評別人的長、短,本是一個人做人的最起碼的標準與本質,然而這最起碼的本質很多人偏偏卻是最難做到的!

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不管是對泛泛之交,還是與自己較為親近之人,都應做到有度。要以尊重他人為本。行、說之前,在給自己留三分餘地的時候,最好也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想,也給別人留出說話之地!一定不要不管不顧,完全按自己喜好,由著自己的性質,口無遮攔的信口開河。覺得天下就你最了不起!

現在微信、微博之類的公眾平臺很多,一些人便在適合自己的平臺上註冊了帳號,發自己想發的東西,也有許多朋友不但自己發,還特別喜歡刷這些平臺,看別人發布的內容,刷的時候還樂意在底下留言 。在這些留言的人裡,有出於禮尚往來者,也有很多人是為了「人氣」而費著心血。但不管是禮尚往來、還是為了人氣,這些人大部分的實際情況是都很忙,評論也是走過場,很多人即使留言點評也根本不走心,甚至看都不看內容,千篇一律的發一個符號、一個表情,就算通告你了「我心裡是有你的」,這倒也能換回一片繁榮!還有些人只喜歡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來問候不驚喜!無人問津也不沮喪,有人無人,他都獨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每天風雨無阻、每天花兒常新,反正都一樣的津津有味的做著自己認定的事。誰也不牽,誰也不掛,大有「寵辱不驚」「悠然見南山」之情懷。

還有些人就完全按自己的喜好,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場合、更不管合不合時宜的在別人發布的內容底下,逞自己的一時之快。在做著快樂了自己,卻煞了別人風景的事。這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說十分不道德,他是不管不顧的做著自己喜歡的,可這也許就會弄壞了別人一天或很多時候的心緒!

二、在公眾平臺遇到不公行為最好的解決辦法

遇到此番或比這更嚴重的心緒被人無端踐踏、詬病之事,若能用「夫唯不爭,故無憂」來處理,是不是會顯得高端、很雅致?不去理會、更不去爭論就當沒看見!雖然事實是看見了,忍一忍真會什麼都過去的。若此等行為是朋友圈孰知之人所為,不正好給你日後交往畫好了尺度?

再想,若所有的平臺都給信息發布者留有刪除自己不喜歡的那些留言的權限,那該是最好的處理這種極端叫板的良方,也將是最十分人性化的,最起碼讓雙方都不會太尷尬。無端被攻擊者只需輕輕點下刪除鍵,一天烏雲便散去,馬上就會風和日麗,被破壞的心緒也會慢慢得以修復。而對那留言的一方,看你不回復,若還有點良知可能會有所收斂,再靠譜點的人,心裡也自會有了新主張。至於那些不可就要的,乾脆永久遠離,這世上絕對沒有誰離不開誰的事!只有離開了更快樂!即使沒離開,想必日後再行事也會考慮一番,這不也正好把壞事變好事了嘛!

三、用老子的思想武裝自己的情商!

寫了上邊這一堆,突又想「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話若妙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上,到好像也正應驗了心裡學的那些智慧點。十分符合「情商」裡所探討的那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洗稿!違者必究

