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爆發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我國在2個月內將疫情控制下來所取得的成功,在整個傳染病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早期未能像我國一樣採用經濟損失巨大的封城隔離措施將傳播速度降低下來,那麼疫苗也許就能成為人類能夠戰勝新冠疫情的最終武器。截止4月2日,在武漢進行的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的108位受試者已完成接種。
在近期舉行的2020年ASCO臨床免疫腫瘤學研討會上,令醫學家們為之振奮的Ilixadencel(伊利沙定)就是一款新型樹突細胞疫苗。
樹突細胞疫苗
樹突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的免疫細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強, 是唯一能夠激活初始型T細胞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樹突細胞是人體免疫應答的中心環節,因此被廣泛用於癌症治療,尤其是癌症疫苗的研究。
雖然人體的免疫系統中本來就有這種樹突細胞,但數量和活力都不夠圍殲癌變細胞的程度。要將它們從病人體內分離出來用於生產疫苗,需要使用十分複雜的方法,花費高昂成本。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樹突細胞引發的免疫應答可針對所有類型癌症,且副作用小,一旦研發成功,距離癌症被殲滅的那天就不遠了。
樹突細胞疫苗的研究
經過大量研究,研究人員將有潛力成為樹突細胞的前體細胞通過特定的方法從血液中分離出來。藉助於某種特定的信使,在試管中分離出來的細胞可以獲得免疫能力。當前體細胞成熟為樹突細胞時,他們即可捕獲特定的腫瘤抗原,有效殺滅癌細胞。
並且體外重建的樹突細胞回輸體內時可以激活靜息T細胞產生初次免疫應答的細胞,激活的T細胞可以被放大並進一步增殖。一個樹突細胞能激活100~3000個T細胞,一部分T細胞迅速發揮巨大的抗癌作用,而另一部分會存活長達十幾年到幾十年成為記憶性T細胞,在下一次接觸到低劑量抗原就可發生高強度的免疫應答。如此,樹突細胞修復和重建的免疫防護系統可以持續發揮作用數十年,並可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重新進入循環發揮長效的抗癌作用。
ilixadencel疫苗的抗癌原理是怎樣的呢
ilixadencel(伊利沙定)中的活性成分是活化的同種異體樹突細胞。這些細胞在體外被激活,能夠產生大量有針對性的免疫刺激因子,製備成疫苗,直接注射在患者的腫瘤部位。疫苗在進入體內後相當於是免疫觸發劑,可引發腫瘤部位炎症反應,進而破壞腫瘤細胞和腫瘤組織,同時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啟動患者自身對腫瘤的免疫過程。
其實就是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樹突細胞。這些細胞在體外被激活,能夠產生大量有針對性的免疫刺激因子,製備成疫苗,直接注射在患者的腫瘤部位。疫苗在進入體內後相當於是免疫觸發劑,可引發腫瘤部位炎症反應,進而破壞腫瘤細胞和腫瘤組織,同時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啟動患者自身對腫瘤的免疫過程。
MRECA 臨床試驗
最新的全球性II期MERECA臨床試驗(NCT02432846)數據顯示,對於新診斷的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RCC)患者,一線治療單獨使用舒尼替尼對比舒尼替尼聯合ilixadencel(伊利沙定),聯合治療組的完全緩解率及有效率顯著提升!
這項試驗共招募了88名新診斷的,均為中度和預後不良的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在三年的時間裡,患者在腎臟切除之前被隨機分配為2:1(58:30),實驗組先接受兩次ilixadencel疫苗直接注射在腫瘤部位治療,之後繼續手術後接受舒尼替尼治療,對照組僅在手術後接受舒尼替尼治療。研究的主要重點是中位總生存期。和18個月總生存率,次要終點包括安全性和耐受性,腫瘤反應和免疫學分析的評估。截至2019年12月,88例患者中最終有70例患者可評估。
結果顯示:
完全緩解率(CR):11%vs4%。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中有5名完全緩解者(11%),隨訪30-33個月時,他們全部還活著。而在僅接受舒尼替尼的對照組中,僅有一名完全緩解者(4%),但在41個月後死亡。總生存率(OS):54%vs37%。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的總生存率為54%,而舒尼替尼單藥治療組為37%;客觀緩解率(ORR):42%vs24%。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客觀緩解率為42%,而舒尼替尼組僅為24%,將近翻了一倍;反應持續時間(DOR):7.1個月vs2.9個月。ilixadencel持續中位反應時間為7.1個月,舒尼替尼僅為2.9個月,將近延長了3倍;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1.8個月11.0個月。
可以看出,ilixadencel聯合舒尼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腎癌,可以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患者的總生存率和完全緩解率,並且更加安全。這款新型的疫苗潛力無限,可用於治療肝細胞癌,胃腸道間質瘤等實體腫瘤。
那麼疫苗的研發趨勢有多狂熱呢
自1796 年全球首個用於天花預防的牛痘疫苗誕生以來,疫苗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研發與應用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全球疫苗研究論文產出呈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全球疫苗專利產出同樣呈現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美國和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均排在全球前兩位。其中,美國是疫苗的科研產出大國,其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在全球中的佔比均超過30% 。
未來十年,癌症有可能被疫苗攻克嗎?
現在的醫學雖然還無法治癒癌症,但是已經有很多新的研究和治療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儘量延長生存期。現在,全球正在研究的抗癌疫苗臨床試驗約有200多項。
癌症仍然是威脅生命的全球性疾病。對能夠預防或治療癌症的藥物的巨大需求正在推動癌症疫苗的持續開發。開發癌症疫苗,特別是像樹突疫苗這種自體疫苗,有利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疾病。在抗癌領域中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癌症疫苗的開發依賴於深入了解癌症特異性抗原、抗癌 免疫反應和在不同類型癌症的微環境中運行的逃避機制等方面的機理,由於上述機理研究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 因此目前生產高效、可廣泛使用的低成本癌症疫苗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不過,腮腺炎、麻疹和百日咳等曾經通過疫苗接種成功控制的疾病正是不斷推進疫苗研發的動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面對癌症,我們有更多方法可以選擇,更多的癌症患者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