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後悔沒和中國合作:北鬥衛星已完勝歐洲 當年曾把中國趕出去

2020-12-05 鷹眼圖說觀察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北鬥三代衛星系統已經正式開始了,將會在2020年前後組成全球網絡,「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是全球第三個組網的定位系統,比歐洲的「伽利略」更快,而「北鬥」真正建成以後,性能也會正式超越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不相上下。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GPS全球定位系統,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給陸海空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定位系統,這也是,最終用20年時間建造起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在1994年就覆蓋了全球98%的地方。

而之後俄羅斯也研發了「格洛納斯」全球定位系統,並且發射了24顆衛星,但俄羅斯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格洛納斯」系統已經不足以保證現代作戰了,雖然現在的性能依舊可以和中國的「北鬥」相比,但隨著「北鬥」的逐漸補全,「格洛納斯」將會淪落到全球第三的水平。

「北鬥」系統在2000年以後才開始發射衛星,但北鬥系統卻佔了後發的好處,北鬥採用了三頻通訊衛星,比GPS的雙頻要先進很多,而北鬥系統還擁有3種不同的衛星,不但擁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軌衛星,還擁有先進的傾斜同步軌道衛星,雖然在全球定位性能上並不如GPS,但僅就在亞太地區定位,北鬥的性能就遠超GPS系統,這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美國是一支全軍制霸的軍隊,而中國軍隊主要目的則是在中國周邊地區執行區域拒止任務,因此反而是在亞太地區的定位和導航精度更加重要。

在我國的軍事演習中,一枚巡航飛彈可以在上千千米以外打擊到窗口大小的目標,這種定位精度超過了美國的GPS定位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以後,不但可以用在軍用領域,還可以用在民用領域中,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期,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就發揮了極其強大的作用,在地面基站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北鬥的短報文功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是和災區聯絡的唯一辦法。

此外北鬥衛星的加密系統也非常先進,並且還對通信通道帶寬影響不大,我國的北鬥海事衛星電話雙向簡訊功能甚至只需要0.3元就可以發一條,比起GPS甚至算得上是「白菜價」了。而北鬥的加密系統則已經要了無可破解的地步,也正因為如此,中科院博導才會自信的表示:造時間機器竊聽北鬥的密碼都比直接破解密碼要容易得多。在未來,我國很可能在北鬥系列衛星上採用國際領先的量子通訊技術,這種通信技術想要破解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中國北鬥正式布設完畢以後,不但性能上可以和GPS爭鋒,還可以走出中國,除了軍事意義以外,北鬥還擁有強大的商業價值,國際衛星導航擁有上萬億美元的市場,中國只要佔據三四成就能輕鬆抵消研發和更新費用。

