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基因治療的方法

2021-01-09 生物谷

第二節 基因治療的方法

  1.基因轉移方法

  (1)特異正常基因的分離與克隆:應用重組DNA和分子克隆技術結合基因定位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基因並將會有更多人類基因被分離和克隆,這是基因治療的前提,在當代分子生物技術條件下,一般來說,只要有基因探針和準確的基因定位,任何基因都可被克隆。除此,現在既可人工合成DNA探針,還可用DNA合成儀在體外人工合成基因,這些都是在基因治療前,分離克隆特異基因的有利條件。

  (2)外源基因的轉移:基因轉移(gene transfer)是將外源基因導入細胞內,其轉移方法較多,常用的要有下列幾類:

  1)化學法:將正常基因DNA(及其拷貝)與帶電荷物質和磷酸鈣、DEAE-葡萄糖或與若干脂類混合,形成沉澱的DNA微細顆粒,直接傾入培養基中與細胞接觸,由於鈣離子有促進DNA透過細胞有作用,某些化合物可擾亂細胞膜,故可將DNA輸入細胞內,並整合於受體細胞的基因組中,在適當的條件下,整合基因得以表達,細胞亦可傳代。這種方法簡單,但效率極低,一般1000-100000個細胞中只有一個細胞可結合導入的外源基因。要達到治療目的,就需要從病人獲得大量所需的受體細胞。當然,可以通過選擇培養的方法來提高轉化率。

  2)物理法:包括電穿孔法和直接顯微注射法。

  ①電穿孔法:電穿孔法(electroporotion)是將細胞置於高壓脈衝電場中,通過電擊使細胞產生可逆性的穿孔,周圍基質中的DNA可滲進細胞,但有時也會使細胞受到嚴重損傷。

  ②顯微注射法:顯微注射(microinjection)是在顯微鏡直視下,向細胞核內直接注射外源基因,這種方法應是有效的。但一次只能注射一個細胞,工作耗力費時。此法用於生殖細胞時,有效率可達10%。直接用於體細胞卻很困難。在動物實驗中,應用這種方法將目的基因注入生殖細胞,使之表達而傳代,這樣的動物就稱為轉基因動物,目前成功使用得較多的是轉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它可作為繁殖大量後代的疾病動物模型。

  ③脂質體法:脂質體(liposome)法是應用人工脂質體包裝外源基因,再與靶細胞融合,或直接注入病灶組織,使之表達。

  3)同源重組法: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是將外源基因定位導入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在該座位因有同源序列,通過單一或雙交換,新基因片段替換有缺陷的片段,達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如在新基因片段旁組裝一Neo基因,則在同源重組後,因有Neo基因,可在含有新黴素(neomycin)的培養基中生長,從而使未插入新基因片段的細胞死亡。對於體細胞基因治療,體外培養細胞的時間不能過長,篩選量大,故在臨床上應用也受限制難以進行。今後如能改進技術,提高重組率,這種定點修正基因的方法仍是有前景的。

  4)病毒介導基因轉移:前述的化學和物理方法都是通過傳染方式基因轉移。病毒介導基因轉移(viral mediated gene transfer)是通過轉換方式完成基因轉移,即以病毒為載體(vector),將外源目的基因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將其組裝於病毒上,讓這種重組病毒去感染受體宿主細胞,這種病毒稱為病毒運載體(viral vector)。目前應用的有兩種病毒介導基因轉移方法。

  ①反轉錄病毒載體:反轉錄病毒雖是RNA病毒,但有反轉錄酶,可使RNA轉錄為DNA,再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反轉錄病毒載體有以下的優點首先是具有穿透細胞的能力,可使近100%的受體細胞被感染,轉化細胞效率高;其次,它能感染廣譜動物物種和細胞類型而無嚴格的組織特異性;再者隨機整俁的病毒可長期存留,一般無害於細胞,但也存在缺點:這種載體只能把其DNA整合到能旺盛分裂細胞的染色體,而不適合於那些不能正常分裂的細胞,如神經元。最嚴重的問題是由於病毒自身含有病毒蛋白及癌基因,就有使宿主細胞感染病毒和致癌的危險性。因此,人們有目的地將病毒基因及其癌基因除去,僅留它們的外殼蛋白,以保留其穿透細胞的功能,試圖避免上述缺點。這種改造後的病毒稱為缺陷型病毒(defective virus)。這樣的病毒中的反轉錄酶可將RNA轉化為DNA,有助於該DNA順利進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而該病毒則死亡。由於病毒整合基因組是隨機的,所以還是可能激活細胞的原癌基因,以及因隨機插入發生插入突變。

