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海口1月4日訊 (記者傅人意 實習生王偉君)「每年10月到來年的5月,都是『南繁季節』,我們平均每天要給8家至10家南繁單位做產地檢疫田間調查。自從開創植物檢疫全國聯巡聯檢新模式後,檢疫效率大大提高,更好地築牢南繁生物安全防控體系。」近日,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南繁基地是我國最大的農業科技試驗平臺,全國70%以上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獲得,每年有來自29個省份的700多家單位和企業的近7000多名科研人員在海南從事南繁工作,承擔著300多萬份種子、種苗等選育及科研任務,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生物安全防控挑戰。
為了提高種子、種苗、農作物等植物生物安全監管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南繁基地首創「植物檢疫全國聯巡聯檢、輪流值守、直派駐守」新模式,強化植物檢疫監管力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全流程、全方位、無死角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該模式也被列入海南自由貿易港第十批制度創新案例。
2019年,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經省農業農村廳多方溝通與協調,農業農村部組織有關部門成立南繁基地植物檢疫工作領導小組,兩年間先後印發了《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關於開展南繁基地產地檢疫聯合巡查工作的通知》《全國農技中心關於開展2020-2021年度南繁基地產地檢疫聯合巡查工作的通知》,並在海南省南繁管理局掛牌設立「國家南繁基地植物檢疫聯合巡查辦公室」。南繁植物檢疫聯合巡查由全國各省的植物檢疫機構、科研單位會同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共同開展。通過農業農村部、相關省份和海南省、科研單位的齊抓共管,夯實了南繁植物檢疫監管和技術力量。
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創新植物檢疫監管新模式,南繁監管效率明顯上升。檢疫人員工作效率比傳統模式高出5倍以上。產地檢疫覆蓋率同期提高10%以上。改變過去肉眼觀察的傳統檢疫模式,樣品判斷準確率顯著提高,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檢測的準確率可達98%以上,植物病蟲害鑑定準確性和疫情監測水平得到切實提高。在疫情處置方面,對植物疫情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及組織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防控。
此外,2020年9月以來,產地檢疫申報單位數量明顯增多,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
原標題:我省南繁基地開創植物檢疫全國聯巡聯檢新模式 築牢南繁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