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走進SpaceX背後的馬斯克——實現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2020-12-01 騰訊網

SpaceX

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載有兩名太空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版「龍」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順利升空,並在飛行12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奔赴國際空間站。這是9年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而由私營公司負責將太空人送入太空,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載人航天可以說是航天領域難度最高的任務。在此之前,有能力進行載人發射的僅有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這其中無一例外都是以國家力量在推動。如今,SpaceX 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將人類送出地球,在商業航天史上取得這一成就的公司,目前只有 SpaceX 一家,改寫這一人類歷史的人又是馬斯克。

00

馬斯克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企業家、工程師、慈善家。現任或曾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馬斯克本科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1995年至2000年,馬斯克與合伙人先後創辦了三家公司,分別是在線內容出版軟體「Zip2」、電子支付「X.com」、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2002年6月,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馬斯克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2006年,馬斯克投資1000萬美元與合伙人聯合創辦了光伏發電企業太陽城公司。馬斯克在2012年5月成為頭條新聞,當時SpaceX發射了將第一架商用飛行器送往國際空間站的火箭。他在2016年通過收購SolarCity增強了自己的投資組合。

01

危機感

小時候,人們常會問我,長大要做什麼,我其實也不知道。後來我想,搞發明應該會很酷吧,因為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作者)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想想看,三百年前的人類,如果看到今天我們可以飛行、可以遠距溝通、可以使用網路、可以馬上找到世界各地的資訊,他們一定會說,這是魔法。要是我能夠發明出很先進的科技,不就像是在變魔法嗎?

我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何在、萬物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有辦法讓全世界的知識愈來愈進步,讓人類意識的規模與範疇日益擴展,那麼,我們將更有能力問出對的問題,讓智慧、精神得到更多的啟迪。

所以,我決定攻讀物理和商業。因為要達成這樣遠大的目標,就必須了解宇宙如何運行、經濟如何運作,而且還要找到最厲害的人才團隊,一起發明東西。

02

新技術

我不確定是否該上大學。當初我從南非到北美,只是因為覺得很多尖端科技都是在北美誕生發展的,我了解到的每一項新技術,似乎都是從那裡發源的。17歲的時候,我獨自去了北美,也沒有上大學的明確計劃,只是想接近技術的誕生地而已。

其實我考慮過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滑鐵盧大學讀計算機工程,另一個是去皇后大學。我去了滑鐵盧大學後,發現那邊女孩子並不多,就覺得沒那麼有意思。所以我就去了皇后大學,在那裡遇到了我的妻子。

我學的科目範圍很廣泛,包括電子商務、工程學和數學。有人從皇后大學轉學去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反映說那邊很不錯。所以我就想申請沃頓,但我沒有錢,要拿到獎學金才能去,我覺得自己拿不到獎學金。不過我還是申請了,而他們居然給了我獎學金。

在沃頓,兩年的商學課程,我一年就完成了。因為我沒有綠卡,所以我只能留在學校,不然他們會把我驅逐出境。之所以去讀那個博士學位,是因為我覺得斯坦福有好多頂級實驗室,可以免費使用,這樣我就可以開發電動汽車技術了。

我喜歡物理。我畢業後可以去華爾街,也可以從事技術工程工作。最後我決定投身科學事業,所以就多花了一年,拿到了物理學的學位。之後我去了史丹福大學,我想在那裡學習如何研製能用於電動汽車的先進電容器,這也會涉及一些基礎物理學,所以這差不多是一個結合了物理學和材料學的項目。但是後來我退學了,開了自己的公司。

03

創業

後來,我發現,朋友對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的批評和黃金一樣有價值。

通常你的朋友知道什麼是錯的,但他們不想告訴你,因為他們不想傷害你,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朋友是對的,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批評卻是最誠懇的。

這是真的。當你談到你的想法時,那些最接近你的人通常都想鼓勵你。他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讓你失望。但這些人也是一個寶貴的資源:他們可以深入地告訴你,你的弱點在哪裡,你需要改進什麼。

當然,當你聽到這些批評,關於你或你創造的東西並不完美時,這是很痛苦的。但是,任何有智慧的人都能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反饋——這是一個改善的機會。

