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找知了猴不要只炸著吃了,帶回家這樣做趣味十足還漲知識!

2021-01-16 青山自習室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

不知不覺,知了的聲音已經開始響徹林間公園、城裡村外。在小區裡散步經常看到三三兩兩的人打著手電筒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找知了猴。有的收穫頗豐滿意而歸,有的一無所獲失望而回。

很多人喜歡把它們煎炸了吃肉,我們對此不感興趣,但想親眼目睹蟬蛻變的過程,所以也加入了找知了猴的隊伍。

先是背部有裂口

晚飯後在小區內搜尋,除了滿身的蚊子包並沒有什麼收穫。小丫非常失望,極不情願地往回走。

走到樓下剛要進單元門,我心存僥倖的忽然轉身說:「在門口這片草地上再找一下吧。」

就是這一個轉身,意外的收穫了一隻知了猴。沒錯,就是「路轉溪頭忽見」,驀然回首,那「猴」就在手機燈光下的草叢處。小丫是扭著蹦著、跳著唱著回家的。

慢慢變大

垂緌(rui2)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八點多找到的知了猴,九點多也一直沒看到有什麼動靜。在網上查了一下說,不能有光,如果周圍很亮,它們可能一直不脫殼。於是把燈都關了,只遠處開一個暗光方便觀察。

因為是第一次看,很是期待和興奮,一刻也不想錯過,所以從十點多就一直守在它跟前。本想讓小丫先睡一會,等有裂口再叫她。但她興奮地地睡不著,躺了一會也起來跟我一塊看了。

頭部出來了

十一點左右,開始有裂口,之後一點一點變大,背部越來越鼓,慢慢的看見了淺色類似人類皮膚色的頭、身、前後肢和未展開的淡綠色翅膀。最後整個身子倒掛著,只有尾部和殼相連,這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第一次無知,等不及「幫助」它離開殼

但是從倒掛到完全離殼等待的時間感覺有點長,因為蟬要等身子稍稍變色,三對足力量稍微大些才會再次「行動」。

大概二十來分鐘之後,只見三對足開始慢慢活動,身體往上用力,就像人做仰臥起坐一樣使勁向上起,同時後肢不斷的活動去夠自己的殼。終於夠著並且抓牢之後,尾部便從殼內抽離出來。

如此便完成了整個的脫殼過程,剩下的便是等待身體變黑變硬了。

第二天耐心的觀察完整個過程

真得很開心,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目睹「金蟬脫殼」。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高清圖片和視頻,但我始終認為,近距離目視耳聞、用心觀察、真實的去感知體驗,才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就像前幾天記錄小雞出殼一樣,這次小丫又迫不及待地寫了觀察筆記。

我相信,每一次細心觀察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都是有幫助的。往近了說,以後寫作文會有更多的素材,一些知識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往長遠了看,善於觀察發現、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有求知慾、熱愛大自然有利於將來的職業發展和身心健康。

慢慢離開自己的殼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詠蟬》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像家蠶、菜粉蝶等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

