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MaskTM口罩現貨發售,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購買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研究初期,在Ni(cod)2和配體dtbbpy作用下,作者以2-氟苯甲醯胺1a與二苯乙炔2a為模型底物,在100 ℃下於1,4-二氧六環中反應得到環化產物異喹啉3aa,NMR收率為97%(Table 1,entry 1)。隨後作者篩選了配體、鹼、溫度等條件,發現在沒有配體的情況下,該反應在40 ℃下進行六小時能以99%的收率順利得到所需產物3aa(entries 2-14)。此外,使用1當量的弱鹼(如Cs2CO3)同樣可以97%的收率得到3aa(entry 16)。重要的是,該反應中僅區域選擇性地活化鄰位C−F鍵,而不會形成活化鄰位C−H鍵的產物。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最優反應條件下,作者考察了2-氟苯甲醯胺的底物範圍(Scheme 3)。鄰、間、對位連有多種官能團的2-氟苯甲醯胺衍生物都可以順利反應,並以良好至優異的收率得到異喹啉3ga−3xa。該反應表現出優異的官能團相容性,如甲氧基、氰甚至游離的氨基和羥基都是兼容的。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作者還研究了炔烴的適用範圍(Scheme 4)。多種二(雜)芳基或者烷基乙炔都適用於該體系,以74%−94%的收率獲得異喹啉酮3ab−3af。不對稱炔烴2g則區域選擇性地形成異喹啉酮3ag。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基於機理實驗和DFT計算結果,作者提出了一個可能的催化循環(Scheme 7)。首先,鹼攫取醯胺1的NH質子以生成醯胺鹽陰離子A,其與Ni(0)反應形成配合物B,隨後B經C−F鍵活化得到鎳環C。炔烴插入C中的C−Ni鍵得到七元鎳環D。最後,D經還原消除得到異喹啉酮3,並且再產生活性的Ni(0)。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而言之:作者發展了鎳催化的鄰位氟取代的芳族醯胺與炔烴的C−F/N−H環化反應,得到了一系列異喹啉酮衍生物,其中C−F鍵的活化是反應的關鍵。該反應條件溫和(60 ℃)且無需任何配體。 安全復工 安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