相關焦點

  • 我們則該謝謝歐盟,你當年把中國踢出去,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我們則該暗自慶幸,幸好當年歐盟把中國踢出了伽利略計劃,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伽利略背後的故事,很精彩! 壹 曾幾何時,歐盟深為伽利略導航系統自豪! 伽利略計劃耗時20年、耗資130億歐元,計劃於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與美國的GPS系統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也更可靠。
  • 北鬥伽利略之爭,在被美國坑慘之後,歐盟選擇和中國開展航天合作
    北鬥伽利略之爭,歐盟被美國坑慘當初歐盟選擇和中國一起研發伽利略導航系統,2003年中國投入2.3億歐元,即2.59億美元,用於參與伽利略30顆衛星星座的開發,中國參與伽利略研發,也是想花錢學技術,2005
  • 美國為搞垮北鬥系統,聯合盟友多次阻撓,結果中國沒死歐盟死了
    想當年美國人也是曾經努力過,想要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中國開發導航衛星的腳步。甚至還聯合歐盟一起打壓,結果中國的北鬥衛星被沒被阻止住,反倒是歐盟的伽利略被搞死了。建設衛星導航系統, 除了技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頻道了。畢竟如果沒有合適的衛星頻道和軌道,無論多麼先進的衛星都不過是一坨太空垃圾。
  • 美國為了搞垮北鬥,串通盟友聯合阻撓,結果中國沒死歐盟死了
    以前美國是多麼的煞費苦心,想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中國發展導航衛星。即使有了歐盟的加入,中國的北鬥衛星也沒有停止,但歐盟的伽利略卻反被搞垮了。我們都知道,除了要有先進的技術,建設衛星導航非常重要的即是頻道了。因為,要是你連適合的頻道和軌道都沒有的話,就算你的衛星特別的先進,然而它只能是一塊太空垃圾而已。
  • 歐盟,非常謝謝你!當年沒有你的堅持,今天中國不可能有北鬥
    前段時間,歐洲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統癱瘓了,22顆衛星全部「失靈」,所有用戶均無法正常使用衛星信號提供的定位和導航服務,直到5天後,才逐漸恢復正常。「伽利略計劃」是歐盟為了擺脫淪為美國「附庸」,打破GPS壟斷地位所進行的努力,耗時20年、耗資130億歐元,曾號稱比美國的GPS更先進、更可靠。「伽利略」系統研發之時,我國也正在開發北鬥系統,為了共同對抗美國的GPS,歐盟決定把當時衛星導航技術尚且薄弱我國拉入「伽利略計劃」,但後來翻臉不認人,把我國「踢出」來了,彼時憤恨,此時則應該感到慶幸。
  • 當年不讓中國參與衛星研製,現在求中國開放頻段,英國只能怪自己
    最近,歐盟成員國投票一致決定將英國踢出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項目。這一舉動將意味著已經脫歐的英國再也沒辦法參加歐洲伽利略系統的研製了。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公投結果是大部分人贊成脫歐。
  • 曾經歐盟讓中國損失三個億,現在的北鬥系統讓歐盟眼饞不已
    至今為止全球上能夠自主研發並可以將研發出的導航衛星系統投入使用的只有四個國家,而且還包括歐盟,儘管說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可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今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段,而中國所研發的導航衛星系統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最為信任的。
  • 歐洲伽利略導航故障頻發,曾將中國擠出局,逼北鬥搞出尖端原子鐘
    作為歐洲的面子工程,這並不是伽利略導航第一次出現故障,2019年7月伽利略導航就全線癱瘓停擺,衛星定位服務中斷長達一周。近四年來伽利略導航系統就趴窩三次,系統故障、時間異常和服務降級,這些問題從2016年歐盟宣布伽利略開始提供導航定位服務以來,就一直常伴左右,而這些又和一個叫原子鐘的設備息息相關,這也是歐空局將中國航天踢出伽利略導航後,自食惡果的直接體現。
  • 北鬥衛星打疼歐洲的臉:20億美元權當交學費,但欺我落後終要後悔
    引言現在我國北鬥導航衛星已經進入了組網倒計時,這項技術在全球都是非常領先的,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但是當年我國還非常落後的時候,曾經為這項技術「老師」居然想同我們合作?我們國家還會同意嗎?當時國內的經濟水平非常低,社會發展很落後,但是我們都深深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趕緊騰出手來發展科技和軍事。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除了有「中國速度」,同樣有「中國精度」
    按原計劃,我國只需研發出北鬥一號應用於亞太地區即可,在全球性應用方面寄望於與歐盟計劃共同推出伽利略系統。2003年,我國率先加入該項目,投資超過2億歐元,並迅速成立了中歐衛星導航技術培訓合作中心。本來中國誠心跟歐盟合作,但是,老歐洲「骨子裡」並沒有放棄輕視中國、壓制中國的心態,合作不到幾年,短暫的「蜜月期」一過,中歐雙方就合作開發問題常生衝突,中國抽身離去,留下為經費吵成一團的歐盟各國。中國態度很堅決:自己幹!
  • 中國北鬥成最大黑馬,部分性能趕超GPS,歐盟悔不當初
    北鬥系統能在短短十多年間取得如此大的突破,除要感謝無數航天科研人員的刻苦鑽研外,還要感謝歐盟當年的「拒絕之恩」。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方欣然受之,並承諾投入2.3億歐元資金。然而,進入2005年,歐洲政治開始轉向,親美政治人物紛紛上臺,歐洲航天局與美國「修好」,開始排擠中國。
