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野生海豚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正在上升,其中88%的樣本含有至少能抵抗一種抗生素的病原體,細菌正在進化抵抗抗生素的新方法,這將導致越來越多的患者可能無藥可用,無法被有效治療。
研究人員說,海豚的抗生素耐藥性正在上升,這與人類的相關趨勢相呼應。科學家們從佛羅裡達印第安河瀉湖寬吻海豚的氣孔、胃液和糞便樣本中檢測了致病生物體或病原體。這些樣本是在2003年至2015年間收集的。該地區沿海人口眾多,環境問題嚴重。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的亞當·謝弗(Adam Schaefer)說:「其中包括化糞池、土地徑流、運河的淡水排放等。」 在分析的171隻海豚的733份樣本中,88%含有對至少一種抗生素耐藥的病原體。病原體最普遍耐藥的抗生素是紅黴素,紅黴素通常用於治療胸部感染、痤瘡和包括衣原體和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在研究期間,大腸桿菌病原體對抗生素環丙沙星的耐藥性增加了一倍以上,這反映了人類感染的趨勢。
研究者表示:抗生素耐藥性是對公共健康最重要的風險之一,隨著耐藥性的增加,成功治療由常見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在美國,每年至少有200萬人感染耐抗生素感染,導致至少2.3萬人死亡。隨著2009年,有關野生海豚對抗生素的高耐藥性的報告,研究人員一直在跟蹤它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從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抗生素耐藥性顯著增加。
這些海豚身上的分離物很可能來自一個經常使用抗生素的地方,耐藥細菌從陸地來源進入瀉湖,包括汙水排放。一旦進入瀉湖,抗生素會對現有的正常細菌產生選擇性壓力。不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死亡,而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存活並繁殖,本質上創造了一群海豚接觸到的具有耐藥性的病原體。
醫生警告說,細菌正日益發展出抵抗抗生素的方法,使得病人可能無法被有效治療。在過去的十年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19種新的抗生素耐藥機制細菌的變化是由基因驅動的,這意味著它們甚至能夠擊退所有類型的「最後手段」抗生素,包括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和粘菌素例如,2016年出現了一種耐抗生素的淋病菌株,這對尋求治療感染者的醫院醫生和性健康專家構成了重大挑戰。
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包括,全球化和日益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可能在某個時候結合起來,導致一場涉及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病菌的全球流行病——專家們稱之為「疾病X」情景。在過去的五年裡,公共衛生部門已經鑑定出32種「泛耐藥細菌」,它們能夠抵抗所有投向它們的抗生素。
公共衛生部門警告說,感染對健康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甲型鏈球菌。專家表示,這可能解釋了自2016年以來受猩紅熱和喉嚨感染影響的兒童人數大幅上升的原因,並警告稱,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導致敗血症或中毒性休克。
警告稱,不斷上升的抗生素耐藥性「有讓藥物回到黑暗時代的風險」,可能導致比現在多得多的患者死亡。公共衛生和公眾服務部還認為,流感大流行、推薦接種疫苗人數下降以及健康不平等是未來幾年健康面臨的另一個威脅。作為長期計劃的一部分,醫療服務體系應該進一步減少抗生素使用,以儘可能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比如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