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悲苦數學家,成就超過陳景潤,卻得不到重視,英年早逝

2020-12-05 專車直達

沒有機緣萬事成空

世人都知陳景潤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其實陳景潤原本也就是一位不被人理解的、在初中教不好數學的數學老師。他的科研論文有幸被識貨的人賞識,後來也因為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而被國人知曉。應該說,陳景潤是幸運的,最終躋身於科學家行業,得到認可和享受待遇。

和陳景潤有著相類似的經歷,甚至比陳景潤更偉大的一位中學物理老師,就沒他那麼幸運了。這位中學物理老師叫陸家羲。陸家羲矻矻窮年鑽研世界數學難題,出了成果,論文卻得不到發表,得不到世人承認;好不容易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學界認可了,可惜英年早逝,沒能在有生之年獲得應有的表彰和待遇。

最悲苦而成就斐然的數學家

陸家羲老師1935年出生於上海,是包頭市九中的一名普通物理老師。陸老師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對數學物理特別感興趣。東北師大物理系畢業,數學研究是他的業餘愛好。起因僅僅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小冊子孫澤瀛著的《數學方法趣引》。書中十多個妙趣橫生的世界著名數學難題深深吸引了他,從此沉浸在數學王國中不能自拔。

陸家羲18年的研究是一場空

陸家羲自進入東北師大起就吹響了向世界性數學難題進攻的號角,大學四年他完全解決了困擾數學界一百多年的"寇克滿女生問題"。1961年他把論文《寇克滿系列與斯坦納系列的構造方法》和《應用組合系列製作正交拉丁方的一些結果》寄往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數學通報》,可惜這麼一個具有世界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始終沒得到方家的認可。

如此一耽擱就是整整18年,其間國外數學家先於陸家羲發表了有關論文,但比他的研究遲了7-10年。儘管1987年時,中國的組合數學專家們認定陸家羲是"寇克滿問題"的首次解決者。但有什麼用呢?此時離陸家羲去世已經4年,而且按照國際慣例,世界是不會承認這個說法的,中國也就永遠失去了這次登頂世界數學高峰的機會!

陸家羲再次向另一個世界性數學難題發起衝鋒

陸家羲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但他沒有放棄,而是轉向了另一個世界性數學難題——"斯坦納系列大集"的研究,這是個和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齊名的世界級數學難題。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苦熬,陸家羲完成了「斯坦納系列」論文,他又登上了世界數學的巔峰。這次他把論文寄往美國的《組合論》雜誌。很快他收到了回復,並很快得以發表。陸家羲的研究成果在西方數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國內數學界對此一無所知。中國有關單位邀請加拿大著名數學家孟德爾頌教授和滑鐵盧大學郝迪教授到國內講課,他們非常驚訝:請我講組合數學?開玩笑吧,你們中國不是有陸家羲博士?

世界級數學大師,在中學得不到一丁點照顧

陸家羲儘管已經被國內外數學界認可,已經是一名世界級的數學大師,但他所在的單位以及上級主管部門仍然一無所知。他在包頭九中擔任物理老師,仍然擔任了繁重的課務,一周最多要上15節物理課;甚至學校領導根本無視他的數學研究。

陸家羲要去參加「中國組合數學首屆學術年會」,向學校領導請示差旅費。學校領導說:中國組合數學首屆學術年會?沒聽說過!這和我們九中有什麼關係?——沒法,陸家羲還得靠妻子籌借了400元,才得以成行。

後來學校又收到了多倫多大學校長和孟德爾頌教授的來信,邀請陸家羲前往講學。包頭九中校長看了信後說:去什麼去?又不會提高升學率!

1983年,陸家羲參加完武漢會議就急急忙忙往家趕,因為多留一天就多一分支出,他的差旅費無處報銷啊,何況還有這麼多的物理課等他回去上,怎能在外耽擱?陸家羲不顧疲憊及時趕回了家。回到家後,他很興奮,和家人敘述會議情形;但他太累了,沒有敘述完就先躺下睡了,誰知這一睡,我們的偉大數學家就沒有醒來!

——這一天是1983年10月31日!

遲到的榮譽,願悲劇不再重演

陸家羲辭世後,國際數學界非常震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都做了報導,陸家羲終於被國人知曉,後來國家也授予陸家羲中國自然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但榮譽真的來得太遲了。

我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了解陸家羲的遭遇後說:雖然最近社會上對陸的巨大貢獻已終於認識並給予確認,但損失已無法彌補。值得深思的是這件事要通過外國學者提出才引起了重視……怎樣避免陸這類事件的再一次出現,是應該深長考慮。

