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發現線粒體翻譯與細胞質翻譯協調機制

2021-01-10 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發現線粒體翻譯與細胞質翻譯協調機制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與中科院動物所、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天津科技大學等機構合作,揭示了線粒體翻譯與細胞質翻譯之間的「協調」機制。研究還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男性不育發病途徑,對男性不育臨床幹預具有重要借鑑意義。相關成果4月1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結構域分子生物學》期刊。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秦燕為通訊作者,該所博士高巖巖和博士後白秀峰為並列第一作者。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遺傳密碼儲存在DNA中,當細胞接收到外界指令後,遺傳密碼信息首先由DNA轉移至mRNA,這一過程叫作「轉錄」;核糖體又進一步將mRNA上的信息轉移至蛋白質,這一過程叫作「翻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共有兩套翻譯系統,其中一套位於細胞質中,另一套翻譯系統位於線粒體。然而,兩個翻譯系統之間的協調機制一直是個「待解之謎」。

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全身性mtEF4基因敲除鼠,發現mtEF4基因敲除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細胞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損,從而導致雄性不育。進一步研究發現,mtEF4敲除後,線粒體蛋白質翻譯速率增加,但代價是蛋白質「合格率」下降,新生成的蛋白質「壽命」變短。體細胞通過激活mTOR信號通路加速細胞質翻譯來平衡這種變化,以此化解線粒體翻譯速率升高帶來的負面影響。而生精細胞的mTOR信號通路在mtEF4缺失的情況下活性反而下降,引起生精細胞線粒體複合物組裝失敗,直接後果便是雄性不育。

