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Science後,西南交大女博士再發Nature

2021-01-13 道大學

近日,國際頂級刊物《Nature》刊發了一項關於毛細凝聚相關的成果,該成果第一作者來自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這位作者正是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的楊倩博士。

Nature成果

這是楊倩博士自2017年發表《Science》(非第一作者)和《Nature Materials》後(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再次登上《Nature》。

Science成果
Nature materials成果

2017年,楊倩博士參與研究的成果發表在《Science》上,實現了國際三大頂級期刊「零的突破」,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此次變輔為主,以第一作發表《Nature》,更是實現了自我的突破,同時也是西南交通大學的驕傲。

這項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並對傳統開爾文公式進行了修正,使其能夠更好地描述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現象,為解開毛細凝聚這一百年謎題提供了方案。

最後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位楊倩博士!

楊倩

楊倩,本科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隨後以專業第一保送到本校材料學院周祚萬教授的直博生,開始碳基材料的研究。博士期間,加入諾獎獲得者Andre Geim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進行聯合培養,博士畢業後,留在該課題組,繼續攻讀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剛發Science,又發Nature!博士小姐姐曾打破校史
    楊倩,圖源西南交大新聞網 7年後的2017年,那時的楊倩更不會想到,自己的名字也能刊印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和Nature Materials
  • 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原標題: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噩耗傳到位於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全校師生萬分悲慟,紛紛以各種形式緬懷這位傑出校友。自1942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以來,陳能寬已與西南交大結緣74年。   據不完全統計,西南交通大學在平越期間的人才培養迸發出巨大能量:姚桐斌、陳能寬2名「兩彈一星元勳」(全國23名),肖紀美、佘畯南等9名院士,勘察設計大師胡惠泉,社會活動家楊紀珂等上千名專家學者。
  • 交大校園UP主:女博士不是第三類人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交大校園
  • 上海交大 本科12篇一作SCI,讀博再發《Science》
    他還補充道:「發表論文的感覺也是這樣,最終發與不發只是一個方面,更有意思的是這投稿的過程裡,心情起起落落,是很有意思的人生體驗。」在學術成就方面,鄭景旭珍視自己的成果——但成果沒有改變他。他還是他,是鄭景旭。
  • 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可能新晉「一流大學」嗎?網友:4交大齊聚?
    目前我國有5所高校被認為是原交通大學的繼承者,分別為上交、西交、臺灣交通大學(也稱新竹交通大學)、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其中,前3所的整體實力足夠「一流大學A」類,這點毋庸置疑,而後面兩所高校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僅為「一流學科」高校,那麼在即將進行的第二輪建設中可能成功取得突破嗎?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歡迎關注:說教育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事件調查  -兩年前有人舉報,西南交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慶此前公開發表的兩篇署名論文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舉報材料被發上網後引多方熱議  -其中一篇論文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因此有人提出該論文是「學生抄襲論文時用了老師的名字」,黃慶的過失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失察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再傳捷報!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西南印度洋區域衛星影像地圖(上圖) 南半球夏季降水異常分布圖(乾旱年份減去溼潤年份,下圖)關於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一直是當地古氣候和古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西南交大、西南財大、西南大學,以「西南」開頭的211,哪個更強
