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可幫助3800萬人免於罹患氣候變化導致的營養不良

2020-10-13 環境與發展智庫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7月20日,《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題為《全球飢餓及通過國際貿易適應氣候變化》(Global Hunger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的研究顯示,國際貿易是一種適應氣候變化的有效措施,在全球貿易一體化背景下,降低貿易壁壘將使氣候變化導致的營養不良人口在2050年減少3800萬。

國際貿易可以幫助國際社會利用區域差異減緩氣候變化影響。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euven)、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IIASA)、日本草津立命館大學(Ritsumeikan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貿易情景(trade scenarios)下國際貿易對氣候變化所致營養不良人口的影響。研究的結果顯示:①在全球貿易一體化情景下,氣候變化將在2050年導致5500萬人營養不良。②如果不通過貿易進行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營養不良人口將增加到7300萬人。③降低關稅等貿易壁壘,氣候變化導致的營養不良人口將比全球貿易一體化情景減少2000萬人。④在依賴進口的國家和地區,國際貿易作為一種氣候變化適應措施,其效果最好。但在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和地區,貿易一體化刺激下的出口量增加可能會以國內糧食供應量減少為代價。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氣候變化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0年第16期,董利蘋 編譯。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帶來新危害:導致數億兒童營養不良
    近年來,氣候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項國際性研究揭示了氣候問題對兒童帶來的新影響。據外媒報導,由美國佛蒙特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與與貧窮、衛生設施不足和教育不良等傳統問題相比,氣溫升高對兒童飲食及營養發育帶來的危害相等甚至更大。
  • 二氧化碳排放可導致人類營養不良率提升
    本報訊 記者佘惠敏報導:《自然-氣候變化》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未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可能會影響世界多地的人類營養狀況。除非我們採取強有力的緩解措施,否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預計在未來30年至80年內將超過550ppm,這會使許多主要作物的鐵、蛋白質和鋅含量減少3%到17%,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柳葉刀》:如果不採取行動,氣候變化將帶給下一代終身健康危害
    農作物歉收導致營養不良。氣溫上升將使農作物減產、食品價格上漲。嬰幼兒營養不良將對身體健康造成長期危害,如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力下降等。《報告》數據稱,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農作物平均單產潛力普遍下降,包括玉米(-4%)、冬小麥(-5%)、大豆(-4%)和大米(-3%)。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風險加劇。
  • 氣候變化對空氣危害影響有限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導,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為主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造成的危害影響有限,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室外空氣汙染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該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環境研究快報》上。  空氣汙染被認為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
  • 氣候變化或催化敘利亞內戰
    原標題:氣候變化或催化敘利亞內戰   全球變暖導致的乾旱使局勢進一步惡化   主持該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氣候學家Colin Kelley表示,氣候變化並非在這場衝突中起作用的唯一因素。他說:「這是全球變暖對該地區產生影響的有力證據,而這最近的乾旱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這種長期趨勢導致的。」   這項研究為有關氣候變化是否影響人類衝突的爭論再次添加了「猛料」。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極端氣候導致南部非洲收成下降  由於經常遭受極端氣候衝擊,南部非洲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而在疫情發生之前,非洲各國就已經面臨極端氣候(如乾旱、洪澇等)影響和宏觀經濟挑戰。據南共體報告顯示,面臨糧食危機的人口數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10%,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預計面臨饑荒的人口將繼續增長。   南共體地區承受營養不良的三重負擔,分別是營養不良、過度肥胖和缺乏必需營養素。
  • 【科普閱讀】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可引起營養不良?
    比如,2002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Irakli Loladze就撰文指出,長期以來我們可能忽略了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能引起的一個破壞性更大的後果——造成人類普遍的營養不良。  這是不是聽上去有些荒唐?按照一般的理解,植物生長速度加快,可為人類提供更加豐富的食物資源。顯然,這不應該是簡單的數量問題。
  • 面黃肌瘦,就是營養不良嗎?當心是紅細胞壽命在作妖!
