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老人天天吃子女送來的保健品,險致腎衰竭

2020-12-05 瀟湘晨報

「父母年紀大了,總想給爸媽全身都補補。聽說深海魚油軟化血管,維生素D3促進鈣質吸收,每樣都買一點。」範奶奶(化名)的子女對母親關愛有加,然而卻沒有想到,自己孝心十足的舉動,竟然陰差陽錯險些導致老人腎衰竭。

腎病快速進展

這個指標高得不正常

範奶奶今年73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近幾年雖診斷出了「糖尿病性腎病」和「腎功能不全」, 但由於平時遵醫服藥,注重保養,腎功能的血肌酐水平多維持在200μmol/L以下,病情還算穩定。然而最近半月,她不知怎地總覺全身乏力,食不知味,還困意綿綿,大便乾結。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尿頻,尿量比平時也多了很多,範奶奶很納悶:自己也沒比之前多喝多少水啊,到底怎麼回事?

範奶奶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腎內科後檢查發現,她的血肌酐升高到了300μmol/L以上,腎小球濾過率僅為13.5ml/min,這意味著她的腎功能比上次檢查時差了很多。如果不能恢復到原有的穩定水平,患者很快將進展到到慢性腎臟病5期,甚至需要透析來維持生命。此外,範奶奶的血鈣也比正常範圍高出很多,達到了3.64mmol/L,而她最近出現的乏力、食慾轉差、大便幹潔、易睏倦和尿頻推測很可能與高鈣血症有關。

浙江醫院腎內科鄭志貴醫師解釋了醫生們面對範奶奶血鈣檢查結果時吃驚的反應,原來,一般來說,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常由於合成活性維生素D的不足會導致血鈣比正常人偏低,然而在範奶奶身上卻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為了搞清患者為何會出現高鈣血症, 醫生們第一時間詢問了她的用藥情況,但那些市面上常見的鈣片範奶奶一一否認服用。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患者與慢性腎病病情如此違和的血鈣結果,醫生們持續抽絲剝繭尋找真相。

體內維生素D3過高

源頭在於過量服用保健品

看到範奶奶的血鈣值,結合她入院後的各項檢查結果,浙江醫院腎內科主任蔣欣欣副主任醫師推測,患者體內活性維生素D3過高。一般來說,出現活性維生素D3過高有兩種情況,一是人體內自分泌過多,常見於結節病、肺結核、淋巴瘤等患者,還有一種,就是外源性的補充過多。

範奶奶子女把母親在家裡所有吃過的藥物都帶到了醫院,「真兇」就這樣富有戲劇性地現身了:原來,範奶奶一直在自行補充活性維生素D3,而且,劑量是推薦劑量的兩倍!蔣欣欣說,儘管範奶奶沒有直接口服鈣片,但這種活性維生素D3補充過多照樣可以引發高鈣血症。

還好患者察覺到身體異常及時就醫,不然對腎臟功能打擊很大,蔣欣欣推測,範奶奶要是像住院前那樣持續服用活性維生素D3,可能不出兩個月就會快速進展到需要血液透析的程度。範奶奶的子女則無比懊悔,自己購買保健品出於孝順,竟然差點導致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目前,經過短期處理、對症治療,範奶奶前述不適症狀一掃而空,血鈣降到了正常水平,腎功能也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為其進入到終末期腎臟病爭取了更多時間。

【科普延伸】

腎病患者,不要亂補維生素D3

1. 為什麼血鈣升高了會加重腎功能不全?

升高了的血鈣會作用於腎臟的遠端小管,導致腎臟濃縮功能減退,出現多尿。高血鈣通過小管排洩時還可能增加罹患腎結石的風險,並且可通過直接腎血管收縮引發急性腎損傷。而長期的腎鈣質沉著可引發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可逆性損傷。

2. 活性和非活性維生素D3有何區別?腎功能不全了需要補嗎?

活性維生素D3是指1,25(OH)2D3,這一類藥物往往不需要經過腎臟的代謝即具有生物活性,因此適合用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但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症。而非活性的維生素D常以各種軟膠囊和滴劑的形式充斥各類藥店和保健品市場,一般適合於需要升高血鈣同時腎功能正常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活性維生素D還是非活性維生素D的使用都請在醫生指導下,在監測血鈣、血磷的前提下服用。

3. 腎功能不好的人如何補鈣?

