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協:三成直播帶貨商家沒有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

2020-12-06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6月16日訊 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隨著「直播」業態的發展,各種直播電商應運而生。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模式異常火爆,在為企業復產復工、促進產品銷售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暴露出了部分虛假宣傳、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售後沒有保證等損害消費者權益問題。

  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直播帶貨業態規範健康發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在去年針對電商「砍單」、大數據「殺熟」、捆綁搭售、個人信息以及鄉村居民網購等網際網路消費熱點問題開展系列消費調查的基礎上,近日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開展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

  一、基本情況

  本次直播帶貨消費調查主要包括問卷調查、體驗調查和專家研討三部分。

  其中,問卷調查自2020年5月26日啟動,截止至2020年6月2日結束,通過「北京消協」微信公眾號、消費者網等渠道,共計收回有效問卷樣本5415份。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認知情況和意見建議等。

  體驗調查選取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小紅書、蘑菇街、抖音、快手和微博等10個直播平臺作為體驗調查對象。體驗人員以消費者身份在每個直播平臺各進行3次模擬購物體驗,共完成30個直播帶貨體驗調查樣本。

  體驗調查發現,在30個直播帶貨體驗樣本中,有9個樣本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佔比30%;有3個樣本涉嫌存在虛假宣傳問題,佔比10%;有1個樣本執行「7天無理由退貨」不到位,佔比3.33%。體驗調查還發現,部分直播帶貨商家雖然標註「退貨包運費」,但退貨時實際支付12元運費,商家只補貼10元運費;部分微博直播帶貨過程中,除了主播語音介紹,平臺和商家頁面沒有任何商品的文字或圖片信息;個別直播帶貨商家要求先交定金,並提示「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預售協議」,否則無法提交訂單。

  按照調查方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6月11日舉辦直播帶貨消費調查研討會,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有關學者,以及北京市檢察院、北京市網際網路法院、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北京市律師協會有關領導專家,針對直播帶貨體驗調查案例及有關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二、調查結論

  1、近九成受訪者有直播購物經歷,購買商品以服飾、化妝品和食品居多。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58%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直播購物經歷。受訪者通過直播購買最多的商品分別是服飾、化妝品和食品,分別佔比36.49% 、36.14%和35.79%。其次是日常用品、家居裝飾品和電器,佔比分別為30.18%、27.02%和23.51%。說明隨著直播業態的發展和普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網絡購物方式,其中購買商品以服飾、化妝品和食品居多。

  2、直播帶貨目前仍以大型電商平臺為主,但社交平臺的經營屬性日益凸顯。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選擇最多的直播帶貨平臺仍然主要集中在淘寶、天貓和京東等大型綜合電商平臺,佔比分別為62.46%、40.7%和40%。但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抖音、快手和微博等社交平臺直播購物的受訪者也越來越多,佔比分別達到24.91%、9.12%和4.91%。這說明,直播帶貨目前仍然以大型綜合電商平臺為主,但社交平臺的粉絲流量為直播帶貨奠定了良好基礎,並且已經得到不少網購消費者的認可。隨著社交平臺經營屬性的凸顯,平臺經營者無疑應該承擔更多與其開展經營活動相匹配的責任與義務。

  3、受訪者看好直播帶貨的便宜價格和展示效果,但更喜歡自己在網上挑選商品。調查結果顯示,價格便宜和展示效果是受訪者選擇直播帶貨的主要原因,佔比分別達到50.53%和44.56%;其次是衝動購物和從眾心理,佔比分別為29.12%和26.32%;另有21.05%的受訪者表示會聽從主播推薦。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完全讓受訪者自己選擇,有58.25%的受訪者更喜歡自己在網上挑選商品,只有21.4%的受訪者喜歡通過直播方式購物。這說明,儘管直播帶貨雖然具有價格便宜和展示效果好等優點,但消費者仍然更喜歡自己在網上挑選商品。

  4、受訪者直播購物時最關心質量和價格因素,最擔心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直播帶貨時最關心商品質量和商品價格,佔比分別為63.86%和63.51%;其次是商品品牌、商品銷量和主播人氣,佔比分別為41.75%、32.63%和23.16%。受訪者在關心商品質量和價格等因素的同時,最擔心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其次是擔心售後沒有保證、虛假宣傳和人氣數據造假等。調查數據顯示,有64.91%的受訪者表示擔心商品質量問題,55.44%的受訪者擔心售後沒有保證,50.18%的受訪者擔心虛假宣傳,49.82%的受訪者擔心人氣數據造假。

