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學留級,40歲還在基層工作,43歲獲諾獎,面對採訪僅說了2字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的理科老師們總喜歡說一句話,那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此告訴孩子們學習理工科的重要性,這句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流傳開了,因為那時候的中國急需大量理工科人才,一夜之間,許多學子選擇了理科。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理科生,從小就特別喜歡理科,擅長動手做實驗,大學因為學不好德語而掛科留級,畢業後直到40歲都還是個公司基層員工,然而43歲那年,默默無名的他竟然拿下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震驚全國,他就是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然而在他出生僅僅1個多月後,母親就因病去世,所以自幼被過繼給了叔父叔母,在叔父叔母的照顧下,田中耕一順利長大,還考進了日本東北大學,此時養父母才告訴他這個真相。

田中耕一受到了劇烈衝擊,原本他選擇的是該校的電氣工學專業,但知道母親的死因後,他從此立志於研究醫用儀器,希望幫助其他同樣情況的家庭,於是他變得不愛說話、不與人多交際,一心投入研究中。

由於對實驗過度的鑽研,導致田中耕一的其他學科經常跟不上,甚至掛科,當年大二就因為德語掛科留級,當然了,田中耕一也不太在乎,留級就意味著可以多做一年實驗。畢業以後,他在老師的推薦下去了島津製作所的化學部門,說實話,這跟他的專業不太對口,但該公司有利於他進行化學研究,便進入了該公司。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在日本的企業裡分為2大系列,一種是管理職,一種是事務職,擁有大學學歷的人通常是管理職。但無論是誰,進入公司以後都要先做1~2年底層職員,然後再一步一步往上升,同時設定「最低任職年限」,意思是不犯啥錯,到時間你就能升職。

然而當年田中耕一為了能在第一線從事研究工作,竟然拒絕了所有的升職考試,其實以他的能力和工作年限,早就能升職加薪了,他也不告訴大家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而是繼續苦心鑽研,在同事眼裡,他不過是個「怪人」,誰也不會料到,就是這樣一個底層的「怪人」,竟然獲得了諾貝爾獎!

2002年,田中耕一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起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共享當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獎金(一人一半),一夜之間,轟動日本全國。

得獎後1個月內,田中耕一拿獎拿到手軟,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和他是「好朋友」,他公司的老闆為了他從外地趕回來,贈送他百萬日元的獎勵金,並且當眾宣布要將他提升到董事級別;他的母校日本東北大學趕緊把「榮譽博士學位」送到他手裡,為他修改校章;那些說他是「怪人」的同事,見人就說自己早就發現田中耕一的不一般了……

由於這一年田中耕一才43才,是日本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受到這麼大的關注也很正常,對此,田中耕一倒是特別平靜,他覺得獲獎的好處就是「這個頭銜能夠免費使我提升坐商務艙,挺好」,不得不說,他的心態很不錯。

對踩破他家門檻的記者們,田中耕一也樂於說出自己成功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興趣」,從小他就愛搗鼓這些東西,所以面對「升職加薪」這樣的誘惑,他依舊能堅持興趣,在當今世界,這種精神實在太寶貴了。

