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譜證實成吉思汗Y染色體影響遍布全亞洲

2020-11-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導 詳細描述全世界95個不同種族基因歷史的全球最詳盡的圖譜已出爐。這份圖譜表明了歐洲殖民主義、阿拉伯奴隸交易、成吉思汗帝國和在「絲綢之路」附近的歐洲商人與中國人通婚在基因方面造成的影響。

《印度時報》網站2月17日報導稱,這份由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共同製作的圖譜詳細描述了過去4000年遍布歐洲、非洲、亞洲和南美的95個種族間的基因融合史。

科學家們一直稱,成吉思汗及其軍隊曾在基因方面對全亞洲造成過影響,但此前分析所依據的基因數據較有限。

據稱,10多年前對比歐亞地區的Y染色體譜系的結果表明,很多亞洲男性有相同的Y染色體。這一單體群分布之廣、全球約0.5%的人口有相同Y染色體的推斷以及對年代的估測便催生了一種觀點:成吉思汗本人可能在基因方面對全亞洲造成了持久性影響。

報導稱,利用全基因組數據新近開展的一項研究使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和遺傳標記,研究對象是相似的一組人種(但人種數量有所減少)。該研究結果顯示,有證據表明維吾爾族人的基因融合可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年代。

科學家們說:「除維吾爾族人外,我們還發現了蒙古人的基因擴至另外6個種族的證據。這些種族的分布範圍與蒙古帝國的最大疆域大致相同。我們經綜合考慮認為,現在有確鑿證據表明,這一事件對諸多歐亞地區的種族產生了重大影響。」

據報導,這項研究明確指出了種族間的基因融合及日期。為此,研究人員發明了複雜的統計學方法,對全球95個種族的1490名個體的DNA進行了分析。牛津大學的西蒙·邁爾斯說:「DNA確實能講出很多故事,還能挖掘詳盡的人類史。」

報導稱,這份首次用科技手段製成的「環遊世界圖」讓人們對蒙古帝國的基因遺產等歷史事件有了深入了解。歷史記載表明,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有部分蒙古人血統。這項研究就發現了蒙古人的DNA在蒙古帝國時期融入哈扎拉種族的明確證據。包括西到土耳其在內的其他6個種族也顯示出在此時間前後與蒙古人基因混合的類似證據。