    今天小編介紹的是以「西南」開頭的211院校,有西南交大,西南財大和西南大學這三所。目前以「西南」命名的院校大都在重慶,四川兩地,省屬院校也有以西南打頭的,如西南科技大學,西南林業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赫赫有名的交通大學的一脈,西南交通大學從唐山搬遷到成都。機械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是其一級國家重點學科,除了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交通大學還有一個國家實驗室:現代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這個確實是其優勢。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入選A+,土木工程入選A-,7個學科入選B+。
  • 籤署滬高校首份就業協議,交大女博士太颯了!
    籤署滬高校首份就業協議,交大女博士太颯了!,到專注執著、全心投入科創競賽捧回大獎,她將熱愛進行到底,起航青春;從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到投身國防的交大人,她「選擇了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矢志報國,不負青春與眾望......
  • 西南交大雖然回到唐山,並設立了研究生院,卻仍然存在兩點遺憾!
    西南交通大學具有百餘年的辦學歷史,其中將近70年位於唐山,並且曾以「唐山交通大學」聞名海內外。不過在上世紀60年代為了配合國家三線建設,該校遠遷四川峨眉,改革開放後,學校又將校本部遷至省會成都。雖然西南交通大學已經遷出唐山幾十年,不過無論是交大人,還是唐山,都還存在著「唐山交通大學」的情愫。
  • 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超級高鐵有望在此誕生
    高鐵在真空狀態下運行,科學家稱為「後高鐵時代」,也就是大眾俗稱的「超級高鐵」。2013年,美國「高鐵狂人」馬斯克提出要建時速1200公裡高鐵,讓「超級高鐵」的認知度從學術界擴展到公眾。牽引動力實驗室做「超級高鐵」的研究,並非跟風。西南交大素有中國交通智庫之稱,學校一代代科學家為引領未來交通方向而努力。
  • 西南交大學生被全班聯名舉報「品行不端 學術作假」
    【觀察者網綜合】西南交通大學授予在讀學生的最高榮譽的「竢實揚華獎章」,設立於2004年,每學年評選一次,按照參評學生總人數的1‰評定。 用一位交大學生的話來說,「給再多的錢都換不來這個榮譽。」 然而,近日,一位「竢實揚華獎章」候選人李某在網上遭到全班聯名舉報。帖子稱李某涉及論文抄襲、學術作假,以及品行不端等行為,望學校嚴懲。
  • 為什麼成電進了985,而西南交大沒有進?學長:實力使然
    985高校就是牛,211高校再牛,如果沒有985的招牌總是有點低人一等的感覺,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有的大學進了985,有的高校卻進不了985呢?其實每個大學都有每個大學的具體原因。一般四川的西南交大朋友總是說,當年西南交大實力最強,完全有資格進985,而成電完全更有資格?其實西南交大實力強也是吹得,當然成電進985靠的是關係,是運氣這個倒是有一定的可能。
  • 同樣是女博士,復旦博士被控學術造假,而交大博士前途大好
    能夠讀到博士,在大眾的眼睛裡,皆是讓人羨慕的對象,更何況是像復旦、交大這些高大上的頂級學府。更是難能可貴,只要學有所成,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然而復旦大學的李某卻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相信,發生這樣的事件,她的學術生涯可以說算是就此止步了。
  • 讀博7年,終以一作發Science畢業的蘭大女博士,近日再發Science!
    等  從本科時的學校主持女神、辯論女神的蘭大風雲人物,到讀博讀成了沒有paper的實驗室最老的「老師姐」,再到一作發Science博士畢業的科研女神,馬天瓊用了十二年。厚積薄發,近日,馬天瓊再次利用該研究報導的新方法,和同事合作,以第二作者身份再次發了篇Science研究,將COF化學推向了新的價態。
  • 西南交大保研事件:法律為什麼管不到陳玉鈺們的「終南捷徑」?
    陳玉鈺的父親陳帆副教授得到的是行政記過和取消研究生導師資格,陳玉鈺的母親和紅傑教授則似乎是一個兩耳不聞家中事的「不知情者」,因為西南交大的處理通報中提都沒提這位身為教授兼博導的作假者母親。也或許,像這種在自家單位和圈子內部自相授受的事情,由陳玉鈺同學身為副教授的父親出面已經足夠了。
  • 西南交大再通報陳玉鈺保研事件:談濫權不論錢,為何不算好通報?
    媒體報導:涉事者陳玉鈺參加學生活動「陳玉鈺保研事件」,隨著「西南交大」的「再次通報」,基本算是塵埃落定。雖然,「西南交大」對涉事人員已經作出相關的處分。但是,也僅是內部性的行政處罰,並沒有形成致命的打擊。並且,從通報的違規定性來看,主要強調「事件性質」(濫用職權)和「直接屬性」(利用工作之便為他(她)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說實話,這樣的「結構性通報」雖然五臟俱全,但是,卻難以讓人信服。因為,作為公眾來講,更想知道「工作之便」值多少錢。
  • 西南交大研究團隊:磁浮二代3節編組工程車月底下線
    推行「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校級改革試驗成果兩年半,成立24家科技創業公司,智慧財產權評估作價入股1.3億元,吸引社會資本8億元——西南交大這個「科技領域的小崗村」,已碩果纍纍。2015年,第一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在長沙磁懸浮線開跑,最高運行時速100公裡。這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鐵路,核心技術就是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磁懸浮實驗室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