  在反轉錄病毒載體中,最常用於人類的是莫洛尼(Mooney)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o-MLV),其人工構建的結構如圖14-1。

  ②DNA病毒介導載體(DNA viral mekiated vector):DNA病毒包括腺病毒、SV40、牛乳頭瘤病毒、皰疹病毒等,一般認為這類病毒難於改造成缺陷型病毒,實用意義不大,但

圖14-1 Mo-MLV結構示意圖

LTR:長末端重複序列,內含啟動子、增強子及有關調節順序;gag:病毒核心抗原基因;
env:病毒外殼蛋白基因;pol:反轉錄酶基因

  牛乳頭瘤病毒重組後,可不插入宿主染色體中引起插入突變,又可在宿主染色體外獨立複製,並表達出基因產物。有人發現,因缺少E1區而致複製缺陷的腺病毒,可在表達E1基因的細胞中繁殖。後來證明,載有外源DNA的複製缺陷腺病毒呈現相同繁殖的特點。1993年美法等國成功採用腺病毒載體進行心、腦、肺、肝內膽管和肌肉組織的體內基因轉移。它代表了基因治療的新方向。圖14-2是人的外源基因包裝在缺陷型反轉錄病毒中,感染細胞經培養後再輸入病人進行治療的模式圖。

圖14-2 人的外源基因包裝在缺陷型反轉錄病毒中感染細胞
經培養後再輸入病人體內進行治療模式圖

  最近,美國設計了一個新的腺病症載體(圖14-3),它是用一個化學連接器即賴氨酸鏈(lysine chain)將DNA栓在病毒外殼上,這樣組成的運輸器,通過一個表面抗體而進入細胞核,使宿主基因與治療基因共同表達。這個新病毒載體稱為腺病毒多賴氨酸DNA複合體(adeno virus-polylysine DNA-complex)。

圖14-3 腺病毒賴氨酸DNA複合體

  採用複製缺陷的腺病毒進行基因治療有以下優點:①該病毒可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的細胞,並能得到大量基因產物,對神經細胞、心肌細胞等基因缺陷的糾正有特殊意義;②病毒顆粒相對穩定,並易於純化和濃縮,且感染力不降低;③可有效轉導多種靶細胞後而少游離於細胞基因組外,並持續表達;④已用於基因治療的Ad5屬腺病毒C亞群,無致癌性。前述的新腺病毒載體還有一大優點是可以成功地運載48000bp的基因,而其它病毒只能運輸70 00bp的基因。這些優點顯示了腺病毒介導載體的廣闊應用前景。

  2.靶細胞:這裡所指的靶細胞是指接受轉移基因的體細胞。選擇靶細胞的原則是:①必須較堅固,足以耐受處理,並易於由人體分離又便於輸回體內;②具有增殖優勢,生命周期長,能存活幾月至幾年,最後可延續至病人的整個生命期;③易於受外源遺傳物質的轉化;④在選用反轉錄病毒載體時,目的基因表達最好具有組織特異性的細胞。目前使用得較多的是骨髓幹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肝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肌細胞等。許多遺傳病與造血細胞有關,故可用於如β地貧、嚴重複合免疫缺陷病等的基因治療。皮膚成纖維細胞易於移植和從體內分離,又可在培養中生長,並易存活,故有人用之於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療。有不少遺傳病表現了肝細胞功能缺陷,因此,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中,有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基因轉移至肝細胞的嘗試。在動物實驗中已證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A基因、小肌營養不良蛋白(minidystrophin)基因都已證明能在肌細胞中表達。