腎功能不好的人無論透析與否,除非血鈣很低或存在嚴重的骨質疏鬆等,否則一般不推薦常規補鈣,而在補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醫療專業人士的指導和相關指標的追蹤監測,否則可能出現像範奶奶那樣腎衰竭加重,無異於「火上澆油」。

來源:都市快報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杭州73歲老媽天天吃子女買的保健品​,差點腎衰竭!這東西千萬別亂吃​
    範奶奶(化名)的子女對母親關愛有加然而卻沒有想到自己孝心十足的舉動竟然差點導致老人腎衰竭!範奶奶今年73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近幾年雖診斷出了「糖尿病性腎病」和「腎功能不全」, 但由於平時遵醫服藥,注重保養,腎功能的血肌酐水平多維持在200μmol/L以下,病情還算穩定。然而最近半月,她不知怎地總覺全身乏力,食不知味,還困意綿綿,大便乾結。
  • 花20萬購保健品當降壓藥吃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
    80歲的黃躍國婆婆突發腦梗住進了醫院,曾經痴迷保健品的她這才意識到,滿屋的保健品治不了高血壓。「賣保健品的宣傳,吃保健品就不用吃降壓藥!」黃婆婆的大兒子呂雅堂稱,母親在發病前長年服用多種保健品,並停服降壓藥多年。老人的兒媳整理了一下,「4年多時間,她購買了差不多20萬元的保健品,有票據的都有16萬多。」發病/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22日清晨,家住四川廣漢城區衡陽路的黃婆婆一覺醒來發現渾身沒勁,無法起床。
  • 「老人痴迷保健品」父母掉入保健品騙局 兒女束手無策
    今天上午,羅湖區的林先生就打來爆料電話說,自己的父母因為身邊朋友的介紹,一步步陷入保健品的「泥潭」,任憑子女如何勸說,都無法動搖兩位老人買高價保健品的決心!林女士說,自己的父親今年七十多歲,偶爾會有一些頭疼的毛病,母親六十多歲,有輕微的哮喘,一到天氣變涼,總會咳嗽得厲害,兩個月前,在他們聽課的愛康美諾健康體驗館裡,幾位工作人員向兩位老人推薦了一款名為「膠原蛋白小分子活性肽」的產品,這些工作人員將該款產品的效果說的天花爛墜,林女士父母也對這款產品的效果深信不疑。
  • 銀齡關懷④ | 為何老年人易陷保健品騙局?子女的陪伴,才是良藥
    編者按:保健品騙局一次次上演,老年人「心甘情願」受騙的背後,是子女關愛與陪伴的缺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我們如何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隨著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退休金開始不夠用了,每天把饅頭、包子當主食,幾乎沒有吃過魚、肉之類的葷菜。7月中旬,他連房租都支付不起了,被房東拒之門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說,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商哄騙而掏空積蓄,乃至變賣家產的現象不是個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 關愛老人 拒絕「忽悠」人的三無保健品
    司湯達,然而我們的老人卻是經常被不法商家「虛偽的尊敬」所蒙蔽,將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當做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神品」高價買回上當受騙。保護我們的老人權益使子女更是社會應盡的責任。騙子鎖定老人為行騙目標就是看中了老人的特點,老人辛勞一生省吃儉用具有了一定的積蓄;子女忙碌工作與家庭無暇陪伴老人的孤寂;老人接觸社會機會減少知識陳舊;對自己健康的憂慮「飲鴆止渴」的嘗試。騙子就是看中了老人的錢包,利用老人寂寞的感受報以虛假的關心騙取老人歡心,利用新詞彙偽知識給老人健康以虛假的承諾,這才是三無保健品危害甚囂的根本坐在。
  • 無良商家大打心理牌 老人頻陷保健品騙局(圖)
    與此同時,一些不良保健品商家投機取巧,高價兜售假劣產品,使得老年人成為最大的受害群體。  老人病急亂投醫商家趁機猛忽悠  許多老年人因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為了健康,他們病急亂投醫,給不法商家提供了「機會」。  家住西關十字的李老太今年81歲了,多次被保健品商家忽悠。
  • 「保健品」騙局大起底:幾大套路誘你越陷越深
    今年已經80多歲的張先生稱,在一次閒逛的時候,他也被兩個年輕人攔了下來。「他們說自己是保健品公司的,還忽悠我,說我的眼睛不好,讓我購買保健品。」張先生稱,自己的眼睛非常好,雖然八十多歲,但是看書看報卻不是問題。「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並說明自己不購買保健品。」  張先生稱,這些推銷保健品的人態度都很熱情,雖然自己已經表明不買保健品,但是他們還是一直稱要送給他紀念品。
  • 青島老人拿保健品當藥吃,去世後還有價值9萬多的產品
    提醒  兒女多陪伴防止「親情陷阱」  據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大隊長康平介紹,今年1-11月,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共接收針對60歲以上老人實施的詐騙警情110起,涉案金額971.70萬元,佔所有涉案金額的12.27%。
  • 退休醫生竟也痴迷保健品 花幾十萬購買還說吃不完當飯吃
    為了購買這些保健品,丁阿婆不但把每月的退休金花在保健品上,甚至連一輩子攢下的存款也都投了進去。  丁阿婆 孫女:「存了幾十萬塊錢好像可能都買保健品用掉了,她基本上應該沒什麼積蓄了。」  連續幾年的時間裡,丁阿婆一直在購買這些保健品,無論子女怎麼勸阻,都無法阻止丁阿婆對保健品的鐘情。
  • 82歲老人花20多萬買保健品,吃了兩年要求退款,老人:感覺被騙了
