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樹突細胞疫苗「大顯身手」

2020-12-06 與愛共舞論壇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爆發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我國在2個月內將疫情控制下來所取得的成功,在整個傳染病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早期未能像我國一樣採用經濟損失巨大的封城隔離措施將傳播速度降低下來,那麼疫苗也許就能成為人類能夠戰勝新冠疫情的最終武器。截止4月2日,在武漢進行的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的108位受試者已完成接種。

在近期舉行的2020年ASCO臨床免疫腫瘤學研討會上,令醫學家們為之振奮的Ilixadencel(伊利沙定)就是一款新型樹突細胞疫苗。

樹突細胞疫苗

樹突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的免疫細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強, 是唯一能夠激活初始型T細胞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樹突細胞是人體免疫應答的中心環節,因此被廣泛用於癌症治療,尤其是癌症疫苗的研究。

雖然人體的免疫系統中本來就有這種樹突細胞,但數量和活力都不夠圍殲癌變細胞的程度。要將它們從病人體內分離出來用於生產疫苗,需要使用十分複雜的方法,花費高昂成本。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樹突細胞引發的免疫應答可針對所有類型癌症,且副作用小,一旦研發成功,距離癌症被殲滅的那天就不遠了。

樹突細胞疫苗的研究

經過大量研究,研究人員將有潛力成為樹突細胞的前體細胞通過特定的方法從血液中分離出來。藉助於某種特定的信使,在試管中分離出來的細胞可以獲得免疫能力。當前體細胞成熟為樹突細胞時,他們即可捕獲特定的腫瘤抗原,有效殺滅癌細胞。

並且體外重建的樹突細胞回輸體內時可以激活靜息T細胞產生初次免疫應答的細胞,激活的T細胞可以被放大並進一步增殖。一個樹突細胞能激活100~3000個T細胞,一部分T細胞迅速發揮巨大的抗癌作用,而另一部分會存活長達十幾年到幾十年成為記憶性T細胞,在下一次接觸到低劑量抗原就可發生高強度的免疫應答。如此,樹突細胞修復和重建的免疫防護系統可以持續發揮作用數十年,並可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重新進入循環發揮長效的抗癌作用。

ilixadencel疫苗的抗癌原理是怎樣的呢

ilixadencel(伊利沙定)中的活性成分是活化的同種異體樹突細胞。這些細胞在體外被激活,能夠產生大量有針對性的免疫刺激因子,製備成疫苗,直接注射在患者的腫瘤部位。疫苗在進入體內後相當於是免疫觸發劑,可引發腫瘤部位炎症反應,進而破壞腫瘤細胞和腫瘤組織,同時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啟動患者自身對腫瘤的免疫過程。

其實就是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樹突細胞。這些細胞在體外被激活,能夠產生大量有針對性的免疫刺激因子,製備成疫苗,直接注射在患者的腫瘤部位。疫苗在進入體內後相當於是免疫觸發劑,可引發腫瘤部位炎症反應,進而破壞腫瘤細胞和腫瘤組織,同時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啟動患者自身對腫瘤的免疫過程。

MRECA 臨床試驗

最新的全球性II期MERECA臨床試驗(NCT02432846)數據顯示,對於新診斷的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RCC)患者,一線治療單獨使用舒尼替尼對比舒尼替尼聯合ilixadencel(伊利沙定),聯合治療組的完全緩解率及有效率顯著提升!