#原創詩文圖片##道德經##國學##情商#

相關焦點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在漢代,博學的司馬遷已經弄不清他是誰了。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文匯網】錢旭紅:30餘年,用量子理論看懂老子思想時
    在2012年後,他欣喜地發現可以用量子視角讀通老子哲學。*在華理編教材,加入人文要素,寫下《改變思維》在華理擔任校長期間,錢旭紅就強調科學中的人文、人文中的科學,強調理工科教育中必須加入人文要素。以他自己的有機化學而言,通常教科書裡會介紹某年某月門捷列夫發明了化學元素。
  • 老子和莊子的道家的思想,講述的是什麼道理?
    你是想說用科學技術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用道家思想來作為為人處世的指導思想?或者是我沒理解清楚這個維度是什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年清政府也是想拆分的玩耍,結果你也知道。我當初也非常讚賞道家的思想,不過後來接觸到的東西多了些,總覺得道家的指導思想導致的最終是個強行解釋為道的結果。道德經第一章,寫的明明白白。道這個字包含萬物,是不可名狀的。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此外,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統治者的 「上」字在帛書上是沒有的。經過專家的一番釋讀,帛書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飢餓,是因為他們獲取食物的途徑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難治理,是因為統治者沒有做到無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當回事,是因為他們自己過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淨恬淡的人,勝過厚養生命的人。」
  • 「老子」宇宙觀、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道德經第40章深度概括
    「道德經」第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一章是整個「道德經」的中心章節,同時也是對「道德經」核心思想的深度闡述。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觀—「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解讀老子的思想
    老子之所以要拋出這些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在老子所生活的春秋時代是確實存在的,是當時社會上存在的看似無解的難題,同時也是各個諸侯國普遍存在並且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子在這一章裡把這些問題拋出來,並非是要對這些事實情況進行一番表述,強調它們是如何對立,實際上他是想要通過道家的思想來剖析這些矛盾為何會存在,以及如何來解決這些難題。老子說過,「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天道缺一,但留一線生機。」任何難題的出現,都會有屬於它的解決辦法。
  • 老子思想與現代宇宙學:跨越2500年的驚人「巧合」!
    像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中,就蘊含著豐富的宇宙觀。尤其令人驚異的是,老子的宇宙觀在很大程度上竟可以找到現代科學的依據,或者說,現代科學理論的發展暗合了2500多年前老子的玄思。而老子關於宇宙生成論的著名表述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表述在大線條上是可以與大爆炸理論相融的。有的學者認為,「一」可以代表宇宙「奇點」,「二」代表基本粒子的形成,「三」代表由基本粒子構成的多種元素,元素形成後,萬物的材料就齊備了,於是乃有「三生萬物」。2.老子又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什麼是「有」呢?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老子為中華人文之始祖!「道」思想的開啟者,華夏民族最為偉大的思想導師!歷朝歷代追求高遠深邃思想、嚮往聖賢禮樂文化的燈塔!更是我們無法逾越的歷史巨人、思想界的泰山北鬥!·言歸正傳,下面快看君整理總結了有關「老子」得名的三個權威解釋,供大家參考。也順便從老子的名字的求證過程中,了解一下這位中華思想偉人的絢爛一生。
  • 「民老死不相往來」,提出道法自然的老子,為何生出最蠢理想?
    老子是道教始祖,而中國的神仙體系都是出自道教,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老子的道德經卻表達了徹底的唯物主義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法自然」……無不在傳達這樣一個思想。 關於老子的行為,還有一點讓人不能理解,那就是老子這樣一個胸懷天下、宇宙的哲學家,最理想的社會卻是「民老死不相往來」,也即小國寡民。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話,是老子辯證法的思想精髓!
    當打開《道德經》這本書讀到第二章,你會發現老子洞查世事的智慧相當高,如同電閃雷鳴般的能震撼人的心靈。當你平心靜氣的來感悟「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句話是,會不會想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羅蘭夫人的一句名言:laquo Ocirc;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老子與守衛之間的一段對話將註定對後世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得知是老子將要歸隱西去之後,便說: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尹喜好說歹說之後,老子留下五千字便揚長而去。 至此,其同名長篇著作《老子》,就在此時此地問世了。《老子》又被稱作《道德經》《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一個情商很低的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情商的8種方法
    一個情商很低的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情商的8種方法1..把你說的「不對」統統改成「對」。我有個朋友最喜歡說「不」,不管別人說什麼,他先說「不」,「不對」,」不是的」,但他接下來的話並不是推翻別人,只是補充而已。他只是習慣了說「不」,大家都討厭他。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讀懂老子》解析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讀本。書末還附有《老子》參考書目,為深入精研的讀者,提供了借鑑資料。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重在整體論述,有對老子其人及其思想淵流的考證,更有對道家的宇宙觀、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梳理;下編重在分章釋讀,每一章都由原文、譯文和解析三部分構成。
  • 老莊思想
    莊子,姓庒,名周,戰國時期,蒙人,是不是宋國的還有待考證,今安微一帶。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繼老子之後繼承道家思想學術學派之一。
  • 尚建飛 |錢穆解讀老莊思想的「思想線索」
    在現當代道家思想研究領域,錢穆以極力主張《老子》成書在《莊子》內篇之後的觀點而聞名於世,但其用「思想線索」解讀老莊思想的方法卻往往被一筆帶過。例如,在《錢穆學術思想評傳》中,汪學群先生將「思想線索」解釋為「每一家的思想都有前後承傳的關係」、藉助「已經知道一個思想線索」進行推理【1】,但另一方面只是把「思想線索」當作錢穆考證《老子》晚出的方法。
  • 太初有道:孔子和老子
    當時,比孔子年長二十多歲、資歷老見識多的還有老子,和儒家一樣影響較大的還有墨家。墨子比孔子晚一些,但他的學派在戰國時代也是顯學,曾經很是風行。墨子繼承了孔子的一些思想,可他不像孔子那樣好古和中庸,他主張革新,平民意識比較強,提出了「尚賢」、「尚同」、「兼愛」、「非攻」、「非命」、「節用」等新觀點。墨子是公元前468年出生的,那時候孔子已經去世11年了。
  • 2500年前的老子對求知態度的剖析,很對很全面
    這些表述可以用一個「反」字來概括,就像六十五章所言: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與物反」就是與常人相反、與世俗相反,《道德經》七十八章將此概括為「正言若反」。這一個「反」字,就是理解老子思想的鑰匙,離開了這個「反」字,不但難以把握老子的思想,而且容易產生誤解。 比如,常見有人因為老子崇尚「愚」和「無知」,而認為老子否定文化知識和宣揚蒙昧主義,這是典型的皮相之見,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僅從字面上理解老子的話,沒有從「反」字上把握老子思想的深義。
  • 孔子求道於老子,何為道?
    他還開辦創了一個私塾,宣揚仁義禮智信的思想,隨著孔子影響的不斷擴大,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已經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但他仍然認為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於是30歲時他離開家鄉前往洛陽拜訪老子這位大思想家。曲阜和洛陽相隔數上千裡的路程,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孔子終於抵達了洛陽。孔子到達洛陽市外,看到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站在馬車旁邊等候,孔子上前行禮問安。
  • 帛書《老子》被破譯:還原一個科學有為的老子
    一書作者肖鋼(左)做客「青少年國學大講堂」,講述《不一樣的老子》。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宇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周圍圍) 一提及老子,稍有點國學基礎的人都會自然地聯想到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以至於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和社會名流一度將「無為」視為圭臬,將老子和「無為」劃上等號。  「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人們誤讀了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