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人格》B6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4 五因素模型 & C5 對特質論的...

2020-12-05 詠卿先生

B6 人格特質理論

C4 五因素模型

一、大五模型/簡述人格因素模型

(一)基本假設

格爾頓最先提出了詞彙假設的觀點。詞彙學研究取向的基本假設是:每一種文化下的自然語言包含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維度。

(二)基本結構

1.外傾性

也稱外向性,指人們活動能量的強度與數量。其一端是極端外向,另一端是極端內向。外向者非常愛好交際,通常還表現為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內向者含蓄、自主、穩健。

2.宜人性

或叫隨和性,是測量人際關係的維度,它意指人際交互作用的特徵,這種相互作用是指個人的人際喜好由同情到憎恨的一個連續區。宜人性水平高的人,表現為有責任感、友好合作、樂於助人、可信賴的、易被他人接納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宜人性水平低的人,他們多抱有敵意、懷疑人生價值、粗魯甚至故意傷害他人,為人多疑、缺乏合作精神,性子急躁、喜歡控制他人、報復心強並且殘忍。

3.盡責性

也稱謹慎性,這個維度是指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該維度上的分數用來評估組織能力,持久性,控制能力,動機水平在目標指向行為中的作用。盡責性分數高的人傾向於表現出組織能力高,做事嚴謹,有條理、有計劃,並能持之以恆,自我把握力強,準時守信,有道德原則,有野心。在盡責性上得分低的人傾向於表現無目標,不可信,懶惰,粗心,容易見異思遷,愛享受。

4.神經質

也稱情緒穩定性,依據人們情緒的穩定性和情緒調控情況而將其置於一個連續統一體的某處。那些經常感到憂傷、情緒容易波動的人在此維度上會得高分。更易體驗不同的消極情緒。神經質水平高的個體更容易產生心理壓力,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過分的渴望,或者是無法容忍失敗以及無法做出克服困難的反應。它包括幾個維度,比如焦慮,氣憤,抗議,沮喪,自我覺知,易衝動,易受傷。而在此維度上得分低的人多表現為平靜、自我調適良好、不易出現極端和不良的情緒反應。

5.開放性

也稱求新性,是指對經驗持開放、探求態度。事實上,智力是求新性的代名詞,但求新性與能力、智力是有所不同的,它還包括積極探索的行為和對經驗的正確評價。這一維度的特徵包括活躍的想像力、對新觀念的自發接受、發散性思維和好奇。在此維度上得分高者是不依習俗的、獨立的思想者,是好奇的、具有想像力的,喜歡娛樂性的新穎的想法,不跟從習俗的價值觀。

(三)基本特點

1.大五因素結構提供了一套高度驗證性的維度,它以簡潔的方式廣泛地描述了現象學的個體差異。

2.不同的人格定義導致不同的選詞標準。

3.大五模型中的5個因素的重要性和驗證性並不等同。

4.大五模型的每一個因素不是由單純分離的特質變量所組成。

5.人格屬性的分類須包含其意義的平行和垂直特徵。

6.大五模型僅是人格研究的一個重要開始。該模型不是人格理論,它描述的現象型人格屬性仍需要基因型理論予以解釋。

二、中國人人格因素的研究

(一)五因素模型

楊國樞和彭邁克提出雙極五個因素:因素1為善良誠樸—陰險浮誇,因素2為精明幹練—愚蠢懦弱,因素3為熱情活潑—嚴肅呆板,因素4為鎮靜穩重—衝動任性,因素5為智慧文雅—淺薄粗俗。

楊波提出的五個人格因素:勤勉性、評價性、外傾性、神經質、恭順性。

(二)七因素模型

王登峰等人提出的七因素模型包括:.

1.精明幹練—蠢鈍懦弱;

2.嚴謹自製—放縱任性;

3.外向活躍—內向沉靜:

4.淡泊誠信—功利虛榮;

5.溫順隨和—暴躁倔強;

6.善良友好—薄情冷淡:

7.熱情豪爽—退縮自私。

三、對大五模型的評價

(一)大五模型的意義

1.大量的跨文化和跨語言研究結果都證明了大五模型的廣適程度,為全球化的人格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

2.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的影響擴散到整個心理學領域乃至組織和社會學領域。

(二)對大五模型的批評

1.從研究最初的假設和想法上,很多研究者的觀點相差很大。

2.從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術上來看,大五模型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3.從大五模型的理論性看,很多學者認為它只是詞彙假設和因素分析加在一起醞釀出來的產品。

C5 對特質論的總體評價

一、 理論特色

1.方法論上的統計學傾向;

2.研究取向上的個體差異傾向。

二、理論優點

1.注重研究的實證性;

2.提出了有價值的理論觀點;

3.促進了人格測評工具的產生。

三、理論缺陷

1.缺乏對特質概念的理論探討;