  5、近半受訪者認為平臺、主播和商家應共同擔責,超六成受訪者遇到問題找平臺維權。調查結果顯示,49.12%的受訪者認為平臺、主播和商家都應為直播帶貨行為負責,各自承擔相應責任。如果遇到直播帶貨問題,超六成受訪者選擇找平臺維權,四成多受訪者選擇找銷售商家維權,有三成左右受訪者選擇找主播維權或向有關部門投訴,另有少數受訪者選擇向法院起訴或乾脆自認倒黴。這說明消費者對平臺仍然抱有較高期待,平臺在直播帶貨交易過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應當積極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6、三成直播帶貨商家沒有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屬於依照本法第十條規定的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連結標識。本次體驗調查的30個直播帶貨樣本中,有9個樣本涉嫌存在信息公示不到位問題,佔比30%。例如,體驗人員在拼多多直播平臺的「良品公社」、「科斯達數碼」和「奶茶妹妹鴨」三家店鋪,均沒有看到公示商家資質信息;在淘寶直播平臺的「胖老闆福利店」也沒有看到公示商家資質信息,只有標註「籤署消保協議和繳納保證金」;在天貓直播平臺的「NaturesWay海外旗艦店」沒有看到公示商家資質信息,只是標註商家名稱和籤署消保協議信息;快手直播平臺的「燕姐品牌護膚」和「長春小月彩妝達人」兩家店鋪,雖然已實名認證和繳納店鋪保證金,但均未上傳資質證明;從微博直播平臺跳轉到的「博文堂珠寶」淘寶店鋪,沒有看到公示商家資質信息,只標註「籤署消保協議和繳納保證金」。

  7、部分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問題。本次體驗調查的30個直播帶貨樣本中,有3個樣本涉嫌通過宣傳產品功效或極限用詞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例如,體驗人員通過天貓直播平臺購買一款「谷益元紅豆薏米粉代餐粉薏米紅豆粉五穀雜糧飽腹即食早餐代餐」時,主播宣稱「三天可以減1-5斤」、「產品吃三天沒有效果的話沒有必要吃那麼多天,來我們家給承諾無效退款」,「減胳膊、減肚子、減腰、減腿,都可以減,都可以瘦」。體驗人員通過京東直播平臺購買一款「康奔滬牌新版歐米伽-3魚油軟膠囊」時,主播宣稱該保健品「可以降血脂,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動脈硬化、中風、心臟病、高血壓,對老花眼、青光眼、視力模糊是有很好效果的」、「我們家的產品質量這一塊絕對是NO1」、「銷量在行業排在全中國第二名」、「歐米伽-3可以把你的血管清理得非常非常乾淨」。體驗人員在蘇寧易購直播平臺購買一款「雲南麗江特級黑瑪卡」時,主播宣稱該商品「能夠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抗疲勞,補充腦力體力,補腎壯陽。男性長期去喝瑪卡,可以改善男性腎功能」、「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8、直播帶貨「7天無理由退貨」規定執行情況總體較好。本次體驗調查的30個直播帶貨樣本中,有29個體驗樣本均能夠做到「7天無理由退貨」,只有1個體驗樣本「無理由退貨」遭到拒絕。體驗人員在蘇寧易購直播平臺購買一款「周黑鴨鎖鮮樂享滷鴨脖」時,平臺商品信息和訂單頁面均標註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但在商品詳情頁底部有小字提示「鎖鮮產品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發出後不支持修改地址』」。體驗人員在購買過程中沒有看到提示,收到商品後以「七天無理由退貨」申請退貨,商家以提示「因保鮮盒裝保質期短已發貨不支持退款」為由,拒絕了退款申請。

  三、調查建議

  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直播帶貨業態規範健康發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結合本次直播帶貨消費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不同主體的責任劃分。建議通過立法或制定行業標準等方式,進一步明確直播帶貨相關平臺、商家與主播之間的責任劃分,加大對平臺、商家和主播等各方主體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在強化平臺責任的基礎上,對主播加強教育和管理,通過系統性培訓引導和規範化的考評機制,加強主播的職業素養和規範意識,通過內容監管、飛行檢查等手段,做好對主播行為的管理和約束,提升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

  (二)強化平臺的監督管理責任。建議進一步強化直播平臺對直播帶貨行為的監督管理責任,對平臺內經營者的審核義務,對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明確平臺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完善內部監管措施和自治規則,從加強入駐審核、商品抽檢、營銷推廣、商品評價、違規管理、售後保障、糾紛解決等直播帶貨交易全流程的審核把關和生態治理,嚴格查處各類人氣造假、評論造假等造假行為,以及各類誘導交易、虛假交易、規避安全監管的私下交易行為,依法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調查取證,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強化監管責任劃分與協同共治。鑑於直播帶貨不同於傳統網絡銷售模式,其涉及到的主體及法律關係複雜多樣,甚至存在身份交叉、不同法律關係重疊的情況,建議各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既要明確各自的監管職能劃分,又要建立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共同織牢監管網絡體系。同時,監管部門以及平臺與平臺之間,也應該加強協作,共享信息。平臺方面應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工作,及時報送相關數據,協助監管部門及時制止違法行為。