    平時不僅要吃治療疾病的藥,還會購買許多保健品。每年都有許多商家借著健康講座的名義,吸引許多老年人購買他們的養生品。程老伯就是其中的一位消費者,他在一家共享健康俱樂部購買了22萬元的保健品,不過現在他後悔了。程老伯今年82歲,在2017年3月的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樣來到自家樓下開信箱。
  • 專家提醒:老人不要亂吃保健品 試吃贈藥多是陷阱
    為什麼上當受騙的主角多是「銀髮一族」,老人們怎麼才能走出這片「灰色地帶」呢?  保健品消費者一半是老人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大媽自2000年從學校退休後,就成了各種保健品的忠實追隨者,這些年一直對此津津樂道。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年輕時營養跟不上,現在總算有條件了,還不趕緊給身體加點油。
  • 迷失的黃昏:陷入疾病與保健品的孤獨晚年
    這些老人很多是廠退休職工,每月領幾千元退休金。他們多數空巢,不跟子女住在一起,擁有大把的時間和可觀的積蓄。這使得楊家坪成了賣保健品的「據點」。步行街上的兩座大廈,躍華新都和重百大樓,裡面很多租房都是賣保健品的。朱秀芳說,這些地方基本是「打一槍換一地」的「遊擊隊」,賣完東西騙到錢就跑。
  • 保健品體驗店23G資料曝光!全是誘騙老人的套路
    一份被刪除後又通過數據恢復的、容量達23.2G的文件,揭開了一些保健品體驗店虛假宣傳產品、誘騙老人購買的秘密。視頻中多次提到,要老人們堅持天天來體驗,來了就送健康的禮品。為了讓大家堅持來,體驗店還採用蓋章的形式進行打卡,只要堅持來店體驗的,均有機會獲得更多禮品甚至免費旅遊的機會。辦案人員說,按照這一套方法,用不了多長時間,銷售員與老人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近,老人們對銷售員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
  • 81歲教授買保健品花300萬,欲要賣房子問其原因,老人:沒錢了
    81歲教授買保健品花300萬,欲要賣房子問其原因,老人:沒錢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於養老這塊是也會非常重視,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身體的健康特別看重。然而市面上就出現一堆堆的保健檢品,說效果如何如何的好有時還組織一堆的老人去聽養生課。
  • 【2020轉165】一個騙子自述:我是這樣把保健品賣給老人!
    培訓過程中,負責人不斷強化一個概念——公司賣的保健品只是個媒介,我們要給老人「帶來健康和陪伴」。不斷有公司「老人」講述自己的經歷,描述團隊氛圍好、上升空間大等一系列的前景。他們不過二十七八歲,工作不過四五年。一位女員工說她不到5年便實現了全款買房的小目標,「我一個女孩子都能做到!你們男生憑什麼不能?」
  • 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保健品騙局,保健品市場亂象函待解決
    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到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2015到2020年,全國老齡人口總數將從2億上升至2.5億。 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養生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圍繞著保健品產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涉及種類多,影響範圍廣,所以保健品市場亟待管理和規範。
  • ...花光廿多萬積蓄買"保健品"-薛阿婆 保健品 推銷員 存摺 膠囊...
    東方網4月11日消息:退休的高中英語教師,被保健品推銷員忽悠,幾年下來,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我高級職稱,每月退休金5800元,全扔在保健品上了,可以說現在『身無分文』。」昨天下午,89歲的薛阿婆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本報。薛阿婆說,買來的保健品一沒正規收據,二沒發票,如今回想起來,「上了大當了」!
  • 視頻丨退休老教師家裡堆滿垃圾散發惡臭 生活拮据卻花30萬買保健品
    李大哥說,老人堆在家裡的垃圾,也從來沒見她賣過。「聽到說過她買保健品,家裡也沒用過水電,有鄰居看到她在外面吃湯圓吃了一個月。」對於王友惠的兒子,鄰居們都表示知道,但沒有見到過。對話老人:10多年來用了30萬買保健品「家裡的東西一張紙都別給我扔了」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在龍泉驛區一家療養院見到了正在吃飯的王友惠,她的飯碗比別人的要大上一些。「胃口好得很。」療養院的護工曹阿姨告訴記者,第一天來,老人身上特別髒,像是從來沒洗過澡,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志願者和社區買來的,吃第一頓飯,就添了三碗,泡在肉片湯裡吃光了。
  • 反保健品鬥士黃秀蘭,曾被騙買40萬保健品,她卻說不怪推銷員
    解放日報消息,87歲的黃秀蘭正在客廳和一隻4歲的比熊犬玩,半掩的門外忽然有些動靜。她抬起眼,「乖仔仔,去看看來了客人沒?」事實上沒有。過去,黃秀蘭常見的訪客大多是各家保健品公司的「金牌」推銷員。為了打消消費者疑慮,許多藥都會貼上保健品特有認證標識「藍帽子」,「通過關係,花60萬元就能搞一個」。 小章如今已不做保健品推銷。他曾經慣用的5種推銷手法,被打假人士總結過,無非是「打親情牌」,裝兒子、裝孫子;「嚇唬人」,不吃會得癌;「直接騙」,說是神丹妙藥;「忽悠」,吃出問題也說是藥見效的反轉反應;還有「糾纏」,恨不得睡在老人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