這項試驗共招募了88名新診斷的,均為中度和預後不良的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在三年的時間裡,患者在腎臟切除之前被隨機分配為2:1(58:30),實驗組先接受兩次ilixadencel疫苗直接注射在腫瘤部位治療,之後繼續手術後接受舒尼替尼治療,對照組僅在手術後接受舒尼替尼治療。研究的主要重點是中位總生存期。和18個月總生存率,次要終點包括安全性和耐受性,腫瘤反應和免疫學分析的評估。截至2019年12月,88例患者中最終有70例患者可評估。

結果顯示:

完全緩解率(CR):11%vs4%。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中有5名完全緩解者(11%),隨訪30-33個月時,他們全部還活著。而在僅接受舒尼替尼的對照組中,僅有一名完全緩解者(4%),但在41個月後死亡。總生存率(OS):54%vs37%。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的總生存率為54%,而舒尼替尼單藥治療組為37%;客觀緩解率(ORR):42%vs24%。ilixadencel聯合治療組客觀緩解率為42%,而舒尼替尼組僅為24%,將近翻了一倍;反應持續時間(DOR):7.1個月vs2.9個月。ilixadencel持續中位反應時間為7.1個月,舒尼替尼僅為2.9個月,將近延長了3倍;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1.8個月11.0個月。

可以看出,ilixadencel聯合舒尼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腎癌,可以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患者的總生存率和完全緩解率,並且更加安全。這款新型的疫苗潛力無限,可用於治療肝細胞癌,胃腸道間質瘤等實體腫瘤。

那麼疫苗的研發趨勢有多狂熱呢

自1796 年全球首個用於天花預防的牛痘疫苗誕生以來,疫苗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研發與應用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全球疫苗研究論文產出呈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全球疫苗專利產出同樣呈現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美國和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均排在全球前兩位。其中,美國是疫苗的科研產出大國,其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在全球中的佔比均超過30% 。

未來十年,癌症有可能被疫苗攻克嗎?

現在的醫學雖然還無法治癒癌症,但是已經有很多新的研究和治療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儘量延長生存期。現在,全球正在研究的抗癌疫苗臨床試驗約有200多項。

癌症仍然是威脅生命的全球性疾病。對能夠預防或治療癌症的藥物的巨大需求正在推動癌症疫苗的持續開發。開發癌症疫苗,特別是像樹突疫苗這種自體疫苗,有利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疾病。在抗癌領域中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癌症疫苗的開發依賴於深入了解癌症特異性抗原、抗癌 免疫反應和在不同類型癌症的微環境中運行的逃避機制等方面的機理,由於上述機理研究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 因此目前生產高效、可廣泛使用的低成本癌症疫苗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不過,腮腺炎、麻疹和百日咳等曾經通過疫苗接種成功控制的疾病正是不斷推進疫苗研發的動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面對癌症,我們有更多方法可以選擇,更多的癌症患者被治癒。