《中國科學報》 (2016-04-1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PNAS | 擬南芥P小體介導的選擇性翻譯的機制
    RNA顆粒是在細胞質中聚集的mRNA-核糖體蛋白複合物,主要參與調控mRNA的翻譯和降解,p小體(processing bodies, p-bodies)是其中一種RNA顆粒。前期在酵母和人細胞的研究工作發現,p小體能暫時存儲翻譯沉默的mRNA,並且這些mRNA可能重新進入翻譯【1】。
  • Nature:重大發現!揭示DNA在細胞質中的存在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因此,在包圍著這些區室(即細胞核和線粒體)的細胞質中發現的任何DNA要麼起源自細胞核或線粒體遭受的損傷,要麼起源自入侵的細菌性病原體或DNA病毒。這種被稱作cGAS的二聚體酶作為這種錯放DNA的檢測器發揮作用,「通知」細胞的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感染。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生物】複製、轉錄、翻譯的比較分析
    關於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涉及到複製、轉錄和翻譯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間,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不同,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生物學家揭秘「蛋白質翻譯」的真相!
    該技術允許研究者在活細胞中直接觀察mRNA分子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有助於揭示蛋白質合成異常引發人類疾病的具體機制。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二十日的Science雜誌上。從這些指令到真正的蛋白質,需要經過轉錄和翻譯這兩個步驟。在轉錄過程中mRNA「讀取」基因的DNA序列。隨後這些mRNA從細胞核移動到細胞質與核糖體匯合,作為模板進行蛋白合成的第二步——翻譯。  為了觀察翻譯過程,Dr. Singer及其同事利用了第一輪翻譯開始時的一個關鍵事件:核糖體取代mRNA上的RNA結合蛋白。研究人員給mRNA分子標記上綠色和紅色兩個螢光蛋白。
  • 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教授範先群團隊研究發現了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的環狀研究表明circRNAs參與決定幹細胞/祖細胞的命運,但其在幹細胞/祖細胞成骨中的作用與機制仍未可知。 該研究發現,起源於vgll3基因座的circRNA-vgll3顯著促進ADSCs成骨分化,沉默circRNA-vgll3則顯著降低ADSCs的成骨能力。
  • DNA複製、轉錄、翻譯的比較
    DNA複製、轉錄和翻譯的比較(以真核生物為例)遺傳信息的傳遞
  •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物質組成結構特點五碳糖特有鹼基DNA脫氧核糖T(胸腺嘧啶)一般是雙鏈RNA核糖U(尿嘧啶)通常是單鏈 2.轉錄(1)場所:主要是細胞核,在葉綠體、線粒體中也能發生轉錄過程翻譯方向的判斷依據是多肽鏈的長短,長的翻譯在前。如上圖中翻譯方向為由左向右。「兩看法」判斷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表達過程圖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Nature:線粒體基因缺陷改造新策略
    2015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通過氧化磷酸化,能量物質在線粒體內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生成高能磷酸類物質,驅動著整個細胞的持續生存。線粒體中有13種氧化相關的酶都是由線粒體自身攜帶的DNA轉錄翻譯得到的,其他的則是由細胞核中的DNA轉錄翻譯得到。
  • 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video: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在劉默芳研究組的前期研究中,他們發現小鼠PIWI(MIWI)/piRNA通過類似miRNA或siRNA的機制,在小鼠後期精子細胞中介導mRNA降解和清除。
  • ...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定位在細胞核的lncRNA,可以與DNA、RNA、蛋白質等多種分子相互作用,調控染色體結構和功能;或者順式或反式調節基因的轉錄,影響mRNA的剪接、穩定和翻譯等。細胞核內lncRNA的作用剪接加工完全的lncRNA通過與mRNA類似的機制轉運到細胞質中或其它細胞器內。
  • 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
    在mRNA降解中,它作為主要的細胞質3′-poly(A)-尾巴去腺苷酶(deadenylase),啟動了大多數mRNA的降解。Ccr4-Not複合物通過去腺苷化和隨後激活RNA脫帽複合物,使得mRNA能夠被主要的核酸外切酶(比如位於5′端的Xrn1和位於3′端的外切體)接觸到。Ccr4-Not複合物對密碼子的優化監測並對mRNA衰減進行協調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
  • Mol Cell|揭示SARS-CoV-2抑制宿主翻譯的機制
    線粒體功能和代謝簇(q < 1e-15),細胞周期和細胞分裂(q < 1e-10)等。通過體外結合實驗可知,Nsp1蛋白競爭性抑制eIF3j蛋白與40S核糖體的結合,而eIF3j蛋白在正常的蛋白翻譯起始過程中可以加強eIF3複合物的結合,使得翻譯過程順利進行。
  • 福州大學楊宇豐團隊揭示PINK1 /TUFm雙向調控線粒體自噬的機制
    線粒體的選擇性自噬是指特異清除受損或多餘線粒體的過程,是細胞內線粒體新陳代謝的主要途徑,也是維持細胞穩態的重要調節機制。因此,研究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10月27日,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以福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楊宇豐課題組為主的多家合作研究單位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範式
    因此,應把「隱含目標小讀者」和「隱含譯者」納入敘事溝通翻譯模式之中。兒童文學圖畫書的翻譯重點是處理英語原作中的互文性及互圖性的問題。如果譯者對原作中的圖畫翻譯掉以輕心,就會損害圖畫書原有的完整性。原作中文字與圖畫所傳達的內容及精神是渾然一體的,如果譯者忽略兩者之間的協調統一,兒童讀者的參與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 RNA翻譯與蛋白質摺疊之間的微妙舞蹈
    的通道(即核糖體輸出通道),釋放到細胞質中。肽鏈輸出通道很狹窄,只能容納呈α螺旋結構的多肽鏈。因此,當多肽鏈的特定區域進入到細胞質中時,新生蛋白只能夠摺疊成三級結構。在體外實驗中,較短的蛋白質結構域可以自發性地進行摺疊,且速度非常迅速,摺疊的時間範圍為10-6到10-3秒。
  • 2017線粒體相關疾病研討會圓滿閉幕
    研究團隊探索了AD病理發生中線粒體代謝重構的分子機制,並篩選發現一類能夠相對靶向於線粒體。維持和改善線粒體功能的物質(線粒體營養素),可能在AD防治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線粒體具有自主複製的基因組,主要編碼參與線粒體氧化磷酸複合體中的關鍵亞基及線粒體蛋白翻譯需要的tRNA和rRNA。線粒體基因組的表達受到細胞核編碼的蛋白調控。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翻譯因子調控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新機制
    6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課題組與楊福愉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Human Elongation Factor 4 Regulates Cancer Bioenergetics by Acting as a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Switch,揭示了線粒體翻譯因子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