你必須嘗試那些會錯誤的方法。然後你的目標就是儘量少地犯錯。

當你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你很可能,一切的事情都很好,你的幸福指數很高,然後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幸福會不斷下降,然後你會經歷一整個世界的傷害。

如果你進入任何一個現有的市場,面對那些強大的競爭對手,你的產品或服務必須要比他們好得多,它不能只是有一點點的優勢,因為當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時,你總是會購買值得你信賴的品牌,除非這個產品有很大的差異性。

所以,你不能稍微好一點,而是要好得多。

你必須有個創新思維,而不是(創造)更好的同一性。你做事情不是只需要好出10%,而是要創造出10倍的價值。想想iPod是如何取代隨身聽的,或者iPhone是如何取代黑莓的,又或者iPad是如何取代Palm Pilot的?

04

歷程

1995年,我來到加州(進入史丹福大學念博士),想要找出提高電動車能量密度的方法,例如,有沒有更好的電容器可以當作電池的替代。但那時,網際網路興起,我面臨了兩個抉擇:繼續研究成功機率不大的電容器技術,或者投身網絡事業。最後,我選擇輟學,參與網絡創業,其中一家就是PayPal。

創立PayPal最重要的領悟,來自於它的誕生過程。我們原先打算,用PayPal來提供整合性的金融服務,這是個很大、很複雜的系統。結果,每次在跟別人介紹這套系統時,大家都沒什麼興趣。等到我們再介紹,系統裡面有個電子郵件付款的小功能,所有人都變得好有興趣。

於是,我們決定把重點放在電子郵件付款,PayPal果然一炮而紅。但是,當初要不是注意到了別人的反應,做出改變,我們或許不會這麼成功。所以,搜集回饋很重要,要用它來修正你先前的假設。

PayPal成功後,我開始想,眼前有哪些問題,最可能影響人類的未來?我認為,地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可持續能源,也就是如何用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和消費能源。如果不能在二十一世紀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災難臨頭。而另一個可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大問題,是如何移居到其他星球。

第一個問題,促使我成立了特斯拉和SolarCity(美國最大的屋頂太陽能系統供應商)。第二個問題,則讓我創立了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2002年,為了解決太空運輸問題,我成立了SpaceX。當時跟我談過的人,都勸我不要做,有個朋友還特別去找了火箭爆炸的影片給我看。他其實也沒錯,我從來沒做過實體的產品,所以一開始真的很困難,火箭發射連續失敗了三次,非常煎熬。

但我們從每次失敗中學習,終於在2008年的第四次發射成功,讓獵鷹一號進入地球軌道,那時我已經用光了所有資金,幸好成功了。

之後,我們的運輸火箭從獵鷹一號做到了獵鷹九號,又開發出飛龍號太空船。最近,飛龍號在發射升空後,成功與國際太空站連接,再返回地球。我真的捏了一把冷汗,不敢相信我們做到了。

但是,想要讓人類移居其他星球,還有更多目標要達成。所以,我希望你們也來加入SpaceX或其他太空探索公司。這不是看衰地球,事實上,我對地球的未來還滿樂觀的,我認為有99%的機率,人類還可以安居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就算地球只有1%的未來風險,也足以刺激我們提早準備,做好「星球備份」。

2003年,為了證明電動車的潛力,我創立特斯拉公司。以往很多人都認為,電動車速度太慢、跑不遠、外型又醜,跟高爾夫球車沒兩樣。為了改變人們的印象,我們開發出了特斯拉Roadster,一款速度快、跑得遠、造型拉風的電動跑車。

所以,想要開公司,你必須實實在在地做出產品原型。因為,再怎麼精彩的紙上作業、PowerPoint報告,都比不上拿出實際產品有說服力。

Roadster面世後,又有人說,「就算做得出昂貴的限量跑車,你們有本事做真正的量產汽車嗎?」沒問題,我們就推出四門房車Model S,證明給大家看。

這就是我一路走來的創業歷程。

05

科學的方法

提出一個問題。

儘可能收集多的證據。

根據證據制定公理,並嘗試為每個公理設定一個可能性的概率值。

根據有效性得出結論,以便確定:這些公理是否正確,是否相關,是否必然導致這個結論,以及有多大概率?