相關焦點

  • 基於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手冊(患者版)
    隨後,他一直在研究這種細胞在人體抵抗病原體中發揮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被用來治療疾病。34年後,他不幸被診斷為最為難治,預後極差的胰腺癌。於是他基於樹突狀細胞設計了一系列癌症治療方案。包括三種樹突細胞疫苗,最終研發出一種疫苗,使用斯坦曼的腫瘤表面特異性多肽刺激斯坦曼自己的樹突狀細胞,然後用激活的樹突狀細胞啟動免疫應答。當這些樹突狀細胞注射回體內時,已經可以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了。
  • 癌症疫苗更上一層樓!以單核代替樹突,反其道而行獲意外驚喜
    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以樹突狀細胞(DC)為主的癌症疫苗成為了癌症攻克的新希望,但該療法逐漸顯露的問題,尤其是DC相關技術的困境嚴重影響了癌症疫苗的療效與推廣。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拋卻傳統一心提純培養DC的做法,將腫瘤抗原負載至DC的前體細胞——單核細胞並回輸至動物體內,驚喜地發現單核細胞疫苗不僅保留了DC疫苗的功效,其抑制腫瘤生長繁殖的能力比其DC疫苗竟更上了一層樓!而且,單核細胞的提取製備更為簡單高效,這就為癌症疫苗的優化與普及成功賦能!
  • 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來源: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Wang、Najibi和他們的同事開始將這種新的癌症疫苗策略應用於TNBC。研究小組首先將一種叫做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蛋白質分子裝載在海藻酸水凝膠支架上。GM-CSF刺激樹突狀細胞的發育和聚集,樹突狀細胞吸收來自腫瘤和其他入侵者的抗原,並將其呈遞給淋巴結和脾臟的T細胞,以啟動免疫應答。
  • 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開發腫瘤疫苗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是對TAA的選擇,由於目前我們僅有非常小的少數特定腫瘤細胞株已知抗原庫,因此很難預測哪種抗原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共同第一作者Alex Najibi說道,「在疫苗支架內植入化療藥物會導致癌細胞大量死亡,使TAA直接從腫瘤中釋放給樹突狀細胞,從而繞過了漫長而昂貴的抗原研發過程。」
  • Cell Rep: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製造出大批量的樹突細胞 有望開發...
    2018年8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製造大量免疫細胞,從而幫助抑制癌症復發;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新方法能在實驗室中規模化地製造樹突細胞,從而幫助製造高精煉的癌症疫苗來有效預防癌症患者的疾病復發,樹突細胞在機體中非常稀少
  • 樹突狀細胞
    樹突狀細胞因其成熟時在形態上像神經元上的樹突而得名,由斯坦曼(R.M.Steinman,1943-2011)於1973年發現。2011年,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及其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也是一位去世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年是10月3日頒獎,他於9月30日去世)。斯坦曼利用自己發現的樹突狀細胞治療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
  • 美國新型抗癌疫苗研發成功!第1例患者已宣布:腫瘤全部清除
    最近,在梅奧診所研發成功了一種新的癌症疫苗,第一例使用該疫苗的癌症患者,腫瘤已經全部消失了。目前,該疫苗正在臨床試驗中。 梅奧診所成功研發新型抗癌疫苗 Mayo Clinic的醫生表示,這種疫苗可有效清除人體中的癌細胞。
  • 癌症疫苗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八大實體瘤治療性疫苗數據匯總
    年4月8日,新型樹突細胞療法AV-GBM-1的II期臨床試驗數據公布,研究顯示此款新型疫苗對延長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期總體生存期展現出極大的潛力。AV-GBM-1是一種患者自體的特異性樹突狀細胞疫苗,旨在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尋找並消滅癌細胞這種樹突細胞疫苗能夠攜帶術後腫瘤組織中提取的特定抗原信息,注射後,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細胞,激發起殺瘤活性。
  • 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成功​
    在疫苗的最初設計方案中,研究人員將癌細胞中的腫瘤相關抗原(TAA,從腫瘤中分離出來或對癌細胞的基因組測序來鑑定並生產)與佐劑一起摻入阿司匹林大小的支架中,植入到腫瘤部位,樹突細胞可以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並激發患者的免疫系統進行攻擊。但是開發癌症疫苗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是選擇TAA,因為目前只有很少的幾種特定腫瘤細胞系的抗原,而且很難預測哪種可以有效的激活免疫。這種方式耗費的時間非常長,並且成本很高。
  • cell reports:癌症疫苗新型佐劑探索
