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科技與米文動力以雲邊融合創新軌道交通應用

2020-12-06 砍柴網

9月28日,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宣布與面向全球的智能邊緣計算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米文動力達成戰略合作,在企業邊緣端算力提升需求日益顯著的背景下, 雙方將共同拓展雲邊融合的行業創新應用,加速不同領域智能應用的產業化進程。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需要計算、存儲、網絡、應用等核心能力的融合做支撐。企業的現實需求,一方面使得雲服務商必須實現低延遲、高計算能力並提升網絡路由能力,另一方面使得邊緣側的交互能力及智能化程度必須加速發展。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米文動力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智能邊緣計算產品與技術,是英偉達Jetson全球生態推薦合作夥伴。公司自主研發的軟硬一體智能邊緣計算產品,為眾多行業智能化的應用在邊緣側提供了最強的算力保障。

作為技術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青雲QingCloud 具備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通過一套自主研發、中立可靠、靈活開放的全維雲平臺,以雲網邊端一體化的能力,為包括江蘇交控、中國銀行、泰康保險、洋河股份等在內的各行各業提供數位化轉型的堅實基礎支撐。

此次戰略合作,米文動力與青雲QingCloud強強聯合,共同在智慧交通領域展開合作,發揮雙方優勢,加速雲邊融合,推出智能軌道探傷感知計算平臺,通過接入多個傳感器設備將軌道信息採集並上傳雲端進行處理,有效提升終端感知、互聯、分析、預測等能力,形成應用演進閉環,實現業務持續優化。

米文動力已與青雲QingCloud聯合落地合作,在某大型裝備製造企業的雲邊一體化平臺建設中,依託 QingStor 與 KubeSphere 提供的對象存儲及企業級容器平臺,米文動力為該企業提供邊緣計算設備與邊緣管理平臺,當邊緣設備部署到軌檢車上之後,在進行探傷識別的同時,也會不斷收集數據、回傳雲端、再進行在線標註和訓練、並遠程下發和更新模型,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終端精細化判斷準確率。

米文動力副總裁毛春陽表示,青雲QingCloud是一家技術頂尖的雲服務廠商,很榮幸能與青雲QingCloud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雲端與邊緣端的握手是未來的趨勢,只有雲端有機結合、有效協同,才能真正讓軌道交通乃至各行業的智能應用實現規模化推廣。

未來,青雲QingCloud 將與米文動力保持緊密合作,探索更多行業與應用場景的新合作機會,將雲、邊能力持續深入融合,並將落地能力滲透進各行各業,降低企業智能時代變革的門檻,推動行業及企業的智慧化轉型。