2.缺乏統一的特質理論框架。

相關焦點

  • 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
    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受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啟發,用因素分析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於人格特質的一個理論模型。     模型分成四層: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    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
  • 大五人格理論,大五人格測試,大五人格性格分析丨九型人格測試專業版
    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彙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認知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中,包括星座、血型、MBTI和性格色彩等,不過這些性格理論雖然通俗易懂,卻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性格分析理論。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2.人格的表徵內隱人格理論是指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格理論,之所以稱之為內隱,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的人格特質分類或並未把這些特質組織成正式的人格理論。自我圖式是指有關自我的概念化的認知組織。三、理論應用(一)壓力與應對(二)心理疾病與治療1.艾利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2.貝克的認知療法;3.梅欽鮑姆的壓力免疫訓練。四、理論評價(一)理論貢獻1.人格與認知的有機結合;2.研究人格的重要層面;3.對臨床領域的重要貢獻。
  • ...新精神分析學派 之 C4 艾裡克森的人格理論 & C5 客體關係理論...
    B3 新精神分析學派C4 艾裡克森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艾裡克森是樂觀主義者,他認為人們有能力克服人格和社會出現的危機,從而獲得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危機是一個個使我們從逆境中獲勝並主宰自我和世界的機會。
  • 正念與大五人格特質
    研究人員最近開始調查哪些人格特質與正念有關。在一項元分析中,Giluk(2009)發現正念與正面情感特質和盡責特質呈正相關,與神經質和負面情感特質呈負相關。與其他大五人格特質也具有相關性,包括開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都是正面的,但很小。這種元分析的一個缺點是,它只能達到有限的深度。具體來說,通過將正念和大五人格特質分組在一起測量,消除了更多窄帶寬分量表的使用。
  • 大五人格?MBTI?你真的懂嗎?
    (圖片出自網絡:中國傳統戲劇臉譜剪紙)總之,人格不僅體現著外在的行為表現,也體現著內在具體的心理特徵。2人格的界定對人格的界定也有很多種理論,常被大家提及的主要有類型論和特質論,兩大類。他們將人格劃分為16種類型,分別從四個角度對人進行分析,用字母代表如下:(圖片出自網絡)特質論:如大家所熟知的由圖普斯和克羅斯特爾 (Tupes & Chirstal, 1961)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論,約翰將其重新命名為OCEAN(開放性,嚴謹性,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如同等待人們探索的人格海洋一般。
  • 淺論生涯教育中人格類型測驗和特質測驗的應用
    心理學的發展史上,「人格理論」向來有「人格類型論」和「人格特質論」之爭。人格類型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格,根據不同的人格類型可以對人進行分類,並且這些人格類型是獨立的、不連續的。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人格分類——內、外向人格。人格特質論則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同類的特性,只是程度等級不同,相對應的行為傾向性也不同。
  • 人格理論之內隱人格理論和情境人格系統
    內隱人格理論之前章節中介紹的各種人格理論講述了心理學家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人格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即使不具備相關心理學專業的知識,也會無意識的運用自己的一套理論來理解和評價他人。這種簡化的理解他人的系統被稱為內隱人格理論,它是對於人格的個人解釋。
  • 【高頻考點】卡特爾人格理論
    ,用因素分析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於人格特質的一個理論模型。模型分成四層: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1、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根源特質是指那些相互聯繫而以相同原因為基礎的行為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既可能是個別的特質,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質。他們是人格層次中最重要的一層。
  • 人格特質的分類
    核心提示: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人格特質是我們組成人格所必須的一個因素,可以引導人的行為,會讓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種類的環境等保持相對一致的反應。人格特質的分類   人格特質指的是我們自身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會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行為方式。
  • 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大五人格模型揭秘,超準大五人格測驗測試題,專業職業人格測試題,職業性格測試得分,就是你人生
    提到的大五人格模型是心理學界最被認可的心理測評模型,甚至被稱作「唯一真正科學的性格測試」,在科研、職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大五人格理論,人的性格包含外向性、宜人性、盡職性、神經質和開放性五種基本特質。每種特質都存在彼此對立的兩級,而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這五種特質不同程度的組合。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2 社會認知理論
    2.羅特的人格理論/羅特的行為預測理論羅特以學習的觀念與原理創立了他的人格理論,其基本假設是:人的行為是機體內部的認知過程和外部強化決定的,是在社會情境中習得的。(1)基本概念一種行為在特定的情況下發生的可能性,是由當事人對該項行為會引發某種強化的預期和強化物的價值共同決定的。
  • 人格的分類——D94《人格心理學》
    1.人格五因素分類模型的經驗證據是什麼?最突出的是其驚人的可重複驗證性。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五因素結構每十年就會被重複驗證一次,並且,至少已經有十多名研究者通過不同的樣本發現了這五個因素。測量「大五」分類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對單詞形式的特質形容詞進行自我評定(如健談的、熱情的)和對句子的自我評定(如「我的生活節奏很快」 )。戈德伯格採用的即單詞形式的特質形容詞。他進行了最系統和最徹底的研究,最終得出的「大五」關鍵形容詞:外向性;隨和性;盡責性;情緒穩定性;智力或想像力。
  •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和研究方法探討
    這些簡潔的詞彙描述了種種相同、相似或者相異的人格特質。基於這些觀察,人格理論的先驅奧爾波特(Allport)和奧德伯特(Odbert),在1936年對英語詞彙進行了艱難而又系統的調查研究,並按照個人特質、暫時的情緒或者行為,以及智力與才幹這四個類別,列出了大約1800個單詞,其中大約有5000個「可能存在的用於描繪個體特質的中性詞彙」。他們的研究得到了眾多心理學家的特別關注。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新研究認為:「大五人格量表」不適用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群
    ,研究人員常常藉助它研究不同人格特質與行為、職業成就、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關聯。 大五人格的誕生可以追溯到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編制的《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簡稱 16PF),他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取出 16 種人格的根源特質。1961 年,美國心理學家託普斯(Ernest C.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4.在人格的獨特性與普遍性方面,凱利採取中立的立場。(二)人格概念人格的核心概念是建構。建構或構念,是人們用來解釋世界、分析世人的觀點,是人們用來對事件整理分類的一種概念,也是人們看待並控制事件的思維模式。它能對現實作出預測。(三)人格結構凱利的一個理論假設是:人格結構是由一組獨特結合的建構群所組成的複雜系統。
  • 大五人格測試及各個特質詳細解析丨艾森克人格問卷
    Goldberg(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彙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認知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中,包括星座、血型、MBTI和性格色彩等,不過這些性格理論雖然通俗易懂,卻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人格分析理論。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