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0萬年前,現代人首次出現在非洲大陸上。他們的體型與我們一樣,他們的腦容量和我們相差無幾。但真正重要的問題時:他們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的?我們那些聰明的、會製造工具的遠古祖先,是在哪個時間節點上經歷經歷最後一步華麗蛻變,最終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能力?我們又是怎樣從那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加拿大古人類學家、巖畫研究專家吉納維芙·馮·佩金格爾在其作品《符號偵探:解密人類最古老的象符號》(The First Signs: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world『Oldest Symbol)中試圖以符號為線索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吉納維芙·馮佩金格爾自學生時代便對歐洲冰河時期的古老幾何符號產生了濃厚興趣。當一些研究人員對這些符號毫不在意,認為這些符號是單純出於裝飾之用的塗鴉之作時,她卻著手開展調查,儘管當時查不到任何相關的資料。
吉納維芙猜測,這些幾何符號可能是解開人類祖先身上一些謎團的鑰匙。她試圖推算出人類祖先開始有意識用符號承載特定含義——即象徵性思維萌生的具體時間。她說:「發生在遠古祖先身上的一些變化,對於現代人大腦的進化來說意義重大而深遠,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對於我們這個物種來說十分有利的關鍵性變化。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變化,我們人類或許就不存在了。」這些變化正是現代人思想的微光。
於是吉納維芙,這位美國《國家地理》的新晉探險家,花了整整兩年時間,走遍了歐洲400多處史前人類文明遺址,親臨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涉足的遠古洞穴,收集了5000多個符號,建立起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資料庫。在這個龐大的資料庫裡,她發現,除了少數幾個例外情況,在冰河時期整整3萬年的時間跨度裡,早期人類在整個歐洲大陸只留下了32個符號。
2015年,吉納維芙在Ted.com上發表了關於這一發現的演講視頻,迄今為止已經收穫了超過660萬的點擊量。
2016年,她將多年探索之旅的結晶以及探秘時拍攝下來的珍貴照片系統地集結成了這本《符號偵探:解密人類最古老的象徵符號》。該書結合遊記、科普、自傳等多種形式,首次探索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因素、人類進化至今日的過程,以及古老巖畫如何為我們今日高速發展的科技奠定了基礎等問題。英文原版上市不久,便引起諸多媒體和考古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古生物學家、圖爾卡納盆地研究所所長路易絲·利基評價這本書說:「(這是)一場令人著迷的晚期史前史之旅,交織著作者個人探險歷程中的種種趣事。在討論有關人類藝術最早表現形式、象徵符號和語言等問題上,吉納維芙表現出了相當的專業素養。」
2019年9月,國內新銳出版品牌[未讀]將其引進出版。在這本探究冰川時代藝術家與巖畫的作品中,作者吉納維芙既是嚮導,也是偵探。她將帶領我國讀者進行一場堪比《奪寶奇兵》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