  • 不帶歐洲玩了!俄羅斯衛星併入中國北鬥,美國也主動上門求合作
    在家用汽車和智慧型手機普及了以後,人們越發的認識到了衛星的重要性,衛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堪比戰略核潛艇、洲際彈道飛彈、戰略轟炸機這類大國重器,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用實際行動,為世界各國上了生動的一課。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球有四大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SP、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中國的北鬥,據媒體7月26日報導稱,歐洲各國聯合研發的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再次升空。
  • 歐洲衛星系統「失靈」?我國北鬥一枝獨秀,網友:了不起我的國
    衛星定位系統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當年的「銀河號」事件,我國貨輪受到美國切斷GPS後,導致無法取得聯繫,也正是因為本次事件,我國意識到了必須擁有自己的一套定位系統,前段時間在我國科學家的精心研發下,終於迎來了北鬥衛星,而當年坑了中國20億的歐洲,報應卻來了,衛星系統或將面臨全面癱瘓!
  • 中國北鬥與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頻率
    2015年1月12日至16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與歐盟代表團在捷克布拉格舉行了北鬥與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第四次頻率磋商會談在本次會談中,歐盟代表團接受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提出的頻率共用理念,同意在國際電聯框架下完成衛星導航頻率協調。中歐衛星導航系統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頻率協調工作,雙方將攜手合作走向共同發展。這是中歐在衛星導航領域的重要成果,將促進中歐更好的落實雙方領導人會晤時,關於在衛星導航科學及其應用方面尋求並培育新的合作領域的倡議,推動中歐深入開展衛星導航領域應用合作。
  • 北鬥系統背後心酸:向歐盟投入23億資金卻被拋棄,中國決定單幹
    今年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年內發射了18顆衛星,等到2020年,北鬥導航系統將會實現全面組網,可以向全球用戶提供精準的定位和導航服務,成為GPS系統的強有力競爭者。許多網友都已經在網上紛紛表示,支持北鬥導航系統。
  • 北鬥先後兼容GPS、伽利略!歐盟雖輸了,但別忘了他差點坑慘中國
    「伽利略(Galileo)」導航系統,則由歐盟和歐洲航天局(ESA)合作開發,同樣旨在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定位保障服務。伽利略與GPS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已實現兼容互通。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由兩個地面控制中心和30顆衛星組成,預定於2020年實現全部衛星組網。
  • 北鬥逆襲記!曾加入「伽利略」計劃被拒,如今讓歐洲高攀不起
    2003年9月,中國正式向歐盟提交方案,申請加入&34;衛星定位系統計劃之中,中方願意提供技術和資金,並希望能夠和歐洲一起完成新衛星定位系統的技術研發並獲得使用的資格。但是由於歐盟內部瞧不上中國,加之美國從中作祟,中國在&34;計劃中遭到排斥,此事自然無疾而終。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覆蓋全球
    2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CNSS)正式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這是世界上第三個投入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此之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與此同時,歐盟也在打造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
  • 中國北鬥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北鬥的衛星數量比美國和歐洲多?
    今年六月,北鬥最後一顆導航衛星(第55顆)即將發射升空,屆時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建成,中國導航進入北鬥時代!、二號、三號系統3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星之遙。
  • 中國北鬥衛星曾遭某國電磁幹擾,36歲的王飛雪僅用70天破解
    ,後來中國聯合俄羅斯,讓計劃破產,最後,中國和歐盟聯合申請到了頻率,在2007年之前要發射,否則無效。由於和歐洲伽利略的合作出現了問題,中國「北鬥」二號2004年才立項的,所以留給「北鬥」二號的研製時間只有3年,而當時一般研製一顆衛星需要5年。當時,在北鬥所有人的努力下,終於在2007年4月初,首顆「北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