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釕誘導的雜原子官能化炔烴環化反應:進展,挑戰和前景

2021-02-24 AdvancedScienceNews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黃駿弦課題組綜述了過渡金屬釕所誘導的雜原子官能化炔烴環化反應,重點提出由釕配合物誘導的炔烴活化中,傳統的亞乙烯基機理並非理所當然,為探索利用過渡金屬活化炔烴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雜環化合物是構成許多生物活性分子、藥物分子及光電材料的重要結構單元。發展高效的雜環化合物合成法一直都是化學學科重要的研究課題。近年來,利用過渡金屬(特別是釕)活化雜原子官能化炔烴來構建雜環化合物已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在這篇綜述中,香港城市大學的黃駿弦教授(通訊作者)課題組詳述了有關釕誘導及催化的雜原子官能化炔烴環化反應的研究進展。該綜述首先介紹傳統的釕誘導炔–亞乙烯基重排機理,並匯總了涉及釕亞乙烯基中間體的雜環合成法。隨後,該文章詳細討論了數個不涉及釕亞乙烯基中間體的環化反應,其中包括該課題組相關的重要研究工作(詳見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1804656),從而提出在釕與炔烴的反應中,炔–亞乙烯基重排機理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點。最後,該綜述指出未來此類反應的研究必須藉助分離中間體、檢測短壽命中間體、理論計算、測量反應動力學等多種方法,系統地研究反應機理,才能更精確地控制反應途徑及選擇性。

相關結果發表在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1905506)上,文章作者為Lai-Hon Chung, Chi-FungYeung and Prof. Chun-Yuen Wong

