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5%高含量單原子Pd催化劑保持熱穩定!

2020-08-16 讀懂科學

單原子催化劑(SACs)以其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在各種化學轉化中具有無與倫比的選擇性、優異的活性和最大限度的金屬原子利用率,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然而SAC在還原氣氛下的穩定性已嚴重限制其在許多催化過程(例如選擇性加氫和其他加氫處理反應)中的作用。因此,迫切希望開發出可以在還原性氣氛下保持活性的高度穩定的SACs。

有鑑於此,中科院大連化物所Yuefeng Liu、王愛琴等人闡明了在還原氣氛下高位密度(高達5wt%)的鈀單原子的固有驅動力及其對加氫反應的獨特催化性能。

本文要點

要點1. 原位實驗(包括掃描透射電鏡、近常壓X射線光電子能譜、X射線衍射和準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和理論計算表明,在滲碳過程中,Pd原子傾向於遷移到富含空位的碳化鉬表面,將氧化物晶體轉移到碳化物晶體中,導致Pd原子的表面富集,而不是顆粒的形成。

要點2. Pd1/α-MoC催化劑對取代硝基芳烴的液相加氫(>99%)和CO氣相加氫(>98%)均表現出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選擇性,遠遠優於類似納米催化劑。更重要的是,Pd1/α-MoC催化劑可以承受高達400 ℃的還原/反應氣氛,沒有觀察到任何單原子的聚集。

這項工作為尋求即使在苛刻的還原條件和高位密度條件下具有優異性能和穩定性的單原子催化劑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途徑。

Ying Ma, High-Density and Thermally Stable Palladium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07707

參考催化計!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嶽峰團隊,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獲進展。
  •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新聞—科學網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四川大學等團隊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鈀(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以及在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由於單個金屬原子與載體的直接化學鍵合,SAC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用載體的性質。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將單原子催化劑暴露於還原性氣氛中,這種金屬-氧絡合物將被破壞,導致單個原子的聚集/燒結,並因此失去其化學選擇性。因此,獲得高穩定、高密度單原子選擇加氫催化劑,特別是較高反應溫度下仍然保持原子級分散的催化劑極具挑戰。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嶽峰團隊,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獲進展。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離子液體穩定的高效單原子催化劑
    日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喬波濤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顏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Hiroyuki Asakura教授以及北海道大學Min Gao教授合作,發現離子液體可增加單原子團聚的活化能、可調節金屬單原子的氧化價態,從而開發出離子液體穩定的高效單原子催化劑。
  • 單原子催化劑熱穩定性提升
    37617次閱讀 作者:陶加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1月29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在單原子催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 張濤&李為臻&喬波濤Nature子刊:強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製備熱穩定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在許多異相反應中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SAC不太容易製備獲得,要以簡單且可大量的生產的方式製備熱穩定的SAC仍然是艱巨的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院士、李為臻研究員和喬波濤研究員報導了一種從商業RuO2粉末合成Ru SAC的方法。
  • ...表面穩定單原子催化劑的形成機理|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 科研人員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具有優良催化性能的貴金屬催化劑已廣泛用於重要的工業催化過程,但受限於催化劑的高成本。提升貴金屬的分散度、提高貴金屬原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科研人員追求的目標。(亞)納米糰簇比納米粒子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而單原子分散的金屬具有更佳催化能力。單原子催化體系提供了從原子層次認識複雜多相催化反應的平臺,其優越的催化性能在工業催化中已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單原子已經被證明可以穩定在多種載體上,包括表面合金(surface alloy),共價分子(M-N-C),氧化物載體以及分子催化劑的共軛環上。圖9.單原子表面合金被用於提升析氧反應的性能,異質原子往往能夠穩定住部分關鍵的中間體,通過協同作用改變催化基底的反應活性(Nat. Commun. 2019, 10, 2149)。圖10.作為最早期被研究的單原子(Fe-Nx)和電催化反應,單原子氧還原催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已經有很多研究工作報導了以單原子催化劑為正極的燃料電池性能(Energy Environ.
  • 單原子催化劑宏量製備哪家強?已從實驗室邁向工業界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原子利用效率高,在某些反應中,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性能以及特殊的選擇性,從而備受廣大研究者的青睞。然而,很多人認為單原子催化劑離商業化還有很遠的路要走。Rev. 2018,DOI: 10.1021/acs.chemrev.7b00776若要工業化,就要解決單原子催化劑的三個關鍵問題:(1)製備成本問題,製備工藝簡潔化,降低成本;(2)宏量製備問題,開發適合大批量製備的方法;(3)催化劑穩定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不易團聚
  • 我國首次將新型鎳基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生物質轉化反應
    央廣網大連6月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劉文剛)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碳資源,將其轉化為多元醇、芳烴、烷烴等高附加值化學品具有重要意義。鎳基催化劑在生物質的加氫、加氫裂解和加氫脫氧等反應中已被證明具有高催化活性。
  • 一招製備多種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調控活性位密度和載體孔結構增強單原子Fe催化劑ORR性能
    元素分析測試結果表明,在Fe-N-C/N-OMC催化劑中,N元素的含量高達12.4 wt%。豐富的N元素含量不但有效實現了與Fe原子配位從而穩定Fe原子,而且有助於改善FeN4活性位與含氧中間體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FeN4活性位本徵催化活性。這一點在後面密度泛函理論計算(DFT)部分會進行更為細緻的介紹。
  • 如何定義單原子催化劑?
    為方便學術討論以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現參考劉景月教授文章,特別對單原子催化劑有關的各個學術術語進行解釋。
  • 電子耦合作用活化單原子釕: 面向高性能的電解水析氧催化劑
    但目前應用於催化 OER 的商業化貴金屬催化劑 (Ru、Ir) 存在著價格昂貴及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電解水等領域的發展。單原子催化劑由於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以及高配位不飽和度帶來的獨特活性,成為解決電解水催化劑的不二之選。但是如何高效製備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如何使單原子催化劑最大程度展現其活性成為了目前研究的挑戰問題。
  • ChemSusChem:納米碳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清華大學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躍鋼教授團隊在ChemSusChem期刊發文對高活性單原子催化劑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文章重點探討了金屬單原子及其碳載體對多硫化物轉化反應的催化作用機制,並對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前景和面臨的挑戰做出了展望。
  • 南大夏興華課題組:定點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
    背景A.單原子催化劑製備的瓶頸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配位環境和最大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異相催化研究熱點。熱力學上,單原子表面能高,容易發生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等問題。目前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研究核心問題:發展在常溫常壓下、簡單高效製備高負載量單原子金屬催化劑的新方法。
  • 電化學沉積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製備
    單原子催化劑是一類將孤立分散的金屬原子負載到載體上的新型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可以有效減少金屬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貴金屬材料,這對催化劑的生產成本十分有利。同時,單原子催化劑中活性金屬中心的配位結構會影響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子結構。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指導下,成功地合成大規模的單原子釩催化劑,該催化劑負載在石墨烯上,以實現高硫含量(硫含量為80 wt%)、快速動力學(3C倍率下比容量為645 mAh g–1)和長壽命的Li–S電池。單原子催化劑對正向反應(硫還原)和逆向反應(Li2S氧化)的動力學都有顯著的改善。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其結果與理論計算相符。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碳基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碳基質不僅可以作為穩定金屬原子的基底材料,而且較強的界面相互作用會改變金屬原子的電子密度, 從而提高電催化活性。然而,目前可控合成碳基負載單原子催化劑仍是一個科學難題,這主要是由於單個金屬原子具有超高的表面能,易遷移團聚形成納米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