相關焦點

  • 第二節 結構基因的結構
    第二節 結構基因的結構   人類結構基因4個區域:①編碼區,包括外顯子與內含子;②前導區,位於編碼區上遊,相當於RNA5』末端非編碼區(非翻譯區);③尾部區,位於RNA3』編碼區下遊,相當於末端非編碼區(非翻譯區);④調控區,包括啟動子和增強子等。基因編碼區的兩側也稱為側翼順序(圖3-1)。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有毒?這種方法可降低對神經細胞的毒性
    目前,許多體內基因治療的方法都是以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基因治療通常將腺相關病毒內部編碼病毒蛋白的DNA刪掉,然後治療性的轉基因或基因編輯工具包裝進腺相關病毒,隨後通過病毒將之遞送至患者靶細胞內最終進入細胞核,取而代之的是治療性轉基因,從而實現基因治療。
  • 新的基因治療方法為基因突變所致的各類疾病帶來了希望
    會議上提出的第二種方法提供了可改善使用腺相關病毒(AAVs)的更持久的基因治療形式。研究人員通常將這些病毒直接注射到大腦中,這些病毒通常只影響注射部位周圍的細胞。「你需要使用大量的病毒」來穿透整個大腦,Jerzy Szablowski來自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神經工程助理教授說,他介紹了這項研究工作成果。
  •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日本慈惠大學發現了一種針對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ARID1A基因會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作用是促進各種基因表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
  • 肺癌主要治療方法
    肺癌這種病在生活中常見,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病,導致肺癌有多種原因,那麼肺癌主要治療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來做具體介紹。肺癌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手術目的是完成胸腔內肺腫瘤及鄰近淋巴結的切除,腫瘤周圍必須有部分正常組織,陰性切邊是指切除的腫瘤組織,周圍正常組織中未發現癌細胞。
  •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若冰    2014-03-14 07:28:02 [標籤:初二生物 電子課件 生物課件]說兩句
  •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及其發展簡史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及其發展簡史   醫學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亦是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它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代謝活動、遺傳和變異、致病機理、機體的抗感染免疫、實驗室診斷及特異性預防等。
  • AJP:治療腎臟疾病的新方法
    2020年5月6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稱為ROBO2的信號傳導途徑是腎臟疾病(特別是腎臟足細胞損傷和腎小球疾病)的治療靶標。腎臟足細胞是特殊的章魚樣細胞,對維持腎小球濾過系統和正常腎功能至關重要。
  • 基因治療是制勝法寶
    但這一次的發展趨勢與一次性用品、印度和亞洲的仿製藥競爭對手無關,涉及的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當這一全新療法大規模地進入市場之後,可能會淘汰目前許多主要的治療方法。Uwe Gottschalk於2019年5月在Zeta召開的生物技術論壇所作的報告中說道:「目前至少有300種細胞和基因治療方法處於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
  • 基因治療的投資要素分析
    然而,儘管AAV載體在臨床中取得了可喜的治療效果,但人們越來越關注其轉導效率和人體對AAV轉導細胞產生的免疫反應。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載體工程」來增強AAV載體的轉導效率(基因表達盒工程)、載體向性(衣殼工程)、克服患者的免疫障礙,以及提升AAV的產量,此外介紹預測AAV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中轉導率的方法。
  • 首次通過Cas9對Rpe65基因的治療性修正,為治療先天性失明提供新方法
    2017年1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Spark公司AAV基因療法,這是一種一次性基因療法,通過AAV病毒載體,將正確的RPE65基因遞送到視網膜細胞,用於治療因雙拷貝RPE65基因突變所致視力喪失但保留有足夠數量的存活視網膜細胞的兒童和成人患者,恢復和改善視力,該療法售價高達85萬美元/年。
  • 基因工程(第二版)
    本書下載編碼(下載說明見文末):11537:基因工程(第二版)
  • 第二節 PCR技術的原理
    第二節 PCR技術的原理   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新方法,主要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適溫延伸三個步驟反覆的熱循環構成:即在高溫(95℃)下,待擴增的靶DNA雙鏈受熱變性成為兩條單鏈DNA模板;而後在低溫(37~55℃)情況下,兩條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與互補的單鏈DNA模板結合,形成部分雙鏈
  • 第二節 篩檢試驗
    第二節 篩檢試驗   一、篩檢的概念   20世紀初期始有篩檢(screening)這個概念,當時用於防癆。近年來篩檢的適用範圍逐漸擴大,通常用於發現多種慢性病早期病人。
  • 基因治療:醫學革命正在到來
    針對第一代逆轉錄病毒的局限性,科學家又做了改進,發明了第二代逆轉錄病毒,主要代表是慢病毒(Lentivirus)、泡沫病毒(Spumavirus)等。以慢病毒為例,第二代逆轉錄病毒主要在感染細胞類型、裝載容量、基因組插入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 第二節 反轉錄作用
    第二節 反轉錄作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1970年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DNA聚合酶,該酶以RNA為核板,根據鹼基配對原則,按照RNA的核苷酸順序(其中V與A配對)合成DNA。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一、 基因治療:基於遺傳操控的疾病治療方案基因治療是指用正常的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
  • 遺傳病學的分類及治療方法
    人類遺傳病的類型遺傳病的治療以前人們認為遺傳病是不治之症,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學遺傳學工作者在對遺傳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遺傳病的發病過程。從而為遺傳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並不斷提出了新的治療措施,遺傳病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 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新的治療方法有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或能研發出新的治療方法。一、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新的治療方法有了!研究者通過對英國2700名患者DNA的分析,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與健康的志願之間,存在5個特殊基因的差異[1]。利用這項發現,研究人員可以開始有針對性地,預測某些藥物作用於患者的治療效應,縮小了藥物測試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