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微子微粒將有助於遠程追蹤核電站的運行情況

2020-11-27 騰訊網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開展了系列試驗,有助於把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建立在不久前所發現的現象的基礎之上——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CENS)。該校新聞處報導了這項得到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Rosatom)支持的研究結果。

監控核反應堆狀況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它有助於防止可被用來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分析是遠程進行的,避免人們妨礙受到懷疑的核電站的運行。

「中微子是試驗用粒子,在核反應中大量形成。為了確保阻止核反應堆中的中微子,需要厚度為一光年的『鉛牆』,因為它們可以輕易穿越核電站的保護層。按照中微子輻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反應的同位素成分,以及反應堆活性區域中心內現在正在發生的一切」,——項目負責人、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試驗核物理各教研室之間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博洛茲得尼亞介紹說。

照片 :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專家們解釋說,在核反應堆運行時,作為核燃料分解的產品之一,形成了所謂的武器鈽。中微子輻射探測器有助於發現這種物質的提取,記錄反應堆活性區域同位素成分的變化。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學者們在完善中微子控制法時,致力於製造全新類型的雙相發射探測器,這種探測器依據的是重核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蘇聯物理學家們40多年前所預言的這種現象只是在2017年才在加速實驗中發現。

利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有助於製造出比現有儀器對反應堆中微子敏感1000倍的探測器。

目前,學者們結束了對在歷史上第二次UKRN觀測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的分析。他們說,結果有助於大幅修正現象的理論模型。這次作為中微子採用了相對輕的氬核。

「氬的性質接近於我們試驗性探測器中所採用的氙,價格卻僅相當於氙的幾分之一。所獲數據表明,稀有氣體可以被用來製造相對緊湊的微中子輻射探測器」,——博洛茲得尼亞解釋說。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專家們說,它們所設計的探測器已經吸引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領導層的注意,因為它的使用將有助於使核能變得安全和透明。此外,學者們強調,新檢測器的敏感度完全使它被用來純粹搞研究——比如,分析太陽或超新星的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它們內部所發生的過程。