    在過去缺衣少食的年代,營養不良曾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醫學專家指出,營養不良,指的是各種營養素攝入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不能滿足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導致人體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機體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營養不良除了使人渾身乏力、精神不振,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面黃肌瘦,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面黃肌瘦」幾乎成為了營養不良的代名詞。
  •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糧食安全與營養
    所以,人力資本不僅是指中國未來老齡化下總量勞動力減少,更重要的在於人口質量,而人口質量必須從兒童抓起,未來中國的整個人力資本才能得到保障。另外,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的比例也在增加。從2000年-2010年,每年森林損失約為520萬公頃。從1970年-2000年,人均耕地面積下降了65%,到2050年前將進一步下降50%(見圖8)。
  • 【國際海豹日特別策劃】海豹與氣候變化
    今天(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關注海豹,關注氣候變化對海豹的影響。不少社會人士與組織呼籲人類共同保護海豹。荷蘭一位名叫尼哈特的女士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還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 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氣候變暖會導致無霜期天數增加,改變開花時間和延長致敏物種的花粉傳播時間,增加哮喘風險和加劇過敏反應。另外,氣候變化還能通過減少農作物產量和降低食物營養成分來影響人群健康。全球目前有超過8億人處於慢性飢餓狀態,且預測研究顯示未來每十年糧食產量的需求將增加14%,而氣候變化卻會造成全球糧食產量降低並引發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 新冠病毒、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鄰避效應與公共產品 氣候變化的本質是全球公共產品,貫穿全書克萊恩都在強調這一屬性,這也是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似乎早已熟識的道理。單個國家的排放行為產生全球後果,控制氣候變化必須各國共同參與。可是,看似明確的共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被處處規避。這在國際貿易當中尤為突出。
  • 氣候變化會導致多種疾病蔓延 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1月16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曾預測,氣候變化會導致瘧疾、腹瀉、熱應激和營養不良等疾病,超出世界衛生組織五年前的預測,在2030年到2050年期間,每年將有更多人死於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事實上,氣候危機和COVID-19的起因有共通之處,而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氣候危機和人畜共患病COVID-19,都是由引發環境退化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無論是氣候危機還是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發生都並非無跡可尋。在面對上述兩種危機時,行動遲緩、行動不力甚至是錯誤的應對行動都導致了本可避免的生命損失。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例如:2003年夏季歐洲中西部發生了罕見的高溫熱浪,導致2萬人死亡;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造成美國紐奧良州1700多人死亡,1000多億美元損失;2018年全球氣象災害導致62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超過自然災害損失總量的90%。  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海平面高度持續上升。近25年來,海平面上升速率達到3.15毫米/年。
  • 聯合國《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給...
    當地時間2019年9月11日中午,聯合國在紐約總部發布了一份《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簡稱GSDR)。自從1990年以來,世界上有數百萬人擺脫了貧困。但是隨著全球不平等的加劇、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正在逼近臨界點,這一進展正在遭受到威脅。
  • 高溫,海平面進一步上升,人類對氣候變化束手無策麼?
    希臘雅典的野火火災再來看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於2018年8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論文:未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導致營養不良的流行,原因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許多主要作物的鐵、蛋白質和鋅含量減少3—17%。按目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年,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或導致額外的1.75億人口缺鋅,1.22億人口缺蛋白質。
  • 關注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幹細胞療法新探索
    2020年9月7號是第7個DMD國際知曉日。2014年首次由United Parent Project Muscular Dystrophy聯合全球患者組織共同發起。DMD全球知曉日旨在讓更多人關注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子宮內膜細胞或可用來治療肌營養不良症
    子宮內膜細胞或可用來治療肌營養不良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6:3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東京1月24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科學家對基因異常實驗鼠進行的研究表明,用女性子宮內膜細胞培養出的肌細胞也許能用於治療肌營養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