原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chem.201905506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有機】JACS:鎳催化的芳基醯胺與炔烴的C-F/N-H環化反應
    在各種藥物、天然產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異喹啉-1(2H)-酮是重要的活性結構骨架。異喹啉酮的衍生物也可以作為關鍵中間體參與多種有機轉化。近些年來,研究人員發展出多種簡單高效的合成方法,其中一種直接方法是鎳催化的芳基醯胺與炔烴C−I/N−H環化反應。
  • CCS Chemistry | 夏海平團隊「碳龍化學」取得新進展,新型[3+1]環...
    圖1另一方面,多齒配合物由於其特殊的結構和性質被廣泛的研究。多齒配合物通常為雙齒或者三齒配合物,並且配位原子多為雜原子(例如氮、氧、磷和硫)。隨後,作者利用化合物2與一系列末端炔烴反應,首次實現了氮雜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的[3+1]環加成反應,並生成了一系列平面CCCCX(X = N, O ,S)型五齒碳龍配合物3-6(圖2a)。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3a的結構得到了X-射線單晶衍射的表徵(圖2b和圖2c)。
  • 炔烴多步轉化,一次串聯搞定
    大學本科時我們便知道炔烴發生親電加成比烯烴更加困難。烯烴的C=C雙鍵由一組C-C σ鍵與一組C-C π鍵構成,兩個中心C原子均呈sp2雜化;炔烴的C≡C叄鍵則由一組C-C σ鍵與兩組C-C π鍵構成,儘管比烯烴多一組π鍵,但兩個中心C原子呈sp雜化,電負性比前者大,因而與電子結合更為緊密,不易給電子。
  • Nature Catalysis:CuH級聯催化炔烴選擇性雙官能團化
    再這樣的背景下,CuH催化的不對稱烯烴加氫官能化已成為構建立體碳中心的重要反應。相比之下,利用CuH級聯催化來實現炔烴的還原性1,1-雙官能化在合成上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有鑑於此,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Keary M.
  • 畢錫和課題組Chem: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
    卡賓誘導的C(sp3)−H鍵插入反應能在無導向基團參與條件下實現高選擇性的C(sp3)−H鍵官能化,是新近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Davies、Pérez、Arnold等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的策略僅限於吸電子基團(EWG)穩定的重氮化合物所生成的高親電acceptor型金屬卡賓(圖1A)。
  • EES綜述:用於鋅空氣電池的雜原子摻雜碳催化劑:進展、機理和機遇
    鋅空氣電池由於其低成本,安全性,生態友好性和高比能量密度而被認為是下一代清潔和可持續儲能技術的有前途的候選者之一。在鋅空氣電池中,空氣催化劑會加速緩慢的氧氣電催化作用,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整個電池的性能。
  • 蘭州化物所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取得進展
    路易酸催化碳氫官能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前期鈀催化的碳氫活化(J. Am. Chem.Soc. 2010, 132, 3650-3651)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非貴金屬路易斯酸作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氫鍵活化,構建了2-取代的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和N-磺醯基亞胺的加成反應,得到了一類含氮雜環胺衍生物,並通過碳氫鍵官能化引發串聯反應,簡潔高效地合成了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化合物。  該研究為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合成重要的藥物雜環骨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醫藥化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大學羅威:磷誘導活化釕提升鹼性氫氧化和氫析出活性
    ▲第一作者:趙元萌,王雪微;通訊作者:羅威 通訊單位: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論文DOI: 10.1021/acscatal.0c03148 全文速覽本文報導了表面磷摻雜的釕納米催化劑近年來,由於陰離子交換膜(AEMs)和高效的非鉑族金屬電催化劑在鹼性介質下氧電極反應(包括氧還原(ORR)和析氧反應(OER))的發展,相應的陰離子交換膜基燃料電池(AEMFCs)和電解槽作為質子交換膜基裝置有前景的替代品而出現。然而,由於氫電極反應動力學緩慢,鉑(Pt)仍然被認為是HOR/HER最有效的電催化劑,但其稀有且昂貴的特性嚴重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相比於傳統的聯烯酸酯的反應,發展新型的聯烯酸酯,並在有機膦催化下以全新的反應模式參與反應成為有機膦催化領域具有挑戰意義的課題。然而,相對於以往,近兩年來,有機膦催化發展的速度受到比較大的限制,作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變化較少的反應模式和環化反應中作為固定的合成子導致的。黃有教授課題組團隊一直致力於有機膦催化的新反應探索和發展,不僅著眼於在新反應中形成有價值的骨架,同時還開發合成不同結構的新穎的聯烯酸酯。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本文要點 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HPCMs)在吸附/分離、有機催化、傳感和能量轉換/存儲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碳前驅體的選擇是製造具有特定用途和功能最大化的高性能HPCMs材料的關鍵。Rev》期刊發表名為「Polymer-Derived Heteroatom-Dop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的綜述,研究從如何產生和控制其孔隙率,雜原子摻雜效應,形貌及其相關用途等方面全面綜述了聚合物衍生的功能性HPCM的進展。 第一,我們總結並討論了合成方法,包括硬和軟模板方法以及採用聚合物控制HPCM中孔和/或雜原子的直接合成策略。
  • 南科大何川團隊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川課題組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了兩項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BMC Chemistry將與BMC Energy和BMC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其它一些最近成功推出的期刊一起創建一個令人興奮的組合,通過不斷尋求如何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科研團體,來支持開放獲取的研究和創新。
  • 南開大學等《Chem.Rev》: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在這方面,作為前驅體的聚合物因其通用的分子和納米級結構,可調節的化學組成以及豐富的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結合固態化學作用,可以在整個碳化過程中得到保持)而產生了廣闊的前景。 南開大學王鴻與國外研究人員合作在《Chem.
  • 用釕在較低溫度下催化氨的形成
    生產這些肥料的一個關鍵步驟是合成氨,利用氫氣和氮氣在催化劑作用下進行反應合成。傳統上,氨的生產是通過 "Haber-Bosch "工藝進行的,儘管這種工藝很有效,但需要高溫條件(400-500℃),使得該工藝成本很高。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降低合成氨反應溫度的方法。
  • 《Science》重磅:化學基本法則再次受到挑戰!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表徵技術的優化,有一部分曾經公認的法則已經受到學界的挑戰。例如在2017年,康奈爾大學Geoffrey W. Coates教授團隊首次實現了單鏈聚合物鏈增長的實時可視化。該長距離波在有催化劑參與的反應中最為明顯,如連結化學(click chemistry)和開環易位聚合反應(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傳統的方法通過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只能得到α,β-不飽和茚滿酮或茚醇產物,最終合成茚滿酮仍需進行額外的氧化/還原步驟。使用過渡金屬催化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是構建茚滿酮骨架最直接方法之一。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其中, 貴金屬磷化物因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全pH值適用性以及相比於Pt基催化劑的成本優勢而極具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概述, 以電解水反應機理為基礎,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並詳細討論了貴金屬磷化物在電解水方面的應用現狀.
  • 「熱門文章」可穿戴柔性壓力傳感器件的最新進展和前景報告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暨南大學麥文杰教授和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潘曹峰研究員課題組,發表了這篇綜述。探討了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人類皮膚激發的軟電子設備引起了廣泛的研究關注,因為它在健康監測和診斷、機器人和假肢方面有著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
  •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烯基的命名——編號自含自由價的原子開始二、炔烴的系統命名法(IUPAC)1、選擇含三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2、離三鍵最近的一端開始編號;  3-甲基-1-丁炔4、若分子中同時含有雙鍵和三鍵(烯炔)⑴ 選擇含有雙鍵和三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⑵ 編號離雙鍵或三鍵最近處,且要符合「最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