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黴病,又稱為白毛病、水綿病或覆綿病。水溫13-18℃,水清瘦,魚處於飢餓狀態時發病較多,主要是由於魚苗、魚种放養、拉網、運輸等環節操作不慎,使皮膚受傷、鱗片脫落,水黴菌侵入引起的。水黴菌對溫度適應範圍很廣,最適宜pH為中性,pH7.2時生長最佳。水黴菌對鹽反應比較敏感。病魚體表菌絲大量繁殖,呈現灰白色,細長,像舊棉絮一樣,肉眼可見。病魚焦躁不安,運動失常,食慾減退,不久即死亡。水黴病流行很廣,全世界各養魚區均有發現。適宜低溫下,淡水魚類都可能感染水黴病,其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鰱、鱅、羅非魚等,對魚卵、魚苗和魚種危害最嚴重。空氣溼潤、溫度較低的陰雨天氣最易繁殖,黴菌一旦附著魚體,24小時可蔓延全身。

魚類水黴菌是通過菌絲體吸收營養,供自身生長發育,以孢子的形式在水中進行無性繁殖傳播。水黴菌的孢子帶有鞭毛,可以在水中遊動。在魚體表面出現傷口,尤其是組織壞死出現腐肉時,遊動孢子就會乘機寄生,在傷口部位著生出菌絲。這些菌絲像樹根一樣,扎在魚體皮膚中,向著肌肉深處生長,瘋狂吸取營養,迅速生長,然後再釋放出大量遊動孢子,去感染其他受傷的魚,但水黴菌不感染健康無傷的魚。
水黴菌感染初期 ,如果是外傷引起,大多是赤皮病並發水黴病,菌絲主要向內生長,深入傷口的肌肉中,因此肉眼看不到魚有明顯變化。隨著菌絲不斷增生,分泌出蛋白分解酶,分解魚肌肉中的蛋白質,作為自身生長的營養。之後吸收了魚體大量營養物質的菌絲,才開始向外生長,在傷口周圍形成肉眼可見的棉絮狀外菌絲。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也就到了水黴病的中晚期了,這個階段在低溫時節水黴菌有時「隱藏」一兩月之久才顯現。菌絲和魚傷口組織粘連在一起,魚體組織進一步壞死,造成魚遊動失常,食欲不振或拒食,身體消瘦,最終會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那麼,如何診斷水產動物水黴病呢?
(1)可以用顯微鏡確定是否感染水黴。在感染早期取病變處組織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灰白色菌絲,此時治療相對容易。
(2)可以通過菌絲長短判斷水黴病嚴重程度。在感染後期病變部位肉眼可觀察到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此時病菌菌絲已經深入肌肉,治療較難。
(3)水黴病的嚴重程度也可以通過病斑形狀判斷。病變部位的病斑初期呈圓形,後期則呈現不規則的斑塊,嚴重時皮膚破損肌肉甚至骨骼裸露。
(4)根據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判斷水黴病的嚴重程度。發生水黴病的病魚食慾減退、行動呆滯,運動失常,最終食慾減退衰竭而死亡。
水黴病重在預防,如果真的感染了水黴病,治療過程很是棘手。本文介紹一種治療藥物——硫醚沙星。

硫醚沙星,主要成分為二烯丙基二、三硫醚;淡黃色透明溶液,具有強烈的大蒜氣味。該藥物有著極強的滲透殺滅機理。對水產動物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對嗜水氣單胞菌、鰻弧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和柱狀嗜纖維菌等抑制效果尤為明顯;對部分真菌能殺滅或抑制,且有抗病毒作用。硫醚沙星在到達水體後,既能殺滅水體病原,又能滲透到水產動物表皮中殺滅病原體,且能刺激表皮細胞增生具有促進皮膚組織修復等功能。同時對水產動物球蟲或原蟲類寄生蟲均能殺滅或抑制。
硫醚沙星治療水黴病的原理。硫醚沙星對部分真菌主要是抑制作用,大蒜素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競爭性地抑制了蛋白酶、細胞壁酶的催化活性,抑制病菌蛋白質和RNA的合成,從而抑制病菌的繁殖,但是不能殺滅真菌。所以硫醚沙星能預防和緩解水黴病。當魚體出現白毛菌絲時,硫醚沙星能抑制真菌不再增加。在水黴病爆發階段,硫醚沙星應復配其它治療真菌的藥物使用。

硫醚沙星時不可與有氧化性藥物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藥物以及鹼性藥物同時使用;若水體PH大於8.5時不得使用,3天內使用過鹼性藥物的需間隔72小時,否則會影響療效。
硫醚沙星使用方法,按25%硫醚沙星溶液計算,100-120ml/畝*米水體,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病情嚴重時,應復配苦參地膚子散或五倍子連用,兩者使用須相隔6-8小時,如上午潑灑硫醚沙星,下午潑灑苦參地膚子散或五倍子。