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晚年:數學研究與病魔抗爭並行

2020-11-05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顧金亮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93年11月16日關於陳景潤近況的匯報

1993年11月13日陳景潤致中國科學院周光召院長以及數學研究所龍以明信 顧金亮藏

在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聲譽是頂天立地的。

「頂天」是指,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領域中取得「1+2」的傑出貢獻,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享譽中外。

「立地」是指陳景潤是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堪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且代代相傳。

1978年1月,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如同按下了那個科學春天的觸發器,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形成一股經久不衰的「陳景潤熱」。

他被這股旋風牽引,從清寂的數學世界中分身,在熱鬧的大眾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

邀請他作報告的單位排成了長隊。

他去山東、去安徽、去河南、去湖北、去貴州……人們似乎並不在乎能不能聽懂他那南方口音極重的普通話,只要能請到他就滿足了。

報紙、刊物也紛紛請陳景潤寫文章,青年報約請陳景潤「與青年人談理想」;體育刊物約請陳景潤談「做一個科學家要身體好」;省報約請陳景潤「與青年同志們談學習」……還有全國各地寄給陳景潤的信件等著他拆看,一個又一個從外地趕來的青年要面見他,要跟他學數學,跟他探討「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總之,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陳景潤被賦予了太多的社會意義。

陳景潤被世人廣為傳頌的事跡除了他對數學如痴如醉的迷戀、熱愛和執著追求外,還有他晚年與病魔的頑強搏鬥,在病中堅持工作。

由於長期的清貧生活和過度勞累,陳景潤體質一直很差,1984年又因為一場交通事故引發了帕金森氏症,從此他開啟了數學研究和與病魔抗爭並行的生活模式。

黨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陳景潤的健康狀況和疾病治療高度重視,並全力解決實際問題。

陳景潤曾住過309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醫三院、宣武醫院、廣安門醫院、中關村醫院等,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兩次邀請陳景潤到福建中醫學院治療,表達了家鄉父老鄉親對他的關心和敬重。

在第二次赴福州治療期間,1993年5月20日,福建省還專門舉行儀式,為陳景潤慶賀60歲生日(陳景潤的生日是5月22日)。

經過福建中醫學院的精心治療和悉心護理,陳景潤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確屬不易。

為此,在數學研究所的建議下,1993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以周光召院長的名義給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書記陳光毅、省長賈慶林寫了一封感謝信。

但當時帕金森氏症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頑症,1993年10月陳景潤的病情又出現了一些反覆,以至於體重下降到55公斤,走路必須有人攙扶,睜眼困難,各有關方面都對陳景潤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心急如焚,中國科學院與福建省更是頻繁磋商。

但作為「主角」的陳景潤似乎對自己的病情無動於衷,他於1993年11月13日給中國科學院周光召院長以及數學研究所龍以明所長等寫了一封信。

信中簡要回顧了自己的治病過程,特別述及鄧小平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1981年,為了減輕陳景潤成名之後社會活動增加、不能專心科研工作的苦惱,鄧小平曾親筆批示:「可否為其配一秘書,以分其勞?」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小凝——他的父親李尚傑在「文革」中曾任陳景潤當時所在的數學研究所五學科研究室黨支部書記,對陳景潤的境遇深表同情並關愛有加——即被安排做陳景潤的秘書。陳景潤在信中說:

「李小凝……不僅使我在病中繼續從事學術活動……還敦請民間針灸專家和搜尋驗方,得以使我從1987年春走出醫院病房……我的病況曾一度明顯好轉。在這種情況下,1990年底李小凝提出請求自費出國學習,我即表示同意……現獲悉李小凝已回國,我懇切請求院、所領導能再派李小凝同志擔任我的秘書(況且我已兩年未招研究生,處理學術函件十分困難),以使我在病中學術活動得以繼續,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進一步加強協調醫療措施,以加快我患病之軀早日康復。」

這封信的正文系列印,落款系用鋼筆手寫,字跡潦草,筆畫蜿蜒,如果不是另外有人用鉛筆在旁邊加以注釋,「陳景潤 1993年11月13日」寥寥數字幾乎不能辨識——這顯然是深受帕金森氏症折磨的陳景潤的手跡!身體尚未康復甚至已經出現惡化傾向的陳景潤用顫抖的手堅定地握著筆,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念茲在茲的唯一願望——「懇請再派李小凝擔任我的秘書,以使我在病中學術活動得以繼續」。