中國老話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他讀大學掛科留級,40多歲還是底層職員,43歲卻因諾獎一舉成名
    田中耕一是個傳奇人物,他讀大學時掛科留級,40多歲還是公司的一個底層職員,頭銜僅僅為主任。 獲獎時已經43歲的田中耕一在公司待了快二十年,居然一直蹲底層,默默無聞做著化學研究。更奇葩的是這跟他的專業完全不對口,他於1983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的電氣工學專業,只拿了個學士學位,沒成碩士更沒成為博士,沒去名校任教。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
  • 43歲日本學渣竟拿下諾貝爾獎,逆襲後,16年做了一件事
    (KoichiTanaka)大學時就是個掛科留級的「學渣」,年過四十,依舊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基層職員。拿著寒酸的薪水,過著「loser」的日子。這樣一位呆板的上班族,卻是日本人瘋狂愛戴的「國民偶像」。沒有顏值,沒有特長,他憑什麼?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先生是如何走出國門成為物理天才的。
  • 大學時留級的上班族大叔,在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16年……
    40多歲的某一天,突然被告知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應該是一個惡作劇吧……」「都是由於我的無知……」事情要回溯到2002年。某一天,島津製作所的職員田中耕一突然接到了一通越洋電話。「你是田中耕一嗎?」對方講的是英語。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一次逆襲
    比如放眼當今娛樂圈就不難看到,有很多演員是在自己40歲以後才成名的。同樣在科學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來自日本的田中耕一,雖然最開始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他居然在自己43歲那年一舉拿下諾貝爾化學獎。
  • 目標諾獎!學渣逆襲全攻略
    恐怕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生物學墊底而且實驗功底奇差的戈登,後來不但去搞實驗科學,並且還獲得諾獎。那位給他評語的高中老師,不知作何感想。肯定有人好奇:戈登憑什麼能逆襲成功呢?戈登在一次採訪中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主要是由於父母的幫助,他們能夠負擔得起額外的教育費用。
  • 田中耕一:43歲學渣逆襲成諾獎得主,花16年成為真正的學者
    2002年,日本43歲學渣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大器晚成」這個詞語最好的例子,那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田中耕一18歲時就進入日本的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為德語必修課的失敗而被留級。
  • 他大學掛科留級,42歲還是底層員工,43歲被告知:你得諾貝爾獎了
    可以說無論任何人只要獲得了諾貝爾獎,那麼他的知名度和身價都會暴增。而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通常都是一個領域的佼佼者,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位卻是例外,他更像是一個幸運兒。有一天,田中耕一被告知自己是過繼給叔父叔母的,而母親在生下他一個月後便因病去世了,田中耕一感到非常震撼,於是才立志研究醫用測試儀器。從大學畢業後,田中耕一選擇在一家小型儀器製造公司做一名研究員。1985年,公司的老闆決定研製一種測量生物高分子質量的新儀器,而田中耕一也參與到了其中。
  • 大學時留級的日本上班族大叔,在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16年
    40多歲的某一天,突然被告知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應該是一個惡作劇吧……」「都是由於我的無知……」事情要回溯到2002年。某一天,島津製作所的職員田中耕一突然接到了一通越洋電話。「你是田中耕一嗎?」對方講的是英語。
  • 最具爭議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
    但是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堪稱最具爭議的科學家。有人說他愛國,他是世界上最先獲得諾獎的中國人,為中國爭了光;但也有人說他不愛國,因為他獲得諾獎後,在中國最需要他做貢獻的時候,卻加入了美國國籍,為美國人服務了。
  • 他80歲才會用電腦,險遭大學開除,卻終因發現「上帝粒子」獲諾獎
    他在採訪中說他從來沒有用過電子郵箱或者瀏覽過網頁,他自嘲在這個年代沒有人會僱傭他。但是希格斯又是無比幸運的,因為他可以在他有生之年親眼見到自己的開創性理論得到證實。而出生於1929年的希格斯迎來了他的第91個生日。
  • 學渣逆襲諾獎,發明專利為公司賺上億,公司高興得獎勵他700元
    當諾獎公布之後,日本媒體界都滿腦問號,這個人是誰?經過查詢之後,得到了這樣幾個標籤:本科學歷,43歲工程師、無名小職員!可是考上大學之後,他卻沒有選擇化學領域,而是選擇了電氣工程專業,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喜歡動手做化學實驗。很多人都很疑惑,既然喜歡化學,那麼應該選擇化學專業啊!或許對田中耕一而言,當時他考慮到的是畢業以後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諾獎
    諾獎:或幫助治療貧血癌症等疾病宇宙演化獲物理學諾獎:他們仨讓我們重新認識宇宙網易科技訊10月9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點45分,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鋰電池陽極部分是由金屬鋰製成,鋰具有很強的釋電能力,理論上具有2伏特電能,然而金屬鋰反應性較強,僅使用鋰作為電池很容易發生爆炸,導致電池無法使用。約翰·B·古迪納夫預測稱,如果使用一種金屬氧化物,而不是金屬硫化物來製造電池陰極,將具有更大的潛力。
  • 72歲經濟學家獲諾獎由83歲鄰居通知,鄰居今年也獲諾獎了
    兩位教授目前均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威爾遜還曾經是米爾格羅姆在斯坦佛的博士論文導師。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獲獎消息公布後,現在83歲的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時間接聽電話表示,是自己獲得諾獎的消息令他在深夜醒來。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在鄰國日本,也有這樣大器晚成的人,他就是田中耕一,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又有怎樣傳奇的人生呢?普通甚至平庸的前半生天性害羞內向的田中耕一在18歲時進入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在本科在讀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平平無奇,甚至還因德語必修課不及格慘遭留級,妥妥的學渣一個。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教過最差的學生。
  • 盤點有趣的物理諾獎故事:最年輕的僅為25歲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親一起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25歲,這使得其成為最年輕的諾貝尓物理學獎得主。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公布結果出爐,由黑洞物理理論學家彭羅斯和另兩位天體物理學家共同獲得。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一些物理諾獎故事。
  • 「數學界的諾獎」菲爾茲獎的 40 歲命門,竟是誕生於私心
    沃爾夫獎有點類似終身成就獎,而菲爾茲獎的門檻就要更高一些,首先年齡限定在 40 歲,所以必須要在 40 歲之前作出卓越貢獻,才有機會摘取這項榮譽。就連我們熟知的攻破費馬大定理的懷爾斯因為已經過了40歲,也沒有辦法獲得菲爾茲獎,但是因為這項成就太過突出,所以菲爾茲獎委員會特地給懷爾斯頒發了一個榮譽獎,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榮譽獎。
  • 華裔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31歲獲數學界諾獎!他會回國嗎?
    這位數學家就是就是陶哲軒,他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成為美國名校正教授,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天才人物。他的人生如同開了加速器一樣,14歲那年他正式進入了中學時去聽課的弗林德斯大學,16歲時就斬獲學士學位,17歲又成功獲得碩士學位,並且在同一年,他又遠赴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1999年,年僅24歲的陶哲軒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教授,成為了該校建校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 在山寨諾獎掃地20年,80歲獲了真正諾貝爾獎
    羅伊·格勞伯從小喜歡自然科學,並且在物理方面的天賦極高,12歲就已經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跟房子差不多高的望遠鏡。14歲時還「發明」了分光鏡。羅伊·格勞伯16歲就考上了哈佛大學物理系,18歲成曼哈頓計劃最年輕科學家,參與創造史上第一枚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