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2020-07-10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李欣舟等-EPP: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當前火星沒有類似地球那樣的全球偶極磁場,因為早在30多億年前,火星發電機已經停止。但是,火星全球探測器(MGS,1996-2006)的首次發現表明火星還廣泛存在著巖石剩餘磁場。研究剩餘磁場對進一步探究火星發電機演化歷史及其與外部太陽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隨後科學家開展了大量關於火星磁場的建模工作。

2020年7月,我國將執行「天問」火星探測計劃,該計劃包括環繞器和火星車,其中一個重要科學探測任務就是利用火星車上搭載的磁強計測量火星表面的巖石剩餘磁場。但是從當前諸多火星全球剩餘磁場模型來看,這些模型外推到火星地表的磁場還存在可靠性問題(圖1)。為中國火星車的著陸區域(20°W-50°W,20°-30°N)提供一個相對可靠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對於提前設定探測儀器參數、安排和布局探測方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碩士生李欣舟在導師戎昭金副研究員和魏勇研究員的指導下,結合MGS和MAVEN衛星在不同高度的磁場探測數據,採用等效偶極子方法,開發出一個新的火星局地剩餘磁場模型。該模型根據相關火星地質地化的物理信息,假定了偶極子磁源分布在3層不同埋深的層面上。通過與不同全球磁場模型的對比,表明該方法構建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具有較低的擬合誤差,因而具有相對更為可靠的模型精度。

利用本次模型,他們對火星車著陸區域的表面磁場進行了外推估計(圖2)。通過對比其他火星全球磁場模型,認為局地磁場模型外推所得的表面磁場顯示出更加不均勻,並且某些位置的場強可能比全球模型預測還要強得多,由此他們在文中建議:2020年中國火星車搭載的磁強計應該設計更寬的量程來測量火星表面磁場的不均勻性。下一步他們將結合InSight火表單點磁場數據來重新構建和評估局地磁場模型。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圖1 (a)火星地形圖。其中2020年我國火星車的著陸區域用紅色矩形標出,中心位置(35°W,25°N)用紅點標記。(b)紅點位置處,不同火星全球磁場模型給出了磁場強度Bt隨高度的變化。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圖2 從上到下,分別顯示了本次工作的模型,及M14(Morschhauser et al.,2014)和L19(Langlais et al.,2019)兩種全球磁場模型在火星表面預估的徑向磁場(左)和磁場強度(右)。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中國火星車巡遊地區的局地剩餘磁場模型