相關焦點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54年,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簡單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等問題也做了研究。1955年2月,經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推薦,回到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擔任助教。1957年9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重視,陳景潤調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之後轉入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工作。
  • 這項偉大的成就裡有中國數學家的貢獻
    「陶哲軒是作出最偉大成就的最好數學家之一,這個全世界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這項工作與中國有關,因為他的論文裡引用了中國人在40年前的工作——陳氏定理,也就是陳景潤'1+2』的論文。這表明中國與世界上最重要、最尖端的成就有關係。」
  •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中國數學家的翹楚,原來他是這樣的陳景潤!
    那是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寄來的國外來信。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臺灣佔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
  • 陳景潤1+2、萬籟鳴孫悟空、張樂平三毛,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墓!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墓碑的藝術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墓碑融入了更多的創意元素和藝術設計,來突顯墓主人的個人喜好和人生經歷,以達到紀念緬懷的文化意義。其中,有些名人,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十分有意義的貢獻,他們的人生成就獨一無二。為了紀念他們,人們將他們的人生成就融入墓碑設計當中,使他們的名字和貢獻能夠得到後人的銘記。
  • 新中國檔案: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決心回國。1950年,華羅庚和夫人、孩子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學所成立,他擔任所長。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 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決心回國。1950年,華羅庚和夫人、孩子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陳景潤作為一名數學家,他的成就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少孩子從小就從父母、老師那裡得知了這一名字,對於他點著煤油燈在狹小的屋子裡,單靠紙筆就算出重大數學成果的事跡更是耳熟能詳,作為建國後較早一批的科學工作者,陳景潤當時所處年代條件較為艱苦,國家尚在建設當中,甚至溫飽還沒解決,對於數學方面的研究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持,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景潤卻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陳景潤便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人們眼中的天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福美滿。對數學有很大的激情陳景潤,出生於1933年,福建閩侯。他的家庭也並不富裕,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家庭困苦只能供得起大哥一個人上學。幼年時的陳景潤,每每都會纏著大哥給他講在學校學到的知識。
  • 江青死後,大數學家陳景潤每一年都去江青墳墓祭拜,直到他去世
    林彪和四人幫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筆,江青都是作為反面形象印在人的腦海中,但是江青也做過一些有意義的事,那就是他幫助過中國的天才數學家陳景潤
  • 數學家陳景潤,曾攻克世界頂尖數學難題,教子方法與眾不同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73年,他把200多年未能解決的世界頂尖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推進了一步,引起世界巨大轟動,為中國贏得了榮譽。他的證明方法在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
  • 中國數學家破解龐加萊猜想 得到國際承認仍需要等待
    而丘成桐也多次抨擊了這一現象,丘成桐在接受北京一家媒體採訪時曾經披露說:「朱熹平的工作是海內外中國學者中做流形幾何做得最好的。」2002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國內的演講人大部分是中國數學會自己推薦的。推薦的8個人,大部分是北京的。朱熹平做了極為出色的工作,卻沒接到邀請。
  • 數學家陳景潤:48歲老來得子,62歲患病離世,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陳景潤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數學家,曾經做過許多數學證明和猜想,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其研究成果對世界數學界造成過巨大震動。遺憾的是,陳景潤在62歲時就因病去世,只留下妻兒在人間,對於陳景潤的孩子的成就人們十分好奇。出生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陳景潤,自小生活便十分艱辛,因為家中貧寒不得不屢次中斷自己的學業,但對知識有著強烈渴望的陳景潤從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機會,這與陳景潤的父親平日教導是分不開的,他常常教導子女,人活在世一定要多讀讀聖賢書,不能做一個沒有文化修養的人。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他取得的數學成就不僅僅無比輝煌,而且他發表的論文以及書籍的數量也是十分驚人。柯西一生僅論文就有789篇,其中還不乏一些長篇論文,此外他還著有幾本書,在數學史上他的論文及作品數量僅次於歐拉。關於柯西的論文還有一個&34;的趣事,柯西在年輕時瘋狂的向巴黎科學院投遞論文,其數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議。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之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 那麼窮其一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除了「1+2」成果之外,還有其它數學成果嗎? 高中時的陳景潤數學成績更加優異,同樣讓教數學的沈老師讚嘆不已。一次上課時他對陳景潤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希望你以後在數學上創造更大成就為國爭光。比如破解當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推動人類數學事業更上一層樓。 沈老師的這番話深深觸動了這個少年的心,從此他以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作為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高中時的陳景潤數學成績更加優異,同樣讓教數學的沈老師讚嘆不已。一次上課時他對陳景潤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希望你以後在數學上創造更大成就為國爭光。
  • 中國有史以來最厲害的數學家是誰?
    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中國的很多「專家」,其實是沒有資格被稱為「XX家」的。在數學領域尤其是需要創造力的。比如一個優秀的數學家他可以發明一種新型的計算工具,才代替過去一些繁雜冗餘的計算過程,大大減小數據處理的時間。這便是偉大的創造,對於這樣的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數學家。比如,笛卡爾的解析幾何,以及牛頓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就是這一類的典型代表。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這個成果雖然對於猜想的證明邁進了一大步,但離完全證實猜想還有很大距離。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高中時的陳景潤數學成績更加優異,同樣讓教數學的沈老師讚嘆不已。一次上課時他對陳景潤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希望你以後在數學上創造更大成就為國爭光。比如破解當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推動人類數學事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