  (四)建立行業自律和誠信評價機制。除了加強監管,直播行業以及直播平臺要積極承擔主體責任,去除僥倖心理,主動開展行業自查自糾和自律行動,鼓勵行業內企業互相監督,對不誠信或違法違規行為要敢於自揭「家短」。對於隨意誇大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直播帶貨行為,應納入社會誠信評價體系;對在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的主播,除了進行經濟處罰,還應將違法情節嚴重、違法頻次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單,實行直播市場禁入,提高違法直播帶貨成本,增強監管震懾力。

  (五)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選擇直播帶貨方式購物時,首先要查看直播平臺公示的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有營業執照,如果平臺沒有公示商家營業執照,建議儘量不要購買其商品或服務。否則,一旦權益受到損害,很難依法維權;其次不要輕信主播的產品功效宣傳和超低價承諾,要根據自身實際需要理性消費;此外,要保存好直播視頻、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證據,遇到問題及時聯繫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當地消協組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以申請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王晨曦)

相關焦點

  • 對話|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直播帶貨最終要回歸商品交易本質
    直播帶貨最吸引人的是互動性、參與性,它彌補了傳統線下銷售和電商在營銷方式上的不足,主播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給消費者進行解讀,實現人、貨、場三要素的優化配置,滿足了消費者在傳統消費方式過程中得不到的體驗和收穫。 直播帶貨裡的網紅和明星,是這個領域標誌性的營銷方式,利用名人效應把流量轉換為購買力,對於增加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真實全面的了解是有幫助的,也節省了時間成本。
  • 中消協怒了!汪涵李佳琦被點名:雙11帶貨有33萬條負面投訴
    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消費維權」渠道信息量及佔比分布明星直播圈粉熱,汪涵、李雪琴齊「翻車」據中消協介紹,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一方面,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
  • 消協批評直播帶貨負面消息多,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點名
    中消協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時,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在列舉典型案例時,並點名並列舉典型案例: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李佳琦被罰、辛巴道歉:直播帶貨虛假宣傳有多嚴重?
    此前,李佳琦直播也多次踩中了虛假宣傳的坑,從「不粘鍋事件」到把「陽澄狀元」大閘蟹說成「陽澄湖大閘蟹」,都引發過討論。 另一邊,快手帶貨一哥辛巴,也因為誇大宣傳道歉。中消協報告顯示,雙十一期間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1萬條,日均在1.24萬條左右,「虛假宣傳」成為消費者吐槽高頻詞。 在電商直播野蠻生長中,愈發凸顯監管的必要性。李佳琦被罰1萬元,罰金數目不多,但行政處罰帶來警示意義,證明監管部門在不斷收緊對直播帶貨的約束。
  • 吳曉波回應直播首秀翻車:無比尷尬和羞愧,自己的表現和選品邏輯...
    吳曉波直播首秀翻車,奶粉品牌花60萬賣出15罐奶粉日前,有奶粉商家表示給吳曉波交出60萬坑位費直播帶貨,但是但是實際成交5萬元都不到,僅賣出15罐,還有退貨3罐。6月29日晚,吳曉波首次在淘寶直播帶貨「新國貨首發」。本次帶貨的商品類別涵蓋零食、家居、日用品和快消等,種類超過24件。數據顯示,整場直播時長超5小時,吸引了8百萬人次觀看。
  • 「低過老羅」成熱詞,紅包搶了幾百個打開只有幾塊錢……中消協談...
    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售後服務難保障等。
  • 淨化直播帶貨環境(消費萬花筒)
    主播代言、優惠促銷、限時「秒殺」……目前,各類直播帶貨激起人們消費熱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分析,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誘導交易等七大類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不斷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直播帶貨「翻車」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消費者權益由誰保護?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直播帶貨又火了一把。而拋開濾鏡、卸掉美顏後的一些網紅單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上後,出現貨不對板、質量堪憂、售後維權難等廣受詬病的問題。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主播、商家、平臺,誰來擔責?直播帶貨中的亂象如何規範和監管?
  • 直播帶貨刷量售假被中消協點名 這風口還能吹多久