試圖推翻結論。尋求別人的反駁,進一步幫助打破你的結論。

如果沒有人可以使你的結論無效,那麼你可能是對的,但你並不一定是對的。

這就是科學的方法,而這對於搞清楚棘手的事情真的很有幫助。但是大多數人不會使用它,他們更願意一廂情願,他們無視反駁,他們根據別人正在做什麼和沒有做出什麼的結果來形成結論。這樣的推理就會導致「這是真的,因為我說的是真的」,但不是因為它客觀上是真實的。

我天生擅長工程學,這是我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天賦,對別人來說很難的事對我來說很容易。曾有一段時間,我以為事情如此簡單明了,每個人一定都知道這些。比如房子裡的電線是怎麼工作的。以及斷路器的工作原理,什麼是交流電和直流電、安培和伏特是什麼,如何混合燃料和氧化劑以製造炸藥。我以為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知識,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而對於這些人我的建議是,想要明白事物的本質,應該讀一讀書,偶爾也可以逛逛 Reddit,因為我就是靠書本長大的。

06

創新發明

想理解那些反直覺的新事物,我覺得物理學提供了一個最理想的研究框架。比如說,量子力學就是違背直覺的,現實世界似乎並不是那樣運轉,而事實就是,並可以通過實驗高度精確地驗證。

物理學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反直覺領域取得進展,就是因為它將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實質,再往上推。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方法,事實上也是了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領域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非常善用類推方法,我們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做些微小調整。類推提供了捷徑,不需要大量思考,這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問題。我們不可能萬事都用物理學第一原則,那需要太多計算。但第一原則對於了解新事物極其重要。

現在,物理課的教學方式不對。我們通常讓學生背各種枯燥的公式,卻沒有傳遞公式的基本含義。這些公式在現實中代表什麼呢?一個公式所能描述的美妙現實世界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物理的美妙和神奇沒有通過課堂來傳遞。

另外,我覺得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問題為重點,而不是以工具為重點。比方說,我們想了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拆開,把每個零部件都研究一下,然後再組裝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什麼工具呢?我們需要螺絲刀,扳手,以及其他各類工具。當你把內燃機拆開再組裝起來的時候,你就知道這些工具的作用了。但如果反過來,讓你先去上一堂關於螺絲刀和扳手的課,那效果就很差了,你很難記住。

我們大腦的進化方式是記住跟我們相關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關性,不然記憶的過程會很痛苦,也很困難,因為看上去太抽象而無關緊要。所以必須有相關性和重要性,要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

我創立SpaceX的初衷不是為了創業。2001年,我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提到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登陸火星?因為既然在1969年就登陸了月球,那現在也應該快登陸火星了。

我訪問了NASA的官網,想看看有沒有登陸火星的時間表,但什麼也沒找到。後來我了解到,NASA已經放棄登陸火星了。所以我想搞一個公益性質的項目,將一個小型溫室送上火星表面,起到一個表率作用。

如果成功的話,這將是地球生命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我們認知範圍內生命首次出現在火星。所以我們就有了把綠色植物送上紅色火星表面的宏偉計劃,我想這應該能激起公眾的興趣,從而促使NASA增加預算,那樣我們就能延續阿波羅之夢了。這就是最早的想法。

我甚至還去了三趟俄羅斯,我想買一些用過的ICMB(洲際彈道飛彈),用於火星任務。生意確實談成了。但我這時意識到,之前的想法是錯的。我們之所以沒去火星,不是因為不想去,而是因為認為沒有能力去。大家都覺得沒有成功的可能,於是就放棄了。

所以我決心創立一家公司,減少太空旅行的開支,同時改進火箭技術,因為火箭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根本沒取得什麼進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火箭技術還退步了,因為將物質送入軌道需要花費的成本更高了。這就是我創立SpaceX的初衷,不過在公司剛創立的時候,我覺得公司的存活機率只有10%。