《中國科學報》 (2020-11-05 第5版 文化周刊)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陳景潤晚年:數學研究與病魔抗爭並行
    報紙、刊物也紛紛請陳景潤寫文章,青年報約請陳景潤「與青年人談理想」;體育刊物約請陳景潤談「做一個科學家要身體好」;省報約請陳景潤「與青年同志們談學習」……還有全國各地寄給陳景潤的信件等著他拆看,一個又一個從外地趕來的青年要面見他,要跟他學數學,跟他探討「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總之,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陳景潤被賦予了太多的社會意義。
  • 她是華羅庚妻子,陳景潤師母,晚年卻住60平的舊房,靠退休金生活
    她偷偷的將自己結婚時心愛的首飾拿了出來,換錢給丈夫看病,大抵是她的誠心給了華羅庚戰勝病魔的勇氣。於是乎,這位作為華羅庚妻子,陳景潤師母的女人,晚年是在一個 60多平米的老房子中度過的,她也不願意接受國家的補貼,只是靠著自己不多的退休金生活。華羅庚是偉大的,吳筱元也是偉大的,沒有她,也就沒有華羅庚如此大的成就。
  • 科學史上365天——數學大隱陳景潤
    這篇激昂的文字立刻響徹中華大地,它把兩個從未聽說過的名字亮到了人們的面前,「哥德巴赫」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而「陳景潤」則感動了億萬人。這篇報導使陳景潤從一貫被視為「怪人」的「數學隱士」,一躍成為全國的知名人物。圖1是當年的陳景潤,圖2是陳景潤與作家徐遲的合影。
  • 追憶採訪陳景潤
    中央組織部知識分子工作辦公室的負責同志老徐來到我們報社,說最近境外媒體有一些關於陳景潤的不實報導,有的說他處境很不好,有的說他已經去世了。他希望報社派記者去採訪一下陳景潤,以正視聽。    在去中科院的車上,老徐已經跟我們大致介紹了陳景潤的近況。7年之前,陳景潤得了帕金森氏症候群,之後身體非常不好,這幾年一直處於休養、康復階段。
  • 千萬富翁患漸凍症,與病魔抗爭7年,離世後捐器官給6人帶來新生
    他叫武建平,和妻子白手起家,經過打拼身家千萬,但武建平卻不幸患上漸凍症,與病魔抗爭7年。剛患病時,他做出一個決定:捐獻器官。本想親自籤下自己的名字,但卻未能如願。3月18日,武建平被醫生宣布腦死亡,3月22日,妻子胡昌雲完成丈夫的諾言。圖為患病期間的武建平。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陳景潤娶29歲漂亮醫生後生一獨子,現狀又如何呢?陳景潤先生之所以被稱為是天才數學家,最早還得追隨到當初陳景潤參加的1+2的證明,使得自己對於數學的研究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到一個新局面。然而這也是陳景潤先生在數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開門磚,也正是這樣一個舞臺,使得陳景潤在中國數學界,乃至於世界數學界中聞名程度也來也越來越高。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醫生,生一獨子,現狀如何?
    在現代史中有一位被稱之為是數學天才的人物,名字叫做陳景潤。 對專業的研究程度越高,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反而會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才結婚。陳景潤娶29歲漂亮醫生後生一獨子,現狀又如何呢?陳景潤先生之所以被稱為是天才數學家,最早還得追隨到當初陳景潤參加的1+2的證明,使得自己對於數學的研究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到一個新局面。
  • 王元院士:陳景潤是如何做數學的
    後來,義大利一位數學家用簡單方法證明了我認為有問題的那個定理,同時,蘇聯數學家也發表文章對其工作作了修正,這樣一來,陳景潤的文章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陳景潤證明「1+2」的論文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6年5月15日出版的《科學記錄》(《科學通報》的前身)上,在這之後,「文革」開始了,《科學記錄》不能再發表學術文章,陳景潤論文的發表趕上了一個末班車。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之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對於國人來說,陳景潤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那個國家尚處於建設之中的艱苦年代,陳景潤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對著煤油燈靠紙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幾乎激勵著每一位學子的科學探索夢想。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在那個國家尚處於建設之中的艱苦年代,陳景潤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對著煤油燈靠紙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幾乎激勵著每一位學子的科學探索夢想。  陳景潤對於數學的熱愛,源於初中時的數學老師,那是一位30來歲的清華畢業生,學識淵博,講課生動。在他的影響下,少年陳景潤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對於國人來說,陳景潤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那個國家尚處於建設之中的艱苦年代,陳景潤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對著煤油燈靠紙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幾乎激勵著每一位學子的科學探索夢想。高中時的陳景潤數學成績更加優異,同樣讓教數學的沈老師讚嘆不已。一次上課時他對陳景潤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希望你以後在數學上創造更大成就為國爭光。比如破解當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推動人類數學事業更上一層樓。