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稱為不完全變態,如蝗蟲、蟋蟀以及上面提到的蟬(知了)。

變態發育一般指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青蛙和蟾蜍也屬於變態發育。

蟬在樹上產卵,卵經過大概一年的時間變成若蟲,落入地下,在地底生活幾年甚至十幾年。將要羽化時鑽出地面,爬到樹上脫殼蛻變,變成成蟲。大部分的成年蟬只能活一兩個月。

法布爾的《昆蟲記》裡也有蟬的觀察記錄:「它們的眼睛很大,視力很好,卻聽不到任何聲音,是個地道的聾子。所以儘管一直在放聲高歌,它們卻聽不到自己的歌聲。」

知道這一點,觀察時我們便不必因害怕驚擾它們而輕聲細語了。

暑假到了,和孩子一起尋找和觀察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人晚上愛找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南方人從來不吃?
    農村人晚上愛找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南方人從來不吃?昨晚上本來約著朋友要去吃燒烤的,但是傍晚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所以只好換了一家,去吃的私房菜,點了幾個這家店的招牌菜,最後我還加了一份金蟬。說到這金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呢?
  • 知了猴在農村街頭搶先開賣!農民直呼:價格太貴了,吃不起
    農村有不少可以吃的野味,每種野味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子,很喜歡吃這些野味。這些野生的食物的味道,是任何零食都代替不了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只有夏天才能見到的野味:知了猴,它是蟬的幼蟲。還記得,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夏天酷熱,蚊子還到處亂飛,所以很不喜歡過夏天。
  • 知了猴上市60元一斤 養殖者每晚能收穫兩萬隻
    記者詢問了多名售賣知了猴的商販,他們表示知了猴的數量減少得很厲害,這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櫸林山市場,攤主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的知了猴是從城陽那邊收購過來的,價格同樣是60元一斤。張先生說,他每年都會售賣知了猴,但是現在知了猴的數量已經明顯減少。「前年頂多50塊錢一斤,去年55塊錢,今年這不又漲了。」
  • 知了猴可能很多人都吃過,這個小東西卻很少有人吃得到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知了猴又叫做金蟬而我老家的大山裡,每年夏天總有漫山遍野的知了叫個不停。近幾年流行吃知了猴,於是價格也一路飆升,我們那邊的人們就每天天剛擦黑就開始往山裡出發,成群結隊的抓起了知了猴。知了從土裡出來的時間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出土早,等抓住的時候它已經褪殼完成了,一個個嫩綠的知了便掛在蟬蛻上面了,也是一道美味,在我看來,味道比知了猴還好吃。
  • 知了猴你真的會吃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知了猴也叫做金蟬是一種昆蟲,在夏天的時候,尤其是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知了猴的叫聲。當然我們在夏天的時候也會抓很多知了猴吃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炸了知了猴之後蘸一些鹽巴,這樣會更加美味,也更加好吃,但是經常吃一些知了猴,對於我們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又到吃知了猴的季節,知了猴對身體有沒有危害?看完心裡就明白了
    這類特色美食便是讓許多 東北人饞得跑不動路的「知了猴」。但是,2020年「禁野令」來啦,還能出來抓知了猴嗎?知了猴還能不能吃呢?其實知了猴又叫蚱蟬、黑蟬、知了龜、爬蚱等,也就是夏天常常吱吱叫吵鬧聲討厭的醫治的稚蟲,學全名是金蟬。每一年來到6月份的中旬,這類蟲類就從地底剛開始鑽出來了,隨後這個時候許多 北方地區的村裡人,便會去小河邊、種植園裡等地區,四處抓知了猴。
  • 知了猴哪個部位可以吃,外殼能吃嗎?知了猴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每當知了叫的時候,晚上很多人會去野外抓知了的幼蟲——知了猴回家來食用。近些年知了猴成為了夜宵市場的小網紅,有人還說它要比小龍蝦好吃、有營養。不過現在知了猴數量少了,因此價格也貴了,目前確實要比小龍蝦貴得多,普遍都是在七八十塊錢一斤了。吃過小龍蝦的都知道,它是需要掐頭去尾,只吃中間部分。那知了猴哪個部位不能吃,外殼也能吃嗎?知了猴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 三伏將至,知了猴出現,吃知了猴對身體有危害嗎?看完有數了!
    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對於喜歡吃美食的人來說,有一種美食即將出爐,對,這種美食就是知了猴。知了猴是蟬的幼蟲,從土中爬出來還沒開始蛻殼時的狀態。往年人們對吃知了猴並沒有什麼其它想法,但是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會問,吃知了猴有危害嗎?
  • 知了,叫金蟬,又叫解猴,夏天的美味,營養又健康
