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玄空閣」的這座寺廟後來改為「懸空寺」,因為整個寺廟都懸在懸崖上。這裡被視線李白館譽為取書之長,徐霞客被譽為天下之巨觀。
整個吊橋寺廟採用木製框架式結構,整棟建築不用鐵釘,依靠榫連接結構,嵌入懸崖內也不會摔倒。橫幅建在北緯,從現在開始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是國內保存最久、保存最好的高空木結構建築。從遠處看,顯得特別宏偉。在這裡,要經常在只有一個人能通過的木製建築裡勒緊褲腰,才能體驗到登陸的險峻。
恆山懸索橋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修了橫幅,北魏王朝把道教的道壇從平城移到了這裡,今天從大同南搬到了這裡,古代工匠按照道教「指令狗叫」的要求修建了橫幅。寺廟宏偉,建築宏偉,古樸,卓越的建築技術和不朽的藝術價值,至今保存在石窟庵11座。萬佛洞、三小寺、聖母行宮、觀音殿、真武調查寺等。
空廟登上,迴廊只能傳一人,我們腿軟,離地面4至50米,真有點尷尬,不時樹踢腿聲,探頭探腦,懸在半空中。
寺廟內外的鐵面樓梯,已經馴服,光滑,明亮,有歷史感。亭子閣樓,雕刻的梁畫棟,美麗的雕像,栩栩如生,有的地方也是當年的繪畫顏色,1500年風雨後,顏色已經淡了,那一年沒有什麼新鮮的了,但工藝的精美、朦朧,稍加想像就能知道那一年的精美。
簡單的文字描述不能描述這裡的壯觀,或者需要遊客來這裡親身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