研究成果發表於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Li X Z, Rong Z J*, Gao J W, Wei Y, Shi Z, Yu T,and Wan W X. A local Martian crustal field model: Targeting the candidatelanding site of the 2020 Chinese Mars Rover [J].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2020, 4(4): 1-9. DOI: 10.26464/epp2020045)。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整裝待發 中國首輛火星車亮相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火星車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配備6個輪子和4塊太陽能板,能在火星上以200米每小時的速度行進。
  • 「勇氣號」火星車模型落戶北京
    「勇氣號」火星車模型落戶北京
  • 每日外刊丨0328 - 超快、超強的雷射將徹底地改變物理學
    The intensity was such that we would generate incredibly hot and incredibly dense plasmas—matter so hot it’s a gas of ions and free electrons - for the study of what we call high-energy density physics
  • 超導磁體剩餘磁場對軟磁材料測試的影響
    ,剩餘磁場的大小也不同;初始磁場越大,剩餘磁場越大.這種剩餘磁場效應在軟磁材料測試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產生的測試誤差不可忽略,必須進行磁場誤差修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本文闡明了超導磁體產生剩餘磁場的原因、影響因素和規律,詳述了測試軟磁材料可能遇到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法.
  • 地磁場:「我裂開了?」
    地磁場阻擋了部分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使地球免受其摧殘。圖源: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變化中的地磁異常區地球的磁場像是這個行星的保護罩,它排斥或捕獲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一個由NASA的地磁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太陽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正在觀察和模擬這個異常區。他們致力於更好地監測甚至預測異常區發生的變化,為未來的衛星任務保駕護航。
  • 地磁場:「我裂開了?」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美編:李子琦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nasa.gov/feature/nasa-researchers-track-slowly-splitting-dent-in-earth-s-magnetic-field
  • 「火星車」東莞造!探月航天中心來信感謝東莞製造(文內有福利!)
    2013年首次參與中國探月計劃,設計生產「玉兔一號」月球車模型;2018年再次參與探月計劃,設計生產「玉兔二號」月球車模型;2020年參與火星探測計劃,設計生產火星車模型。遠隔萬裡,三度合作,向來仰望星空的中國航天中心,為何將目光投向東莞小鎮?
  • 解讀中國首輛火星車
    在這當中最難的就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中國首輛火星車。在著陸巡視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計劃在2021年4月23號)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中國首輛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了。火星車與著陸平臺分離接下來就要說一說中國火星車的探測任務了。其有四大任務。
  • 中國首輛火星車來了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在即將實施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 ...由古地磁觀測和發電機數值模擬推斷歷史上地磁場的快速變化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比古地磁的分析結果,作者同時考慮了局地(2°×2°的網格)磁場單位矢量以及對應的等效偶極場單位矢量,分別用這兩個矢量在兩個時間間隔的夾角來描述該位置的方向變化率(,)。每一次模擬得到的這兩個變化率的最大值即為「極端事件」並標記為ex。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
    (二)古地磁學通過測定巖石和某些古器物的天然剩餘磁性,分析它們的磁化歷史,研究導致它們磁化的地磁場的特徵的一門學科。其中以古器物(如古陶器和古磚瓦)為對象研究史前期地磁場特徵的稱為考古地磁學。古地磁又稱自然剩磁。各個地質時期的巖石常帶有一定的磁性,指示其生成時期的磁極參數。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由古地磁觀測和發電機數值模擬推斷歷史上地磁場的快速變化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比古地磁的分析結果,作者同時考慮了局地(2°×2°的網格)磁場單位矢量以及對應的等效偶極場單位矢量古地磁模型GGF100k中磁場方向變化率在全球以及不同緯度的對數正態概率密度分布(圖3a)以及對應的累積分布函數(圖3b)也證實高的磁場方向變化率主要發生在低緯度地區。
  • 天問一號火星車的獨門武器,可以用來尋找埋葬的遺蹟
    天問一號在7月23日由長徵5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它包含了軌道器,著陸器,火星車等三個部分載荷,其中火星車通過著陸器降落到火星表面,而後離開著落器四處巡遊火星表面。實際上目前在火星上能夠實現火星車四處巡遊的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
  • 地球磁場突然移動,科學家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文章中說,世界之巔正在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地球的磁北極一直在從加拿大往西伯利亞的方向移動,這是由地核內部的液態鐵晃動(liquid iron sloshing)導致的。磁極移動地如此之快,以至於它迫使世界地磁專家們採取了罕見的行動。什麼罕見的舉動呢?其實就是提前更新世界地磁模型。
  • 中國火星探測器定名「天問一號」,英文名竟是...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planetary exploration missions)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中國北方地區乾旱持續 局地弱降雪難緩旱情
    中新網1月28日電 當雨雪冰凍天氣肆虐中國南方之時,中國北方地區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乾旱,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蘇等冬小麥主產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北京也3月多沒有有效降水。據預測,今後一段時期,這些地區氣象乾旱仍將持續發展,出現冬春連旱的可能性較大,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可低估。
  • 論文推薦:中國大陸GPS速度場的球面小波模型及多尺度特徵分析
    球面小波模型的尺度主要根據觀測站點的密度來確定,利用檢核點上的已知速度與模型速度之間的均方差來評定模型的精度。利用球面小波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示速度場的大尺度特徵和複雜的局部變化特徵。站點稠密區域,模型在東方向、北方向上的精度分別為±0.95 mm/a、±0.97 mm/a,稀疏區域對應的精度分別為±1.32 mm/a和±1.30 mm/a。
  • 曾為地球「挺身而出」的磁場
    天文學家仍在繼續搜尋我們周圍的地外行星。在大約4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甚至比如今的地球磁場更強大,然而,到了32億年前,月球磁場強度突然下降到了弱場狀態。最終,它隨著時間神秘地消失了。(也有研究認為,可能早在42億年前磁場就已經產生),但古老磁場的平均強度大約只有如今地磁場的一半。
  • 剩餘收益模型與股票未來回報
    剩餘收益模型與股票未來回報 2013年04月16日 17:24 來源:《會計研究》(京)2012年9期 作者:饒品貴/嶽衡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探秘:火星車是如何工作的?
    火星車高度有1.85米,重量大約240公斤,它有一雙萌萌的「大眼睛」,頂端是方形設備。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介紹,頂端的方形盒子是火星車真正的眼睛,它是火星車的全景相機,能看前面的地形地貌,又能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施探測,它的多光譜就有好幾個譜段來識別前面的礦物質是什麼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