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拒稿不要慌,您還可以這樣做 | Transfer Desk

2020-11-28 科學網
收到拒稿不要慌,您還可以這樣做 | Transfer Desk

原文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原文文章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沒人喜歡稿件被拒。作者不想被編輯拒稿,拒稿也非編輯所願。稿件被拒後最費時的就是再找合適的期刊去重新投稿。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不必重走這個流程呢?

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作者在投稿各階段的需求,施普林格自然提供了一項名為Transfer Desk的轉投服務。我們的轉投服務能識別稿件的學術價值,幫它找到最佳歸宿,也讓您省時省力。而且,您對自己的稿件最終投向哪裡、發表在何處始終有最後的決定權。

圖1

歡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訪問Transfer Desk轉投服務中文網頁,了解我們的轉投服務如何幫您節省時間,加快重新投稿的速度並加強期刊選擇的準確性。

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流程

圖2

圖3

我們的投稿顧問團隊會幫您從2600多本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期刊中挑選出最適合的期刊,以便重新投稿。

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的服務流程如下:

1.您最初投稿期刊的主編將稿件推薦給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

2.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團隊會分析您的稿件,並基於稿件學科內容、團隊所掌握的期刊信息和先進的期刊匹配技術,以及您的投稿偏好,給出一個推薦期刊名單。