    2015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免疫療法是目前臨床癌症治療中的新型潮流。FDA最近批准了針對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樹突狀細胞免疫療法以及利用免疫抑制阻斷型抗體PD-1,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儘管有這些突破,目前的癌症免疫療法還是存在諸多限制。
  • mRNA疫苗成黑馬,它究竟是「何方神聖」?|mrna疫苗|新型冠狀病毒|...
    顧名思義,mRNA疫苗就是以病原體抗原蛋白對應的mRNA結構為基礎,通過不同的遞送方式遞送至人體細胞內,經翻譯後能刺激細胞產生抗原蛋白、引發機體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疫苗產品。抗腫瘤mRNA疫苗抗腫瘤mRNA疫苗根據作用機理一般分為兩類,基於樹突狀細胞(DC)給藥的mRNA疫苗和直接注射的mRNA疫苗。(1)DC疫苗:通過體外轉錄後的mRNA轉染至DC後,在細胞質中翻譯形成抗原,與DC細胞作用激活DC細胞。
  • 加強自身免疫細胞 癌症疫苗使預防惡性腫瘤成為現實
    藉助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療法,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腫瘤,LDG是德國政府到目前為止唯一批准的官方認可的細胞製備機構。有關於LDG,請參看連結:   在歷經15年的利用加強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的實踐後,今年7月LDG又開拓了癌症疫苗的新舉措。
  • 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
    在疫苗的最初設計方案中,研究人員將癌細胞中的腫瘤相關抗原(TAA,從腫瘤中分離出來或對癌細胞的基因組測序來鑑定並生產)與佐劑一起摻入阿司匹林大小的支架中,植入到腫瘤部位,樹突細胞可以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並激發患者的免疫系統進行攻擊。但是開發癌症疫苗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是選擇TAA,因為目前只有很少的幾種特定腫瘤細胞系的抗原,而且很難預測哪種可以有效的激活免疫。這種方式耗費的時間非常長,並且成本很高。
  • 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形態學
    定居型巨噬細胞對造血細胞起護衛和監視作用。遊走型巨噬細胞為細胞因子刺激或與病原微生物相遇時發揮防禦功能的細胞,多屬於病理狀態下的繼發性變化,細胞形態變化明顯(如胞體突起,胞質出現空泡、顆粒和被吞噬的血細胞)。也有一些被特指的異常巨噬細胞,如傷寒細胞、Gaucher細胞(GC)、Niemann-Pick細胞(NPC)、海藍組織細胞(SBH)、Langerhans 細胞(LC)。
  • 免疫治療第3張王牌崛起,斬獲多類癌種,個體化疫苗迎來井噴時代
    2020年4月8日,新型樹突細胞療法AV-GBM-1的II期臨床試驗數據公布,研究顯示此款新型疫苗對延長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期總體生存期展現出極大的潛力。AV-GBM-1是一種患者自體的特異性樹突狀細胞疫苗,旨在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尋找並消滅癌細胞這種樹突細胞疫苗能夠攜帶術後腫瘤組織中提取的特定抗原信息
  • 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杯狀細胞可能是治療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一個潛在靶標。圖中,小鼠攝取的糖類抗原經由腸道杯狀細胞(紅色)運送到樹突細胞(綠色)。樹突細胞利用抗原教會免疫系統認識到食物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
  • JEM:叛變的樹突細胞促進卵巢癌突然擴散
    來自美國費城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證實卵巢腫瘤不一定非得掙脫出免疫系統的控制,而是免疫系統的樹突細胞似乎主動地支持腫瘤細胞逃逸。研究人員顯示靶向病人自身的樹突細胞可能能夠恢復免疫系統。威斯達研究所副教授和威斯達研究所癌症中心腫瘤微環境和轉移項目主持者José R.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由此,這名接受了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達24個月。目前,經該中心團隊應用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且無進展生存期達到或超過24個月的膠質瘤母細胞患者已達3名,這些患者的長期療效還在進一步觀察中,值得期待。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稱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極易復發,平均在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左右復發,現有的資料統計平均生存期18個月。
  • 樹突狀細胞對免疫治療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付麗麗)12日,記者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獲悉,該公司研發人員關於腫瘤免疫治療機制最新進展1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研究首次闡明樹突狀細胞在PD-L1抑制劑中對於臨床抗腫瘤治療的關鍵作用和機制,這對以後臨床篩選病人和指導聯合用藥具有積極意義。
  • 新型癌症疫苗mRNA4157橫空出世
    在全世界都對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翹首以盼的時候,一種可能真正有效的癌症疫苗劃破沉寂,2020年11月11日,這款新型的癌症疫苗mRNA-4157公布了其一期的臨床試驗數據,結果非常讓人振奮,對惡性腫瘤的疾病控制率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