據這份圖譜顯示,自查明有不同DNA融合以來最久遠的在世族群是巴基斯坦的卡拉什人。因為據推測,古代曾發生過以下事件:在公元前206年以前,一個更具歐洲和西亞特點的族群和一個更具中亞和南亞特點的族群通過婚。(編譯/王賓)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過去1萬年的社會不平等,印刻在Y染色體上
    因此,從對後代的貢獻情況來看,相比於有權的女性,歷史上有權的男性通常更有機會對下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通過基因分析,我們發現這一影響的深遠程度超乎人們此前的想像。成吉思汗的上千萬直系後代?歷史上不同男性的後代數量差異巨大,而這種後代數量的差異會在基因組中留下印記。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有一種魚叫「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魚分布於東南亞的各個淡水流域,例如亞洲的湄南河及湄公河流域等等。成吉思汗魚分布地域廣泛,但由於人為濫捕,野生種群數量顯著下降。這是因為成吉思汗魚在其原產為重要的食用魚,它目前正在遭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喪失及汙染的威脅。因此,作為觀賞魚的情況也隨之降低。
  • 他號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打敗了大半個亞洲,卻輸給了大明帝國
    此時,蒙古人在亞歐各地的影響力逐漸消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東亞的明帝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先後乘勢而起,重建了亞洲各農耕文明區域的格局。三大帝國之中,風頭最勁的是帖木兒的帝國,打敗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幾乎所有強勁的對手,包括金帳汗國、德裡蘇丹國和奧斯曼帝國。而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上升階段之中,也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
  • 中國人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發布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在維持染色體結構、X染色體失活、基因印記和腫瘤的發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同一家族的男子,Y染色體是不是都是同一條,就像姓氏一樣?
    X染色體與7號相當,而Y染色體和19、20號差不多大。1號染色體有2058個基因,連22號染色體都有488個基因。 父母基因重組產生子代的時候,雙方每人給子女一套常染色體,母親給子女一條X染色體,父親給兒子一條Y,給女兒一條X。線粒體位於細胞質內,因此全由母親提供(精子沒有細胞質)。
  • 性染色體的遺傳規律
    研究人員研究了整個亞洲範圍內超過2100名男性的Y染色體,發現一項特徵標記出現在從太平洋邊緣到裏海的大約8%的男性當中,約佔全世界男性總數的0.5%,通過分析發現此Y染色體上的這一特徵起源於約1000年前的蒙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該Y染色體遺傳特徵的廣泛傳播不是偶然發生的,而可能是蒙古帝國首領成吉思汗的男性後代在如此廣泛的地域上強勢傳播的結果。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這魚竟被稱為成吉思汗魚,個性得有多兇猛?
    在自然界有一種魚竟然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想想這種魚個性得有多兇猛?才能獲得這種稱號,厲害得過大白鯊?    成吉思汗魚自然不敢和大白鯊相比,成吉思汗魚也沒有機會和大白鯊較量,成吉思汗魚是一種淡水魚,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是因為其棲息在亞洲的湄南河與湄公河流域,在這流域,它是最高級的獵食者!
  • 牛頓寫原理不用英語與不許歌頌成吉思汗
    從小我們就學習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所以成吉思汗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很牛的人物(對了,成吉思汗雖然很霸氣,我們感覺也很熟悉,但他不是元朝的皇帝;元朝的開國皇帝是他的孫子忽必烈)。雖然我們很仰望成吉思汗,但是在其出生地曾一度被「不許歌頌」。1924年成立社會主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後的蒙古是處於蘇聯的影響和控制之下,民族主義是政治大忌,沒有視成吉思汗為民族英雄,對其給予否定評價,棄如敝屣。
  • 美國專家找到成吉思汗墓陵,發生一件怪事,專家至今無法解釋
    ,甚至令歐洲人都膽顫的人物,那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波斯歷史學家費志尼在《世界徵服者史》曾說過:「即使是亞歷山大在世,他也不得不尊成吉思汗為老師。」能夠看出,成吉思汗早已威名遠揚,今天筆者就來講講,美國專家尋找成吉思汗墓陵,竟然發生了意外事件,至今令專家無法解釋「差點」統一天下:說起統一天下的皇帝,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秦始皇,在秦王嬴政登基之後,先後在李斯等人的提議之下,率先對六國發起攻勢,進而統一天下,從而奠定了歷史上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不過,在歷史上除了嬴政之外,成吉思汗也算的上是一代「始皇」,為何這麼說,從他登基開始
  • 成吉思汗西徵前準備不夠充分?為何會半路班師?
    1219—1224 年的成吉思汗西徵,對中亞各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導致成吉思汗揮師西進及班師東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他個人的政治抱負,遊牧民族文化性格,地理因素,經濟因素,平息西夏叛亂,年事已高及中亞氣候酷熱、疫情流行等。
  • 王者榮耀 野區主宰者成吉思汗
    野區主宰有很多,但作為成吉思汗因為有二哈陪伴,無疑算是一個野區主宰。成吉思汗有坐騎二哈,彎弓射鵰輸出爆表,但是保命能力太差,所以對一些剛接觸遊戲的新手來說,並不喜歡用大汗主宰野區。首先我們看技能被動時候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傷害主要來源於普攻和大招,當然還有被動,騎二哈能讓成吉思汗穿越草叢時獲得普攻傷害加成,同時射出兩支箭,每支65%傷害,而且只要穿越草叢就會獲得這個效果,大概有三秒維持時間,當然對於猥瑣流喜歡鑽草叢的寶寶們,這無疑是個好被動技能。
  • 2019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成吉思汗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成吉思汗 2019-06-05 06:57 來源:
  • 成吉思汗的三位直接繼承者
    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在他們之中瓜分地盤時從未想到要把定居民所在地區算在內,相應地,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成為至高無上的中國皇帝、突厥斯坦可汗或波斯蘇丹。要成為上述統治者的繼承人的這種想法是從1260年起才開始萌發的,對成吉思汗的兒子們來說,這種想法是完全陌生的。確實,在他們心目中,對草原的瓜分絕對不會引起對成吉思汗帝國進行瓜分。這種分封將在「封地聯合」之下繼續保持著兄弟間的和諧。
  • 象兵阻擋成吉思汗取印度
    當時耶律楚材婉言勸說成吉思汗放棄追擊,從印度撤出。但成吉思汗不但要繼續追擊,還想乘機攻下印度。這時傳來哲別部隊進軍高加索山,進兵阿羅思(俄羅斯)的好消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接應八剌,平定印度。但為什麼強大的蒙古騎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內,很快撤軍了呢? 據《元史·耶律楚材傳》記載,當年成吉思汗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
  • 疑似成吉思汗陵墓被曝光 考古學者發現地底人造物
    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徵服者,在這位十三世紀帝王去世時,他統御著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從西伯利亞延伸到印度,從朝鮮半島延伸到匈牙利。作為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成吉思汗重鑄了整個世界。儘管他已經去世了八百多年,但無數歷史學家和尋寶人仍在尋找他的墓穴。  這位一生充滿傳奇的徵服者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謎團,關於他的死因,歷史學家爭辯不休。
  • Science:兩個基因即可取代整個Y染色體
    但是近期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文章稱,Y染色體上只有兩個基因的小鼠採用輔助生殖技術也能產生正常後代。這兩個基因分別是睪丸決定因子Sry和精原幹細胞擴增因子Eif2s3y。這是不是意味著Y染色體(或者Y染色體的大部分)是無用的哪?夏威夷大學科學家Monika A. Ward博士稱「是的!」。同時,Ward博士也強調了Y染色體在正常的,非輔助性生殖中有重要作用。
  • 中國傳統名花蠟梅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oral scent biosynthesis and flowering in winter」研究論文,公布了國傳統名花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