物理學原理就是最有用的,只要好好研究下物理學原理就能發覺它是最有價值的。另外我覺得量子力學也很有趣,量子力學現象總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卻都是真實的。量子力學很難學,因為量子力學極其違背直覺。你在其他很多領域都可以用直覺,但對於量子力學,你不能用慣常的思維方式來推斷,因為你的直覺是無效的,所以量子力學很難。此外,量子力學還結合了大量高等數學和統計學的內容。

我覺得應該儘可能廣泛涉獵各個科目。很多創新發明都是跨學科的成果。我們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龐大,所以必須能夠融會貫通。

有人精通一個領域,而不了解其他領域,如果你能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就有機會創造出超常成果,這裡有大把的創新機會。

所以我鼓勵大家儘可能廣泛地學習各個科目。對於工科學生,我建議去學一點經濟學,學點文學,或者其他領域。我建議,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學習每個領域的基礎知識,然後思考一下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匯貫通。這樣很容易產生奇思妙想。

07

責任

很多人問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第一,非常努力地工作(work super hard):想創業的人,尤其得如此。我跟我弟弟成立第一家公司Zip2的時候,我們租了一間辦公室,直接就睡在沙發上,每天跑到YMCA洗澡,而且兩人只有一臺電腦。我們的網站只能在白天上線,因為晚上我要寫程式。就這樣,每周工作七天,只要是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

第二,吸引頂尖人才與你共事:企業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創造產品或服務。不論你要創業或進入企業工作,關鍵都在與頂尖人才共事。你應該設法加入一個優秀團隊,跟那些讓你佩服的人一起工作。創業的話,更要想盡辦法,找到最厲害的人才。

第三,聚焦在信號,而非雜音(signal over noise):很多企業混淆了焦點,花很多錢去做一些不會讓產品變得更好的事情。在特斯拉,我們從不做廣告,而是把錢投入研發和生產設計,不斷改進產品。每家公司都應該自問,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讓產品或服務更好,如果沒有,就應該喊停了。

第四,不要盲目跟隨潮流:物理學研究的第一原則,不要以類比方式來推理,應該從最根本的真理開始思考。物理學家就是運用這種原則,搞懂一些反直覺的東西,例如量子力學。所以,多利用這個原則來判斷,你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合理有意義,還是其實你只是在跟隨別人?如果你想開創新事業、開發新產品,這是最好的思考方法。

也許這些你已經聽過,但確實沒有什麼捷徑了。

對於發現社會上的需求,如果你發覺這確實是大家所需要的,你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研究、解決。

我覺得,最適合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大學時代或大學剛畢業,因為這個時候你身上承擔的責任較輕,不需要養家。隨著時間推移,你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你就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年紀愈大,要承擔的責任愈多。你要面對可能會失敗的風險時,往往還要考慮到身邊的其他人,變得比較猶豫。