科研團隊明年就已經計劃在加裡寧格勒核電站富有前景的探測器上開展首批試驗。

RED-100試驗工作以開發核電站核反應堆活性區域高效遠程控制技術為目標,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Rosatom)下屬的「科學和創新」股份公司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專家:中微子微粒將有助於遠程追蹤核電站的運行情況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開展了系列試驗,有助於把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建立在不久前所發現的現象的基礎之上——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CENS)。該校新聞處報導了這項得到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Rosatom)支持的研究結果。監控核反應堆狀況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
  • 科學家利用中微子監控核反應堆運行情況
    ,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通常情況下對中微子輻射的分析是遠程進行的,以避免人們妨礙受到懷疑的核電站的運行。
  • 新中微子探測法可大大提高核電站安全性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4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該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資助。
  • 新中微子探測法可大大提高核電站安全性
    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4日電(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該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資助。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
  • 新中微子探測法有助於使核能變得安全和透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於防止可用於製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失竊。通常情況下對中微子輻射的分析是遠程進行的,以避免人們妨礙受到懷疑的核電站的運行。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退役 江門中微子實驗將接棒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國銳)運行3275天11小時43分0秒後,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於12月12日正式退役。期間,這裡產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中微子研究成果,包括被美國《Science》雜誌評為2012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的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使我國中微子研究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 強大的新觀測站將品嘗中微子的味道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 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微子實驗之一,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實驗(Hyper-K)和美國的 "沙丘中微子實驗"(DUNE)齊名。利用附近的兩座核電站作為中微子源,江門實驗的目標是更多地了解這些粒子,以回答一個基本問題:三種已知中微子的質量誰大誰小?儘管研究人員知道這些粒子具有微小的質量,但並不知道其確切大小。現有的證據表明,其中兩種味道的中微子質量比較接近,第三種則不同。
  • 誰偷走了核電站的中微子?大亞灣新發現:也許算錯了核反應
    在大亞灣核電站附近幾百米的深山裡,潛伏著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測器。它本是用來確認中微子的第三種變身模式的,幾年前已經完成任務。如今順手取得另一項引人矚目的成果——解釋核反應堆為何產生那麼少的中微子。曹俊說:「大亞灣實驗4年的運行積累了超過200萬個中微子事例。利用這些數據,可以比較不同核燃料成分時的中微子數目,從而推算各個同位素的中微子產額。實驗發現,核燃料中最主要的成分鈾235產生的中微子數目與模型預期不一致,主流模型的預期比實際觀測高了8%。而第二重要的成分鈽239則與模型預期一致。」
  • 【連載】趣說中微子(八)
    Bellini)稱,Borexino觀測到來自地球的中微子,有的來自附近的地殼,有的來自更深的地幔,甚至有的來自地心。日本的KamLAND裝置2005年曾探測到地球中微子。但考慮到KamLAND附近的核電站也會釋放出大量中微子,其中包含較多本底。而Borexino所獲數據將為直接測量地殼深處的化學性質奠定基礎。
  • 捕獲變身的「中微子」
    也是在這一年,有一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的香港人陸錦標,曾對人說過,中國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旁邊有座小山,大概可以為中微子實驗提供一個理想場所。  王貽芳等人在網上查看了大亞灣附近的地形,感覺的確很好。  熱情的大亞灣核電站領導委派副總工程師錢錦輝接待了王貽芳一行,他耐心地介紹了核電站的情況,並陪同王貽芳一行登上了排牙山。
  • 每秒有上萬億個中微子穿透身體,頂尖學者滬上揭秘神秘中微子
    知道中微子嗎?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質量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佔構成物質世界的已知的12種基本粒子的四分之一。中微子無處不在,每秒鐘就有上萬億個中微子自由穿透我們的身體;商用核電站在發電的同時,每秒釋放出大約萬億億個中微子。江門中微子實驗是目前中國主導下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
  • 科學家追蹤宇宙中微子的來源意外發現幕後BOSS是怪物黑洞!
    科學家利用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首次發現了銀河系外高能中微子的來源。在被地球上的科學家發現之前,這個中微子幾乎以光速運行了37億年。這是科學家們所能識別的起源最遠的中微子。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最近,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後退役,本文也有助於理解相關的科學問題。小柴想起在芝加哥時,曾將未用過的核乳膠膠片藏在一個巖鹽礦山洞裡,以躲避宇宙線。當時來芝加哥指導他們工作的義大利宇宙線專家Occhialini說,如果在山洞裡充滿水,用很多光電倍增管對著下面,總能發現點東西。雖然那時不可能有上萬根光電倍增管,但這個想法在小柴腦裡停留多年,後在神岡實驗裡得以實現。小柴曾經說,研究人員要考慮兩三個目前不能做,但將來能實現的「卵」。
  • 什麼是中微子?有什麼用呢?
    中微子具有質量,但由於它們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所以,很難加以計算。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對整個宇宙的質量進行更詳細的研究,這將大大有助於宇宙學的計算。計算中微子的質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以基本粒子的標準來看,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它能讓你將穿透力提高到巨大的、幾乎無限的值。
  • 費米實驗室精確測量出特定能量中微子,有助於中微子振蕩研究
    費米實驗室精確測量出特定能量中微子,有助於中微子振蕩研究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內部情況的極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難產生和探測,且很難確定中微子撞擊原子時的能量。
  • 【連載】趣說中微子(完結)
    發現第三種振蕩2012年3月8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實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這一重要成果是對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一項新的認識,對中微子物理未來發展方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並將有助於破解宇宙中「反物質消失之謎」。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退役 中國中微子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陳惠婷、魏鬱):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研究其質量問題對研究物質本原和宇宙起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中微子實驗研究由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起步,在十七年間實現了從無到有並跨入國際先進行列。12月12日,大亞灣實驗裝置完成其科學使命正式退役。而下一步,中國將在廣東江門開展中微子實驗,屆時將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78個機構近700位工作成員加入其中。
  • 大亞灣實驗功成身退,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將接棒,規模要大100倍
    然而12月12日,在運行3275天11小時43分0秒後,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宣布它正式退役。未來物理學家們將目光聚焦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上,該實驗站預計比大亞灣實驗站大100倍,2015年開建,2022年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