    睢寧菜系食色生香今天帶你一起回味「炸解猴」的味道,解猴是睢寧話,也就是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知了猴不僅是昆蟲,也是一種珍貴的季節性美食。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由於金蟬有良好的口感,且營養價值高,有滋補之效,睢寧民間便把擺上餐桌,稱之為「唐僧肉」。從卵中孵化後,蟬就會鑽入地下,在樹的根部吸食樹木的汁液,慢慢長大。這個過程很慢,1~2年的時間總是要的。
  • 養殖戶蓋棚養知了猴發家 一個夏天收穫80萬元
    在他承包的200餘畝樹林裡,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三四萬隻知了猴,一個夏天能收穫80萬元,成遠近聞名的「金蟬大王」。    樹上爬滿知了猴    25日晚7時許,潘永昌帶領記者拿著手電筒,進入樹林捕捉知了猴。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
  • 吃知了猴,到底有什麼危害?看看醫學專家怎麼說
    說起知了猴,可能有些人不清楚是什麼,但要說起金蟬,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很多地方也把其稱為知了猴或蚱蟬。知了猴,就是金蟬的小時候,也是金蟬沒有脫殼的時候,要是知了猴脫殼成功了,才成為真正的金蟬,也就是夏天裡那種喜歡在外面鳴叫的生物。但不管是知了猴,還是金蟬,都是可以拿來食用的。
  • 知了猴又名金蟬,素有唐僧肉的美譽,營養價值高,你吃過嗎?
    知了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每年夏天,許許多多的的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到地上來,再順著樹木爬上去,最後蛻皮變成知了。那時候,每到晚上,尤其在農村就有很多的人們晚上吃完飯拿著手電筒到處找知了猴,一晚上下來就能找幾十個,多著甚至找上百個,可所謂大獲豐收。
  • 夏季經常吃知了猴,有哪些好處?能不能吃?一次性說清楚
    而知了猴,會出現在夏季。有楊樹、榆樹、柳樹等樹木,大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知了猴叫得比較歡的時候,也是在暗示大家外面天氣很高。等到溫度不高的時候,它們也會非常舒服。根據這個特點,大家在抓的時候,要想活得最好在夏季的晚上捉,或者是陰天不是很熱的時候,它們就有可能在樹幹上居住。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特別是在農村,樹木蔥蔥,每棵樹上都趴著幾隻蟬在「引吭高歌」,夏天似乎就是它的主場,這也讓不少幹完活準備休息的老農們發了愁。然而近年來,蟬的幼蟲(知了猴)卻成了當下不可多得的美味,無論夜市攤,還是餐館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知了猴的身價也開始「暴漲」,從之前的5毛一隻賣到1元一隻,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1塊5。
  • 夏天吃「知了猴」,會不會對身體有危害?營養師有2種看法
    知了猴,學名為金蟬,是動物界中的昆蟲代表,有些地方還把它稱為知了龜、爬叉、羅鍋等等。它的一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卵、幼蟲、成蟲。在傳統醫學上,它還被當成藥材的一種,從土裡爬上來之後,會慢慢蛻變成長翅膀的知了猴。
  • 青島男子種200畝知了猴 半小時收穫千隻一夜可掙3萬
    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
  • 記憶中的美食:油炸知了猴
    #當代吃貨圖鑑#我們小時候,吃的東西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可是能吃到的美味,那都是原汁原味的。今天要說的這項美食,你可能聽說過,但不一定吃過。小時候,一到夏天,我特別愛去外婆家。外婆家處於黃河中下遊,土地上有一層薄薄的沙土,很利於知了繁殖。夏天晚上,小姨會帶著我,打著手電筒,去河堤上捉知了猴。你知道什麼是知了猴嗎? 就是在地下呆了四年的知了,剛鑽出來透氣,還沒來得及退殼的知了。
  • @煙臺人,可以放心吃了!知了猴、螞蚱大膽吃起來!
    從入夏以來,因為一直沒有明確通知,不斷有網友在煙臺論壇詢問,「今年知了猴還能不能吃」。現在,通知終於下來了——煙臺人今年可以繼續吃知了猴!據悉,全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置的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近29萬頭(只),總共13種,分別是:果子狸、刺蝟、豪豬、藍孔雀、黑天鵝、鴻雁、灰雁、斑嘴鴨、黑水雞、斑鳩、白骨頂雞、王錦蛇、虎紋蛙。煙臺人喜食一些昆蟲,這份禁食令一出,廣大的煙臺網友們可算是放心了,平時喜歡的蠶蛹、知了猴、螞蚱都可以接著吃了!
  • 走,逮知了猴去!
    初夏來啦,你還記得它嗎?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小時候在鄉下老家,一到夏天,小知了就會從地底下踴躍而出。尤其是下過雨以後,小知了最多。傍晚,晚飯也顧不得吃,就拿個手電筒,跑到樹底下去掏知了。
  • 知了猴的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可是到底應該怎麼吃,你都知道嗎?
    知了猴,大家也是應該很熟悉了吧!沒到夏季,尤其是下過雨之後,知了猴也是非常的常見了!是大家的生活中非常的喜歡的一道美味!很多的小孩子也是非常的喜歡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知了猴的一些關於吃的知識。知了猴的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可是到底應該怎麼吃,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