    這其中,「直播帶貨」扮演了重要角色。星圖數據資料顯示,僅預售期間,全網直播帶貨銷售額就達到243億元,佔全網銷售額的12%。  不過,喧囂過後,直播帶貨近日卻接連被曝出刷量、售假、售後服務差等問題,一些直播網紅還因此被中消協點名批評。直播帶貨到底是應運而生,還是資金助推?是消費噱頭,還是有價值的消費場景? 行業問題頻出背後,又有哪些深層次原因?
  • 直播帶貨「翻車」頻發倒逼銷售自律 助力實體經濟價值不容抹殺
    電商法起草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也認為,雖然嚴格上講,主播要比一般消費者更加了解產品相關細節,但不排除某些產品信息超出了主播的專業能力範圍,因此不能要求主播對產品的所有細節都了如指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表示,原則上主播對於自己宣傳推廣的產品需要履行基本的審核義務。
  • 直播帶貨頻翻車,風控任務裝滿車
    而曾為大家認為不入流的直播帶貨也成了熱鬧區,各產品各企業都把或希望把直播帶貨作為重要的動銷方式之一,而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各大平臺、品牌商的直播帶貨真是百花齊放彰顯新消費活力,小小直播間,再度凸顯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
  • ​ 直播帶貨良性發展還需跨部門監管
    近年來,「直播帶貨」漸成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新風口。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一季度,世界電商直播超越400萬場,各大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直播帶貨模式。受疫情影響,2020年直播帶貨更加火爆。在紅火的背後,消費者反映虛假宣傳、售後無保障、假貨等問題出現,主播、商家、平臺,誰來擔責?直播帶貨中的亂象如何規範和監管?
  • 「雙11」直播帶貨和促銷規則負面信息最集中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報告顯示,今年「雙11」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大消費負面信息最為集中。其中,直播帶貨的消費負面信息表現為,數據流量真真假假,直播人氣「霧裡看花」和明星直播生意火爆,售後服務無人買單兩個方面。27天內,中消協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風頭正盛的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假貨的幫兇,「所看未必是所得」,直播間看到的品牌正品到手卻可能是山寨貨。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直播售假的投訴高達20多萬起。今年3月31日,中消協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者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誇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貨不對板」成為消費者的集中吐槽的問題。鉛筆道在眾多消費者血淋淋的教訓中,篩選出100種最常出現在投訴名錄中的商品,排名不分先後。假貨泛濫透露著直播帶貨的商業隱憂。
  • 明星直播帶貨涉嫌刷單 線上「購客」加速向線下回流
    其中收集到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收集到有關促銷規則類負面信息915029條。「今年『雙11』促銷期間,消費負面信息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大領域。」數據流量造假頻現指標造假成產業鏈直播帶貨,一邊是瘋狂圈地,另一邊是亂象頻現。《報告》顯示,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日均信息量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輿情在直播方面話題的高度集中與今年「雙11」對直播這一電商「新標配」、商家「新基建」、流量「新入口」的格外依賴有關。
  • 羅永浩帶著「半價」直播來了,低價是直播帶貨唯一解嗎?
    4月24日晚8點,羅永浩直播帶貨準時開啟,據羅永浩官方微信宣傳內容,「今晚直播的產品清單,除了多款半價大牌商品,還有眾多超實惠的好東西,全是超值價」。距離4月1日羅永浩開啟直播帶貨新事業已經過去了20多天,羅永浩也在今日開啟了他的第四次直播。這20多天裡,羅永浩經歷了出道即巔峰的高關注度,也在第二次直播中「收穫」暴跌八成觀看人數。
  • 新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限期履行公示義務通知書 新市監責﹝2021...
    新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未履行及時公示信息填報提醒(20200801-1217) 序號 企業名稱
  • 直播帶貨莫讓「騙」字帶偏
    ,承擔退一賠三責任」。網絡帶貨亂象叢生,直播環境亟須淨化。要加大直播間商品質量的監管力度。網絡直播賣場與實體商店賣場不同,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很難找到商家進行現場理賠,那麼就更需要國家及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加大對直播間銷售商品質量的監管力度,設立網絡直播專管小組,對直播產品進行質量抽查,在售貨前期「把好關」,做好產品源頭的質量保障。
  • 明星網紅主播直播間仍是「一地雞毛」 帶貨問題頻發誰之責?
    除卻數據,這位人士直指直播間造假刷單,導致店鋪收到平臺的虛假交易警告,並稱「當天直播其他順德商家也有同樣遭遇」。瞬時,「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的話題引發熱議。隨後,汪涵的籤約方銀河眾星聲明公司沒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為,並稱平臺方正在介入調查。而爆料人「白濤」在11月17日也發布聲明稱汪涵帶貨造假傳聞為不實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