相關焦點

  • 青雲科技全新升級光格網絡SD-WAN光盒 網邊深度融合智慧場景
    雲計算作為數位化建設的基石,不斷為數位化進程提供源動力。同時,邊緣計算、5G、SD-WAN、AIoT、容器等新興技術架構的快速發展落地,使雲計算在空間與應用深度上得以進一步延展,抵近用戶需求側,與各類行業應用更緊密的融合。雲、網、邊、端逐步融為一體,緊密銜接並深度協同,從萬物互聯中激發數字智能,產生巨大的創新商業價值。
  • 青雲科技加入深圳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 推動「中國製造」數位化轉型
    作為一家技術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青雲QingCloud此次成功加入深圳市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體現出協會成員對青雲QingCloud研發技術、產品創新以及服務能力的高度認可,攜手為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提供新動能。
  • 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動力
    全會公報中多次提到了「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了遠景目標,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作為「十四五」時期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中國航天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 有棵樹國貨出海之旅 青雲QingCloud黑科技護航跨境電商
    北京,2019年8月19日——企業級全棧雲ICT服務商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日前宣布與深圳市有棵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棵樹」)達成合作,為其的跨境業務提供業務創新能力和技術支撐。
  • 九洲集團:科技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動力之源
    九洲集團:科技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動力之源 九洲科技工業園。    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創新這件「秘密武器」。對此,九洲集團董事長張正貴深有體會:「科技創新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只有不斷技術創新,在高端領域擁有獨有的專利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才能真正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 「2019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創新與智能運維專題研討...
    由中國軌道交通網編撰的《2019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發展報告》將於2020年1月正式推出!詳情請諮詢:商金鳳 13482147664 ,微信號:shangjinfeng820。2019年12月20日-21日,「2019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創新與智能運維專題研討會」在青島成功召開!
  • 湖南: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紅網時刻1月13日訊(記者 廖潔 吳公然)今天上午舉行的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工作會議通報,「十三五」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已基本形成,為湖南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再次強調:「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關鍵是要在動力機制變革、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和協同機制優化方面加強探索,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
  • 四川科技服務業5年規劃出臺:籌建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
    成都高新區  七大領域  1  研發設計服務業  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頂尖企業的研發機構入駐天府新區,籌建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以高速鐵路和高速磁浮、重載鐵路、新型城市軌道交通為核心的現代軌道交通體系為研究對象,重點建設6大創新研發平臺。
  • 交控科技:國內自主化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技術的領跑者
    作為國內12家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總承包商之一,交控科技是國內首家成功研製並應用自主化CBTC核心技術的廠商,也是多項行業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今日把示君」,出鞘見鋒芒。今日的交控科技,早非吳下阿蒙。作為行業內國產廠商的龍頭企業,它推動了全自動運行、互聯互通等行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已然成為國內自主化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技術的領跑者。
  • 共話融合創新「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隆重召開。論壇旨在共同探討我國航空氣象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推進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
  • 「5G+」戰略助推智慧地鐵建設發展——中國移動石家莊市軌道交通...
    他介紹了石家莊市軌道交通項目概況和探索智慧城軌、智慧出行的發展之路,並指出,「十四五」時期,5G、雲平臺、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引領新時代發展,石家莊地鐵將緊跟時代步伐,立足5G技術,創新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產品,用科技提高效率,讓智慧伴隨出行,全力打造數位化和智慧化的創新型地鐵,著力推動軌道交通行業智能化升級、跨界融合、系統創新等技術發展。
  • 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總收入超千億
    據了解,公司專業從事人工智慧(AI)及深度學習算法研究,全球首創了雷射和計算機視覺的智能融合技術。作為中關村最早的「一區三園」之一,近30年來,中關村豐臺園積極建設集技術研發、創新孵化、成果轉化、科技服務於一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目前,豐臺園已形成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 湖南軌道交通產業上下遊協同發力:激活創新鏈 升級產業鏈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從熟悉的軌道交通「跨界」到雷射領域才一年多時間,「90後」楊帆對產業鏈的理解又深了一步。 「高鐵、動車維保檢修時,輪軸、電機上累積了大量油汙、氧化膜,用傳統方法清洗難度大、易損傷。」
  • RT FORUM 2021第六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將於蘇州舉辦
    上海2021年1月8日 /美通社/ -- 2020年,「新基建」引領新發展,隨著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賦能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逐步深化,並已深入城市軌道交通的乘客服務、企業管理和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城市軌道交通數位化轉型之路正在加速。
  • 南京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預計2020年營收超800億元
    現場不僅介紹了南京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情況,推介產業投資環境,還籤約了一批軌道交通產業重點招商項目合作協議。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南京軌道交通產業預計營收突破800億元。今年成立的產業鏈專班,加快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的融合。未來想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領域建設一個創新平臺,打造一個專屬的政策包。」  「經過21年的發展,南京地鐵目前已建成10條線路、174個車站、378公裡,承擔了全市近60%的公共運輸運輸量。」
  • 湖南這個國家級創新中心有個軌道交通「博士F4」團隊
    這是地處湖南的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國創中心)雷射先進位造實驗室內的一幕。這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先後引進了10位博士,其中雷射先進位造研究所和工業智能研究所各由兩名博士領銜,組成「博士F4」團隊。早在2017年,馬明明博士就開始思考,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非常好,而在作為我國裝備製造行業「亮麗名片」的軌道交通領域卻還是空白,是否能引入這個技術,並引領行業的發展?隨後,他前往西安、上海等地調研。2019年6月,雷射先進位造研究所在國創中心成立,確立增材製造、雷射清洗和雷射焊接三大主要研究方向。
  • 「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
    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北鬥技術創新及應用,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筆者認為必須要以技術體系創新和應用模式創新為主線,積極倡導「北鬥+」融合創新和「+北鬥」時空應用發展。北鬥不光是我們共同的夢想,也是一項光榮的國家事業,應用北鬥,發展北鬥產業一直得到國家政策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對於科技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第四,「北鬥+」與「+北鬥」加上的是我國高技術自主創新與發展的權益。無論是衛星導航系統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掌握,還是在應用終端產品、應用服務系統方面的創新,都會產生基於北鬥的新的智慧財產權。
  •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繼續保持中國軌道交通行業 國際領先地位
    這些技術在動車組的應用表明,各項關鍵技術指標是十分優越的,控制系統的軟體可以自主編制,意味著我們已經打破了外國公司的壟斷,重新構建了國產動車組的平臺。這不但將為我們的高鐵提供更放心、更經濟的產品,也將是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王牌和核心競爭力。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6月15日,西安全面啟動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2020年,西安以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為重點,完善區域創新生態,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著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促進市校融合、產城融合,為推進全市「三個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