感謝閱讀!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

相關焦點

  • 馬斯克開創新紀元!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的背後……
    如同自己置頂推特裡的歌詞:「張開眼睛,仰望天空」(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一樣,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SpaceX公司「掌門人」馬斯克,促成了全球首次商業載人試航的成功,書寫了又一項傳奇。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在即將進行首次載人發射一天前,該公司進行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籌集3.462億美元資金,估值達到360億美元。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發射!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成功,馬斯克將改寫人類航天史
    」的馬斯克卻不這麼認為,11月16日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商業載人飛行已經發射升空,發射現場工作人員歡呼,連馬斯克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因為這是繼5月31日後SpaceX載人測試後的首次載人飛行。意味著SpaceX已具備商業航天載人飛行的實力。馬斯克的努力讓載人飛行真正的走向了商業化,打破了以往的先例,在未來的太空旅行上今天將成為一個被載入歷史的日子。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正式展開商業運營的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標誌著美國的載人航天向著常規化發射邁出第一步。剛剛發射的、載有4名太空人的龍飛船,不僅意味著美國和NASA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也標誌著商業航天走向了新時代。
  • SpaceX首次發射商業載人飛船,未來我們也能遨遊太空?
    這是馬斯克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這次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搭載四名太空人飛向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在經過大約27.5個小時的軌道飛行後,太空人們將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將開始為期六個月的停留。飛船預計將於2021年6月份返回地球,經過檢修後,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    點火2分36秒後,龍飛船與一級火箭分離。    「這是首次有4名太空人,並且通過商業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首次批准前往軌道的商業載人太空飛行器,」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
  • 商業飛船首次載人上太空,馬斯克的SpaceX還有對手嗎?
    8年多之後,美國人再次乘坐屬於自己的飛船進入太空,這也是首次由私營商業航天公司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回首望去,SpaceX在商業航天的路上好像已經看不到追趕者了。>本來NASA希望他們能在2017年之前就實現載人發射,但因為技術上的難題和此前幾次測試失敗,這個時間表不得不一路倒退。
  • 馬斯克壓力山大:NASA要求推遲SpaceX首次載人商業發射
    由於在之前的一次發射中,獵鷹9的一級火箭發動機氣體發生器出現故障,美國宇航局決定推遲原定於10月31日進行的任務:將Space X公司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任務再推遲到11月中旬左右,以便騰出足夠多的時間,讓Space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今天凌晨3:22分,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3守得雲開見月明 spacex6年間發射了3次都失敗後,2008年第四次終於迎來了成功,將一顆模擬衛星送入軌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火箭發射入軌的私營商業航天公司。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今天凌晨3:22分,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你知道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是什麼嗎?他的目標是送100萬人去火星,一個人大概乘坐費用是20萬美元,這就是他的瘋狂的夢想。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SpaceX,NASA,航天,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前夕,馬斯克掉鏈子了
    兩天後,就是SpaceX的重要日子了,對SpaceX和馬斯克甚至對NASA都是歷史性的一刻。雖然在5月底已經成功將兩位太空人送到空間站,但畢竟是試驗任務,而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SpaceX的首次正式商業性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當選美國總統發來賀電,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成功。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這次名為Crew-1的任務是自5月31日之後,美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次成功發射,也是首次正式商業任務。
  • 馬斯克達成裡程碑!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達成
    當地時間11月15日晚19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次為NASA執行載人航天任務,SpaceX載人龍飛船此次搭載了四名太空人,將其送往,也標誌著SpaceX與NASA的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正式開啟,SpaceX未來將定期在地球和國際空間站之間接送NASA太空人。
  • 發射成功!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
    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這個見證了阿波羅 11號的登月者飛船和首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升空的航天聖地,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時刻: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01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馬斯克埋下哪些彩蛋?這一刻,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已經脫離了二級火箭,獨自在太空中飛行,由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來供電,向著國際空間站靠近。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SpaceX首次正式發射商業載人飛船,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近了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這是首次有4名太空人,並且通過商業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首次批准前往軌道的商業載人太空飛行器,」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表示,「此次飛行有著眾多『第一』,4位太空人也將在未來半年內取得更多驚奇的發現。」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馬斯克再次站到世界焦點之處,因為剛剛他旗下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艘「載人龍」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奔向國際空間站。,所以激進如「科技狂人」馬斯克,都不敢大意。隨著Spacex載人商業的正式運營,NASA無需再購買聯盟號的艙位了。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一大步,人類的……?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搭載著兩名太空人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並於北京時間31日晚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馬斯克和他的SpaceX,讓很多人看到了「星辰大海」的新可能。目標:登陸火星此次飛行任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企業進行的載人發射。龍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由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送入軌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SpaceX龍飛船完美海面濺落!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2點),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 SpaceX 龍飛船成功降落在大西洋海面上,這成為商業載人航天又一壯舉! 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完美收官,馬斯克發文表慶祝想必Bob Behnken在昨日早已按捺不住將要返回地球的激動心情,「我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準備返航」。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載人火箭背後的新材料你了解嗎?
    據了解,此次發射和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意味著企業可以向政府及其他希望購買服務的機構或個人出售個人太空旅行等服務。商業航天業開啟人類太空時代的到來,能給我們什麼創新影響?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商業航天業至少是幾大行業的催化劑。它們包括科技基建、材料科學、AI科技、生物和醫藥、工業基建等。例如在材料科技上,有沒有更多輕便又穩固還能適應太空的各種惡劣環境的新材料、新工業出現?在生物和醫藥技術方面,人類是否可以實現承受高能輻射、基因損傷可修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