3.收到推薦期刊名單之後,您告知我們您想轉投哪個期刊。

4.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會協助您將稿件投至所選期刊(多數情況可自動完成)。

5.在轉投的期刊開始審稿之前,您將有機會修改稿件並定稿。一旦完成轉投,稿件便會進入正常的編輯流程。

請注意,稿件轉投服務並不保證發表。基於所有期刊的編輯部之間互相獨立的原則,具體期刊的編輯部依然會根據自己的標準評審稿件。

關於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您還有什麼疑問,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前往我們的中文網頁查看常見問題及解答,或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疑慮。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Transfer Desk | 被拒稿並不意味著結束
    Transfer Desk | 被拒稿並不意味著結束
  • 只花5-10分鐘評審,還不提供拒稿理由,IJCAI就「槍斃」42%論文
    經過summary-reject階段,在接收的5147篇論文中,有2191篇被拒稿。通過瀏覽領域主席的評論,我注意到他們有些評論並不是以論文作者能夠閱讀的形式寫下的,所以我決定不向被拒稿的作者提供領域主席對論文做出的任何評價。我知道大家在沒有任何其他反饋的情況下收到拒稿通知,可能會非常失望。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LR.cc/2021/Conference#desk-rejected-submissions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體的不同作者,在編輯和審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試圖或已經在兩個或多個會議同時或相繼發表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論文。
  • SCI期刊拒稿看看什麼原因?
    當辛辛苦苦寫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卻收到期刊編輯拒稿信的時候;當大大小小修改無數次之後依舊被拒稿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盡力做好了,為什麼還是會被拒?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你的稿件會被拒?
  • 走進稿件轉投:誰在向您提供投稿建議?| Transfer Desk轉投服務
    | Transfer Desk轉投服務Stella為使用稿件轉投服務的作者們提供有關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業意見,Transfer Desk 轉投服務的投稿顧問團隊還有多名來自不同了領域的專家,為不同領域的研究找到合適的歸屬。 歡迎點擊訪問Transfer Desk轉投服務中文網頁,了解更多服務詳情。
  • 三十年前Nature拒稿信你見過嗎?拒的還是諾貝爾獎成果
    比如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1992 年,牛津大學年輕的教授 Peter J.「這項發現會引起該領域其他研究者的興趣」這個意見還算是比較委婉,也是極為常見的甩鍋式拒稿,言外之意就是您還是另投別家吧。
  • 你見過三十年前的拒稿信嗎?Nature給的,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拒稿信原來三十年前的拒稿信是這樣子的......「這項發現會引起該領域其他研究者的興趣」這個意見還算是比較委婉,也是極為常見的甩鍋式拒稿,言外之意就是您還是另投別家吧...
  • 實驗停滯、文章拒稿率飆升:疫情下的科研人眾生相
    搬磚工:也不知道等我回去,細胞們還認不認得我。 細胞:瑟瑟發抖中…… 甚至有學生已經被逼無奈在家做起了實驗。買個烤箱在家做實驗可還行?
  • 你見過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嗎?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心理素質也要過硬要在被拒稿Nature拒稿信......Nature雜誌,卻遭到無情的拒稿接下來我們看看審稿人給出了怎樣的拒稿理由原來我們竟然跟科研大牛一樣收到過差不多內容的拒稿信
  • 想要增加論文曝光度,您可以這樣做 | Scientific Reports
  • IJCAI 2020 好狠,還未終審就拒掉 42% 投稿論文!被拒作者:一臉懵逼...
    今天,周六,就在大家興致衝衝地準備開啟周末好時光之際,不少 IJCAI 投稿者就被 IJCAI 組委會發來的拒稿通知郵件當頭棒喝,拒稿也就算了,拒稿理由組委會竟然都沒給...我知道大家在沒有任何其他反饋的情況下收到拒稿通知,可能會非常失望,尤其是了解到幾位高級 PC 和一位領域主席認為你的論文無法被 IJCAI-PRICAI 2020 接收。我鼓勵你繼續尋找能夠發表工作的平臺。沒有反饋就被拒了?近一半的論文還沒走一半就撲街?諸位收到拒稿通知的同學此時的心情,可以說是心態炸裂啊!
  • 被拒稿要腫麼辦?睡上一大覺!
    當被拒稿之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搞神馬?編輯們難道沒有看到我的論文有多麼重要麼?是不是瘋掉了! 用這個來形容我第一次被拒稿的經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 我想要做的是,立馬向編輯們「開火」!幸運的是,我記得期刊Genome Biology的編輯Louisa Flintoft在一場BMC的Roadshow裡邊就告訴過年輕的科研人員,當面對拒稿時,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睡一大覺!
  • 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還是諾獎成果
    來源:中科幻彩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之外,心理素質也要過硬,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比如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
  • 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總之,被拒稿的結果千篇一律,被拒稿的理由卻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如果文章確已完善,按照期刊要求或者是審稿人的建議和意見對原文稿大修或者有大的變動,文稿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情況下重投是可以被視為新稿,編輯通常會考慮再次受理。文章被拒,可不可以寫信給編輯爭取一下?
  • 期刊拒稿的七大理由
    我曾寫過幾回關於期刊拒稿的內容,不過它們散見在過去幾年的文章裡。此期文章,我將投稿前要注意的幾大要點匯整於此,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期刊會因為以下理由而拒絕投稿論文:1. 論文的論點太過繁雜,缺乏重點。期刊論文最好只有單一論點或一個主要議題。 2.
  • 《Nature》:論文被拒,如何翻篇?
    作為科研人員,每一篇論文的誕生猶如生孩子般:從實驗設計到數據採集,從奮筆疾書到刪除大改,終於完成的作品卻不能保證投稿即中,因此拒稿難以避免,Reject或許是每個科研人最痛恨的一個單詞。來自牛津大學的Lucy A. Taylor在《Nature》撰文,分享了如何去面對被拒稿的三種方法。
  • 還沒進評審就被拒:IJCAI 2020 近半投稿遭summary reject
    研究者應該陸陸續續會收到評審結果的郵件了,本次大會的評審可以說是腥風血雨。不少作者還未等 Rebuttle 和終審結果,就已經收到的拒稿信。拒稿信內容顯示,有近半論文在 summary reject 階段就被拒絕了。根據這些拒稿信的內容,很多研究者的工作在評審第一階段:summary reject 階段就被拒稿了,甚至沒能進入正式的審稿過程。
  • EMNLP官方:不要因為沒超越SOTA就拒人家的稿子
    EMNLP官方,今天給出了一些審稿建議,反對審稿人一刀切拒絕論文,沒超過SOTA、方法太簡單、主題太新或太老……都不是拒稿的理由。官方還專門強調,如果論文不是英文的NLP也不能作為拒稿理由,或許研究中文NLP有了更多發布的機會。
  • sci編輯拒稿原因
    論文投稿sci期刊後,被編輯拒稿是難以避免的一種審稿結果。sci編輯拒稿,有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是作者需要了解,並在以後投稿發sci過程中要避免的。關於sci編輯拒稿原因,很多很多,常見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 研究表明:周末被拒稿率最高
    下圖可以看出,一周內,每日投稿數周三投稿數量最多一周內,每日投稿數和接收情況(N表示投稿數;Na表示被接收的文章數;Nr表示被拒稿數;Nrr表示未按時提交返修的稿件數;Nw表示投稿撤回數;1-6表示周一至周六;周日為0)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拒絕/接受概率從周日的 1.79 開始下降到周一的 1.26;周二達最低0.77,之後逐漸增加至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