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棲息地喪失農業實踐氣候變化和不受管制的狩獵造成的人口減少或滅絕
對一隻小型遷徙鳴禽的非法和不受管制的狩獵,ortolan bunting(Emberiza hortulana),令人垂涎的法國美食,已經被廣泛的泛歐研究證實是不可持續的。由於棲息地喪失,農業實踐,氣候變化和不受管制的狩獵造成的人口減少或滅絕,主要發生在北方各國。南方的法國獵人不斷尋求法規的豁免,認為他們的捕撈量只是鳥類更廣泛人口的一小部分。為了調查這一說法,應法國生態部長的要求,Jiguet以及來自加拿大和整個歐洲的合作者開展了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以確定遷移模式。
-
鳥類和哺乳動物攜帶85萬種尚未發現病毒可能感染人類
目前鳥類和哺乳動物(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中估計有54-85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可能感染人類細胞。 目前,科學家警告稱,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可能有多達85萬多種尚未發現的病毒,它們很可能感染人類! 專家們警告稱,目前鳥類和哺乳動物(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中估計有54-85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它們有可能感染人類細胞。 當前這種疾病傳播風險正在迅速上升,人類每年出現5種以上的新疾病,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具有大流行的潛力。
-
乾旱使熱帶鳴禽停止繁殖!研究顯示鳥類面臨生存與絕種選擇
研究人員說,由於氣候變化,乾旱預計將變得更加普遍,鳥類面臨著繁殖和自身生存之間的權衡,因為在食物變得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下蛋和餵養雛鳥也需要額外的能量。但是,發表在8月24日《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發現,大多數被研究的鳴禽物種沒有試圖在產後代的需求和惡劣的環境條件之間權衡,而是選擇在乾旱期間減少繁殖。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世界動物日 | 從滅絕邊緣復甦,多達種哺乳動物和鳥類重獲新生
據估計,保育行動自1993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以來,已阻止28至48個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滅絕,其中包括自2010年以來的11至25個物種。上個月發表在《保護通訊》(Conservation Letters)上的研究[20]結果表明,自1993年以來,共記錄到15種鳥類和哺乳動物被證實或有強烈滅絕跡象,其中包括2010年以來的一種。據統計,如果沒有採取保育工作,那麼物種滅絕的數量在1993-2020年間會至少增加了2.9-4.2倍,在2010-20年間至少增加了12-26倍。
-
保護世界上僅存的熱帶泥炭地有助減少人類感染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研究主要作者、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生態學和自然保護研究員馬克.哈裡森(Mark Harrison)博士說:「熱帶泥炭地和其中的野生動植物受到幹擾,與公共衛生和疾病大流行息息相關,應被保育和復育。」「人們普遍認同熱帶泥炭地在野生動植物保育、碳排放和提供當地社群資源等方面的好處……但是我們的研究首次明確描繪並調查了熱帶泥炭地與新興傳染病之間的關聯。 」哈裡森說。
-
生態學家記錄氣候變暖背景下美加州鳥類和哺乳動物種群數量
死亡谷中探生死
-
恐龍滅絕後 哺乳動物演化大幅加速
(原標題: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演化大幅加速)
-
鴨嘴獸為什麼奇怪-它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部分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科學家認為,它的基因組可以告訴我們有關自身進化的秘密,以及我們遙遠的哺乳動物祖先從產卵到生育的過程。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從面積上來說,非洲大陸比北美洲大,生活在非洲大陸的哺乳動物大小應該介於歐亞和北美洲大陸之間,但是研究人員發現,12.5萬年前,非洲的哺乳動物的體型平均只有歐亞大陸或北美洲大陸的一半。而隨著人類祖先和古人類的足跡散布到世界各地,各地的哺乳動物個頭也發生了改變。比如當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原始人遍布歐洲和亞洲時,當地的哺乳動物平均數量減半。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
葫蘆島男子非法狩獵野生鳥類,被判刑!