  • 數學家陳景潤:48歲老來得子,62歲患病離世,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遺憾的是,陳景潤在62歲時就因病去世,只留下妻兒在人間,對於陳景潤的孩子的成就人們十分好奇。出生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陳景潤,自小生活便十分艱辛,因為家中貧寒不得不屢次中斷自己的學業,但對知識有著強烈渴望的陳景潤從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機會,這與陳景潤的父親平日教導是分不開的,他常常教導子女,人活在世一定要多讀讀聖賢書,不能做一個沒有文化修養的人。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因為迄今為止培養出了12位院士,比如說我們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英華中學是陳景潤先生的母校,有人曾經在英華中學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他們查看了這所學校的圖書館每本書的借閱卡,在這些借閱卡中,籤名最頻繁的便是陳景潤先生。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醫生,其獨子現狀如何?
    1933年五月陳景潤在福建省福州市出生,1996年過世終年63歲。陳景潤從小家境就比較貧寒,父母除了養育哥哥讀書成長還要養兩個孩子,家庭實在是沒有能力承擔兩個孩子的讀書費用。但陳景潤很好學,家庭暫時沒有能力讓他上學的時候,他就讓在讀書的哥哥給自己講述學校課堂上的知識。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1999年,中國發行了紀念陳景潤的郵票。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陳景潤每晚都纏著哥哥,讓他告訴自己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對於哥哥所講的科目,他最喜歡的是數學。一個人在家沒事時,他就拿著棍子在草地上計算。父母看見兒子求知慾極強,心裡感到愧疚,就四處借錢,給陳景潤湊齊了學費。在學校裡,陳景潤認真勤奮,不論上什麼課,他都聚精會神地聽講。陳景潤特別喜愛數學課,善於思考的他總是向老師提各種問題,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陳景潤:「數學怪才」為何會家喻戶曉?他的孩子如今在做什麼?
    父母看見兒子求知慾極強,心裡感到愧疚,就四處借錢,給陳景潤湊齊了學費。在學校裡,陳景潤認真勤奮,不論上什麼課,他都聚精會神地聽講。陳景潤特別喜愛數學課,善於思考的他總是向老師提各種問題,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家裡,陳景潤儼然是個書呆子。床頭放了不少他喜歡讀的書。就算是做遊戲,他也常常走神。
  • 與病魔抗爭13天後離世!他寫下人生的最後一段話,竟是……
    11月6日晚20點左右遼寧省阜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海州大隊民警共產黨員華紅星被發現昏倒在辦公室一張白紙孤零零地躺在辦公桌上上面有一行寫下不久的字二零二一年宣傳中隊工作計劃……華紅星在單位值班時突發腦出血,與病魔抗爭13天後,終不治於19日晚離世,終年48歲。
  • 中國最悲苦數學家,成就超過陳景潤,卻得不到重視,英年早逝
    沒有機緣萬事成空世人都知陳景潤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其實陳景潤原本也就是一位不被人理解的、在初中教不好數學的數學老師。他的科研論文有幸被識貨的人賞識,後來也因為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而被國人知曉。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年少的陳景潤深深地受到鼓舞,他心中暗暗發誓長大一定要報效祖國。同時,還有一位數學課老師對陳景潤影響很大,這是一位30來歲的年輕人,這位老師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學識淵博,上課也很有趣,陳景潤非常喜歡。因此老師因材施教,經常單獨為陳景潤講授一些其他學生認為非常難的數學知識,此外,老師還激勵陳景潤,喜歡數學是好事,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而自然科學又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強大的重中之重,因此,中華民族要想強大起來就離不開數學。陳景潤深以為然,學習數學更加刻苦。之後,陳景潤考入高中繼續接受教育。在這一階段,陳景潤遇到了對他影響極大的第三位老師——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