日前,興城檢察院提起一起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該院訴訟請求全部得到法院支持,判決潘某、王某犯非法狩獵罪,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共同賠償生態環境損失人民幣21900元,在省級媒體上就非法狩獵犯罪行為發表賠禮致歉聲明,該判決已經生效。
-
同一地區的人類和鳥類有著相似的行為模式
當地時間1月15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300多個不同區域的人類、其他哺乳動物及鳥類的行為數據,他們發現,人類的行為(包括覓食、繁殖、育兒,甚至社會互動)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大多數非人類物種相似。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如果我們能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巨型哺乳動物可能會逐漸適應環境變化,體型逐漸縮小,同時,我也認為已經適應溫暖氣候的哺乳動物在這個不斷進化的世界裡會適應能力更強,它們會出現體型縮小,皮毛更薄、更短,眼睛會變小(減少水分損失,因為在較熱環境中水分可通過眼睛流失),耳朵變更大(用於身體降溫和監聽周圍的獵物和掠食者),尾巴會變長,因為隨著氣溫升高,每年的炎熱季節將增多,蚊蟲出現的時間會延長,長尾巴可用於驅趕蚊蟲
-
企鵝是哺乳動物嗎,並不是胎生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卵生鳥類
許多人都很好奇企鵝是哺乳動物嗎?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它們是唯一會遊泳卻不會飛的鳥類,是卵生動物。一般來說哺乳動物都是胎生,所以卵生的企鵝並非哺乳動物。 企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麼你知道企鵝是哺乳動物嗎?企鵝並非哺乳動物,因為企鵝屬於鳥類,它們是卵生的,而哺乳動物一般都是胎生。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 要麼滅絕
如果我們能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巨型哺乳動物可能會逐漸適應環境變化,體型逐漸縮小,同時,我也認為已經適應溫暖氣候的哺乳動物在這個不斷進化的世界裡會適應能力更強,它們會出現體型縮小,皮毛更薄、更短,眼睛會變小(減少水分損失,因為在較熱環境中水分可通過眼睛流失),耳朵變更大(用於身體降溫和監聽周圍的獵物和掠食者),尾巴會變長,因為隨著氣溫升高,每年的炎熱季節將增多,蚊蟲出現的時間會延長,長尾巴可用於驅趕蚊蟲
-
國際最新研究!熱帶鳴禽在旱期減少繁殖應對氣候變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委內瑞拉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鳴禽在乾旱期間會減少繁殖,而平均長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種減少得更多。這些結果表明,壽命長的物種或能通過減少在乾旱年份裡的繁殖,緩解脅迫性氣候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
下大雨的時候鳥類都躲在哪裡?比如說麻雀,喜鵲等鳥類
細講來,鳥類跟哺乳動物的感受不大一樣,因為它們長的是羽毛,而大部分哺乳動物長的就是「毛」,不管多厚,下雨的時候多半會被淋透,那種感覺很不舒服。而人類幾乎沒毛,被雨淋了,那是分分鐘的不舒服啊,所以躲雨的需求比大多數動物都迫切。但細說來,鳥類對於下雨的反應是因「鳥」而定的,當然也要看雨情而定,也就是說看品種,看雨有多大,下多久。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來源標題: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為什麼人類是哺乳動物,但是卻沒有像動物一樣濃密的毛髮?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靈長目的哺乳動物,很奇怪的是,我們現代人類卻沒有像大多靈長目的哺乳動物那樣有濃密的毛髮。但其實毛髮有很多作用,不僅有保溫的作用,還能防止皮膚曬傷、水分過多地散失以及抵禦蚊蟲的叮咬等等。首先,人類的毛髮稀疏,而水生哺乳動物為了減小水中的摩擦作用,同樣毛髮稀疏;其次,人類與水生哺乳動物同樣有著比較明顯的皮下脂肪層。基於這些發現,就有科學家推測,幾百萬年前,海水上漲淹沒了很大陸地,猿為了生存不得不下樹入水成了海猿。不過這一假說沒有什麼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同時,在我們不斷的探索下,這個假說的可能性反而被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